西美整形医院怎么样: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清代帝王 书法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8:40

清代帝王


   大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积极地接受、学习汉族文化,促进文化融合。这一基本国策,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大幸,使得中华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这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他们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前的书法史上所未见。康、雍、乾时期,大量接触汉文化,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这些帝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在这个历史时期,朝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凡的书法人物,著称于世,如张照,刘墉,王文治,汪由敦,英和,还有乾隆十一子,十一阿哥永瑆等等。

康熙手迹 (图片转自乾隆网)

雍正 扇面(图片为中贸圣佳/2004-06-06第1207号拍卖作品)

乾隆 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顺治(1638-1661)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时年六岁,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行书论桐文 设色画笺 立轴 226×65cm 上海崇源2002秋艺术品拍卖会作品

行书唐人诗一首 立轴 来自《中国书法》杂志

康熙(1654-1722)


  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世祖三子。1661一1722年在位,是历史山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八岁即位,年号康熙。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一统。精于儒学,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设馆纂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
  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玄烨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
  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却失去了董书的神韵。他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尝书写“清慎勤”三大字,摹刻石上,以拓片分赐内外诸臣,又曾为山东曲阜孔庙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为江西庐山白鹿书院题写匾额,并以“学达性天”四字颁赐天下各地书院。
  康熙视董书为圭臬,社会以康熙定一尊,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视董书为楷模的辉煌时刻。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 河北省博物馆藏。

  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并致力于临摹学习,这件作品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但个别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笔划软弱。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但作为一位清帝,在日理万机中不忘翰墨,弘扬汉学,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况且字也写的不坏。诗轴后署“驻跸杭州”。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意。《周礼·夏官·隶仆》:“掌跸宫中之事”。因即以指帝王的车驾,比如驻跸。(转自中华博物网)

《行书柳条边望月周》纸本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唐诗轴》111.3×46.5厘米 行书 首都博物馆藏

《行书五绝诗轴》洒金笺 135.8×5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  此书以金笺的形式出现,使在本以豪迈劲健的字中又增添了几份华丽和雅致。书为临摹董其昌所书五绝诗,未署年月。    

康熙书法作品康熙(1654—1722)行书书法介绍:
录文 : 诚信则立。
钤印 : 康熙御笔之玺(朱文)
鉴藏印 : 皇十七子(朱文)、芳林鉴赏(朱文)、无益有益斋(白文)
 横幅及扇面






 康熙手书行楷立轴
识文: _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泻浪回。飞桨争标排荇度,轻颿截浦触荷来。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钤印:康熙宸翰(朱) 敕几清晏(朱) 渊鉴斋(白)
简     介:款识:临董其昌书。 钤印:康熙宸翰(朱),敕几清晏(朱), 渊鉴斋(白)。 作者简介: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行书七言诗 扇面 水墨金笺题识:唐人早朝。 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斋 康熙皇帝擅长书法、专以学董其昌书法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其本人书法也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题识: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钤印:敕几请晏、康熙宸翰 鉴藏印:渊鉴斋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他临写书帖并不拘于一家,由王羲之到颜真卿,从苏轼至米芾,无不遍临,从而形成了博采众长、清劲刚健的书风。他酷爱董其昌的书法,曾反复临写。其书迹潇洒秀丽,苍劲率真,颇得董书的精髓。草书八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题识:佳兴忽来诗能下洒,豪情一往剑可赠人。康熙乙亥夏五月重华宫御笔。 钤印:七旬清健、戒之在得 题跋:清代以乾隆擅书著称,然论书法,康熙实在乾隆之上。此联尤为康熙精妙之笔,殊难得也。壮暮翁稚柳观,因题。钤印:谢稚柳、稚柳 此联为康熙55岁时所书,为其晚年之佳作。明末董其昌的书风对有清一代影响颇大,康熙就是董的崇拜者和推行者。故款题中他写到“抚董文敏公用笔”可见他对董书的推崇。该联有谢稚柳边跋,书法 立轴 绫本
行书《将之山庄四首》 手卷书法 镜心 绢本书法 镜心 绢本康熙帝(1654-1722年) 行楷贺圣 临董其昌书法 立轴 绢本

