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型号识别:都市中的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实践与探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5:19

都市中的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实践与探讨

冯文杰

摘 要:针对都市农业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在都市中实践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对都市农业建设内容功能单一、开发分散、缺乏特色、用地矛盾突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做了探讨并进行了实践,提出发展都市农业必须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注重文化品位,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建设思路,从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层布局,突出优化农业功能,使农业功能尽快向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转变。

关键词:都市农业  观光休闲农业  实践与探讨

一、都市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都市农业”最早见于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汇报》杂志。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首次给出了都市农业的定义,即分布在都市内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定义,都市农业是指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取集约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垃圾和污水),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上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作物包括食品、花卉、草皮、药材、木材和燃料等,可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其本质在于强调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诸方面的和谐,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开始都市农业的实践。其中尤以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较具代表性。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都市农业列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上海树立了“开放式农业”的新观念,与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大型农牧渔综合生态工程区,开辟成片农业生态园区;与城市旅游业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与城市食品工业建设相结合,建立“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与城市第三产业建设相结合,发展农产品贸易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储运体系,最终形成农副产品生产、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储运业五大生产体系。

二、济南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 济南都市农业发展特点

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之后,济南市从2000年发展都市农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兼顾发展

济南都市农业发展实践,有效吸取了日本、新加坡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在制订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中,既强调都市农业必须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也同时强调重视生态、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

2.在城郊农业基础上发展都市农业

经过近10年的发展,至90年代中期,济南市的城郊农业发展已基本成熟。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作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的城郊农业,逐渐暴露出其自身发展中的缺陷,而被作为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都市农业所替代,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迅猛

由于济南市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名胜古迹较多,自然环境优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项目发展十分迅猛。如依托隋唐时期古塔“九顶塔”,建立了九顶塔民俗风情园;依托自然风光,建立了红叶谷旅游度假区、药乡国家森林公园、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独特的村居风貌,建立了朱家屿民俗旅游点等等。

4.都市农业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除了对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如交通、信息网络、跑马岭野生动物园等重大项目投资外,主要承担了规划、服务等职能,而各地发展的多数项目都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九顶塔、红叶谷、美里湖高尔夫球场等项目,或是由民营企业家直接投资建设,或是采取股份制的办法。

5.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从2000年济南市开始酝酿发展都市农业,经历了从投资建设到项目完成再到正常运营,实际上到2002年和2003年才开始进入收获期,从统计资料看,这两年的农民收入均有较大增加,2009年济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7804.8元,比上年增加8.7%。

6.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

由于各级政府贯彻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都市农业发展原则,保护了生态环境,成效显著。一些项目的开发,如药乡森林公园周围的荒山和平阴“尤寨山庄”的农业综合开发,使荒山披上了绿装。近几年,人们会发现,济南市的空气清新了,野生鸟类多了,四大泉群复涌了,这既有气象因素,都市农业的发展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带动投资环境的改善,济南市经济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济南市都市农业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距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内容和功能比较单一

内容上,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农业上,而与之紧密相连且经济效益更高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尚未发展起来。观光旅游农业多停留在观光和吃“农家饭”的较低层次上,而较高层次的“观自然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的休闲、体验农业则比较少见。功能上,则主要体现在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上,而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尚未完全体现。观光农业有的缺乏乡土文化内涵,仅靠农产品的利用开展活动,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静态的、被动的观光旅游休憩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有的过分突出旅游观光,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功能的发挥。

2.开发过于分散,重点不够突出

目前济南各县(市)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县区甚至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个或多个开发点。有条件的在上,没有条件的正在创造条件上,形成了一个缺乏重点、遍地开花的局面,一方面使有价值的重点项目难以得到应有的支持,另一方面,缺乏有开发价值的项目,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资源的浪费。

3.有些项目缺乏特色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应当是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饱览田园风光。因此,都市农业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上,才能突出其特色,才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有许多项目开发缺乏特色,按自然条件本应突出生产和经济功能的地区,却也像其它地区一样上观光旅游项目;本应突出生态、环保功能的,却在大兴土木建楼堂馆所。

4.农业用地与非农土地开发的矛盾突出

 随着济南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非农占地大量增加,非农土地开发成为郊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开发主要采取与房地产商共同开发、转让土地、转让厂房、建开发区等形式。土地开发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5.都市农业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发育不成熟,农业经营者难以集中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施展才能,阻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农业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产业化系统正处于起步阶段,农副产品的产销信息相对闭塞,农副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尚未更新,新型的促销手段尚未被采用。特别是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落后,形成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极大制约。

