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仙子饰品:48.学习和践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老区“三农”科学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12:40

48.学习和践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老区“三农”科学发展

 

 

张    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深刻分析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下,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议题定为专门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把学习和践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正在全国上下开展学习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就学习和践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就推动革命老区“三农”发展,破解老区“三农”难题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思考。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迟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问题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这是国际背景。

从国内来看,中央对“三农”问题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这些论断和政策为三中全会决定提供了丰富的政策背景。具体表现在:一是三个取消。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二是实行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三是其他补贴。如农民购买家电补贴,农户饲养母猪补贴已经进入试点和启动阶段。四是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从2004年开始,对稻谷、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政策,粮食价格每斤提高1分钱,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元。五是实行了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六是加大政府土地转让等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七是两个方面用于农村。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主要用于农村,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不低于70%)。八是三个高于。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上年,政府土地流转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上年。九是农业大县补助奖励。首先产粮大县补助奖励,其次生猪调出大县补助奖励,另外油菜生产大县补助奖励。十是社会事业方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农村低保制度。以上10项支农惠农政策,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看上去简单的文字,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流到农村,甜在农民心田,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国农村改革30周年发展历程的伟大实践表明,“三农”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决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是对三农问题的科学判断。《决定》在阐述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深刻揭示了“三农”问题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因此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推动革命老区“三农”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怎么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在革命老区的“三农”工作中,从云南革命老区的实际看,有优势,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结合老区“三农”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   云南革命老区的优势地位

全省有革命老区县市47个,有38个乡镇,老区有22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9%。并且13个50万以上人口大县中有11个在老区,833万人,占18.5%,占老区总人口的37.8%。革命老区有很强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实现老区跨越发展创造了条件。

1、政治优势。云南是我国革命老区形成较早的省份之一。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后,1931年11月,右江特委和红军右江独立师派出干部和战士到滇黔桂边区开展工作,建立了以富宁、云南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威信、政治局在扎西等地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成立了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队,在川滇黔边区建立了根据地。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弥泸、开广、罗盘、思普、滇南、滇东北、滇中、滇西北、滇西、滇北共10个根据地,遍及我省47个县和38个乡镇,国土面积18023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接近云南的半壁江山。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形成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百折不挠、敢于胜利;自强不息、排难急先;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老区精神。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和理论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土壤和根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老区的发展,关心老区的人民。革命老区是一面光荣的旗帜,这也是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

2、资源优势。从资源占用量来看,我省革命老区能源资源丰富,昭通、曲靖老区煤炭探明储量达172.17亿吨,占全省煤炭探明储量的67%,2007年老区生产煤炭3893.92万吨,占全省的53%,大型、特大型水电基地在革命老区可开发装机1248万KW。铁、锌、铜、钨、锢、锡、铝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绿色资源、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

3、基础产业优势。2007年,老区粮食总产量618.2万吨,占全省的40%;烤烟产量42.06万担,占全省烤烟总量的55%;油料产量20.2万吨,占全省的55%;肉类产量160.88万吨,占全省肉类产量的53%。革命老区对全省农产品供应做出了贡献。

(二)老区“三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革命老区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推动三农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1、地方财政收入少。47个老区县地方财政收入84.82亿元,占全省的17%,人均财政收入548元,比全省均少534元。财政自给率低,自给率在10%以下的有2个县,自给率在10%—20%的有13个县,自给率20%—30%的有11个县,自给率在30%—40%的有11个县,自给率在40%—50%的有4个县,自给率在50%—60%的有4个县,60%以上的有1个县。针对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我们把革命老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的5个县,平均自给率为14.3%;把解放战争时期国家重点扶持的22个和省重点扶持的3个县作为第二种类型,这类地区自给率平均在25.6%;把其余17个非重点扶持县作为第三类型,这类地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2.4%。

2、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全省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264元,比全国少1876元,比全省少370元。一类地区1626元,二类地区1941元,三类地区3040元。

3、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属国家重点扶持县的27个,省级重点扶持县3个。贫困人口27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86.5万人,低收入人口183.52万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比重分别为16.1%、5.1%、10.9%。需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达59.75万人。有52.4万人住茅草房,119万人住危房。

4、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老区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不少老区乡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在一些老区乡镇、行政村还十分突出。截止2007年底,全省5850个老区尚有481个行政村、1559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101个行政村、4480个自然村不通电;262个行政村不通电话;1272个行政村,30030个自然村不通电视。未解决人畜饮水尚有2954年行政村,占总数的51%。饮水困难人口达562.9万人。

5、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老区社会事业仍然落后。不少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差,上学难,就医难十分突出。至2007年,行政村未建小学的有417个,占总数的7%;没有医务室的有1408个村,占总数的24%;没有文化活动室的村有3030个,占总数的52%。

6、社会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47个老区县90%是在高寒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又是民族杂居地区、直过区、人口较少民族占了很大比重。社会关系复杂,处在边境一线,受境外影响较大,农村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有些还表现得十分突出。