楷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钤 印 : 康熙宸翰(朱)、稽古右文之章(白)、三口九有(朱) 款 识 : 备 注 : 释文:萱戺迎祥兰奏雅,莱衣绚彩菊酒延龄 备注:原装旧裱。 按语: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 (1654-1722) 行书诗
金笺 扇片 释文:月照清涟静不波,鸾簫象管夜来多。轻舟岂羡江湖胜, 欲写无私属棹歌。 题识:西湖夜月。 印鉴: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中和

康熙帝(1654~1722)行书临苏轼满庭芳词 绫本
康熙帝(1654~1722)行书临苏轼满庭芳词 绫本手卷 1677年作 识文:御笔。中吕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曰苦无多。坐见黄州载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饮,相
书法 立轴 绢本

康熙帝 行书王安石《梅花》诗 金笺纸本

康熙帝 楷书云晴山晓五言联 

行书临古帖 镜心 绫本

行书杂录 立轴 绢本

御笔 镜心 绢本
款识:临米芾。 钤印:康熙宸翰(白文)、佩文斋(朱文)

御笔 立轴 绢本
款识:康熙御笔。 钤印:康熙宸翰(朱文)、穆古在文之章(白文)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 印文:康熙御笔之宝、渊鉴斋、万几馀暇、体元主人 此为康熙大帝的书法精品,“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练字”的康熙皇帝写本幅时结构严谨宽博,意态浑成,线条遒劲有力,兼王羲之之秀,米芾之犷,造诣极深,且将“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十个大字一气写就,仅次于王铎一口气写十三个字,笔笔挺劲练达,字字神清气爽,流露出他那超人的才分、渊深的学识和浑厚的书法功力。

康熙帝(1654-1722) 行書《朱子詩》

 康熙帝 朱子五言诗
钤印:渊挪斋(白文)、康熙宸翰(朱文)、闭几清晏(朱文)录文:葫舟停画浆,容兴得欹眠。梦破逢窗雨。寒声动一川。朱子诗注:黄绫内镶手绘云龙纹宫绢装裱,象牙轴头,带清宫原装雕龙花梨木盒,内嵌描金龙纹宫纸。尊孔重儒 推崇程朱理学是康熙念念不忘的思想根基和决策指南,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并十分佩服朱熹对儒学的注释和阐发,对他的理学思想和言论力求全面地加以收集,并汇编成书,《朱子全书》纂集

