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故事:张培鸿:拿什么来拯救李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0:06

  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06年8月中旬,保定市发生了一起持枪抢劫案,警方从手机电话清单上查到了犯罪嫌疑人,2007年12月10日,嫌犯王朝被以抢劫罪判刑13年。


  经过一审、二审,判决生效了,但事情并未了结。多名证人证实,案发时王朝并不在保定,而是身在150余公里之外的石家庄。就作为自然犯的抢劫案来说,只要被告人有不在现场的证据并经查实,显然就是一件铁定无罪的案子。但是控方却以一份瑕疵多多的通话清单,以及一些不完整的高速公路通行信息,论证在极端的情况下被告人具备“作案的可能性”。于是就定案了。


  这样的判决显然不符合无罪推定以及疑罪从无的刑事诉讼原则。经过家人的持续申诉,出于某种尚未尽知的原因,2010年11月22日,河北高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此案侦查阶段的主承办人,正是去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主角之一、河北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根据王朝本人的陈述,他“遭遇了从前在历史课本中得知的种种酷刑”,第一个动手的人就是李刚。目前,王朝的案子还在等待重审,案件的是非曲直尚不明朗。但就李刚局长的作为,有细细分析的必要。


  就王朝抢劫案而言,李刚与王朝素不相识,本没有构陷王的必要。我们站在李刚的角度想一想:在一个三四线城市,光天化日之下发生持枪抢劫,而且使用了枪支(据被害人陈述嫌犯朝地下开过一枪),这在强调“命案必破”、“枪案必破”的背景下,对一个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来说,他承担着多大的压力?很自然的,根据被害人的描述,嫌犯接过三四个电话,于是查电话,重点排查,锁定王朝;再抓捕审讯,上手段逼供;最后拾遗补缺固定证据,向上面交差。交完差立了功领了赏,案子再到检察院和法院转一圈,盖上红戳子完事。


  这不只是李刚一个人的思路和行为模式,它是当下中国刑侦程序的最典型流程。差不多在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这个流程不会发生错误,但在不到百分之十的案件中,就会出现佘祥林,出现杜培武,出现聂树彬,出现呼格吉勒图,等等。如果李刚不走运,这次很可能得加上王朝。


  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是这样一个原则:如果一个人被怀疑犯了案,从最不利于他的角度分析,确实可能是他干的;而从有利于他的角度分析,似乎又有种种疑点,难以支持犯罪。那么,法律规定应当采信有利于他的角度,作出无罪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结论不是警方的结论,而是司法的结论。全世界的警察都是坚持有罪推定和疑罪从有的,这是他们工作性质的要求,他们需要收集一切的可能性来帮助破案。但是警察不能羁押嫌疑人(必须由预审法官决定),不能使用逼供手段(嫌疑人享有沉默权),当然更不可能单方定案。如果我们不是只在法条中而是在司法实践中也坚持这些原则,王朝一案的审判长早就判决王朝无罪了。


  李刚未必是一个好父亲,至少他对儿子负有管教不当的责任;李刚或许也不是一个好警察,他涉嫌对王朝使用不当甚至是非法的逼供手段。然而,即使王朝的案件最终被证明是个冤案,也不应仅由李刚承担全部责任。李刚背后的司法环节,才是一切的根源。同样是河北的案子,惩罚了李刚,又改变得了聂树彬的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