(三)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老区“三农”科学发展

1、决不放松老区的粮食生产。《决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从全国来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从世界范围看,这三大安全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的贫困人口从1985年11亿增加到13亿,相当于我国的总人口。世界13亿贫困人口中大约10亿最贫困人口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目前粮食形势的严峻,现世界上有8亿人口缺乏粮食,由于粮食价格连连上升,有些专家预计很可能在一些国家引发动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从当前世界的粮食价格上涨约40%,这种发展态势正使得全救约1亿人陷入了危机。37个国家陷入了紧张状态。据权威人士介绍,全球储备粮食只可以用57天。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长期缺粮,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加剧粮源紧张,引发国际市场粮价上涨,从而产生不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从全球粮食供求角度看,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大约占世界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1/4。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呈现紧张态势,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引发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而且国际市场也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巨大的粮食需求。这是从国际的大背景看。从全国来看,耕地减少与粮食消费持续增长的矛盾突出。1996年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从19.5亿亩减少到了18.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降至1.38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从云南来看,全省4200余万亩耕地人均不足1亩。而革命老区的47个县人均耕地1.1亩,人均占有粮食352.4公斤,都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从云南老区的实际看,90%的人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粮食需求至关重要。如果从外调粮食:一是调不进来,二是吃不起。在革命老区粮食力求自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措施,如果革命老区粮食不能自给,就会影响老区的稳定。势必造成一大批群众返贫。但从目前的调研情况看,一些地方对老区粮食生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满足于大力种植经济林果,占用大量粮田、粮地,使得原来就很少的粮田就显得更加紧张。没有基本的粮田、粮地作保证,就无法保证粮食的自求平衡。因此,要采取常规的政策和措施,严禁占用大量粮田,种植其他树木、经济作物,确保口粮田。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大革命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扶持力度,依靠科技提高粮食总产和单产,以至确保老区农民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真正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2、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全国革命老区县1389个,其中有305个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占全国592个重点扶持县的51%。云南省47个老区市县, 38个老区乡镇。47个老区中有2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占国家和省80个重点扶持县的37.5%。贫困人口270万,占全省590万人的45.8%,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决定》强调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决定》明确指出“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决定》同时指出“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发展扶持力度”,这些强农、惠农政策对革命老区的广大群众来说尤其是贫困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从老区的实际看,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扶贫开发,让老区人民脱贫,走上富裕之路,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扶贫开发上,要针对革命老区的区域性特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分步实施。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对革命老区贡献大的核心区优先扶持,给贫困程度深的村寨给予特殊照顾。在扶贫方式上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实行产业扶贫和劳动培训转移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有效方式,积极探索整乡推进、整县推进、整片推进,形成产业示范带,形成多种有效模式,推动老区的扶贫开发向广度和深度进军。针对老区现状,在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和中心区采取特殊措施、突出重点、尽力为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打造新亮点,探索新模式,取得新成效。

3、加大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力度。《决定》在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在深入老区的调研中了解到,革命老区的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基础差、投入不足、发展不充分、财政可调控的能力弱、产业发展滞后等是老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扶贫开发的更高层次。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区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从扶贫开发入手,为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精神基础和人文基础。通过实施扶贫开发的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这些都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革命老区的新农村建设要树立战略任务的思想,是农村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其次,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方法。作为革命老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扶贫开发、山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推进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4、围绕“三农”推进老区农村改革。我们通常指的“三农”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在农业发展方面,仍然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的方针,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产品市场化、国际化、粮食自给化。在农村稳定方面,要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农村,服务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城乡差距大是农村不稳定、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在农民增收方面,要扶持农民拓展增收渠道,鼓励和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和投入增产增收。扩大农民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创新精神,政府要在还权于民、服务于民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把农民当成衣食父母,让广大农民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老区的三农看,由于他们离中心城市较远,且偏僻,目前有很多地方生活确实还在很困难。如果不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是很难破解老区“三农”难题的。推进老区农村改革继续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三大重点改革,着重在农村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加大老区的环境建设,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村市场建设。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老区三农又好又快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从“孟连7.19”事件和“阳宗海水体污染”事件吸取教训,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我反复学习了两起事件发生和处理的经过和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有两点体会深刻:一是对待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充分认识到对广大农民感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三农服务的效果,对农民没有感情,就不可能对农民有较好的服务。例如“孟连7.19”事件,就是我们的少数干部把为“老板”服务作为宗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造成的。为谁服务是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体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深厚的感情为人民服务,为农民服务,这样我们党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二是怎样看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显著特点和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而阳宗海水体污染得到了眼前的千万元税收或者说财政收入,但是阳宗海水质水体污染影响着2.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和高原明珠的长远利益,我们治理阳宗海砷污染要花费几十个亿。因此,这两起事件都是很严重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要解决的认识问题、思想问题以及实际问题,必须从这两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老区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老区科学发展。

 

 

                   省扶贫办老区开发建设处

                    二○○八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