三、济南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构想

(一) 济南发展都市农业的指导思想

济南都市农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规划设计都市农业,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围绕需求,立足实际,点面结合,突出特色,以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集约化、设施化、企业化水平为主要手段,以建设观光农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要标志,以增强农业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贡献。

(二)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

济南都市农业可按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布局。

近郊地区应大力发展以科技、精品、观光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全面发挥都市农业的生态环保、文化教育、观光休闲和就业等多种功能,特别是作为城市绿化带调节市区生态、景观环境的作用以及对远郊农业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重点是发展市民家园、农业公园、景观绿地、花卉公园等观光体验型项目,着力开发垂钓休闲园、观光休闲农苑、森林旅游、租赁农园、农产品采摘、赏花、青少年农庄、农家乐、新农村游、民俗游等具有生活性、参与性的项目,为市民体验农耕和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远郊地区是农产品主产区,应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在保证粮食生产供应安全的前提下,以建设质量型、创汇型、设施型农业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品种由蔬菜、花卉、制种向农、林、牧、渔业发展,建设一批资本含量较高、效益较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带、点),基本建成现代集约化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体系和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高度开放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搞好资源的开发。以建设生态农业、提高环境质量为方向,构筑起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主的种植业生态系统、优质林果业生态系统,确保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扭转,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达到基本和谐,为都市提供生态屏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济南发展都市农业应坚持的原则

1.以农业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突出“农”字。都市农业项目应继续以农业经营为主,在基本不影响原有农业产销工作的情况下,适度引入休憩、娱乐活动内容及设施。

2.与现有开发基础相结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提高。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开发基础的地方,可优先发展都市农业项目。

3.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所谓特色,一是指农业项目的地方特色;二是指主题创意上有明显的差异。农业项目有特色,不雷同,才能吸引游客,在开发上才能保持长效性和稳定性。

4.注重文化品味。突出文化、教育内涵,丰富乡土文化特色,避免庸俗与杂乱。

5.可通达性。农业景点建设要求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便于游客从居住地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并与其他旅游点相结合,形成观光线或观光带。

6.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要珍惜资源,适度开发,把景点建设与资源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做好水土保持、无公害生产与废弃物处理等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7.节约资源,少占耕地。从实际出发,节约资源,特别是不能占用过多的耕地,而应在资源综合利用上下功夫,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

(四)济南发展都市农业的重点项目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推进”的思路,按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设计建设项目。

1.生产性项目 

分质量农业、高效畜牧业、优质林果业、休闲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创汇农业等七个方面进行规划布局。

(1)质量农业。围绕提高农业质量,发展农产品品种展示、采摘、品尝、劳作等项目,规划建设9个绿色、无公害、高效益的种植业基地,包括优质专用小麦基地、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绿色稻米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基地、绿色瓜果基地、绿色小杂粮基地、“四鲜”生产基地、牧草生产基地。

(2)高效畜牧业。发展观光休闲牧场和畜禽良种展示项目,搞好场区绿化、美化、净化,提高环境质量。重点建设四大养殖业基地,即奶牛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肉羊养殖基地、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3)优质林果业。发挥林果业优势,发展以名优特新品种为主的林业生态旅游、赏花、果品采摘等林果基地。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苹果、玉杏、板栗、核桃、柿子等,大力发展设施果品,提早上市,提高效益;北部平原发展优质梨、枣和林果一体化项目等;加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发展红提葡萄,搞好葡萄深加工开发,使葡萄尽快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优质用材林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

(4)休闲渔业。大力发展以垂钓、旅游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型水产业,建立一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设施化养殖及常年垂钓观光基地。重点发展白云湖、美里湖、跃进湖、海山水库、黄河沿线、浪溪河垂钓观光区,举办垂钓节或者垂钓周活动。

(5)设施农业。要把设施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有上百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向外扩展,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沿交通干线两侧重点发展一批高标准、多功能、节能型的农作物、食用菌、果树、花卉、制种、畜牧养殖和水产设施农业带,设施农业由现在的2万hm2发展到6万hm2以上。

(6)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蔬菜、肉类、粮食、水果、奶业、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100个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在加工规模、档次、加工标准等方面尽快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7)创汇农业。重点建设一批较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发展3万hm2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主要包括章丘市的蔬菜、历城区的食用菌和干杂果、长清区的甘蓝和果品、商河县的大蒜和浅水藕、平阴县的土豆和果品、槐荫区的万亩元葱等。

