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奉旨泡妞插曲:《意林》2011年第3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34:23

《意林》2011年第3期

成功之钥

传奇典范

香港刀王的刀锋传奇

苗向东

 

哈佛女校长:幸亏当初没听妈妈的话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我在弗吉尼亚州雪伦多亚河谷(Shenandoah Valley)的一个农场长大,在家里的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也是唯一的女儿。我母亲没上过大学,她期望我能“女承母业”。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想把我培养成一个贤妻良母。

小时候,“淑女”这个词意味深长——它意味着女孩子要温文尔雅、安分守己。我受到的限制比哥哥弟弟们多。每当我受邀到别人家过周末,妈妈总坚持她也得同去,以便确保我处于恰当的监督之下。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顶撞了妈妈,原因是我哥哥晚上还开车出去,而妈妈却从不允许我开车。她总是对我说:“宝贝儿,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你越早明白这一点,将来的日子就会过得越幸福。”

我自己这种不公平的感受,逐渐在内心里演变成对于家庭之外种种不平之事的强烈不满。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严格施行种族隔离制度的社区,白人和黑人有各自不同的学校,餐馆与其它公共设施也仅对白人开放。在我家里,黑人厨师和杂佣有他们自己的卫生间。当我明白所在学校没有黑人小朋友的原因后,给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President Eisenhower)写了一封信。 “我今年9岁,”我写道,“我是一个白人,但对于种族隔离有很多想法。”多年之后,我在艾森豪威尔博物馆里找到了当年这封信。

我学习成绩很好,虽然妈妈限制我在某些方面的自由,但她的确觉得我应该接受教育。所以1960年我13岁的时候,被送往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学院(Concord Academy),这是平生第一次我离家独立生活。家里同意我独自前往波士顿,我可以去听音乐会或是参观博物馆。同时,我在学业中既受到了鼓舞,也遭遇过挑战,发现教育能帮助自己实现人生志向。于是我继续求学,在1968年获得了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历史学学位,接着又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洲文明专业的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了助教。再后来,我出任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首任正式院长,该院前身是附属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女子学院。

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总是超乎我的想象。我从未想到过自己会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教授、并著书立传。即便是在2007年,得知自己荣升哈佛大学校长的那个清晨,我仍然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当我20岁的时候,女生是禁止进入哈佛大学本科生图书馆的。)担任校长后,我收到了全世界许多年轻女性的来信,说我的成功让她们觉得自己也能胜任任何事情。这真是感人至深。

我也收到了许多父亲的来信,他们对于我的任命感到由衷地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对于自己的女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们常说,教育是21世纪事关公民权利的大事。我作为哈佛校长,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财政救助计划。我希望能够确保给尽可能多有才华的人机会,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

对于妈妈会如何看待我现在的生活,我想了很多很多。她在我19岁那年就去世了。我想,如果真有机会的话,我会这样对她说:“妈妈,你瞧,如今这个世界不再只属于男人。”我想,即使我当初没有听从她的建议,她也会为我感到自豪。

我在弗吉尼亚州雪伦多亚河谷(Shenandoah Valley)的一个农场长大,在家里的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也是唯一的女儿。我母亲没上过大学,她期望我能“女承母业”。从小到大,妈妈一直想把我培养成一个贤妻良母。

小时候,“淑女”这个词意味深长——它意味着女孩子要温文尔雅、安分守己。我受到的限制比哥哥弟弟们多。每当我受邀到别人家过周末,妈妈总坚持她也得同去,以便确保我处于恰当的监督之下。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顶撞了妈妈,原因是我哥哥晚上还开车出去,而妈妈却从不允许我开车。她总是对我说:“宝贝儿,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你越早明白这一点,将来的日子就会过得越幸福。”

我自己这种不公平的感受,逐渐在内心里演变成对于家庭之外种种不平之事的强烈不满。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严格施行种族隔离制度的社区,白人和黑人有各自不同的学校,餐馆与其它公共设施也仅对白人开放。在我家里,黑人厨师和杂佣有他们自己的卫生间。当我明白所在学校没有黑人小朋友的原因后,给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President Eisenhower)写了一封信。 “我今年9岁,”我写道,“我是一个白人,但对于种族隔离有很多想法。”多年之后,我在艾森豪威尔博物馆里找到了当年这封信。

我学习成绩很好,虽然妈妈限制我在某些方面的自由,但她的确觉得我应该接受教育。所以1960年我13岁的时候,被送往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学院(Concord Academy),这是平生第一次我离家独立生活。家里同意我独自前往波士顿,我可以去听音乐会或是参观博物馆。同时,我在学业中既受到了鼓舞,也遭遇过挑战,发现教育能帮助自己实现人生志向。于是我继续求学,在1968年获得了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历史学学位,接着又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美洲文明专业的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了助教。再后来,我出任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首任正式院长,该院前身是附属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女子学院。