《天下第一福》是康熙帝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所题,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也是世上唯一的“福”、“寿”合一之福,又称“长寿福”。“福”字上部正中,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福星高照”,该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康熙帝 行书 笺本简     介:钤 印 : 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佩文斋 款 识 : 备 注 : 释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诚中增暮寒。唐人诗。行书 立轴 纸本钤 印 : 康熙御笔之宝、万几馀暇 款 识 : 备 注 : 释文:渔阳西峙列屏峦,去往行人画里看。今日聊车解辔,不妨随意踏林泉。行书“唐句” 立轴 洒金笺钤 印 : 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朱文)、渊鉴斋(白文) 款 识 : 唐句。 备 注 : 质地:洒金笺 录文:江畔送行人,千山生暮氛。谢安团扇上,为画敬亭云。 说明:大连文物店旧藏。 康熙帝御笔行书“唐句”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行书五言诗 立轴 绫本钤 印 : 渊鉴斋(白文)、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朱文) 款 识 : 冰渡。 备 注 : 质地:绫本 录文:云深卓万骑,风劲闇千骑。半夜河冰合,安然过六师。 康熙帝冰渡诗赏析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 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平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行书七言诗 立轴 洒金绢本钤 印 : 款 识 : 备 注 : 质地:洒金绢本 录文:绿桥成阴迳有苔,园庐无恙客归来。清时自是客疏懒,明主何曾弃不才。林壑岂无投老地,煙霞常护读书台。石湖东畔横塘路,多少山花待我开。春雨萧萧草满除,春风吾自爱吾庐。高情时诵间居赋,老眼能抄种树书。金马昔年贫曼倩,文园今月病相如。焚香燕生心如水,一任门多长老车。 钤印:康熙宸翰(朱文)、万几余暇(白文)、春华秋实(白文) 鉴藏印:完颜朴孙珍藏行书“将宿归垣” 镜心 绫本钤 印 : 康熙御笔之宝(朱文) 款 识 : 备 注 : 质地: 绫本 录文:将宿归垣。 行书六言联 立轴 蜡笺录文:君子温其如玉,大雅卓尔不群。 款识:康熙四十九年八月二十日,赐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臣张玉书。 钤印:康熙宸翰(白文)、万几余暇(朱文) 康熙帝御笔行书六言联 行书花竹风泉联 立轴 纸本御笔五言诗句 镜心 纸本镜心御笔 镜心 水墨绫本 1722年作款识:壬寅秋日书。 钤印:体元主人(朱文)、万机余暇(朱文) 录文:黄精野馔,赤石神脂。玉案金盘,征石髓于蛟龙之窟;山蒿野酌,求酣液于蓬莱之峰。溪横燕尾,岩竖龙头。御笔 立轴 水墨纸本御笔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御笔书法 立轴 水墨绫本题识:淑景维新爆竹声,手调羹,词臣载笔赋琼英,学西凉。凤阁龙楼昼渐长,物资生,劝官勉力尽升平,竹马迎。 立春调寄太平时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绫本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1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78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 题识:录朱子句。 释文:山高泽气通,石窦飞灵液。默料谷中云,多应从此出。御笔《清慎勤》匾额 横幅 水墨绫本御笔《藩维重寄》匾额 横幅 水墨绫本  行书 立轴 绢本楷书“开卷有益” 横幅 蜡笺行书五言诗 扇面 纸本款识:夏日初晴较射。 钤印:康熙宸翰(朱文)、稽古右文(白文)、中和(朱文) 鉴藏印:木瘿鉴赏清人书(朱文) 录文:熏风时雨润,首夏麦秋期。较射由观德,论文咏采诗。茂草铺新崖,重林隔旧漪。清和堤柳外,楼下试兼资。.cn 行书五言诗 立轴 绫本款识:临米芾。 钤印:体元主人(朱文)、稽古右文之章(白文)、宜镜云俦(朱文) 录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金笺水墨金笺 立轴 题识:壶隐楼台市隐家,主张泉石與烟霞,碧桃正结千年果,琪树初开五色花,云外箫声飞羽盖,月明松影上窗纱,仙翁昨醉瑶池酒,特进青门解渴瓜。 钤印:康熙宸翰、万几余暇行书 立轴 纸本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 款识:临董其昌。书法 镜心 水墨描金纸本御笔书法 立轴 绢本行书 镜心 设色纸本钤印:体元主人、万机馀暇、渊鉴斋 释文: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按语:康熙帝对董其昌字画情有独锺,书法每有临仿之作,上行下效,一时朝野成风。此轴即仿董,秀雅清灵,姿媚跃出。他勤于国事,政治清明,开启了康、雍、干盛世基业。他对书法的热爱并有如此水平,可见他确实在身体力行地宏扬着汉文化,他最终赢得汉族士夫的普遍拥戴,不是没有道理。此轴纸墨俱佳,书法尤精,甚可赏。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康熙帝(1654-1722) 行书御笔书法 镜心 绢本1714年作 御笔溥仁寺碑文 水墨绢本收藏印:大兴冯恕奠藏历代宝翰之印(朱文) 御制溥仁寺碑文: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朕思治天下之道,非奉一己之福,合天下之福为福;非私一己之安,遍天下之安为安。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论风俗人情,刚直好勇。自百年以来,敬奉释教,并无二法。谨                                                                        行书花竹风泉联 立轴 纸本 1667年作 行草书 立轴 绫本1693年作 行草书 镜心 绫本书法 轴 水墨绢轴清康熙帝 刺绣绫轴书法 轴 水墨库绫轴   行书五言诗 立轴 纸本钤印: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朱文)、佩文斋(白文) 录文: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行书《朱子诗》 立轴 水墨洒清康熙帝书 康熙御制诗简     介:手写本 1折 纸本 提要:此件康熙皇帝诗作十二首,“示诸皇子”,“赐高士奇”等,咏事述怀,历史掌故,难得一见。