2.生活性项目

 按区域布局,重点发展100余处观光旅游农业项目。

(1)市直建设以森林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以展示农业高科技为特色的济南农高区观光旅游和山东省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淡水珍品观光基地;配套建设跑马岭风景区周围农家乐、果品采摘、生态旅游等项目;完善七星台万亩植物园和四季村周围农家乐旅游等项目;深度开发红叶谷等生态文化项目。新开发一批观光旅游项目,如积极筹建“齐鲁农业博览园”,提高品位、突出教育功能,创出品牌、增强吸引力。

(2)章丘市以明水香稻展示、宁家埠高科技农业展示、绣惠大葱等农作物良种展示为主,建设万亩精品农业展示区,明水浅井、官庄花卉、圣井花卉、普集杏林花卉等四大花卉园,垛庄果品采摘、鸣羊山、卧牛山等果品采摘园,垛庄水库等6处高档垂钓休闲园,5处100余户农家乐小院,50余处自营农业园区;建设开发白云湖观光旅游风景区、胡山古峪卉木园观光旅游风景区、海山观光旅游风景区、圣井危山观光旅游风景区、锦屏山游览风景区、赭山观光旅游风景区。举办辛寨、曹范两处桃花节和锦屏山登山节、白云湖荷花节及垂钓、休闲等活动。

(3)历城区以南部山区观光旅游农业景区和华山景区观光旅游农业区建设为主,在济南野生动物世界、药乡景区、四门塔景区和七星台庄园等周围配套建设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以赏花、采摘、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仲宫万亩观光农业区,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柳埠山区观光农业区,西营万亩果品采摘、休闲区、绣川红叶观赏区、高而民俗游和蟠龙山森林公园观光旅游等,把南部山区建设成全市最大的观光旅游农业区。在北部,结合华山景区开发,沿机场路两侧,开发万亩荷花观赏和温泉浴、垂钓、生态、休闲项目,建设华山桃园“桃蕖世界”、遥墙食用菌饮食文化、唐王植物园、荷花路绿色观赏长廊等项目,举办荷花观赏节及水生植物大观等活动。

(4)市中区重点建设700hm2的优质葡萄和特色果品采摘旅游、1000hm2的林果生态休闲区和60hm2的农家乐园等项目。

(5)天桥区重点建设鹊山黄河生态旅游区、鹊山水库观光、大桥镇的果品采摘区、农家乐和桑梓镇200hm2的赏荷垂钓观光项目。

(6)槐荫区以美里湖为中心,重点建设28平方公里的美里湖观光农业景区项目,高标准开发建设高尔夫球训练、浅水藕观赏、水产品展示、通达垂钓园、舜玉民俗园和玉清湖水库观赏等,建成西部近郊以垂钓为特色,集垂钓、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景区。

(7)历下区重点建设龙洞景区果品采摘、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川龙沟大峡谷等。

(8)长清区重点建设国道104线观光农业景区和国道220线观光农业景区。104线两侧,开发五峰山万亩杏园和小庵观光农业区、卧龙峪观光农业区、张夏万亩杏园及农家乐、八宝峪生态观光农业景点。220线两侧,开发孝里镇万亩垂钓、休闲度假及民俗旅游,玉清湖水体观赏及五峰山、大峰山、马山等森林旅游。举办张夏杏花节和采摘节。

(9)平阴县围绕玫瑰花做文章,举办“中国玫瑰花艺术节”,开发西土寨黄山观光农业景区等。

(10)济阳县沿国道220线、国道248线和国道104线,兴建民俗民风、现代农业展示、休闲等观光农业项目。开发仁风镇的青少年农庄、崔寨镇农业高科技展示、跺石镇农业科技精品园及徒骇河流域民俗风情一日游等。

(11)商河县重点建设248线无公害瓜果观光区,316线万亩高效池藕观赏、垂钓、娱乐区,玉皇庙镇名优新特果品采摘区和徒骇河10公里水上游览、清水洼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区。

3. 生态性项目

以建设生态农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生态城市为目标,重点建设“二区、四线、三河、一环”等生态区域。

“二区”即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区。南部山区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以植树种草绿化3万hm2荒山为重点,以整地修建水平梯田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水浇地面积,防治水土流失,使山变绿、水变清、群众变富裕。北部平原区采取沟、渠、路、林等综合措施,治理旱涝、盐碱、防止风沙危害,完善农田林网,积极发展立体种植。全市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达到2700平方公里以上。

“四线”即济青高速公路济南段沿线、京福高速公路济南段沿线、104国道沿线和220省道沿线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内,建设生态农业带,植树绿化,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水平,改善村容村貌。