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总是超乎我的想象。我从未想到过自己会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教授、并著书立传。即便是在2007年,得知自己荣升哈佛大学校长的那个清晨,我仍然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当我20岁的时候,女生是禁止进入哈佛大学本科生图书馆的。)担任校长后,我收到了全世界许多年轻女性的来信,说我的成功让她们觉得自己也能胜任任何事情。这真是感人至深。

我也收到了许多父亲的来信,他们对于我的任命感到由衷地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对于自己的女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们常说,教育是21世纪事关公民权利的大事。我作为哈佛校长,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财政救助计划。我希望能够确保给尽可能多有才华的人机会,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

对于妈妈会如何看待我现在的生活,我想了很多很多。她在我19岁那年就去世了。我想,如果真有机会的话,我会这样对她说:“妈妈,你瞧,如今这个世界不再只属于男人。”我想,即使我当初没有听从她的建议,她也会为我感到自豪。

成长路标

微软研究院舍我其谁

凌志军

胡耀华是在一种沮丧的心情中走进大学的。他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可惜没有成功,结果落在“第二志愿”。那一刻,他觉得是一只凤凰掉在了鸡窝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微软会对他发生强烈的兴趣。

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耀华几乎都是在希格玛大厦里度过的。那是2001年,他作为实习学生来到这里,题目是编制一套程序,然后在电脑屏幕上合成出各种形 态的水。要么是浩瀚大海,要么是涓涓细流,要么是风吹皱一池碧波,看上去比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真实的水还有生命力。这一技术很快被用到微软公司的产品中,行销全世界。如今,每天有亿万人在使用他的发明,而他本人也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个助理研究员。

微软亚洲研究院有着强烈的“名牌大学”情结,他们自己大都出自名牌大学,所以特别注重学历,特别青睐博士。胡耀华在这座大楼里面是个例外,他既不是博士,也不是出自名牌大学,他是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系 的本科生。这学校虽然也是重点大学,但是那些稍微优秀一点的高三学生,都像微软员工一样崇尚“名牌大学”,他们心中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而北京工业大学在 很大程度上只是他们中间失败者的去处。不幸的是,胡耀华正是这样一个“失败者”。他在小学和中学期间,主要课程的成绩都不是很好,在班里只能算中等,参加过很多数理化的比赛,却从来也没有得过奖。高考的时候又再一次失手,望着他心中的“北大”叹息不已。

1997年秋天,耀华进了北京工业大学。 这所学校愿意接受那些从清华北大的志愿上掉下来的考生,是一个相当有远见的行动。但是这些学生跨进校门来的时候,几乎都有一种耻辱感。他们中间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感觉,不来了,宁愿在家里复读一年重新考试,或者千方百计寻找出国读书的门路。耀华的与众不同,不在于他不会失败,而在于他面对失败的想 法不同。

但是他仍有至少一年的彷徨。他选择了电子工程系,这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个专业。事实上他喜欢的是计算机。他在读初一的时候就喜欢计算机了,那时候90年代已经开始,计算机虽然还不普及,但已经不是稀罕东西。他在学校里面参加计算机小组,去机房编制自己的程序,然后参加比赛。后来他有了自己的电脑,就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电脑上。这让他在课堂上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大好,但他并不在意。“我那时候认定我对电脑有兴趣,但是还没有认准以后就干这行。”

报考大学时选择专业,对于这个孩子仍是一件难事。就像大多数高三毕业的学生一样,他完全不了解大学里五花八门的专业都是干什么的,只是自己玩计算机已经6年,实在想不出大学计算机课程还能给他什么新东西,于是他给自己选择电子系。“人家告诉我,在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这三个领域中,电子 是一个更基础、覆盖范围更广泛的专业。我想这也不错,就挑了它。”

但是学习刚刚开始他就发现情况不对。他总是提不起精神,上课时脑子总是往别的地方跑,下课时心情一下子好起来。成绩总是不高不低,中不溜,看到同学比自己强,他也不着急。一年级还没结束,他已无法摆脱那种消极情绪。他去找老师, 要求转到计算机系,老师不同意,他也就不再坚持。他相信有很多办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过去的6年里,计算机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从现在开 始,他要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无论学习什么,主动和被动大不一样。自从进入大学以来,耀华第一次有了喜欢学校的感觉。他开始系统学习计算机课程,完全不管学校设置的课程是什么,只完成自己的计划:一年级学习基础,二年级学习网络,到了三年级,他就开始学习图形学。

