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丝面料生产工艺:J博士——灵魂教父—虎扑NB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4:36:30

J博士——灵魂教父

2011-03-08 23:50:57 由shoey- 发表  hooper评论13 条

我就这样听他诉说着,恍然间却发现自己对篮球对人生竟都有了更深沉的认知。我生来就注定要采访这个男人。这些年里,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我甚至可以说,我能成为如今的我,他功不可没。对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来说,篮球几乎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最中心。

“你别再拍那颗破篮球了可以吗!”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晰地回想起母亲清晨被我吵醒时的斥责声。她骂完了以后,就轮到隔壁的约翰逊夫人冲我大喊了,紧接着的还有沃菲尔德夫人。就这样,我们整个街区的人在五点半就都被吵醒了。红球,白球,蓝球,护膝,印着32号的球衣,运动裤。那时,钉在仓库后面那根路灯柱子上的牛奶箱就是我的篮筐,我每天都在那里打篮球。日复一日,从未停歇。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做的事。

我从未把这个故事讲给朱利叶斯-欧文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他已经从成千上万个孩子口中听到一模一样的版本了。我们小时候都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要成为像J博士那样的人。他是我们孩提时所拥有的一切。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榜样,对某些人来说,他甚至就像父亲一样。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用一颗篮球所创造的壮举,再无他人能够超越。尤其是当他变成J博士以后,他已经超脱了篮球这项运动所代表的一切。他让每一个看他打球的孩子都能够真正有所感悟。直到今天,我们有些人都从未在别的球员身上重新体验到那种感觉。

我的眼光现在就锁定在他身上。我正看着他手口并用地向我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很多读者的眼里,或许这就只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但于我,这却是一堂名副其实的人生课程。就是我对面的这双手,在16年多的时间里拿下了三万分,传出了无数绝妙的好球,表演了数不清的传奇扣篮,承接了两个篮球联盟的重担(带领第一个达到无上狂热,后来那个繁荣发展),向世人展示了平衡的重要性。也正是这双手,让我明白了黑人生命的真谛——展现自我。这双彻底改变了篮球运动的手啊,现在就活灵活现地在我眼前挥动,缓缓诉说着我从年少时就一直渴望倾听的故事。但很快我就意识到了,J博士的人生并不只是关于篮球,它真正的涵义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曾经,在我们的人生中,篮球就是唯一的出口,再无其他。现如今,我还有幸在这里向你们讲述这个故事,朱利叶斯-欧文就坐在我面前,提醒着我,篮球击地的刹那,生命就从此刻开始。

缘由

《扣篮》:两年了,您整整让我等了两年。我现在甚至都已经不会紧张了(笑)。能告诉我原因吗?

J博士:其实就只是时机的问题罢了。我始终认为时机就是一切。反正我们经常都会碰面的,实在是没有赶时间的必要。也不过就是聊聊天嘛,呵呵…

《扣篮》:那倒也是。每次我们碰面的时候,你都要跟我确认一下我们有没有好好采访其他球员。[模仿J博士的声音]“内啥,Scoop啊,你采访冰人格文了吗?采访大O了吗?亚蒂斯呢?还有DT呢?”你似乎希望大家都可以在你之前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是你一贯为人的风格吗?

J博士:反正我的故事也不会长翅膀飞走嘛(笑)。确实,我觉得你刚才提到的那些人都值得大家的关注,尤其是他们在ABA的辉煌历史。格文,吉尔莫,比利-奈特,乔治-麦金尼斯,甚至还有以前的那些教练和老板们…如今距ABA的最后一场比赛已经有21年了,我不希望现在的人们把ABA看成另外一个CBA(译注:美国大陆篮球协会,非天朝CBA)。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正是因为ABA联盟的球员天赋和竞争力,才迫使NBA合并了最后那四支球队(印第安纳、圣安东尼奥、新泽西和丹佛),最终使得联盟更加强大。我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人,除非在真正必要的时候。所以如果只是为了采访而采访的话…这么说吧,我认为我们等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做这件事,肯定是有利无弊的。

《扣篮》:既然都提到ABA了,那我就顺便问一下,当你听到别人说“J博士就代表了整个ABA”的时候,心里是何感想?

