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宝石几月开花:观察、发现、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研究数学能力 - 内容 - 徐汇小学数学学科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4:14
观察、发现、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研究数学能力

观察、发现、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研究数学能力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张雪军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是学会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模式,就是要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学会学习”的教学。课堂不完全是教师的“讲”堂,而更多是学生的“学”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引导、启发、点拨和解惑等角色,突出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以此作为课堂核心。从而调动学生在观察,发现,互动中的参与意识,营造平等、愉悦、研究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打破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研究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创造的起步器。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有具体的目的任务,在观察中要有指导,如:观察对象的顺序,变化规律等。更应有贴近生活的直观的教具和现代科技的手段,来支持学生的观察。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认识这一课时,就采用一只橘子和一只香蕉,将其去肉,将橘子皮和香蕉皮平铺展开在黑板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来观察,来感受对面积地理解。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用“平面图形”这一较严密的数学语言来表述面积的概念。我情不自禁的为之喝彩。更让我相信了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研究,有创新。

二、            注意培养、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要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的机会,更有利于对数学的探究。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如图:

 

一般同学都想到了用补的方法,让后用大面积来减去小面积,求得相应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是就有一位朱锦羿同学,他提出了用割移的方法,非常大胆的想象,引起大家的兴趣。朱锦羿同学通过仔细的观察,将图形分割,然后水平的移动,成为了一个有规则的长方形

得到了大家的信服。应该说,这样一个抽象化的大胆的想象对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可能正是今天这一节课的大胆的想象的成功,为他今后数学的空间解析能力奠定了基础,也树立了对数学研究信心。因此,我大大地肯定了他的想象。为了保护好他的想象劲头,我特意把这种方法定为“朱锦羿方法”。以激励他的想象力。

三、            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原材料探究出不同的答案的过程。心理学家:“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说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例”。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地发散性思维,就要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的结论,改变思维的角度,进行变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特别当前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性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在复习长方形面积和周长时,就设计了如下的题目:要求利用墙的一边用一根4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长(米)

宽(米)

面积(平方米)

 

 

 

 

 

 

 

 

 

 

 

 

 

 

 

 

 

 

 

 

 

这一道是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就要求学生对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的结论,改变思维的角度,要考虑道长与宽的特殊性,以及长与宽不同的取法就有不同的结论。

四、            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点滴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是一点点火花,都应及时的肯定。例如:在教学常用面积单位时,先从长度单位引入,从米过度到平方米,从分米过度到平方分米,从厘米过度到平方厘米。而后在多媒体上出现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效果图,然后利用动化的效果将一平方厘米覆盖在一平方分米上,在把一平方分米覆盖在一平方米上,在把一平方厘米覆盖在一平方米上。本节课的原意让学生了解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从抽象到表象的认识。但由于学生产生了灵感,他们新奇的从媒体的效果图上发现在一平方米里有一百个一平方分米,在一平方分米里有一百个平方厘米。由于,灵感的启动,使得面积单位的化聚也豁然开明,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时往往若思不解的答案,却在无意中不思而至倘然而来,这种现象文学家称为灵感,心理学家称为顿悟。我想课堂教学中无论老师和学生都会爆发出一种突如其来的办法和妙计,这可能就是灵感、就是顿悟,这时就要设法将以捕捉住,尽量让它打开的思路继续发展。

五、要鼓励、提升学生质疑问难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促使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小学生好问是他们的天性。又如:教学面积认识时,学生问为什么书上没有提到平方毫米,又为什么不写公顷的字母表示,首先我肯定了学生大胆的提问,关于公顷的表示是因为这个单位平时用得很少,所以一些资料上很少有记录。正确的表示:HA。学生的质疑问难总是从最初的“随意性疑”向“目的性疑”发展,并与创造结下良缘的。学无止境,问题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个新问题会将学生领向新的知识境界。学习上的有疑问才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而不满足就会有发现,就会有研究,就会有创新。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教之以渔。”人贵在创造,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研究,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空间、一个舞台,通过生生间的互动间的协作,让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从而全面促进二期课改的顺利实施,让我们大家共同从课堂教育这个阵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