这个领域里的一切东西都让他欣喜若狂。他如饥似渴,希望得到更多的资料,可惜大多数学校很少涉及图形学,只有浙江大学还能入门,而在他自己的学校里,只是作为选修课。他没有选,他不相信课堂上能给他多少有意义的东西,他选择的方式是自学。

他的自学能力很强,上中学的时候,他总是在开学之前把课程先学一遍,等到人家开始学了,他就去玩电脑。所以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常常不如别人,但是他学会了学习。现在,他故伎重演。他的“教室”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的“老师”是全世界图形学领域里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里,先是一本一本地看,速度很慢,但是他很投入,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是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看。图书馆里几百本计算机领域的书都被他看完了。

没有谁给他留作业,也没有谁给他出考题。他用了极大心血去学习的东西,通常都不在学校的考试和学分范围之内,他并不在乎这些。而学校设置的课程,他只在一些最重要的基础课上 花时间,比如高等数学,其余大多数课程,他只在考试之前突击一下,拿到学分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拿不到学分,他也不在意。“我关心的是我到底学到了什么,考 试多少分我从来都不关心。”

有时候你想起学校的情景,一定会很奇怪。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教育环境里,似乎没有人能改变教育的环境,但是你只要改变对教育的看法,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耀华已经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尽管他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中成绩平平,但他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的知识和能力,不仅非一般本科生可以相比,即使那些硕士和博士生也很难超过。

正是这个事实让微软对他发生了兴趣。

“走进微软的时候,我很自信。”这个连本科还没有毕业的学生这样说,“我不认为那些硕士或者博士比我强。”

对他来说,在微软的实习是一个新阶段。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在大学三年苦心学习的图形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研究中。那些天一想到他的“数字水”,耀华就特别兴奋,深夜睡不着,白天不吃饭,脑子里面不断冒出新想法,一有想法就忙不迭地跑到计算机前去试验。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构成“大脑主动指数”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热爱和激情。其公式如下:

大脑主动指数=热爱×激情

有一天,有个记者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他有些腼腆又有些得意地说:“如果把我的学习时间算一算,那么我在计算机上花的时间,要比其他所有科目的总和还要多。”

“但是你总要完成学校的课程,通过考试呀?”

“相比之下,我更关心自己的实力,至于考试什么的,我不是特别在乎。”

“聪明的学生不一定都有自觉的意识,但是很自觉的学生一定是聪明的。你认为你很聪明吗?”

“不。我就怕人家说我聪明,至少那些考上北大的学生比我聪明。如果你今天要我谈论什么天才,我可一句也说不出。我觉得一个人是不是天才不重要,能力强不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动,是进取,是把潜力发挥出来,才能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呢?”

“事实上这也需要勇气。大多数人很难摆脱成绩啊、考试啊、名次啊这些东西,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在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别人要你做的事,那么考试就不重要了,名次就不重要了,名牌大学就不重要了。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主动精神。”

“你很幸运,没有名牌大学,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找到了好工作。”

“是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这样做的风险的确很大。当初我也没有怎么细想,要是细想想,有多少人敢这样冒险呢?”

胡耀华长叹一声,结束了自己的故事。

事在人为

来认识“苹果皮他爹”

孙贤婷

 

人生转折点

中国特效师名震好莱坞

张德强 可昕

他是电影《2012》后期制作团队中唯一的中国面孔;他用特效制作出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引起了全球观众的震撼。翻开特效师姚骐的履历,《黑客帝国3》、《星球迷航》、《2012》、《澳大利亚》、《斯巴达克斯》、《钢铁侠2》……这些中国人熟悉的好莱坞大片,还有国内巨制《赤壁》赫然在列。很难想象,这些大片的特效师,会是这个外表极其普通的年轻人。但正是他,10年间用魔法般的双手,谱写出了中国特效师打拼好莱坞的精彩篇章!

特效师的艰苦奋斗

姚骐父亲以前的工作是画油画,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六岁就开始学画。姚骐说幼时这段学画经历对自己后来从事CG(电脑图形)特效制作,有不小的帮助。小时候,他的理想很模糊,就是觉得一定会和艺术挂钩,但具体做什么,完全不知道。

1995年,姚骐放弃继续在电影学院学习摄影的机会,随父母一起到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脑动画制作开始兴起,学习这门技术的年轻人特别多,姚骐也加入其中。他紧接着学习特效制作,一学就是四年。

从美国的公立学校转学到私立学校,姚骐说:“私立学校的学费很高,但是我当时太渴求知识了。我选学了电脑制作专业中的材质、灯光、场景、粒子系统等相对来说是专业的科目。现在看来,那些钱花得都值。学的那些很专业的知识,为我后来正式进入电脑特效制作领域打下了基础。”