J博士:尽管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句话会让我很有成就感,但它其实忽视了联盟的整体性。如果大家认为朱利叶斯-欧文这个人就是ABA的全部的话,那就相当于说我是联盟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了,但事实却是,ABA决不仅仅是关于我这个人而已。只能说我的时机是所有人里面最好的吧。还是那句话,时机就是一切啊。

ABA总共存在了九年,而我只参与到了其中的五年。ABA的前面五年跟后面四年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后来那几年,电视台和其他媒体都渐渐对联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还有篮网对掘金的那次经典的系列赛(注:最后一次ABA冠军赛)...因此如果别人认为朱利叶斯-欧文就是ABA的一切,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赞誉,但这种说法毕竟是不够客观全面的。

《扣篮》:你在ABA的那几个赛季算是你所有比赛里面打得最好的吗?在我印象里,有史以来就只有三个称得上梦幻的系列赛:1984年伯纳德-金对阵活塞的季后赛、几年前哈基姆-奥拉朱旺和大卫-罗宾逊的巅峰对决,还有就是1976年你和掘金之间的对战了…

J博士:那我就好好跟你说说那个赛季的事吧。当时整支球队实在是太有默契了,我们都非常了解彼此心里的想法。因此在常规赛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主教练凯文)拉夫瑞很精明地对我说:“我希望你最后这个月可以去度个假,好为季后赛做足准备。”(笑)他真是这么说的!他还说“去海岛上放松放松,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随便哪里都可以…”我回答他说:“教练,我可不能这样啊!”他接着就说,“好吧,如果你坚持要留在赛场上的话,我也只让你打第一节。你想怎么着都行,反正只能第一节上场。”当时我可是以场均29分排名联盟得分榜榜首啊!在常规赛最后三周里面,我就只能在第一节得个十二三分,然后就直接被换下场了。

我当时觉得这是个不小的牺牲,因为这样一来我就丢掉了得分王的头衔,但是等季后赛到来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浑身精力无处发泄了。我没有任何的伤病,而且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给你举个例子吧,我们第一次季后赛训练的时候,大家都在做上篮的练习。每个人都拿着球灌进框里,砰砰砰响个不停。轮到我的时候…只听一声巨响,篮板、篮筐什么的全部倒了下来。偷偷告诉你吧,那个掉下来的篮筐现在还在我家放着呢。之后教练无奈地说,“内啥,练不了了,你们各回各家呗。”后来在跟丹佛打系列赛的时候,你应该也知道了,我开局的两场背靠背就分别拿下了45分和48分。感觉真爽啊!在后面那四场比赛里面,我的得分好像也没有低于30分过。所以你确实可以这么说,我打篮球那么多年,没有比那时候更猛过了,至少季后赛里面是没有。而那整个赛季我们也可以说完全掌控了比赛。

《扣篮》:你曾经说过乔治-格文是你见过的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J博士:非也,我的原话是我愿意买票去看乔治打球,但阿卜杜-贾巴尔才是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最优秀的球员。

《扣篮》:好吧…那在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已经公开表示斯科蒂-皮蓬是篮球史上最优秀的“第二人”了?

J博士:没错,这是我在乔丹快退休的时候说的(编注:其实他是在公牛赢得第三次总冠军之前说的)。皮蓬对球队所做出的某些贡献是乔丹都没有做到的,当然我是说防守方面。在进攻端,他一直都很注重跟队友的配合,从来不会跟乔丹争抢任何的东西。不过皮蓬确实更多地被大家看成是整个公牛王朝的一部分,他们互相之间的互补性是很强的。

《扣篮》:那你觉得自己的球风更接近谁,乔丹还是皮蓬?

