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残阳墨雪魂书包网:李和平委员: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3:11
李和平委员: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news/2010/0317/9931.asp2010-03-17中国教师报

 

   “现阶段,区域内校际师资严重失衡的状态,直接危及教育公平,带来一系列诸如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认为,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必要和紧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和平委员说,近年来,沈阳等地试行的教师流动制,上海松江等地实行的转会制,浙江等地实行的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和对口交流任教制度等,为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从2009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全面实施,也为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他建议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
   一是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具体包括:由国家制定教师定期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强调每名教师流动的义务性;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应该流动对象的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细则,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及有关原则、要求、待遇等;全体教师都要填写一份调查表,主要包括流动意向等内容;由校长决定人选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最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现教师轮换到岗。
   二是建立名优教师巡回授课制。明确名优教师的资格条件、巡回授课的权利义务及其时间与次数等内容,让他们讲授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使更多学生享受名优教师的优质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针对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音、体、美以及计算机等课程的专业教师总量不足与教师缺编的现状,在明确走教教师的身份属性与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后,尝试让紧缺教师打破学校界限,径直走向他校兼课任教,从而让学生享受较好的教育。
   四是建立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支教制。城区学校具有优异的办学条件,充裕的办学经费,教师配备比例高于农村学校,优质教师数量多。这使得城区支援农村学校发展的制度成为可能。
   尽管各地陆续建立了教师流动机制,但是为什么很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任教?针对这一问题,李和平认为,关键还是要在制度上落实流动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和偏远地区流动。
   为此,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区域内教师配置,将教师的管理权限收回到县(区),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聘任,统一管理人事、工资,统一配置师资,实行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实行“无校籍管理”。教师全部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为教师的定期流动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于流动的教师要严格任期考核,实行告诫制。流动期间,对于不能履行现职的教师,首先进行告诫,要求限期改正,并可高职低聘,允许有1至2次流动到其他学校的机会,告诫期满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解聘。
   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将工作的好坏与物质利益、职务晋升挂钩,逐步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聘用新机制。出台相应的中小学教师津贴政策。以学校的位置、交通、医疗、工作环境等工作条件确定若干类别,分别按教师职务工资和津贴部分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津贴。建设教师周转房,保障流动教师的住宿。同时,给予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在晋级评优、晋升方面以政策倾斜。
   李和平最后强调:“教师合理有序地定期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也必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绝不是平均的,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同步发展,而是要在确保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实施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时,要考虑地区差异、城乡差别,从各地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冯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