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杜蒙:求医前的解决方案:十一年磨一剑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1:22

求医前的解决方案:十一年磨一剑的故事

(2009-06-07 01:23:09)转载 标签:

健康管理

病痛

小病

自我诊断

美中医学网

美国

健康

分类: 健康管理

打开电脑写后记时才发现《就医前一定要知道的》这本书从酝酿动笔到完稿付梓竟然花了十一年时间。

这本书酝酿于1998年。起因于我主编《美中时报》健康版。当时我还在美国工作。因为求学和工作,在美国和加拿大好几个城市生活过。于是,就有了各行各业的同龄同胞朋友。除了专业不一样,其他人生经历大体相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插过队,做过工。七十年代末考进大学,八十年代后期留学美国。清一色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知名大学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经过多年奋斗,事业有成。或任教大学,或供职公司,不但专业内游刃有余,专业外也各有专长(如会修车或精于电脑)。对这些朋友来说,专业外唯一不能自学成才的领域就是医学。因为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或技术,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健康问题,往往是学历越高,疑问越多。这些朋友,可以在大学讲堂上滔滔不绝,可以在公司会议室里胸有成竹。即使是学物理化学的,家用电器有了小故障,也能根据参考指南自己试着修理。但对自己或家人的小毛小病,却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心中发慌。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不时有朋友来咨询医学和健康问题。咨询多了,我发现,真是隔行如隔山。朋友们在美国生活多年,本专业和生活英语都不是问题,但遇到健康问题,不但内容的沟通有困难;就是沟通的手段:医学英语也有问题。因为不懂医,加上医学语言不通,延误或加剧病情的事,时有发生。(其中悲剧式的故事我将在本系列自我健康管理丛书的下一本中描述)其实,这些延误或加剧病情的事,只要略有医学健康常识,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怎么能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不犯常识性的错误,媒体自然是最好的渠道。当时正好在中国学生学者中有一份蛮受欢迎的中文报纸,叫《美中时报》。我就主动和报纸联系,在业余时间义务为报纸编写健康版,将身边的健康咨询故事和最新的健康知识编写出来和同胞们分享,很受欢迎。

主编《美中时报》健康版不久,就赶上了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全民办网站热潮。1999年,我和几位朋友合作办了个中文的《美中医学网》,通过网络宣传普及医学健康科学知识。到《美中医学网》求医问药,咨询健康问题的华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小国家我从未听说过,也有华人,也有健康疑问。办《美中医学网》让我了解到全球各地华人的健康需求,办《美中医学网》也让我发现为华人提供的医学健康科普读物很少,能帮助华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读物更少。

在美国,大多数人知道要想健康只能靠自己。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美国有大量具体实用旨在提高老百姓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英语健康科普读物,而帮助老百姓了解自我健康管理知识和自我应对小毛小病的中文读物当时基本没有。

自我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习和使用预防医学的知识,维护和增进健康。本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投资健康最大回报》就是为学习自我健康管理的读者写的第一本书,为朋友们提供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信息。然而,预防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不生病。因此,掌握应对小毛小病的技能也是自我健康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对网上和网下朋友的健康咨询,我发现,绝大多数健康困惑和疾病恐惧起源于本人的主观感觉和观察。当我们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身体某个部位“疼痛”或“长了个瘤”或“出血了”,我们就说自己有了“病痛”,要去看医生,看看这个“病痛”具体是什么病,希望医生能帮我们“看好病”。这些我们平常说的“病痛”,医学上叫“症状”。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对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观察(病痛或或症状)还是比较清楚的。比如说:头痛、发热、呕吐、肿块等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受的教育越多,往往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或观察到的“病痛”(症状)越敏感,心理压力越大,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越大。恐惧源于无知。有人说,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吓死的。于是,我想,要帮助不懂医的人同胞们自我管理健康,除了提供预防和健康投资知识之外,还需要帮助老百姓学会如何自己应对常见的小毛小病。能自己应对,小毛小病来了自然就不心慌了。因此,要从老百姓熟悉的症状入手来提供可靠实用的健康信息。

于是,我就开始围绕症状去查找医学文献,收集资料,构思本书。因为自己早年做过赤脚医生,所以对临床常见的老百姓所说的病痛(症状)并不陌生。于是,我开始查找医学文献中有关“症状”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就发现美国有许多系统、全面的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参考书。这些健康参考书多出自美国著名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或权威医学健康学术团体的专家,几年更新一版,科学可靠,具体实用。

