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指甲变白怎么治疗:“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9:18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综述
2006年10月15-16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鉴定会暨‘十五’期间课题研究总结表彰大会”在上海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教育》杂志和上海市教科院等单位的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十几个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及6所总课题组直属实验校的领导和代表200余人。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首项课题,2003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本项课题为国家重点课题。本项课题研究,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承担,它既是一项科研课题,又是一项教育行政改革实验项目,所建立的13个实验区,都是由区人民政府牵头。目前大多数实验区,已经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写进了区委、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把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转化成了政府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工作。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只有转化成政府的工作,才有可能调动更多的资源开展本项实验研究,才能在教育人事、教育财政等比较敏感的领域取得实验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各区政府直接领导本区的实验研究工作,这也正是本项课题研究的一个特色。
总课题组组长朱小蔓教授代表课题组作结题报告,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张民生副会长,《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编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兼上海市教科院院长张民选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丁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共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评审。鉴定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经评议,鉴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该课题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研究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基本特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和重点等,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该项课题旨在研究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类型、结构体系、运行机制,回答有关的理论问题;起草并实验有关的制度文本,形成和构建与和谐社会及创新国家的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为现代学校制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逐步建立提供实验典范、理论支持和可操作的部分规章样本,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的、实验的和政策的依据;认真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不同类型所适应的不同的社会条件,为大范围推广做好准备。
在理论方面,重新阐释了在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关系和学校与家庭、社区三种关系之下现代学校的概念和功能、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基本特性。提出现代学校制度即是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其基本特性包括民主性、平衡性、人本性和开放性。
重构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认为在现阶段,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应追求的基本的价值目标,是设计现代学校制度时所应遵循的基本的指导原则。而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具体目的,或者说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运行机制等理论体系。探讨了通过对现行的学校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与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学校制度,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为尽可能多的社会大众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平等的、成本较低的、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及可行性。其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丰富和推进了教育界、学术界对于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现代学校等问题的研究。
该课题研究以家庭、社区、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为切入口,并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现代学校评价制度、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这对调整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校办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价值。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论证,界定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别:(1)用来规范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制度;(2)用来规范学校内部关系的制度;(3)用来规范学校与学生家长、社区关系的制度;(4)用来规范学校与市场关系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学校制度新理念,指出:通过现代学校民主化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可以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使校长负责制建立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保护教职工、家长、社区组织等与学校相关各利益群体的权益,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发展教育事业;通过现代学校人事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可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效能、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这对于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凝炼、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形成后,可以用先进的学校文化统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统率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引领学校发展、推动学校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校与社区、学生家庭、社会的关系的调整,有利于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从而推动社区教育、加速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理论性研究成果的不断提出,可以发展我国现代意义的、与知识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的需要。
该课题以实验研究为主,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并配合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指导实验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获得了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该项课题进行了校本实验。采取了通过重点建设来带动整个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策略,重点研究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学校评价制度和学校文化制度。在条件具备的某些地区和某些学校,初步建立起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在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教育议事会建设、公推直选校长实验、学校效能评价、社会中介参与教育评价、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课题组通过三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现代学校制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逐步建立提供了实验典型、理论支持和可操作的部分规章样本,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依据和政策依据,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在三年的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过程中,各个实验区分别开展了学校民主化管理制度、学校评价制度、学校文化制度、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学习型学校建设制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重点实验有以下几项。
1.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的设计、实验与推广研究。以“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和“公推直选校长”的实验研究为两个先后连接的突破口,目前均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和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实行的该项实验研究,已显现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2.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评价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大体系中的核心制度。在评价方案中,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现代学校评价制度应当以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为核心。在发展性评价制度中,又应当以学校效能评价制度为核心。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开展了以学校效能研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天津市河西区开展了社会评价机构参与教育评价的实验研究;上海市闵行区等实验区还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验研究;河北省保定市也开始了实验。这些实验研究推动了当地的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3.现代中小学文化制度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赢得历史,需要远程的文化战略。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风格、特色的形成,对于校长的管理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影响。学校文化制度研究集中体现在《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制度文本中,特别是高度集中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制度文本中。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要素的研究。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上海市闵行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等实验区的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都开展了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实验研究。
总之,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该项课题对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实验研究成果,但就一个大的历史过程来讲,对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定义、特性、类型、体系等的现有的研究还是很初步的,实验研究也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因此,此课题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入开展,并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特别是要将构建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的制度作为研究的重点。
会上,总课题组对在2003年—2006年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市辖区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上海市闵行区、北京市西城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被评定为第一批先进实验区,许伟、程刚等三十多位同志被评定为第一批先进工作者。同时对一些优秀成果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