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间园子:基础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公民——兼谈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应当给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3:57
础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公民——兼谈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应当给力
[ lup ] 发表时间: 2011-02-28 08:18:53[ 发短信 ][ 回复 ][ 树状 ]
 
基础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公民
——兼谈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应当给力
据报道,2月2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为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拔尖计划),清华、北大等19所高校被教育部选中。
这是今年关于教育的最好的消息。
昨天温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的时候说:“我们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众多的大学生当中能够涌现出像钱老所希望的‘拔尖人才’,这样我们整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可见大学的“拔尖计划”是根据“钱学森之问”制定的。“拔尖计划”在国外很常见,主要是针对大学基础科学的学生,年轻人具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潜力,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教授年纪都很轻。钱学森在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而过去我们的拔尖或者说选拔,主要在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这显然是一个失误。
这几年,中国基础教育一直在争论应试教育的“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由此提出要:“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对象都是儿童和未成年人,从幼儿园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人——于是这些年关于公民教育的呼声很高。
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也曾经说:“中国很多小孩经过小学和中学沉重的考试冲击以后,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很可惜的。”他还说到一个问题:“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是现代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操守。”
现在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之后的后劲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基础教育学得太苦太累,进了大学了,好像已经大功告成,拿到毕业证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就业。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基础教育处处是竞争,而且权力,利益参杂于其中,所以教育就异化成一个惟利是图的产业,“拼爹”也成为必然——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拔尖人才的原因就在这里。
恢复高考之后,教育部成立考试中心,各省又都成立考试院,其初衷是要把高考选拔工作做得更完美,现在回头看确实有点画蛇添足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于2007年4月19日应新华网发展论坛的邀请,有一个访谈的题目是:《从考试到评价,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此前,戴家干也回答过《中国教师报》类似的提问。戴家干从考试的起源讲起,也说到试题标准化等等,洋洋洒洒,但有点文不对题,教育本质其实很简单,一个“教”,这是知识传授,一个“育”,这是培养成人,其实高考是基础教育之外的事情,因此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是本末倒置的。戴家干虽是一个教育学博士,他的专业是教育与经济管理,他主管考试中心把教育演绎为“从考试到评价,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也是必然。我这样说不是反对高考,而是把高考的地位提得比教育本身还高,这就适得其反了。
当基础教育只剩下考试和选拔,这样教育必然造成孩子成人后悔失去了做学问的兴趣和热情,在大学必定缺少后劲。
前几天教育部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一些网友评论这个消息的时候说这个提法不就是教育部自己说的吗?我可以负责的说,教育部确实没有这个提法,但是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就值得深思了,这是许多年应试教育积累的一种必然,也是高考形形色色加分的必然,高考的地位在教育中太突出了,那么有了这种误解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高考评价过于突出,这样公民教育的位置就大大下降了。公民教育是要突出德育,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做人要有知识,也需要独立生存,自食其力的能力,具有遵守法律的操守。如果说这些年教育有失误,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人的教育。
不过教育部这次的做法还是没有突破“凡事要被教育部选中”的老一套。其实所有大学都应当这样做,为啥一定要被教育部选中?这样做又会陷入弄虚作假的陷阱。
为什么呢?教育部圈定就容易忽视校长自主办学的作用,要害的是教育部不是白圈的,圈进来了就会有利益,所有的高校都瞄准这个“拔尖计划”而谋取利益,这就本末倒置了,那么作假也不可能避免,这种教训够多的了。
即便是一所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也应该这样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应当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也需要有拔尖的,这些拔尖的学生也会有发明创造,并不亚于一个响当当的科学家。凡事都要经过教育部论证,这样就很难突出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权。
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对于所有的高校都应当各就各位,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拔尖学生”,教育部不能再搞整齐划一的要求了。
再例如,这一次清华大学提出副教授可以有当博导资格,这件事情非常好。反过来评职称的套路就该反思了。普通高校是没有教授的授予资格,于是要通过省一级评委评定。可是学校也要事先评选啊!这个评教授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一个大学二三十个评委,都是不同专业的教授,有时候就会出现这二三十个评委去评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专业老师晋升教授的问题,实际上评教授变成权力和利益的对抗,腐败也就难免了。
世界各国,包括民国期间的大学,根本就没有过评教授一说,教授不应该是“评”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做出来的,为什么就不能让大学校长自己聘任,实现“大学校”大教授,“小学校”小教授呢?用整齐划一的条条杠杠确定教授资格实际是做不到的,也会导致弄虚作假。
校长聘任制,校长要弄虚作假,这个校长肯定做不下去,因为这样做学校肯定没有前途,这是必然的。而现在不作假还不行了,整个事情都搞颠倒了。
最近报道了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扬善洲离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的事迹被誉为“格魅力无限,生命光辉永存”,让我也很受感动,也感动了许多人。如果今天的干部都能有扬善洲的价值观,世界观,今天的教育也能重视人的教育和培养,那么这个社会的进步一定会更快,可见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既是“教”,更需要“育”,培养公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说了许多,还是叶圣陶的一段话说得好:“把中国弄好了,才可以脱出前一派教育的窠臼,彻头彻尾地推行后一派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