J博士: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像乔丹多一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就慢慢倾向于皮蓬的风格了。因为后来我比较多突破上篮了,而乔丹则是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够得分。

《扣篮》:可不能这么谦虚啊,您老的得分角度那也是相当的多…

J博士:说到这个,我就想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我跟比尔-拉塞尔聊天,他说对手可以在他头上得分一次,但绝对不会有同样的第二次,因为他都会记得对方的动作。然后我说,“小比,如果是我跟你对位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下一个动作会变换出什么,所以你就更不可能猜测到了。”(笑)比尔就说,“博士哥,我肯定有办法治你的,我可不会让你轻而易举地跑到我头上颜扣。”我回答他说:“小比,哥想灌谁就灌谁啊!”我们就那样来回地争来争去,他很有自信,我也是信心爆棚。后来我跟他说:“小比啊,你可能也就防得住几次吧,哥基本上不会让你防守成功的,哈哈。”

现实

《扣篮》:有没有人曾经亲口跟你说过“谢谢”?你看,你几乎“养育”了一整个世代的孩子,尤其是黑人孩子。从魔术师到格兰特-希尔,他们都不仅仅把你当成人生的榜样而已,你更像是一个父亲的角色。对我个人来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就是我父亲、穆罕默德-阿里和你了,我从你们三个人身上懂得了什么叫男人。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形——某人径直走到你面前,发自肺腑地跟你说一句“谢谢你,博士”?

J博士:嗯,确实有过。有很多孩子都会走到我旁边跟我说:“你无法想象我的人生受到了你多大的影响。”所以,我明白你的意思。

我经常会想到那些场景。你知道,我父亲也很早就过世了。我三岁的时候他跟我妈妈分开,我九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到我十三岁的时候,我妈妈再婚,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继父,直到我三十四岁的时候他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因此我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那种转变,自己从被引导的人变成了引导别人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确实感觉自己似乎无意中感化了几代的黑人孩子,特别是男孩。

《扣篮》:所以说,尽管你的职业只是篮球运动员,但你同时也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

J博士: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他们不是你血缘上的孩子,但当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一定影响的时候,你就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你要敢于接受保持正面形象的挑战,有需要的时候,你也要第一个站出来,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榜样。不过我从来都不想当极端主义者,因为我觉得那样的观点太过偏激了。我的宗旨就只有两个字:平衡。我一辈子都在不停地追求平衡。我得出以上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大家希望看到我出席公开场合或到外面演讲的需求,青年赛,少年队,YMCA…诸如此类的活动。他们为什么会找我呢?自然也就是因为我对那些孩子来说可能代表了他们心目中的某个榜样的形象,或是填补了某一块空白吧?

我一直以来都很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我心里总有个声音会告诉自己,不能在没有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胡乱地跑到公共场合发表一些不知所云的讲话——而且我不会只讲篮球而已。正如约翰-汤普森所说的,“我们手上的篮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泄气了”,而人生却还包含了许多篮球之外的东西。

《扣篮》:那你是如何把生活中的角色和场上的“J博士”区分开来的呢?

J博士:尽管我很享受球场上的J博士的形象,可是在篮球场之外,我都会把自己介绍成“朱利叶斯-欧文”。当然,我一直都要与人们眼里所看到的J博士的身份做斗争。大部分时间我都能做到,因为我可以很清楚地把这两个角色区隔开来,而且我也会要求周围的人不要把我当成球场上的那个人。到了后来,场下的那个人格占据了优势地位,简单概括就是,有时候我走进一个房间,人们终于几乎不会再提起任何有关篮球的话题了。人们开始尊重我这个“人”,一个黑人,一个认真看待生命的人。这种状况让我感觉很窝心。

《扣篮》:你觉得自己是受到上帝恩赐的人吗?

J博士:当然。我同时也觉得这一切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发生了,它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人为努力的。你必须真正渴望它。我认为作为一个运动员,你必须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那就是当人们看到你的时候,他们不会仅仅只把你当成一个运动员。并不是说被看成运动员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永远只被当成一个运动员而没有其他任何身份的话,绝对也是不太对劲的。你必须要有不同的层次,你要真心地渴望它。

真相

《扣篮》:可以请你还原一下洛克公园那个传说的真相吗?也就是乔-哈蒙德半场在你头上拿下50分的事?