当时Stargate Digital影视特效公司招录技术人员,应聘的人非常多,被录取者和应聘者的比例是1:60,姚骐最终被录取。从进入这家公司开始,姚骐的“魔法人生”正式启动。

“我的工作就是制作子弹穿越的特效镜头,或者是一些死亡现场的环境制作。”姚骐这样描述他在Stargate Digital影视特效公司获得第一个CASE的工作内容。因为刚刚入行,他的薪水较低,一个月辛苦赚来的钱只够他用来付房租。“公司有一个制度,加班到晚上8点后,就免费提供晚餐。”为了节省开支,姚骐常常留在公司加班,拼命工作,为的就是吃一顿公司提供的免费晚餐。

付出就有回报。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姚骐先后参与了《斯巴达克斯》、《赌城风“Lasvegas”》等影片的特效制作。随着经验的积累,姚骐在圈内也渐渐有了名气,身价也与日俱增。

2005年,姚骐得到负责电影《黑客帝国3》特效的ESCEntertainment公司的青睐。“当时听说是《黑客帝国3》,所以我很紧张地参加了第一 次面试,结果发挥欠佳没有被录取。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对方打来电话希望我能飞过去再面谈。当时电话还没放下,我就想我得到了机会。”

《黑客帝国3》里有一个场景,大批机器怪物冲进主人翁们生活的地下城市,这些机器怪物就是姚骐参与特效制作的重点之一。“虫子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完成好一般需要一个月。”参与大片特效制作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职业归属感。

由于工作关系,姚骐需要跟随团队不断辗转,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再到旧金山附近一个叫阿米拉的小城,一年之内,差不多走遍了美国的大城市。生活的不稳定性让姚骐有些力不从心,一度,他离开了电影圈,投身网络游戏制作。在NC  Soft游戏公司担任视觉特效师时,姚骐和网游开创之父Richard  Garriot一起制作过大型网游《Tabula Rasa》。

特效师开启“魔法人生”

人生总有风浪,姚骐的游戏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游戏业游弋了两年,用他的话说“感觉正好的时候”,由于网游公司策略失误,导致游戏发行出现问题,服务器 被迫关闭。“我被迫又一次面临选择:继续投身工作稳定、薪水又高的游戏制作领域,还是回归充满挑战的电影世界?”这一次,姚骐不再犹豫,他拒绝了年薪7万 美元的游戏公司的邀请,重返电影世界。

一台电脑,一堆软件素材,无数个日夜,姚骐的工作在常人看来极其枯燥。但因为品尝过成就感的美好滋味,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种美好的感觉远大于他对金钱的欲望。“理由很简单,我只有在电影特效中才能找到成就感。”

重新回到电影特效制作的行列,姚骐很快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2008年的一天上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姚骐刚刚走出房门,手机就欢唱起来。屏幕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姚骐没多想,头天晚上加班工作的疲惫隐约残存,他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个特技处理的技术细节上。

“哪位?”“姚骐吗?我是吴宇森……”

吴宇森?姚骐的脑电波有一秒钟的短路——哪个吴宇森?他根本想不到,电话那头的人就是大导演吴宇森。吴宇森来电的目的很明确,是关于电影《赤壁》(上)的 场景制作。有名家的盛情邀请,姚骐放下心来,一心投向电影CG制作。很快,人们在电影《赤壁》(上)中看到了姚骐制作的特效镜头,曹操千万水师下赤壁的恢 宏场景,以及电影末尾曹军水寨的鸟瞰,一艘艘战船横在江面上的壮观景象。其实,船只只有两艘是真的,其他都是特技制作的。

再后来,姚骐参与制作了《星际迷航》、《刺杀忍者》、《澳大利亚》等电影,去年夏天又开始接手《2012》。

在《2012》的特效团队里,姚骐的工作是画材质和场景,每天工作13个小时。完成整部电影的特效工作,他连续工作了8个月。整部电影共有1400个特效 镜头,平均每分钟8个,其中包括“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和喜马拉雅山,还有飞机飞进雪山、方舟出来等镜头。而《2012》也是姚骐到目前为止最为满意的一 部作品,带给他和他的同事们非常大的成就感。

“电影魔法师”平常心

2010年5月中旬,趁着《钢铁侠2》在全球热映,姚骐悄然回到家乡昆明看望父母。

走下飞机,姚骐背着背包在阳光下站了一小会儿,忍不住深呼吸——在他的心中,家乡的一切都好,连空气都是这世上最清新的。

因为低调的个性,姚骐这次回国没有惊动媒体,只是告知了几个从小就特别要好的朋友。这次休假回家,就是陪父母到电影院去,一家人一起看场电影。当然,一定要看《钢铁侠2》,让父母看看自己的作品。在此之前,父母只知道儿子的工作是特效师,但具体做什么,老人一直都不清楚。这次父亲终于有了直观感受,“要不 是这次他回国,带我们看这部电影,我还不知道儿子的工作是这样的。影片结束后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看见儿子的名‘Chris Qi Yao’时,我心里很是欣慰。”

