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致命玩笑下载:《论语讲义》——雍也第六(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1:43:42
 

《论语讲义》——雍也第六(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bfml.html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女,当汝字——你啊,要做君子儒。儒,儒生,是对当时学者的称呼。古代典籍最早记载这个名词的就见于这一句。你要做君子一样的儒生,而不要做小人一样的儒生。这里的儒就是指的需要的人,与人所需要的。需要什么人?需要先觉悟的人。孟子所谓“以先觉觉后觉”,需要先觉悟的圣贤来教导后觉悟的众生。人们需要什么?需要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的引导,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为人处世,这些都是人们需要的。儒家就告诉人们怎样和天地、宇宙自然相处,怎么和周围的亲朋、同事、邻里相处,怎么和自己的身体相处,怎么和自己的内心相处。

 

 

    儒这种人是在商朝末年由商朝没落贵族中有学问的人逐渐形成,而儒家形成一个学派,有自己独立系统的思想学说,则自孔子开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前的儒只是指有学问的人,但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与崇高的精神境界。孔子在这里则指出儒有君子儒、小人儒两种,也就是说有学问的人也有思想境界的巨大不同,这也是孔子对儒家改造的体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哪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做事以义为准则,这个事符合道义我就做,小人做事则以利益为准则,这个事符合我的利益我就做,不符合我的利益我就不做。君子儒,君子是有状态的,从内到外都很和谐,这才是君子。小人儒就不同了,他也可以在外表、形式上做得很好,但他做得很好是有目的的。比如,我这会儿听课,做得非常好的样子,看起来就像君子一样,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又专心记笔记。为什么呢?是因为今天学校里边要检查,听课听得最好的人就奖励他一千块钱,所以我这会儿要做出最好的样子,努力得到那一千块钱,这就是小人儒,他做得好是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得钱,是为利。所以君子儒和小人儒是有不同的。我们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好像谦谦君子,但是到底达到了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没有,那就要看他究竟是君子儒还是小人儒。即使做学问,也有为义与为利的差别,为道义做学问,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君子儒;为利益做学问,为评教授、评职称、拿奖金做学问,就是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第六篇里重要的一句话,也是儒家讲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最重要的一句。“质”是指内容,“文”是指形式。“野”指粗野,“史”指浮华。如果内容大于形式的话,看起来就很粗野;而形式大于内容,这个东西就没有生命力了。“文质彬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叫彬彬,就是均衡的意思。内容和形式都达到均衡了,这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你写文章也好,画画也好,做人也好,都要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个人很有学问,满腹经纶,可是很不讲形式,穿的衣服又破又烂,那么就是“质胜文则野”,这个人看起来就很粗野、鄙陋。比如说来了一个给你们上课的老师,这个人蓬头垢面,还没走进教室,他还在楼梯上大家就闻到一股臭气。进了教室大家一看,穿着背心、短裤就来上课了。大家就会想,什么人,这么粗野,还当老师。就算这个人确实有学问,但是他这个形式让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文胜质则史”,“史”,朱熹解释就是掌管文书的人。这类人易言辞华丽而诚厚可能不足,有虚伪浮夸之意。又来了一个老师,大家一看这个老师,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举手投足俨然翩翩君子。可是一讲课,空洞乏味,还有不少错别字,这样的老师就是只有形式,缺乏内容,大家肯定也不欢迎这样的老师。老子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如果语言没有文采,是流传不远的;但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没有思想,空洞的,全是一些华丽的辞藻也不行。所以做任何事情,内容和形式必须完美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