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凝微博:姓氏略考-支姓-历史名人-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04:43
标签: 姓氏略考-支姓      支秉彝:(公元1911~今),江苏泰州人。著名电信工程和测量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1940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名誉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提出的建议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57年从事锰铜电阻元件老化处理的研究,解决了国产锰铜的质量问题。

 

支秉彝

 

  支秉彝负责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油丝)的质量攻关,组织研究了游丝的制造工艺和性能测试设备,制定了质量标准,提高了电表的精度和稳定性,为建立中国的计量标准做出了贡献。

  在国内首先组织仪表数字化的研究,为数字仪表在国内获得普遍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

  1976年开始进行“见字识码”汉字编辑方法的研究和试制。

 

  支兰芳:(公元1922~1942年),女,原名支春珠;浙江嵊县支鉴路村人。著名现代越剧演员。

  她曾在嵊县公立小学就读五年,1933年进崇仁镇戒德寺的“凤鸣舞台”学艺,工花旦。科班后因故中期解散,她随屠杏花演出于桐庐、富阳、杭州等地,崭露头角,被称为“小筱丹桂”。

  十八岁加入施银花领衔之“第一舞台”至上海,演出于太原、通商、大中华、长乐、皇后、天香等戏院,任三肩旦,认真学习施银花的唱腔。

  1941年“第一舞台”解散,即被南洋戏院聘为二肩旦,常常顶替头肩旦演出重头戏,形成了自然流畅、清新脱俗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支腔兰调”,声名鹊起,有“闪电红星”之称。同年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日”),与马樟花组成天星越剧团演出于九星戏院,打炮戏为新编家庭伦理剧《恩爱村》,声名更甚,报界有“一支已足压千红”的说法。12月,应聘至通商剧场“越吟舞台”与竺素娥等合作,传统老戏与新编古装戏、时装戏交替上演,大受欢迎,被评论为“后起中成名最速的一位”。

  她在艺术上善于钻研人物性格,且能与同台演员交流默契。演唱中善用“海底翻”技巧,即上句唱完后拖音不绝如缕又紧接第二句,中气充足,游刃有余。对她宣传最多的《越剧日报》载文评述为:“嗓音之充沛,做表之细腻,念白之清晰,小动作之周到,是支兰芳成名之基石。歌喉之悦耳动听,施老牌(施银花)后,恐仅其一人耳。”擅演剧目甚多,如《碧玉簪》(李秀英)、《盘夫索夫》(严兰贞)、《秦雪梅训子》(秦雪梅)、《沉香扇》(蔡兰英)等。

  1942年9月10日演完《对头》后,即患霍乱后转白喉。病情稍减后,又于中秋节坚持上演应时戏《阴阳河》,饰李三娘,唱做并重,“挑水”特技赢得阵阵彩声,但体力大亏,不久病逝。

  生前灌有《秦雪梅训子》、《恩爱村》、《三看御妹》、《黛玉葬花》唱片四张。

 

  支玉恒:(公元1939~今),河北张家口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支玉恒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77年近四十岁时改教语文课。

  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

  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支启华:(生卒年待考),河北邢台人。著名北京大学胸外科专家。

  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

  曾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邯郸荣耀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系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心脏外崐科专业四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理论经验,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尤擅长心脏外科崐先天性畸形矫治、后天性心脏疾患的治疗以及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在他的主持下,崐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开展了心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法乐氏四联症根治、崐大动脉转位矫治、右室双出口矫治、心脏肿瘤切除、心脏瓣膜置换、心脏冠状动脉崐搭桥、人工血管移植等三十七种手术类型。年手术量逾一百五十例,手术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一项。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有关心脏、血管外科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

 

  支运亭:(公元1943~今),辽宁怀远龙亢镇苏圩村人。沈阳市人大代表,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

  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团职秘书,空军86963部队政委等职,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研究员。政协辽宁省第六、七、八届委员,沈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支运亭于1992年就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已有十二年历史,他被誉为研究沈阳故宫的专家。沈阳故宫是清王朝最早创建并使用了二十多年的清朝皇宫,也是中国国内与北京故宫共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大型宫殿建筑群,努尔哈赤在此发布过进军令,皇太极在此举行过登基大典,宣布建立大清国,然而关于沈阳故宫为何人所建,始建于哪一年,由于历史没有记载,所以成为百年之谜。

  支运亭上任后经过研究考察,认定沈阳故宫是在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之前始建的。他历尽艰辛找到故宫始建者侯振举的后人,看到侯氏家谱记载故宫始建年代。

  1992年,支运亭第一次走进沈阳故宫时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破败不堪,当年张作霖在故宫屯兵,用泥土掩埋甬道;孝庄皇后曾在故宫居住多年,支运亭为复原孝庄皇后居室的本来面貌,付出了聪明才智和心血。十二年的修复,使一座破败不堪的故宫恢复昔日面貌。1994年支运亭建言:辽宁省暨沈阳市应以辽沈地区清文化象征的“一宫两陵”,积极筹备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成为“故宫申遗第一人”,申遗终获成功。