J博士:几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自己也乐了。我觉得,哈蒙德和曼尼高特(译注:厄尔-曼尼高特,与哈蒙德同为纽约街头篮球史的传奇人物,绰号“山羊”)这些人对我们的社会有很大的意义,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传说。但传着传着故事就变成了哈蒙德半场在我头上砍下了50分(笑)。

如果要我客观地讲述这个故事,那应该是哈蒙德对我们的球队有所耳闻,因此他就想来跟我们较量一场。他们的球队好像叫做洛克职业队,队员有“毁灭者”哈蒙德和“小不点”柯克兰(译注:70年代纽约街球传奇,无所不能的组织后卫),大个球员有谁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哈蒙德是从开局就已经上场的,他打的是后卫的位置,跟他对位的是查理-斯科特(译注:1970-80年在NBA打球,效力过凯尔特人等多支球队)。当时查理是我们队里最优秀的球员,他和哈蒙德整场比赛打得就好像是一次投篮大赛,他们几乎每次到篮下都要投篮,感觉有点像是在单挑。我想他们两个应该都得了三四十分吧,但他们都打了全场,没有半场之说。至于我呢,应该就跟当时每晚的表现一样吧,可能拿个30分,20板之类的。最后我们赢了,他之后也就再没有出现过了。老实说,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他。

所以准确地说,那场比赛更像是哈蒙德和查理的一对一,而不是我跟哈蒙德,但后来我的名声比查理稍微大了一点,所以他们跟别人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选择了我作为主角。

《扣篮》:总是有人想挑战你哈?

J博士:我理解别人的需要。这种事其实并不会拉低你的声誉,反而只会提高你的名气。就像今年夏天那个在迈克尔-乔丹头上灌篮的孩子,这个经验会成为他一辈子的谈资。我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力求有理有据,但有些东西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

《扣篮》: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呢?

J博士:也是在洛克公园,有一次,一个大个球员跟我对位。我突破的时候他把我狠狠地撞翻在地上,那可是柏油地的球场。这个6尺10寸250磅的大个子蹲在旁边朝我大叫。我站起来的时候心里就告诉自己,下次我突破的时候一定会有事情发生了。我当时还不确定到底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肯定要出事。

我第二次在侧翼控球的时候,就直接突到篮下了,这时他的手牢牢地封在篮筐前面,然后…只听砰的一声,我直接用力地连球带他的手灌了进去,他的手指断了两根。之后我对自己说:“你有时候也就是个阴险的小人罢了。”

当下,我必须做出决定,将来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球员。就在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面目,而我发现我真的不喜欢那样的自己。从那时候开始,我心里就明白了,我永远不能让自己在情绪上失去控制。

但当时我不管怎么样也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笑)。

《扣篮》:好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你澄清一下。有传言说,76年扣篮大赛,你在赛前练习的时候表演了一次“罚球线立定起跳”的灌篮?

J博士:神马?!

《扣篮》:就是说啊!我当时也在场呢,我根本没看到这个动作,但是后来有人说你可以不用助跑,直接站在罚球线上,等身体蓄足动力以后就跳起灌篮。

J博士:这件事我就真的要如实说明一下了(笑)。天呐,罚球线起跳扣篮即使加上助跑都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麦克-鲍威尔和卡尔-刘易斯都做不出你说的那个动作。站在篮筐后面的底线上,跳起来从后面把球扣进,这个听起来才是比较靠谱的灌篮。

《扣篮》:你当时练习的时候做的就是这个动作吗?