然而,虽然这些权威参考书都有一些症状自我诊断的插图,但是每本书中的症状数量不多,常有重复,没有一本书以症状为中心,全面、系统地介绍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这些书中症状自我诊断的内容以框图文字为主,有的问题中有许多医学名词。这些医学名词,美国人在小中学学过,根本不难;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小学没有学过,就很深奥。有的问题是专门针对西方人生活习惯的,不了解文化背景,很难理解。所以,如果将这些书直接翻译成中文,对许多不懂医学名词的普通中国人来说,还有可能是深奥的“天书”。

有病心慌的主要原因是无知。虽然知识是对付恐惧的关键一步,但深奥难懂医学知识象“天书”,似懂非懂的知识有时反而让人更加恐惧。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谈谈医学生的‘三年级病’”,讨论的就是似懂非懂对健康的危害。“苏丹红致癌”“地瓜抗癌”“抗衰老”等谬论能在中国风行,而在美国没有什么市场,就是因为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对健康知识似懂非懂的群体。要消除恐惧,帮助人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首先必须想办法让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变成浅显易懂人人可用的健康信息。否则,有可能帮倒忙。

带着这样的思路再去琢磨这些参考书,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先进行中文文字再加工,然后,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来表达,也许能达到提供友善易懂的自我健康管理信息的目的。

于是,我根据自己早年做赤脚医生的经验,针对普通人对病痛(症状)的了解程度,将搜集到的美国和加拿大权威健康参考书中有关症状自我诊断部分的资料翻译成中文,进行归纳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复的不要,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删掉,需要解释的加名词解释。然后,再参考最新的医学进展,重新编排。在编写过程中,中文文字部分做了几次再加工,尽量做到能让初中文化水平的中国人能读懂文字内容。这样,就有了这本书的最初骨架。

当时,我将其中一部分内容做成互动的网络自我诊断工具,放在《美中医学网》和《华人健康网》(我后来牵头创办的另一个健康科普中文网)上,很受欢迎。不过,虽然文字上基本做到通俗易懂了,但采用的还是干巴巴的框架图,不适合出书。因为要使这本书能成为普通老百姓的良师益友和家庭备查健康书籍,除了文字上通俗易懂外,必须配以简单易懂的图画,效果才会更好。当时,苦于自己不会画画,也没有遇到会画画的朋友,所以就暂时搁下了。

2003年回国后,有幸认识了一对画家夫妇——年轻有为的齐英和李宏。我的第一本健康科普书《健康投资——最大回报》的插图就是他们创作的。因为合作很愉快,我就和他们谈了这本书的构思,框架和具体内容,希望他们能够参与。他们对此书很感兴趣,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画出了部分初稿。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希望能找到通俗性、有趣性和科学性、严肃性的平衡点。然而,因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繁忙,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书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上。这时候,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的医学博士生邸达先生在赴法留学前有半年的空余时间。他既有兴趣也有能力。于是我请他加盟,就本书的内容和文字做进一步的加工完善工作,并负责和画家的沟通。最后,画家夫妇画了目前大家看到的这一稿。文字和画稿初步完成之时,已经是2005年底了。这几年,我有机会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地访问,又发现了这些国家的医学科普书也有类似的内容。于是,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取其精华,进一步充实了本书的内容。

时光即将进入2007,出版社已经催稿多次。但是,我还是没有把握把她拿出来。原因主要是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保证科学、可靠不误导。虽然我做过赤脚医生,在医学院学的又是临床医学专业,但毕竟20多年来一直搞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和卫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尽管本书讨论的是小毛小病,是在本人临床经验和大量医学科学文献的基础上编撰的;但是人命关天,健康第一。为了保证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决定再花一些时间,求教于目前在临床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请他们为本书的质量严格把关。

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书稿送寄国内外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临床专家审阅。参与审阅本书的临床专家有北京协和医院的罗慰慈教授,戴玉华教授,郎景和教授,赵永强教授,曾学军教授,成哲中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北京安贞医院的洪昭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的梁万年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黄林平教授,北京医院的许乐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庄思齐教授,美国纽约爱恩斯坦医学中心的李建军医师,美国纽约蒙塞纳医学中心的陈博军医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王禾医师,美国洛杉矶海湾医院的肖进医师(详细名单、职务、单位和临床专长见扉页)。他们的鼎力支持,认真负责地把关,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价值。在此,我向他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虽然这本书历时11年,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但我仍然还是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情向读者朋友们献上这本书,希望她能够对你们的自我健康管理有所帮助。我更希望各位朋友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给我,以便在再版时,能够及时更正。我的电子邮箱是:pumcjesse@yahoo.com.cn。

我的梦想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书将会成为普通中国人家庭中的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查找的自我健康管理的小字典,方便实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