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粉有什么功效:2011年《瞭望时评》第5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3:56

政策退出后三大悬念

  虎去兔来,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上似乎已开始分道扬镳。从2010年迄今,央行已7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一系列货币政策的紧缩,伴随着房地产调控、结构调整,预示着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已经走上了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之旅。在此背景下,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中国经济尽管还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生机勃勃的繁荣盛景之下,潜藏的问题尤为复杂,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依旧众多。政策决策者和市场参与各方应该对之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做好应对不利局面的预案。

  首先,国有经济强化垄断和控制的势头将会持续,公平的市场开放仍然存在问题。据国资委披露,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8489亿元,同比增长40.2%。央企除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内保持绝对控制力之外,已开始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等新兴领域跑马圈地,凭借廉价资金来源,不计成本地压低报价。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企扩张的双重影响之下,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低迷。

  其次,财富分配中的扭曲现象仍在加剧。比较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就能发现其中的明显问题。以十一五为例,2006年至2010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速11.2%;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为21.3%,大约是经济增速的2倍;与此同时,国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9.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为8.82%。这不仅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增速,更是大幅低于同期的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即使是收入增长较快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也不到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的一半,更不用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了。

  其三,投机导致的资产价格大涨与财政增收压力,使得中国做实业的环境在恶化。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指的是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至少在三十年之内,中国不能指望经济结构像发达国家一样指望服务业、科技创新和金融业就能成为支柱经济。然而,由于房地产等投机活动与政府财政增收的双重压力,做实业成本越来越高,赚钱越来越难。大量企业把资金从实业中抽出来转投到投资领域。这不是好事。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1年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都会异常复杂,虽然整体经济增速不会显著放缓,但这三大复杂难题如何演变,而由此形成的悬念将演变为怎样的局面,直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假释犯变身官员,谁之责

  去年在山西运城引发震动的仝霄案日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贪腐案件。贪官落马已非新事,黑恶势力混入官场也多有所闻,但一个尚在假释服刑期间的黑老大竟能打入组织内部,并官拜副处长,神通之大,令人咋舌,制度之疏松,更是令人惊心。

  据运城市去年的公开通报和本刊近期的了解,仝霄涉黑团伙陆续作案时间长达18年,虽曾受到打击,但却能咸鱼翻身,并在假释期间变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又被提拔为运城市交通运输局副处长,挟暴力与权力双重势力,坐地收赃2000多万元,还涉嫌持枪伤害、吸毒贩毒、开设赌场、境外参赌、嫖娼强奸等多起罪行。该案涉案人员数十人,近半为国家公职人员,不乏多名县处级干部。

  在长达18年的作案时间里,群众屡有举报,但地方公安机关一直未见作为,2008年,全国打黑办将此案列为要结果案件,公安机关查处了一年多,仍无实质性进展。在案件调查期间,仝氏恶行一如既往。检察机关办理其强奸一案时,无根据地否定承办人意见,作出不诉处理。

  与许多贪腐案件相比,仝霄团伙所为,并非全然暗箱操作,涉嫌罪种类之繁多,所涉人员之广泛,显然不难与闻、查证。但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如此疲软,不得不让人产生官官相护的合理怀疑。

  仝霄的真实身份是一个黑老大,且是定罪之身,199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过有期徒刑,但在其官方版个人履行里,却是一副清白良民、优秀干部的形象,年龄造假,学历造假,隐瞒犯罪情况,伪造聘干手续,提拔程序违规。

  众所周知,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几近巨细无遗,组织人事触角几近无孔不入,仝氏却能一路造假,一路绿灯,官运亨通。这已难用被其愚弄来解释,其间受到了何等关照,需要大白于天下。去年3月,中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按其规定,用人失察要追究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仝霄案对此何以处之,且拭目以待。

极端案件若能推动制度痛改前非,亦是其也。在此前的18年里,种种既有防范机制形同虚设,一边是群众的屡屡举报,一边是公权力的麻木迟钝甚或装聋作哑,若是权力足够自律,更关键的是民意足以限权,又何以至此?这类案件已严重挑战公权力的公信力。据世界五大公关公司之一的爱德曼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说,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88%,位列全球第一。不知调查过运城的老百姓否。

 

