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人亲历阪神大地震:自卫队出动过迟被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5:23

  文章摘自:《冰眼看日本
  作者:俞天任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版次:2009年11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阪神大地震时,从当时的村山富市内阁到兵库县神户市一直是传媒攻击的对象,无论采取了什么行动,在传媒看来首先是“愚蠢”。这种攻击有些有道理,有些则根本没有道理,但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批评……[连载内容]

这个题目其实从两年前就一直想写,但一直都没有写。总是是潜意识中想忘记掉那些可怕的记忆吧。已经有人在批判老冰了,这次的汶川地震,老冰除了挂了张通告,捐了点钱之外,实在也做不了什么了,很惭愧,没什么可以辩解的。

老冰能做到的就是把老冰的地震经验写出来。现在到处呼吁向公安机关检举“传谣的阶级敌人”的有人在,在高唱“多难兴邦”的废话高调的也有人在,再要不然就是表示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激。老冰不知道有什么好感激的,很多事仅仅是本职工作,干了是应该的,不干就是渎职或是临阵逃脱。

那些人不知道地震发生以后的抢救工作还只是抗灾的刚刚开始,真正的第一步,灾民的痛苦还在后面,不是几句漂亮的口号就完了。没有经过大地震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地震是多么可怕,地震与其说是灾难,不如说是苦难。地震带给人类的,远不只是死亡。

老冰经历过阪神大震灾,知道什么是大地震。

13年前的1995年1月17日黎明5点零7分,一次7。5级的大地震袭击了神户,震中在神户边上的淡路岛北部,震中深度16公里。死亡人数6500人,伤者上万。是日本现代史上仅次于1923年死亡人数为14万人的关东大震灾的地震灾害。

发生地震的前一天晚上九点钟左右震了一下,日本是地震国,四块板块在日本交会,在日本就像坐在摇篮上一样,一般四级以下,三级左右的地震都不会引起什么注意:“啊,又震了”,但是五级以上的地震就完全不一样了,震级相差一级,力量相差30倍,不是开玩笑的。

那天早上睡得正香,突然房子晃了起来。一开始是轻轻地左右晃了几下,把老冰晃醒了,老冰看看时间还早,翻了个身正要继续再睡,晃动一下子加剧了,从左右晃改到了上下颠。冰太也醒了,吓得嚎了起来,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是会自然地嚎叫的。大地震时有地啸声,床像怒海上的一叶扁舟一样的在颠簸,窗外是呼号的地啸,身下是冰太在惊嚎,老冰再也不会忘记那种惊恐,那种绝望,那种无能为力——罢罢罢,命丧与此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据说只有十几秒钟,但当时就像几个世纪那么长,颠簸停止了。老冰穿上衣服就想往外跑,倒不是老冰那么镇静还有工夫穿衣服,而是1月份的冬天,不穿好衣服就是出去了也会冻死,当时四岁的小冰就干脆用被子一裹抱在手里了。

可是门开不开了,门框变了型。当时老冰住的那儿治安挺好,窗子没必要装窗格,抬起一脚踹掉玻璃,人就到走廊上了。

后来才知道,老冰当时住的地方受灾其实是很轻的,但是面前的景象已经让老冰目瞪口呆了。老冰当时住的是公司的寮,两层楼的钢筋水泥房子,断层正好从正中间穿过,房子被地震震成了两截,中间高了起来,两边低了下去,房子是被撕裂的。

门前的公园里裂开了一条宽达50公分左右的缝,公园边上的一个小池塘里的水全干了:顺着那条裂缝流到山下去了。往路上一看一条条的裂缝和皱褶,和原来的平整模样已经完全不同了。

电是停了,拿起电话一听,还有拨号音,赶快往家打了个电话。冰娘睡眼朦胧地来接(当时北京时间大概只有六点),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这边在说什么就很不开心地嘟哝了一句:“知道了”就挂了电话。老冰再拨,已经不通了,从此电话不通了。

这时候电来了,一时灯火通明。但是同时,100米开外的马路上突然伸起了一股足有四五米高的火龙,这是阪神大地震最大的悲剧的开始:火灾。

日本是地震国家,潮气还重,为了吸潮,同时能防止地震带来的房屋倒塌压着人,日本的建筑物大量地使用木材。但同时也带来了火灾的危险。有一句日本话说世界上四样最可怕的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而地震和火灾在日本往往连在一起。关东大震灾时也是死于火灾的人比直接死于地震的人多,这次阪神大震灾还是这样。

阪神大震灾的火灾是这样起来的:地震时电网自动跳了闸,地震以后又再次合闸。但是地震时把煤气管道全部破坏了,煤气泄漏,合闸时产生的电火花点燃了泄漏出来的煤气顿时形成了一片火海。特别是住宅特别集中,而且几乎全是木造建筑的长田区一带,从直升飞机上拍下来的镜头就是一个烈火地狱。