1. (清)乾隆御览之宝 2. 古稀天子 3. 太上皇帝之宝 4. 避署山庄 5. 文园师手写本 1折 纸本 提要:此件康熙皇帝诗作十二首,“示诸皇子”,“赐高士奇”等,咏事述怀,历史掌故,难得一见。1. (清)乾隆御览之宝 2. 古稀天子 3. 太上皇帝之宝 4. 避署山庄 5. 文园师子林宝 6. 吴县潘伯寅平生真赏行书七言联 对联 水墨绢本题识:康熙宸翰(朱) 敕几清晏(朱) 释文:万年枝上青鸾舞,百福图中彩凤翔。草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题识:桂尊酬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献瑶席,欲下云中君。 钤印:渊鉴斋、康熙宸翰、敕几清宴 藏印:刘氏多胜斋藏御笔寿字 立轴 水墨纸本书法 立轴 纸本康熙帝 行书临赵子昂书 立轴款识:临子昂书。钤印:康熙宸翰(白文)、保合太和(朱文)、佩文斋(白文)录文: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对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清康熙帝 行书 立轴    杜甫诗 立轴 水墨腊笺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晟、渊鉴斋释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新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句。质地:水墨腊笺临董书王湾诗《次北固山下》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绢本印文:康熙宸翰(白文)、万机余暇(白文)释文: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质地:水墨绢本草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绫本钤印:体元主人、稽古有文之章、五云释文:铜梁千里曙云开,宝■初从紫应来;天上已张新羽翼,世间无复旧尘埃。清初 象牙雕康熙帝珮剑立像一七四四年作 临董其昌乐志行书《万树丛中月一轮》诗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宴、渊鉴斋(第1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63号印,178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 题识:万树丛中月一轮。 释文:残暑新开雨后时,层峦密树万年枝。扁舟归去思还转,小艇回波意欲迟。泛泛月明悬玉镜,轻轻浪影动玻璃。冰盘酒鳣同金谷,箫鼓龙吟太液池。行书七言联句 立轴 水墨纸本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斋释文: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质地:水墨纸本行书唐太宗诗 扇面 水墨金笺钤印:康熙、稽古右文,另印残(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玄烨》1印,223页;2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75印,187页) 题识:录唐太宗诗。 释文: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作者简介:清圣祖康熙皇帝是顺治皇帝(1638-1661)第三子,1662-1722年在位。          临董其昌甘园诗 立轴 水墨纸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玺(1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78页163印,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 题识:临董其昌。 鉴藏印:臣奕绘、奕绘敬谨珍藏 释文: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结子随边史,开筒近至尊。后于桃李熟,终得献金门。pm行书临赵子昂书 立轴 绢本款识:临子昂书。 钤印:康熙定翰(白文)、保合太和(朱文)、佩文斋(白文) 录文: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对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康熙帝 临米芾行书五言诗 镜心清 行书张说五言诗 立轴钤印:佩文斋、康熙宸翰、保合太和释文: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难树后,更接凤池欢。临米芾。诗堂裱康熙描金双龙戏珠[御书]纸。全轴用内府[■]字绫装裱。案:卷上所书唐、张说[奉裴中书酒]五言绝诗,见《四库全书》清圣祖康熙皇帝御选唐诗,卷廿六。质地:水墨绢本康熙帝 行书 卷  康熙(1654~1722),清圣祖玄烨,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母佟佳氏,汉军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以八岁孩稚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福临临终时,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代理国政。辅政期间,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斗争,派兵追击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四月杀之于昆明。三年,派兵会同川、陕,湖广三省兵围攻鄂西坚持抗清的大顺军余部,刘体纯、郝摇旗、李来亨等战死,又捕杀浙江海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清王朝从军事、政治、经济多方面对全国的统治逐步形成。在此期间,辅政四大臣中,逐渐形成鳌拜专权跋扈,欺凌幼主,结党擅权的局面。六年,玄烨“躬亲大政”,八年五月,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开始掌握实权。

