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舌头是怎么引起的:“未富先老”催生中国养老新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4:53
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人。专家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年降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未富先老”催生中国养老新模式 吴小雁 2011年02月23日14:13   来源:《中国改革报》 “未富先老”催生中国养老新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
  日前,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重要的挑战。

  “提及人口老龄化,我们过去更多的作为一般现象来看待,其实,其背后有更多的含义,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含义。”蔡昉在论坛上表示,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现在大概是世界平均水平47.7%,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老人比重)也在赶超,2000年的时候我们是6.8%,和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但是至2009年,我们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世界平均水平7.5%,也就是我们显著赶超了。

  “跑步”迈入老龄化 家庭养老面临变局

  不久前,记者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里看到,一个质朴的小伙子,很腼腆地说出自己对女方的要求:他希望把农村老家独居的母亲接来住在一起。没想到话音刚落,对面女孩们心仪的灯一下子灭掉了一大片。

  类似的烦恼,不只困扰着这个80后的年轻人。在201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显示,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至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预计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尤其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养儿防老”这一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已在时代变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中国正面临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老年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人口结构和素质的改变,将极大影响中国的未来。未富先老,决定了一个国家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更要分配好财富蛋糕,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满足百姓现实的养老需求。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看起来浪漫,却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扰———从中国传统的儿孙供养型家庭养老,到以社会力量介入为主的养老方式,这中间,还有漫漫的长路要探索。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健全

  一提到养老,记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利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各种社会养老机构。,但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也就是说100位老年人中只有一位能入住养老机构。国家虽早在2008年就提出扩大养老机构规模,以应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但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使老年护理需要量逐步增加,家庭小型化和大量的“空巢家庭”使我国传统的靠血亲养老护老的功能逐步弱化,再加上传统观念以及老年人对环境和心理的需求使老人首选居家养老,还有不可忽视的经济能力欠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从去年开始,养老工作从单一的床位建设发展到了当下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政策,并开始注重养老护理,尤其是居家养老。

  记者日前在某网站的“育儿博客”上看到一篇网友发出的帖子,一个29岁的独女,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公公痛风住院,公公的父亲糖尿病住院,公公的母亲又不慎摔伤了腰,自己和身为独子的丈夫要忙于上班,两岁多的儿子需要一个人照顾。虽然找了保姆、护工分别照顾老人,夫妻俩早已焦头烂额。网友感慨道:“有时候真希望能长出三头六臂。”没想到帖子发出不到一天时间,就引来一大群双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她的博客上留言,交流“四老一小”的压力和苦恼。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其主要目标是为养活计划体制下国家没给予养老储备金的那部分老人和一部分中老人,而不是面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的。因此,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采取了个人名义账户和社会统筹并举的政策,让现在的青年和中年人通过名义账户将自己的养老钱先支付给现在的老人,自己的养老再等待未来的新人予以支持。但是,这样走下去的风险极为巨大,不仅威胁着老年人物质上的安全感,而且增加了老龄化中国所面对的社会挑战。

  同时,老年人生活中的最大难题来自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所需要的服务和照顾是最繁重的。近10年来,专门照顾产妇和婴儿的1个~3个月的月嫂服务被社会视作专业了,而老人护理比照顾婴儿复杂许多,而且是长期照顾,5年、10年甚至15年,这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迄今却未被社会完全认同,没有得到政府和家庭应有的重视。相当多的人还把照顾老人视作一般性家务劳动,找个保姆就行。护理人员奇缺的现象在先发达起来的城市地区已经十分明显,它导致所有需要照顾的老人还只能依靠家庭。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曾指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第一,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第二,保障面相对较小,服务项目偏少;第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有的机构“一床难求”,也存在有的机构“床位闲置”现象;第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投入不足,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另外,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等诸多方面,我国都存在着与人口老龄化不相适应的问题。专家分析说,我国需要照顾护理的老年人数量在迅速增加,目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为15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2500万人,而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仅有266.2万张。因此,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的供需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明天我们该如何养老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了,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陪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这是一首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的诗,据说是写在一家养老院墙上的。

  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我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前不久,5年一次的《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刚刚出炉。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空巢率的增加,老年人的孤独感有所增强。参加调查的专家告诉记者,伴随着经济收入的日渐丰富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经济上不再依靠儿女供养,相比之下情感需求日益凸显。

  调查组的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去过一个国外的养老院。那是一个志愿者们搭建的实验区,它不仅仅是养老的地方,而是围绕着对老人们的照顾,创建的一个完整的微型社会。在这个养老院里,不同年龄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距离养老院约百米外,就有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带着孩子们来养老院串门,每个孩子还认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老人院里还有一个生态农场,农场里有菜地、花圃、果园,还养着奶牛和一群鸡。与大多数养老院不同,这里的老人不是等待别人的照顾、无所事事地一天天老下去,他们大多参与不同程度的体力劳动,有各自的“工作岗位”。比如收拾餐桌,打扫庭院,有的还到地里劳动,“甚至有位老人专门负责打苍蝇”。

  这个理想社区的宗旨,就是把老年生活的尊严和价值放到最大,“赋予被延长的岁月以新生命”。

  据记者了解,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也曾大量发展养老福利设施,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很难走下去,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福利费用、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社会机构养老模式还造成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淡漠。所以,指望大量兴建敬老院、福利院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并不现实。

  其实,居家养老的优势显而易见,让老年人在长期生活的社区中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助老人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的造访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在家里过晚年,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避免资源浪费。

  因此,探索介于社会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于是,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走上了前台。据悉,从2004年起,重庆、广州、青岛等地开始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尝试,取得了成功。

  在已经到来的老龄化危机中,如何抓住“危”中之“机”,对于21世纪的中国至关重要。老龄化社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对传统养老理念的革新,切实解决养老问题,加快新兴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鼓励并扶持居家养老行业,是必然的趋势。
(责任编辑:常雪梅)
“未富先老”催生中国养老新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 “未富先老”催生中国养老新模式 养生养老新模式研究 开创“消费养老”新模式 “投资式养老”神话破灭--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模式的特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坦然应对“中国强硬论”--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如何追赶超越美国--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肖贵清:“中国模式”热议中的几点冷思考--中国共产党新闻 张可云:中国将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新闻 综合治理,保障社会平安的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玛雅: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竹立家:中国模式还在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李景治: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中国划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中国共产党新闻 党员名言--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期刊选粹--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文集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1921年档案】第一集?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7)--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践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特别关注】“中国模式”的“四轮推动”与优化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 刘少奇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 关键在于学有所用--中国共产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