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三鲜汤的做法:亲历日本大地震:大楼剧烈晃动震后一片狼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0:50

亲历日本大地震:大楼剧烈晃动震后一片狼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20:23  中国新闻网   3月11日,搜救人员对房屋倒塌地区做最后的搜救工作。3月11日上午,震区人员搜救基本结束,工作重心向救治伤员和安置群众转移。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
  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冲毁沿岸建筑物。千叶县炼油厂爆炸起火。严重灾情震动香港市民与游客,他们纷纷驻足铜锣湾世贸广场的大屏幕电视前,观看灾区实况转播,平时喧华的闹市区亦为之凝固。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中新网3月1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的记者11日下午在东京经历8.9级大地震,并详细描述了地震发生的过程。

  时间,3月11日下午3点01分。

  地点,《日本新华侨报》编辑部。

  房子开始摇动。编辑、记者们刚才还在键盘上飞跳的手指都停在半空中——地震啦!

  第一次摇,持续了五秒钟左右——没事儿,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小动荡。突然,楼房再次摇动起来,地震波仿佛由远及近,好像一步一步向报社所在楼房走来——晃动越来越厉害了。有的编辑已经从椅子上半站起身来,准备钻到桌子下面。

  “哗啦”,放在柜子顶上用来发报纸的大信封口袋掉了下来——楼房摇动得更加猛烈了。

  这时,要想站直身体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快走啊!”有经验的华人记者突然大叫。“快走!依序下楼。”

  大家跑到安全楼梯口。这是一个华人记者突然发现刚才还有两个同事和一位来访的客人被留在会议室里。“赶快叫他们呀!”刻不容缓,大楼已经开始在纵向地震波的撼动下开始出现上下“跳动”的迹象,一部分编辑和记者已经顺着安全楼梯向下转移。

  “小李、快点!”大家用中文和日文呼唤着。与报社在同一楼工作的日本税理士富永先生一手死死地扒着安全楼梯的护墙,保证自己不会被晃倒,另一只使劲顶住安全出口的门,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先逃生。他告诉记者:“我今年43岁了,在东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

  大家随着大楼左右摇晃地向楼下疾奔。八层楼,好长的一段路。经过三分钟的狂奔,编辑记者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距离报社最近的东京池袋西口的公交巴士集散站——这时,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从各个方向集中过来的人们,有的甚至已经把安全帽都扣在脑袋上。有一个人摇着绿色旗帜,上面写着“地震诱导”,他在疏导这里的人群。

  一时间,观场上除了日语,还有的就是熟悉的中文。位于池袋车站北口的“永祥生煎包”店里的华人服务员们也跑到这里避难,灾难让同胞们感到此时格外亲!

  不到半个小时,偌大的广场上已经占满了人,有的甚至还顺手抄起了店里为客人准备的大浴巾披在身上。但是没有人惊慌,只偶尔听到襁褓中婴儿的哭声;公交车全部停驶,乘车的人们都安静地排着长队等候;广场上原来正在举办的公益活动也因为地震的突然袭来暂时停止,参加活动的人们都围成一堆儿一堆儿地小声地交谈,随主人前来的导盲犬静静地伏在地上。广场的风声比人声还要大。再有就是日本民放电视台派出的采访直升机在大家的头上盘旋,应该就是在拍摄逃生的场景。

  已经临近下午五点,东京所有的电车、公交车都停驶了。电话、短信、手机邮件一概不通,《日本新华侨报》的编辑记者有的焦急地排在公共电话亭前,希望能够尽快与家人联系上。有的转身投入现场采访。

  位于池袋北口地区华人开办的中国菜餐馆“四季香”里已经人满为患。因为是在大楼的一层,逃生相对比较方便,不少华人都聚集在这里,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坐下来,大家剩下的唯一话题就是逃生。时不时还有人突然说“又摇了!又摇了!”及时传递着余震的讯息。

  当《日本新华侨报》编辑和记者再次回到慌乱间离开的编辑部时,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狼藉,摞在稍高一些位置的书柜已经整个翻落到地面上,一个同事的座位完全被掉落的柜子压住。办公室两壁近十个书架上的书已经不剩了几本——全部都散落在地面上。余震还在继续。外面已经刮起了呼啸的大风。

  华人白领陈亮告诉《日本新华侨报》记者,他有一个5岁和2岁的小孩,实在担心他们,就步行50分钟回家看他们。他在路上碰到一位韩国女人,向他借手机,要给自己的老公去电话,但一直没有打通。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面走来的时候都会互相问候,叮嘱“要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