如何在银幕上呈现更加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他们这一代代电影人为此做着不懈努力。现在,有了姚骐,中国电影人开始跻身好莱坞电影最顶尖的特技人才之列。

作为特效师,姚骐可谓十年磨一剑。如今他在电影特效圈已颇有名气,得到很多大导演的青睐。最近,制作完《钢铁侠2》后的姚骐正在和卢卡斯公司谈《变形金刚 3》,除此之外,导演陆川也打来电话,准备拍一部有关驼峰飞虎队的电影。在谈到稍远一点的愿望,姚骐给自己的答案是:“希望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因为 电脑特技不能代表所有,有一定的局限,能够DIY一部自己的作品才是我最大的梦想!”

商道

晋商做大做久的奥秘

陈梧桐

从日升昌兑现过期汇票说起

山西平遥古城有一古色古香的中国票号博物馆,博物馆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日升昌记”的金字匾额,两侧立柱上书写着一副“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兑汇一纸通行”的楹联,这里正是我国最早的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的旧址。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经营中,这家票号始终坚持诚信不欺的经营作风,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它兑现过期汇票的动人故事。

此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一天,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寡妇上门抖索地递过一张已经泛黄的汇票,要求兑现银两。柜台伙计接过一看,是30多年前日升昌张家口分号签发的汇票,数额为1200两白银。伙计反复检验,觉得汇票是真,但早已过了兑现期限,给不给兑现呢?伙计请示大掌柜。大掌柜向老寡妇询问汇票的来历,原来她丈夫当年去张家口做皮货生意,返家途中不幸暴病而亡。为了安葬丈夫,她花光了家里积蓄,典当了所有能典当的东西,只得靠乞讨度日。前几天,她思念丈夫,翻出他死前所穿衣服,无意间触摸到衣角夹层,似有异物,拆开一看,原来是张汇票,估计是丈夫离开张家口前将赚得的钱交日升昌分号汇出后,把汇票缝在衣服夹层里的。大掌柜忙叫伙计搬出30多年前的老账簿,果然查到了记录,当即如数兑付了现银,老寡妇的生活从此改变。消息一传开,日升昌的信誉迅速上升,客户也越来越多。

这是晋商诚信经营的一个典型事例。类似事例可谓比比皆是,正如梁启超所言:“晋商笃守信用。”

“以义制利”的义利观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

“主顾至上”是晋商在长期商业实践中积累的一个重要理念。曾任平遥蔚丰厚票号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号经理的李宏龄就说,主顾对于商号,犹如观众对于演员,没有观众,演员无从谈起。在任何情况下,主顾都是第一位的。那么,商号靠什么来争取和吸引顾客呢?祁县富商乔致庸总结多年从商的经验,认为一是守信,二是讲 义,三才是取利。商人经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追逐利润,但若把取利放至首位,按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自然不免会采取不义手段,坑害顾客,赚黑心钱。顾客吃了一回亏,便不会再光顾。一些奸商之所以旋起旋灭,不能做大做久,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基于这种守信为先的经营理念,晋商强调对待顾客要以诚相待,童叟无欺;出售商品要货真价实,不缺斤短两;营销策略上,要坚持薄利多销,析利于毫毛。因此,晋商中虽不乏“不务仁义之行,而徒以机利相高”的奸诈之人,但讲信用的商人毕竟占据主流。如介休商人范永斗与辽东通财货,久著信义,受到清顺治帝的召见,诏赐张家口房地,成为皇商,因而大获厚利。祁县乔氏在包头开的“复”字商号,坚持所售米面货真价实,从不掺假,不仅从不缺斤少两,而且还比其他商号给的更足,因此包头市民都愿意购买“复”字商号的米面,生意越做越红火。清末,乔氏的“复”字油坊曾将大批胡麻油从包头运到山西销售。经手的伙计在油中掺假,掌柜发觉后,立即饬令以纯净的胡麻油换下掺假的油,再行销售。平遥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手京官的大量存放款和汇兑,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许多京官携带京师票券逃往上海,要求在沪兑换现银。由于时局动荡,上海许多商号都不予兑换,时任蔚丰厚上海分号经理的李宏龄认为事出非 常,应照顾主顾利益,便力排众议,酌量予以兑换。蔚丰厚号由是声名益振,生意愈兴。祁县乔氏创办的大德通票号,存款以山西省居多,放款则多在外省。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后,晋钞严重贬值,大约25元晋钞才能兑现1元新币。大德通原先在山西收的存款都是晋钞,此时如仍以晋钞支付,可大发一笔横财。但大德通考虑到客户的利益,还是动用历年的公积金,以新币支付存款,信誉因而益增。