完成国家统一玄烨亲政后,先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并粉碎了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分裂阴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三藩”都是降清的明将,吴三桂封平西王,留镇云南;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镇广东;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靖南王爵,留镇福建。各拥重兵、势力坐大,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十二年,玄烨在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的支持下,果断地下令撤藩,令“三藩”各率所部归辽东。十一月,吴三桂举兵反,主力出贵州,掠湖南,分兵攻四川、江西,不久,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响应。玄烨毅然命将出师,进行征讨。在历时八年的平乱战争中,年轻的玄烨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军事压力迫使尚、耿二藩脱离吴三桂,招降陕西从叛的王辅臣,同时迅速平定内蒙察哈尔右翼王子布尔尼叛乱和北京城内杨起隆反清起事以安定后方,从而使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与吴三桂主力相持于湖南,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

随后,玄烨又进行了统一台湾的斗争。起用原郑芝龙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进军台湾。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大小战舰二百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失去屏障,郑氏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郑克□(成功之孙,郑经之子)、刘国轩等向清军投降。玄烨支持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率兵驻守台、澎,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玄烨又集中力量与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展开斗争。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引兵三万越杭爱山向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发动进攻,喀尔喀各部败溃,噶尔丹以追击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玄烨决计亲征噶尔丹,以“除恶务尽”。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三十六年噶尔丹败死。准噶尔对喀尔喀蒙古的侵扰被粉碎,喀尔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玄烨为加强对外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太宗皇太极以来的盟旗制度,采取联姻、封爵、年班、围班等措施,以密切与蒙古领主贵族的关系;特别是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嘛教,以笼络僧俗人等和广大牧民。康熙三十年,玄烨率八旗劲旅前往多伦诺尔草原与喀尔喀蒙古诸部举行多伦会盟,把对内蒙古的较严密的管理制度推及于喀尔喀各部,这对加强北部边防,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玄烨也十分注意西藏、青海问题,他深知西藏为蒙古各部尊奉的黄教(见格鲁派)领袖地位的重要,对准噶尔、和硕特等部插手西藏而使其政治动荡保持警惕。五十二年,他册封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为抚远大将军,进藏击败入侵西藏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暂时得到安定。

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凋敝。顺治年间奖励垦荒,但收效甚微。玄烨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为招徕垦荒,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由原来最高限六年起科,改为“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策,以鼓励农业生产。蠲免的种类大体上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玄烨在位期间,蠲免次数很多,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五十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这在以往的历史朝代是罕见的。五十一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了农民负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五亿五千万亩到康熙末年超过了八亿亩,生产发展,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仅康熙元年至十六年,黄河大的决口六十七次,河南、苏北广大地区深受水患之苦。玄烨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要务。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先后六次南巡视察河工,与河臣讨论治河方案。他任命靳辅为河督,识拔和重用水利技术专家陈潢协助治河,这两人勤劳任事,治河十余年大见成效。玄烨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凡前代有关河务之书,无不披阅”,有时亲自进行试验。他多次视察经常泛滥的永定河,通过治理永定河取得经验。

笼络汉族官吏、士大夫知识分子玄烨对汉族官吏、名士及一般士子,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罗致了封建统治所需要的人才。清初满汉官员职掌相同而品级悬殊,这种民族歧视使不少汉官心怀怨望,不能尽心为清廷效力。为了安抚汉官,玄烨一再声称“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谕令“满汉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十六年,设置南书房,命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轮流入值,以笼络汉官。十七年,命开“博学鸿儒科”,以网罗负有盛名的硕彦鸿儒,入史馆纂修明史。又吸收大量学者编纂各种图书,著名的有《古今图书集成》,分订为六千一百余册,成为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玄烨对程朱理学尤其用力提倡,特别尊崇朱熹,在他的奖励提拔下,大批信奉程朱的“理学名臣”如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张伯行等都受到重用。这些措施起到了收揽汉官和汉族士子人心的作用,扩大了满汉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清初一些以高风亮节相砥砺,遁迹山林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明遗民,他们的子弟或学生这时都纷纷出仕,或参与各类书籍的编纂。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壁垒趋向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清代严酷的文字狱也是从康熙朝开始的。康熙一朝大小文字狱不下十余次,其中牵连较广的大案有庄廷□《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狱是对文化思想进行严密控制的一种手段,这两件大案都是由于著作中有眷念明朝的民族意识而引起的。康熙以后的雍正、乾隆两朝,文字狱次数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严,都超过以往的朝代。

