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火柴人2:水族南迁考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1:27

□韦毓璋

  我省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被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那里也是水族的大本营。
  水族发祥于河南东北部的睢水流域一带,以及临近的“豕韦”地区,“豕韦”相切,也是“水”,谐“睢sui”。普天下的水家人,都自称“睢”,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吃睢河水,成睢人”之说,因而得名。据《百越源流史》载,大约在殷商亡国之后,水家举族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广东百越族群之中,后迁入广西,又沿都柳江而上定居贵州。据南开大学教授曾晓渝、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员、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潘朝霖等专家、学者经过多次考察发现,水语中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中原古音,这是水族先民由古中原迁徙到百越之地而形成的语言嫁接现象。
  据史料记载,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与唐代设置的抚水州有关。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李唐王朝在今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以安抚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羁縻抚水州,这是中央王朝对水族的确认,标志水族以单一民族身份跻身于中华民族之林。
  在我国56个民族中,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族是其中之一。水书是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属夏商文化圈,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钥匙。水书与水族历法密切相关,是一种历书式的原始宗教典籍。古代历法,由国家统管,不允许民制历,违者要株灭九族。因“水书是被压迫民族使用的文字”,故水族古文字的字型结构,与一些汉字的字型结构相反或相倒,所以也称“反书”。近几年来,政府很重视水书保护问题,不断拨专款进行抢救和研究,已由档案部门收藏上万册,目前已翻译出水书古文字2000多个。
  江苏一位民间收藏人士自称20多年前收藏到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八莲瓣陶瓷注碗碗内有10个神秘符号他不断向专家求证始终没有结果。当他从媒体看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抢救水书的报道后致函贵州省档案局希望能够帮助破解“神秘符号”的含义。
  荔波县档案局局长姚炳烈接到省档案局转来的信函后,为慎重起见,他将这些“神秘符号”抄录下来,邀请3位水书先生进行单独辨认。3位水书先生仅用了一天时,就写出每一个字的含义,而且内容完全一致。他们还从档案局现存的水书中找到了与这10个“神秘符号”一模一样的记载,并一一标明了出处。江苏这位收藏人士还提供一条线索,瓷碗上的“神秘符号”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的神秘符号很相似。荔波县档案局组织了数名水书先生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的符号进行辨认,并在已征集到的水书中逐个对应查找,找到了十多个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记载。据专家推测,此次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水书这一古老的水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也使水族先民从中原南迁的历史得到了进一步考证。
  运用专家对水族和水书研究成果,对照水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们还可以找到古往今来水族与中原大地的一些趣事。比如贵州森林植被好,但地方志上的植物篇对本土树种的记载并没有槐树,而实际上水族地区的老学校和老乡政府所在地,都保存有许多古老的槐树,上世纪五十代才将槐树用于城市和公路绿化,这种奇特的现象印证了这样了一个典故。北宋初年,尚书兵部侍郎王佑文章写得极好,做官也很有政绩。他相信王家后代必出宰相,所以在院子里种下三棵槐树作为标志。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在开封建了一座三槐堂。古人以槐为神,许多官职以槐为名,就连科考也常以槐来命名。因此后人都喜欢在宅院中种植槐树,期盼子孙代代“学而优则仕”。水族老人传说,当年祖先从中原往南迁徙时,都随身带着槐树种子和种苗,一路栽种,满怀着“不求家道重重富,但愿子孙个个贤”的美好愿望。


水书中的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