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樱鬼第三季ed:与农村有关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27:00

与农村有关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过程从来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呈阶段循序演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乃至资源配置方式将会有部分或全部的变化,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由低级向高级,由贫穷到繁荣的阶段规律性,农村作为一个区域,同样地呈现这样的发展规律,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农村发展理论有同样的适用性。

一、胡佛-费雪的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与约瑟决·费雪在1949年所发展的题为《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论文中建立了他们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他们认为,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存在着“标准阶段次序”即:

1.自给自足经济阶段。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其特征是区域投资和区域间贸易很少,区域产业几乎全为农业,区域人口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经济活动均随农业资源呈均匀分布。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乡村工业及其相关产业随之产生,由于乡村工业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仍来源于农业区域,因此,乡村工业的分布与农业人口的分布相对应。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随着区域间贸易的日益扩大,区域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型农业转变为集约型且专业化的园艺、牧业、果蔬等生产。

4.工业化阶段。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到相当规模后所产生的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迫使区域不得不谋求工业化,谋求制造业和矿业的发展。工业化阶段一般分为前后两期:即以农、林、矿产加工业,如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纺织工业为主的前期发展阶段。和仍以炼钢、石油炼制业、金属加工制造业、化学制造业为主的后期发展阶段。

5.服务业输出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以服务业,如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等输出为主的发展阶段。

胡佛和费雪的发展阶段理论隐含着这样的命题:经济区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农村发展都必须经历两个相辅相承的成长过程:一是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商品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运输成本的下降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运输成本降低,才能使区域间贸易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大因素。二是区域经济必须要相应地完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过渡。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区域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甚至在胡佛他们看来,由农业、采掘业等初级产业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次级产业过渡,被认为是维持区域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二、小农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这是分析发展中农业发展阶段的学说。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日益受到许多国家以及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小农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的生产率低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这种农业规模小,靠天吃饭,是高度担风险和不稳定的行业。这种农业的推动力,不是追求收入的最大化,而在于使全家能够得到最大的生存权利,当生存发生危机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度过灾荒年。

第二阶段是混合和多样化的农业,是自给自足农业向专业化农业的过渡。在这阶段中,由于使用良种、化肥和水利灌溉,可以在不减少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情况下,腾出一部分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和进行简单的畜牧业生产,使农民除了自给自足外,能有剩余作为商品出售,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和投资能力。

第三阶段是专业化农业,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现代化商业性农场。其共同特点是只栽培一种农作物,使用资本密集和节省劳动力的生产技术,依靠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来降低单位成本,其生产目的是通过采取先进技术,获得最大的单产,以实现最大利润。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仍处在上述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农业发展是极为有限的,在这种基础上发展工业,必然受其限制,因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战略的选择上,应把重点放在推进农业向更高阶段演进之上,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