晋商不仅对顾客讲信用,就是对合伙经营的其他商户,也恪守诚信的商业道德。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提及,当时晋商采用“伙东制”经营方式,一人出资本,联合其他伙计一起经商,虽不曾立誓,却无人私藏私吞。有的人的祖父借贷后在道上亡故,债主已放弃这笔借款,几十年不再追讨,然而借款者子孙长大后得知此事, 更加辛勤劳作,设法筹措款项把债还上。其他财东见了,觉得这样的人诚信可靠,都争相聘为伙计,共同经商。到了清代,晋商实行股份制,股东也都严格遵守诚信的商业道德。汾阳人催崇吁,受雇于人,往来于张垣(今河北张家口)、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卖丝,一年亏损了十几两银子。雇主不大满意,偶出怨言,他 听后生气异常,觉得自己并无私藏贪污行为,只因缺乏做生意的本事才赔本,遂以刃切腹,肠子流出数寸,临咽气前对雇主说:“吾拙于贸易,致亏主人资。我实有 愧,故不欲生。”以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

晋商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常将一些成功的经验编成商谚,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尺满足”;“宁叫赔折腰,不让客 吃亏”;“买卖不成仁义在”;“生意没有回头客,东(财东)伙(伙计)都挨饿”等等;或编成对联,如:“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 内求财大丈夫”。通过这些商谚和对联,向子孙和商号的职工进行传授。年深日久,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商业道德便在他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规范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因而极少出现欺诈舞弊的行为。一旦有人失足,便会为同行所耻,乡里所鄙,亲人所指,而被商号辞退,再无就业机会,也没有颜面返回故土。因此,人人引以 为戒,不敢轻易犯奸耍滑,违背商业道德。

明清时期的众多商帮中,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但坚持“以义制利”、诚信经营,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晋商之信,足以为今日从商者之师。

有智斯有成

智慧之灯

与人为善“最给力”

汤姆·彼得斯

1903年,英王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出访巴黎。在他抵达时,街道两侧围观民众的态度明确表明,他在这里不受欢迎。但英王在前往爱丽舍宫途中以及在长达96小时的访法期间,始终保持着泰然自若的风度。芭芭拉?塔奇曼 (Barbara Tuchman) 在《八月炮火》 (The Guns of August)一书中记述道,爱德华七世片刻不停的施展魅力,迷倒了法国人。“在他所到的每处地方,他都发表了亲切而机敏的讲话,表达了对法国人的友好和钦佩之情,谈到法国的‘光荣传统'和‘美丽城市',称自己在访问期间感到‘由衷的快乐',还表示相信英法两国已经‘一笑泯恩仇'”;而且,他是用娴熟的法语发表这些讲话的。

当爱德华七世离开巴黎时,街道上的民众这次高呼道:“万岁,我们的国王!”虽然英法仍需为两国友好展开努力,但那次访问不到一年之后,两国便签署了英法协约,并由此改写了世界历史。

同样是在巴黎,在爱德华七世访法的 126 年前,另一位魅力四射的人士以自己的方式迷倒了法国人。当时,处在萌芽期的美利坚民族缺少资金、缺少盟友,并处于节节败退之中。作为他们的代表,本杰明? 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现身巴黎——更确切的说,是现身巴黎的各个沙龙。他深受巴黎上流社会女性的喜欢,并赢得了法国王室的宠爱。由于美国在萨拉托加对英国取得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再加上富兰克林不知疲倦的魅力攻势,法国终于成为美国的盟友,世界历史也因此被改写。

这样的故事,我手中有成百上千,我的最新作品《小中见大》 (The Little BIG Things) 的创作动力便来源于此。

在写书的整个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选择题词(阐述该书精髓的一句话)。我总共写了 16 本书,就这第 16 本的题词选得令我满意——这要感谢 19 世纪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 (Henry Clay) :“细微之处的礼貌举止最令人感激和欣赏。”(第二名来自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 (David Ogilvy) :“我们送人不送到电梯口,而是一直送到街上。”)