易用的低碳才是真低碳

  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基本家喻户晓。从国家宏观层面看,低碳发展大都集中在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及开发新能源与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这些方面已经取得长足成绩。但是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很多企业打着低碳的旗号不干真正低碳的事情,把标有低碳标签的伪低碳产品推向市场。消费者的眼睛雪亮起来,这样的产品生命就不会长久。优秀的低碳产品必须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做到低碳化,而且要培养约束消费者消费行为低碳化,增强低碳产品易用性,这样才是有社会责任的低碳产品,消费者肯定会喜欢。

  低碳产品易用性就是产品低碳效应对消费者来说有效、高效、易学、好记、引导和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即消费者能否用低碳产品完成其消费目标的同时达到减少碳排放。低碳效果与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消费成本几何?实际上是从消费者角度体现的产品的使用性能与低碳性能。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使用过机场卫生间的水龙头,往往在匆忙中开启,水流量很大,洗手时水花飞溅,飞溅到台面上与地面上,增加清洁工人的劳动,还飞溅到衣服上,影响出行心情。此类产品还有很多,注意了使用性但没有注重易用性,既浪费能源又失人性化。如果根据用水量情况选择水流量,把水龙头设计几个挡位,并清晰标注,消费者在使用时选择合适的水流量,以上浪费行为就可以避免了。

  企业微观层面要想实现产品的低碳易用性,在设计时就应当植入低碳易用性的环保理念。首先,企业要推出货真价实的低碳产品,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应对人类气候问题,从原材料供给、生产过程、消费过程、维护过程到抛弃排放等环节,都力求做到真实低碳;其次,消费者只需花费少量的精力就能方便使用低碳产品,老少皆宜,城乡皆宜;再次,消费者支出的费用在合理的尺度内,不能高于被替代的产品价格,帮百姓相对省钱的产品才能畅销。

只有每一个环节做到真实低碳,特别是百姓消费的环节有足够低碳易用性,产品才能被百姓认可。只有被百姓认可,产品的低碳竞争力才能领跑国际水平,企业才能真正履行社会责任,国家才能在全球气候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上获取充分话语权,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世界反恐敲响的警钟

  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124日的爆炸声,像是给过完新年不久的俄罗斯人提了个醒:恐怖袭击的阴云并未随着日历的翻页而消失。

  多年来,各种形式的恐怖暴力活动一直伴随着俄罗斯,其中反映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值得人们关注——毕竟反恐斗争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反恐成果与复杂的形势。经过多年清剿和强力打击,俄罗斯境内一度集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与分裂主义于一身的非法武装不仅不能再继续武装割据,而且难以形成统一、成规模的组织。

  近年来,类似轴承厂剧院事件、别斯兰事件那样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已未出现。然而,俄反恐斗争还只是取得了大规模清剿阶段的成功。恐怖势力分散化、小规模化及基层化,使得第二阶段的工作更加困难和复杂。而且,俄罗斯人口多民族、多宗教构成情况,与独联体许多国家人员往来自由度较高的特点,加上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迁徙程度高等因素,更加大了防控与查处的难度。因此,速胜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符合现实,反恐斗争看来将是长期性的任务。

  百密一疏与高度戒备。面对恐怖袭击总是有其脆弱点,绝对的、完全可以避免恐怖袭击的办法几乎没有。这也反映出反恐斗争的艰巨性。但是,从近年来发生在俄罗斯多地的恐怖袭击案看,疏忽与放松显然是恐怖分子能够得手的主要原因。如何在不严重干扰社会正常运行的同时,持续维持较高强度的反恐防范措施;如何使反恐力量张弛有度、保持效力是反恐斗争中一大难题。

  打击与重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反恐斗争实践证明,反恐斗争的关键不在于如何赢得战争,而在于怎样赢得和平。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十分复杂,反恐也就不能单纯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社会等手段才是根本铲除恐怖主义滋生根源的的途径。

  恐怖袭击与淡定。多次在人群密集区域爆发的恐怖袭击案反映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重要目的不仅在于造成人员伤亡,更关键的是要破坏社会的安宁、制造民众的恐慌。也就是说,面对恐怖袭击,尽最大可能保持镇定、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同样是反恐斗争重要的环节,其主角不仅是政府,也包括所有公众、媒体等社会活动参与者。莫斯科地铁案与此次机场案发生后,受袭区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秩序,整个城市没有陷入混乱与恐慌,媒体没有放大、炒作相关问题等等都说明,淡定与沉着同样是反恐的利器。

  多莫杰多沃机场的爆炸其实也是给全世界敲响的警钟:应对恐怖主义这个国际公害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