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其时,沙俄派遣哥萨克远征军侵扰黑龙江流域已达数十年,并在中国领土上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侵略据点。玄烨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后,决心驱逐俄军,收复失地。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二十四年四月,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领水陆军约三千人,自黑龙江城(今爱辉)出发,进围雅克萨,俄军统领托尔布津乞降,率部六百余人撤往尼布楚。清军平毁城堡后回师。不久,沙俄侵略军重占雅克萨,次年五月,玄烨谕令萨布素等率部再次攻取雅克萨,鏖战四昼夜,击□托尔布津,俄军困守孤城。在沙皇政府请求下,清军于二十六年夏撤围。此后,两国通过平等谈判,于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89年9月7日)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玄烨命在黑龙江重要处所建城驻兵,设置驿站,制定巡边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边境的安宁。

好学敏求,勤于政务。玄烨自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勤奋,亲政后,“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举凡史乘、诸子百家、吕律、数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九年十月,沿袭前代由经筵讲官给皇帝讲解经籍的制度,下令举行“经筵大典”,此后,无间寒暑,非有特殊情况,从不间断。十四年起,又规定在讲官进讲后,由他复讲,君臣互相讨论,从儒家经籍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提倡文学,优容文人。

玄烨对西方自然科学也有极浓厚的兴趣。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张诚、安多等人应召为玄烨讲解自然科学。他们献给玄烨一批仪器,并为他编写了实用几何学、天文学等讲稿。玄烨对数学特别爱好,对西方医学也感到很大的兴趣。

玄烨一生勤于政务,“未明求衣,辨色视朝”,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每日清晨至乾清门听取各部院衙门官员分班启奏政事,与大学士等集议处理折本,也能倾听臣下意见,鼓励各官大胆直言。有清一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皇帝“乾纲独断”,玄烨亲理国政,遇事反复思维,务期考虑周详,故中年以前无大失误。他注重实务,宽于御下。多次拒绝群臣疏请加上尊号。宫中用度也力崇俭约。

玄烨生子三十五人,长大成人的有二十人。康熙十四年,立皇子胤礽为皇太子,五十一年复以罪废。将近四十年中,一再废立,直到他临终前也未能解决立谁的问题,由此产生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愈演愈烈。玄烨为此心力交瘁,喜怒失常,以至于为储位之事杀戮大臣,上层统治动荡不安,玄烨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处理政务,晚年吏治趋于废弛,官场上贪风渐炽,府库多有亏空。这是他一生中一大失误。

玄烨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玄烨的诗文,辑为御制诗文四集。


雍正(1677-1735)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四子,清代皇帝,1722一1735年在位。康熙未,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借故杀隆科多、年羹尧。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文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
  《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然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评的能力。他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从流传下来的墨迹看仍然受董香光影响颇深。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王维五言律诗》纸本 草书 

雍正《行书夏日泛舟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行书五绝诗轴》 绫本 纵133.2厘米,横4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

乾 隆(1711-1799)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一1799),爱新觉罗·弘历,世宗四子。清代皇帝,1735一1795年在位。继位后,先后讨平西北、西南,抗击廓尔喀入侵,拒绝英使马戛尔尼的无理要求,鼓励垦荒,颁布禁书令,迭兴文字狱,开四库全书馆,编纂《续三通》、《皇朝三通》等。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砷专权,日益腐败。
  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大学士梁诗正等赞曰:“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每于万机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垂,云章霞采,凤翥龙腾。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赝,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仰识圣天子好古勤求,嘉惠来学,甄陶万世之心,有加无已。”
  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至今海内乾隆御碑甚多,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

《行书五言律诗》纸本
2000北京中国千年传世书法珍品展(刊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1期)

《行书凤凰清听轴》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书法横披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清代帝王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傅山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曾国藩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历代名家墨迹 扬州八怪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朝 张瑞图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明代 书法家 张弼 书法大观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傅山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吴昌硕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大师吴昌硕作品选(书法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书法故事- 吴昌硕拜师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扬州八怪 书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八大山人书法--朱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郑板桥书法诗词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刘墉与书法艺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林则徐书法艺术欣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林则徐书法作品-《心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康有为书法作品欣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十大杰出书法家之吴昌硕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吴昌硕临《石鼓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吴昌硕作品集(共117幅)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十大杰出书法家之齐白石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十大杰出书法家之毛泽东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清朝 十大杰出书法家之沈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