  支运亭主持的极富学术价值的历史复原陈列“凤凰楼台上五宫原状陈列”、“清初八旗武备陈列”解决了庄妃寝宫门额错挂,清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顺序排列、沈阳故宫始建年代等许多重大史学难题。

  在支运亭的主持下,经过考古勘察、论证,解决了因历史原因被封埋了一百多年的大汉殿的原始地面层的问题,使大汉殿恢复了昔日的巍峨。

  他研究发明的古建彩画清污除尘技术,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文物局科技发明奖。编辑并策划展演的《皇家礼仪大游行》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受到宋平、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

  在他的建议下,沈阳市政府以沈阳故宫为依托复建了“盛京路”、“怀远门”、“抚近门”,使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古迹得以很好地保护,使沈阳的旅游业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著述有《金枝玉叶》、《中国建筑艺术全集·第三卷》、《清宫大汉殿》、《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书醉翁亭记》、《沈阳故宫》、《清代匾联精粹》、《清前期历史文化》等。在国内外博物上发表了《明清建筑艺术》、《从满族崛起统一中国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刚劲峻拔遒密严谨——欧阳询书法艺术》等。

  支运亭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担任沈阳故宫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刊主编。在社会上还兼任《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专家顾问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学会清宫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院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东北三省经济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等职务。是清史界一位著名的学者。

  如今支运亭有三大愿望,申遗两文物展览已完成,最后是《四库书》重归故里,他正在努力。

 

  支东学:(公元1951~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医学专家。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

  现任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兼任解放军第一医院颈肩腰腿疼痛专科门诊主任,香港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聘为研究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中华医学会甘肃分会会员。

 

  支树平:(公元1953~今),山西怀仁人。中共十六大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河南省委副书记。

  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1971年7月任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中学教师。1975年9月任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党委办公室干事。1977年7月任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团委副书记,书记。

  1982年5月任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掘进区党总支部书记。1982年9月任山西省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1985年6月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1986年2月-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90年11月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1994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1995年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95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1993年9月-1996年7月为南开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支树平

 

  2000年11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2005年10月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支修益:(公元1954~今),北京人。著名肺癌外科专家。

  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肺癌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2002年10月从美国迈阿密大学癌症中心学习回国后即调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在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特别是在中晚期肺癌和高龄肺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和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结合电视纵隔镜和电视胸腔镜在可手术肺癌病人术前临床分期的临床研究,积极倡导并推广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在全国建立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多中心协作网络。在改善肺癌病人生活质量和肺癌治疗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有独特见解。

  在我国胸部肿瘤外科学术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胸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卫生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胸部肿瘤咨询中心秘书长,首都中青年胸外科医师学术沙龙首席主持,北京国际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执委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在各种学术杂志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筹划组织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及主办各种专题学术讲座六十余次,足迹遍及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法国、瑞士、日本、马耳他、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作为大会副主席、秘书长和组委会主席成功策划并主持召开了首届华北地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研讨会、首届、第2届和第三届全国中青年胸外科医师学术研讨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对促进我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和全国中青年胸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与多中心协作意义重大。在第二届和第三届IASLC中国国际肺癌学术研讨会担任大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03年3月在海南召开的全国首届胸部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担任大会副主席兼组委会主席。

  现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监察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支志明:(公元1958~今),香港人。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教授。

  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化学系Dr.HuiWaiHaan讲座教授。

  支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支志明现在专注的研究范畴是光化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的研究,对改善药品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十分重要,并且有助于一些新药的合成。这类化学研究在国际上颇受关注,竞争激烈。

  支志明带领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事的研究,成绩喜人。他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已受到关注和肯定。1994年,他应邀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第三十届无机配位化学研讨会,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教授同台发表了学术报告,受到好评。支志明还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

 

支志明

 

  支志明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基础研究,在无机和有机金属合成,高价金属配体多重键配合物,发光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光诱导电子和原子转移反应,不对称烯烃环氧化和碳氢键氢氧化的金属催化有机氧化反应,生物系统中的电子转移以及分子装置和DNA辨认中的发光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无机光化学方面,支志明对多核化合物中电子转移和原子转移化学有重要创新成果,被Cotton教授的教科书等所引用。在氧化反应及催化机理方面,特别是对高价Ru-OXO体系的研究开辟了有机氧化方面的一个新领域。

  在生物无机化学方面,支志明对高驱动力电荷转移反应及固氮活化机理研究提出了新见解。按照国际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结果,他在1981~1997年世界上发表最具有影响论文的化学家中名列第三百七十三位,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0.08%。

  1995年,支志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