当时老冰一同事,自己逃出来了,他叔叔住他家边上,被压到房子下面了。几个人正在想法子扒他出来,眼看着就要救出来了,这时火灾起来了,他眼睁睁地看着他亲叔叔在眼前被火舌吞没。

从此日本电力公司多了一条规定:地震时不准二次送电,以免引起火灾这种附加灾害,这种附加灾害在日语中叫做“二次灾害”。

应该说阪神地震发生在凌晨5点是个不幸中的万幸,人们还都在睡觉,没有开始活动。日本的住宅比较轻,直接被压死还真不多。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大家开始上班了,那死亡人数就不可想象,阪急电车的伊丹车站整个跨了下来,要是上班的时间,光那一个地方就能死上个四位数出来。

新干线也震断了,早上新干线还没有开始运行。而时速300公里的新干线光刹车距离就是一公里,如果有新干线列车在运行会出什么事故。

地震发生了,等待着人们的是什么?

抢险和救灾是发生了灾害以后连在一起的两件事。首先是救人,这是控制灾害扩大的第一步。物质财产的损失将来还能够补回来,而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所谓抗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保护生命——首先抢救生命,让更多的生命能够延续;接下来就是如何维持已经活下来了的人继续存活的问题。这个问题丝毫不比灾害刚开始救人时候轻松,灾民要吃要住,治疗伤病,防疫,这不是几天一星期的事,甚至不是十天个把月的!最后还有更艰难的任务就是重建家园。重建家园并不是简单地把房子盖好了,马路修起来了(就这已经够艰巨的了)就算搞定了,重建家园指的是灾民们的生活基盘恢复到了受灾前的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验各级行政当局的手腕的地方。

阪神大地震时,从当时的村山富市内阁到兵库县神户市一直是传媒攻击的对象,无论采取了什么行动,在传媒看来首先是“愚蠢”。这种攻击有些有道理,有些则根本没有道理,但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批评。不能用“别人在流血流汗,你们却在一边指手画脚”来反击,即使是批评错了,也只是在某件具体的事错了,但对于其他地方可能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兵库县和神户市的关系是很奇怪的,中国人可能不容易弄明白里面的关系。神户市是兵库县的首府,神户市民也是兵库县民,要交县民税,能参加选县知事和选县议会,但市和县的关系仅到此为止,县里对市里没有任何行政指导权利和人事权利,大家都是独立王国,日语里管这叫“地方自治体”。

兵库县在救灾问题上受到攻击最厉害的就是在自卫队出动过迟这件事情上。

日本自卫队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没有主动出动的权力,它不能主动投入民间事务,就是抢险救灾也不行,一定要有都道府县行政首脑请求才能出动。很多国家都有这条规定,这不奇怪。但是兵库县是在灾害发生4:13分以后的9:20分才由县知事贝原俊民向防卫厅发出请求,这在当时就被认为是扩大了伤亡人数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在对比1993年北海道奥尻岛7。8级地震时北海道在8分钟以后就向自卫队发出了出动要求的情况下。

实际上自卫队中部方面集团共2万6千人在地震发生43分钟以后就已经全部进入了被称为“第三种戒备状态”的最高准备状态,随时可以出动,但是从兵库县一直没有请求出动的申请。7:12分自卫队出动侦察直升飞机调查现场,8:20自卫队主动向兵库县请战,同时自作主张派出了48人前进到全部倒塌了的阪急伊丹车站,206人到西宫市,但当然只能看着,不能行动,不能犯法。

这个四小时十三分钟后来一度发展到贝原知事的责任问题。贝原知事的说明是这样的:虽然最后在申请书上签字的是他,但是知事的决定也要经过组织程序,他不能擅自决定。当时知事办公会议的成员无法凑齐,另外他手头信息不足,不清楚灾害的具体情况,到底需不需要自卫队无法判断。

日本平时抢险有专门的队伍,叫抢险队(RescueTeam),归消防管。火灾,地震,洪水,海难全是他们出动,是一支专家队伍,但是灾害到这么大规模了就远远超过了抢险队的应付能力,出动自卫队是当然的选择。像前面所说的北海道地震,因为北海道没有上岛救灾的能力所以就毫不犹豫地请自卫队。

而兵库县知事的辩解粗一听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在传媒的攻击下就变成了全是在扯淡了:人没到齐?你们平时有没有防灾计划?难道从来没有想到在灾害时肯定因为交通中断而人无法到齐,甚至发生伤亡的情况?信息不全?你平时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没有构筑灾害信息收集系统?知事不就是干这个的吗?可见你平日里就是在混吃等死。

传媒的攻击,确实苛刻了点,但很有效果。从那以后全国各地都建了灾害信息收集系统,用直升飞机也行,无人驾驶飞机也行,远程摄像头加无线网络也行,反正一条,再出了事的话,用“信息不全”是混不过去了,信息不全就是行政长官的罪过。再有就是有事没事有用没用先把自卫队喊来再说,起码壮个胆,现在你看日本碰到灾害自卫队出动奇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