“三河”即黄河、小清河、徒骇河沿岸两侧,进行高标准生态农业建设,植树绿化,控制水体污染,构筑三条绿色屏障。

“一环”即100公里环城高速路内的10个乡镇,建设绿化林带,制止土地撂荒,提高环境质量。

四、 都市农业发展的探讨

发展都市农业,重要的是通过发展高科技农业,进一步发挥现代都市农业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发展持续、优质、高效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有效途径。

(一)制定高标准、高起点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按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布局,在规划中突出优化农业功能,使农业功能尽快向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三维空间转变。农业生产性功能主要是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大力生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质、安全、无公害的鲜活农产品及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率达到75%以上,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农田达到20万hm2以上。抓住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的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建设一批生活性、生态性项目,不断丰富农业的功能。突出优化产品形态,使农产品形态向食品、工业原料和精神产品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要尽快改变单纯提供初级产品的现状,大力生产省时、安全、便捷的快速食品、精细食品,重点发展蔬菜、水产品、果品和畜牧产品的加工业,大力发展优质专用、适宜加工的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尽快由目前的0.5 :l提高到l:1,优质加工专用农产品面积达到13万hm2以上。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在提升传统农林牧渔业水平的同时,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花卉业、种子种苗业、休闲渔业、饲草业、中草药材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达到30%以上,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二)建立都市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的血液,信息不灵,一切工作均无的之矢。发展都市农业,必须首先建立都市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参照上海等地经验和发展模式,都市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围绕农业决策信息支持子系统、农业市场信息支持子系统、农业科技教育支持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的建立来开展。农业决策支持子系统包括农业基本情况数据库;农业建设项目数据库;农业人才数据库;农业规划和环境数据库;农村金融数据库;农业政务数据库。农业市场信息支持子系统包括农产品价格贸易数据库;农资供应数据库;优良种苗数据库;农业生产加工单位名录数据库。农业科技、教育支持子系统包括农业气象数据库;病虫害防治数据库;农业科研项目数据库;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数据库;国内外高新技术数据库;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专业学会名录数据库;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都市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在功能上为各级领导提供农业决策咨询管理信息;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和专业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投资指南;为农业重点工程提供相关国内外市场动态、技术情报;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课题信息;为农业生产基层单位提供农业文献保障。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与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均较早地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但发展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好“两化”结合的文章,导致“两化”在发展中的脱节,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和科技创新力度的薄弱,也势必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才能使城乡一体化有实质性的突破;也只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城乡一体化寻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发展空间。二者互为发展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两化”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二者必须结合才能共同发展。这种结合发展的作用,决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相加,其综合作用远远大于二者之和。如果说发展都市农业,调整经济结构要立足于大城市的优胜,那么,做好“两化”结合的文章就是突出这种优势的最佳选择。

(四)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市场体系

都市农业因在农作物种植规模和上市体制上与大规模产地有所不同,因此在这方面并不占有优势,特别是随着今后交通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将会更加严峻。为了克服这些劣势,在产地间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理顺流通体制,建设好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市场,即既要有“大基地和大市场连接的大流通渠道”,又要有“小产地和小市场连接的小流通渠道”;还要理顺“市场流通”与“市场外流通”的关系,构筑起符合都市农业特点的多层次市场与流通体系,才能使都市农业在产地间的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

(五)政府应采取科学的操作态度

政府在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中,必须顺天意、顺民心、顺市场,必须增强农业抵制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工作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借鉴成功经验,又要因地制宜,避免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要坚持城乡结合,长短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典型示范和逐步推进结合等工作原则,对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和小城镇实行统一的科学规划,把都市农业真正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各具特色,梯度辐射和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战平,都市型农业理论探讨.农业经济,2001(6):16-17.

(2)李秉乾,都市型农业理论问题调查研究.农业经济,2001(10):6-8.

(3)张立生,略论大城市“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报刊,2001(3)68-70.

(4)方志权,上海与日本的都市农业,上海经济,1997(5):57-59.

(5)安训生,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8(3):68-72.

(6)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8:62-67.

(7)赵树枫、江荣古,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8)青鹿四郎,农业经济地理(昭和前期农政研究名著集18收录),初版,东京:农文协,1935:185.

(9)俞菊生、张占耕、自尔等。“都市农业”词的由来和定义初探.上海农业学报:1998.14(2).

(10)济南统计年鉴(jinan Salisi).2003.

(11)济南市环境质量简报.济南市环境保护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