好也罢歹也罢,我倒是被普遍视为一个热情激昂的演说家。或许是年逾 65 岁的我开始变得温和起来。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说优秀的企业建立在出色的人才和极佳的人际关系之上—— 2010 年是如此, 1910 年也是如此,毫无疑问, 1710 年和 1810 年同样如此——那么它的基石就是得体、周到、心灵相通的倾听和赞赏的低语。事实上,克莱所说的“礼貌举止”,以及奥格威乐于将客户送上停在曼哈顿街道旁的 汽车的态度,就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其实,我不是第一次采用这个主题。我第一本书——与鲍勃? 沃特曼 (Bob Waterman) 合著的《追求卓越》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的签名是一个六字短句:“硬即软。软即硬。”我和鲍勃对 1980 年前后困扰美国企业界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及企业顾问把事情都弄颠倒了。我们指出,最终,那些所谓的“硬数据”与“规划”,反倒是软的——因为根据 我们近期的观察,前者极易被操纵;后者则通常是异想天开。那些被商学院及类似机构所看贬的软要素,才是真正的“硬要素”:包括人的问题、组织内外部关系的 特征与质量。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想起了最柔和、大概也是人类交往中影响力最持久的一个词语:与人为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 曾说过:“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与人为善。第三,与人为善。”我的观察是:与人为善行之有效,且善有善报!

依照我“硬”工程学背景的传统,我在一张 PPT 幻灯片上列出了一个等式,并玩笑地称它为“你所需知道的一切”: K = R = P (与人为善 = 回头客 = 利润)。

关于“ R ”和“ P ”,证据显而易见:无论是街角的小店还是波音 (Boeing) 这样的全球性公司,其利润与回头客直接相关。关于利润与善意的联系,我所给出的证据有:爱德华七世的神奇 96 小时、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从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到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的一系列传奇故事。我的短文集证明,细小的礼节与惊天动地的事件之间存在着不容置辩的联系。

如果人与人际关系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坚定不移地认为它们是),那么,得体、周到及诸如细心聆听之类的要素,应该成为管理准则中至高无上的法则。

我将以我的名誉担保:实际上“软”才是“硬”,而与人为善 = 回头客 = 利润。

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另类思考

生命常青,好玩至上

袁 岳

很多媒体问我,你生产力那么强,干的事情那么杂,还都做得有模有样,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就说,因为从小爱玩,我妈天天打我也没把我打服帖,从小到大,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创造性思维与行动样式。人的成长固然有父母的教养与学校的教育,但要是只有那些教养和教育,那一个人就不是自己了。我那么多兄弟姐妹,父母教养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几乎一样,但个体差异非常大,就在于大家保全了自己的个性。我常听一些兄长姐姐说,当初就是父母让我们怎样就怎样了,现在真的后悔得不行。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会玩的人,家长、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爱玩的乖孩子。一个孩子,会玩且学习上过得去是最好的,只会守规矩而不会玩就成了废孩子。因为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玩里有思维、探究、投入与行动技能,不会玩,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就基本处在低级状态,丧失可爱与天性。

二是业余爱好的玩。人会慢慢长大,需要寻找满足成功需要的那个专门投入点,其他的小特长与爱好,可能就退而成为业余爱好。有没有这些爱好,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有效转移压力,具备平衡挫折感的资源、朋友交往的途径,以及积极消耗时间的娱乐技术。有一点业余爱好还能提升魅力,如果你什么都不会玩,就会显得无聊、枯燥、呆板多了。

三是专业的玩。有人在一个领域更有耐心、更能积累、更用心琢磨,到了后来会比别人处理得更轻松,我们看别人“玩似的”,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有过不同寻常的投入。如果因为混日子或者找口饭吃稀里糊涂进入一个领域,一辈子都很难真正专业,也不能达到玩的境界。热爱某些事情并超然投入的人,勇于面对挑战,做了超过常人的事情还津津有味,让别人为他们的工作热情所感动,恰恰是这样的人能在复杂的事情上表现得如履平地,举重若轻。

四是玩似的专业。很多人做事一板一眼,按照领导要求的做,按照手册上说的做,把专业的事情做得更单一枯燥刻板。而玩似的专业,看起来没花太多时间,似乎没有那么尽心尽力,但他们跳出了盒子做事情,可能交往更多人、增加更多见识,而且用比别人更少的时间、更新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模式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是后成功期的玩。在事业与生活达到一定层次后,有人开始思考那么辛苦认真严肃地为人做事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因此寻求玩的项目与趣味。富人群体、企业家群体在高尔夫、游艇、美食会所、特殊旅游、公益、宗教中找到的就是类似的东西,给人感觉他们开始玩了。

在这些玩上我都沾了一点。有玩熟练项目的(比如麻将),也有玩创新项目的(比如恶心惩罚);有群体性玩的(比如派对),有独玩的(比如看恐怖片);有原创玩的(比如符号测试法),也有模仿玩的(比如三国杀);有领导人玩的(比如做自助游领队),也有被人带着玩的(比如跟团);有可重复玩的(比如真心话大冒险),也有一次性玩的(比如临时想起来的编笑话);有消磨性玩的(比如21点),也有刺激性玩的(比如单身去贫民窟);有国际性玩的(比如全球旅行),也有本地性玩的(比如寻找好餐厅);有专业性玩的(比如天天写博),也有业余性玩的(比如主持节目);有当个事情玩的(比如写专栏),也有当公益玩的(比如去大学演讲)。