J博士:是的。后来我让杰里(斯塔克豪斯)尝试过这个动作,但是他没有做到。

《扣篮》:大家总说你所有的能量来源就是那颗爆炸头(笑)。冰人和史蒂夫-琼斯等人都有很多与你的爆炸头有关的故事。老实说,你的爆炸头也不算太大啦,但是它似乎已经变成了你的象征。我觉得人们在脑海里总是下意识地把你的爆炸头想象得比实际更大。

J博士:很多事情本来就会被夸张化。就像那只逃走的鱼的故事,它本来只有六磅,但是人们喜欢把它夸大成十八磅(说到这里,J博士忍不住笑了)。

对于我的爆炸头,我一直都是很自豪的。那是一个表现自我个性的年代。真正让我对爆炸头着迷的人应该说是达内尔-希尔曼(译注:1971-80年效力于NBA),他有一把很大的爆炸头专用梳,甚至还配了一个吹风机。我不习惯用吹风机吹我的爆炸头,一般就只用梳子。我刚开始是在大学的时候留过一阵子,后来就停了,但是达内尔简直是乐此不疲!所以后来我又跟着他弄了,不过我从来没有弄得像他那么大。我跑动的时候,头发会往后飘,感觉快要飞起来了。渐渐的,它就越长越奇怪了,但我对此也无可奈何,哈哈。

救赎

《扣篮》:说到“爆炸”,我就联想到你完全是在人们的口耳相传间“爆红”起来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ESPN,也没有人帮你做市场营销,但是甚至在你进入联盟之前,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你这个人了。人们都没有亲眼看到你在球场上的英姿,只是不停地传诵着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如果当时你能够拥有如今的运动员享有的这么多通路,你觉得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J博士:你是指我的性格还是我走红的程度?

《扣篮》:就说说走红的程度吧。

J博士:哦…这个本来就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因为即使现在我去到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认得我。当年我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了,只不过那时候的市场还没有达到如今的这种全球化的程度。就像你说的,人们会不停地口耳相传,日复一日就形成了一种狂热的崇拜。但并非只针对我了,不是还有奥斯卡(罗伯特森)和杰里-韦斯特吗?如果搭配上如今这种全球营销,他们的成就该会有多大呢?肯定要大过天了吧!现在好像流行这么形容吧?呵呵。

《扣篮》:有一次我表哥带着他9岁的儿子到我办公室看我。我侄子拿了一张你的海报放在我办公室里。当时我问小克里斯认不认得海报里面的人,他回答我说:“当然啦,他是J博士嘛。爸爸跟我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呢!”而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则跟我说埃尔金-贝勒是史上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但我反驳说你才是最棒的,我爸刚开始一直不愿意承认,但很久以后他终于投降了,改口说你才是最伟大的运动员。但是如果小克里斯跟他爸爸说最棒的篮球运动员是迈克尔-乔丹,而不是朱利叶斯-欧文的话,这会有损你的威名吗?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有责任把你的光辉形象传承下去?

J博士:在我看来,篮球只是一项运动而已。这样解释好了——在我心里,马文-盖伊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手,你懂我的意思吗?当然我也会听卢瑟-范德鲁斯和其他很棒的歌手的歌,但是当我听到马文的音乐,我会立刻停住脚步!他可以触动到我的灵魂!我会停下来自言自语道,“就是这个声音了。”现在的歌手可能录一首歌要一二十个声道,创作出一时之选,有些也是能够流传下去的经典之作。但他们都不是马文,只有他才是我心目中歌手的标准。

在我看来,运动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又不是什么攸关世界和平友爱的决定性问题(笑),也不是牵涉到生与死的严肃话题。只是每个人的选择和口味不一样罢了。确实,我也觉得大家应该尊重传统,意识到前人的成就,但是实在是没有必要把球员用来做对立的比较。不管有没有乔丹的出现,我的这个看法都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真正重要的是,你在看每个球员打球的时候内心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觉。埃尔金,康尼,我自己,还有乔丹…当你看这些人打球的时候,你能够体会到自己正在目睹一件很特别的事——它有美感,有内涵,而且会让你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太感人了”。为什么一定要藉由贬低一个人来抬高另外一个人呢?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好好享受比赛,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发自内心地被感动,实在可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