我觉得玩的精髓在于对脑细胞的挑战,因为既然玩了,其实追求的关键就变成了好玩。今天这个社会真好玩的东西太少了,连相声都说不笑大家了,所以会玩而且玩好,就成了非常稀缺的资源。好事情多得很,好玩的事情有限;好狗多得很,好玩的狗不多;好专业也不少,好玩的专业很少;好单位多得很,好玩的单位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你是个好人并没有多了不起,你要是个好玩的人就真是很了不起了,而你要是个说话做事为人都很好玩的人,那你将是伟大的领导。所以我们可得珍惜孩子玩的能力,多给点自己玩的机会学玩而且玩好,生命不息玩不止,生命长青,好玩至上。

人与社会

人间正道

一句用21年兑付的承诺

李 愚

在时间的天平上,承诺绝对是重的一方 

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28岁的村民李异宏当起了芒编收购人,就是从老板手里领取材料发给村民编织工艺品,再收集成品交回。老板给的加工费为每件五角,他从中可得三分。

1989年冬季的一天,李异宏去附近的金星脚屯找老板结算加工费时,却被对方以出售芒编亏本为由赶了出来。“当时,我求他们给300元回去过年,对方都不肯。”李异宏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被16个人轰出门外的场景。

空手而归的李异宏还没来得及擦干眼泪,就被蜂拥而至索要加工费的村民团团围住了。在一片指责声中,他欠下400余村民的加工费总计28 757元。

面对等钱过年的村民,李异宏内心深感不安。他能做的只有一家家挨户上门解释,一遍遍拍着胸脯许下同样的话:“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这钱我一定还。”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两万余元绝对是一笔巨款,筹集这样一笔巨款,谈何容易!匆匆将家里仅有的一点儿钱还给加工芒编的老人后,一贫如洗的李异宏思虑再三,选择了最为艰苦的还债之路——打柴。他在距离村子五公里外的山里开出了一条砍柴小道。按当时的市价,50公斤柴可卖18元。照此推算,他要砍八万公斤柴才能还清28 757元的巨额债务。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李异宏完全有比打柴更广的谋财之路,他为什么非要打柴挣钱来还债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他说。刚开始,他也曾养过鸡鸭和肉猪,可每当自己手头有点儿钱的时候,他就赶紧还给急需钱用的村民,根本没钱发展种养业。他也曾想过外出务工来还债,“可我一走,债主们就会担心,以为我躲债去了。”为了让他们放心,李异宏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条砍柴小道,李异宏一走就是21年。21年来,他每天天刚亮就钻出被窝——从几块松木板拼起来的地铺上爬起来,洗把脸喝碗粥就出门去打柴。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要来回挑五担柴才能吃晚饭。

在深山砍柴,危险时刻相伴,李异宏左脚上至今仍有杯口大的一块伤疤。那是一次砍柴时,一刀砍在了左脚上,血流满地,可他仍咬着牙一瘸一拐地硬撑着把柴挑回了家。因为没钱医治,他在家用草药敷伤口了事,不料左脚却一天天肿大。弟弟李异先实在心疼,就把他送到医院救治,花了一千二百多元,李异宏很是心疼。是啊,一千二百元,他要打三千多公斤柴才能挣回来!在病床上躺了几天,左脚刚能下地走路,李异宏就又拿起柴刀扛着扁担,继续他的打柴还债之路。

长期的重体力劳动摧残着李异宏的身体,他的胃和腿都渐渐落下了毛病。近几年来,每次砍柴回来,他的腿脚都钻心般地疼。妻子杨德清帮他捶腿时,眼泪总止不住地往下流。每当这时,李异宏便忍着疼安慰妻子:“不要紧,苦日子总会过去,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21年来,正是这股信念激励着李异宏。靠着玩命打柴,他在还债的同时,还在努力支撑着一家四口人的清贫生活。没错儿,李异宏家的生活只能用“清贫”来形容了:他们一家居住在仅有的两间破房里,一日三餐几乎都以青菜稀粥度日。直到2008年,他家才有了一顶民政部门送来的蚊帐。家里仅有的一张床,也是2008年底靠政府送来的低保金购置的。

看到李异宏为还债如此受罪,善良的村民们一次次忍不住流下了热泪。后来在他还钱时,有人便表示“算了”,也有人表示只要整数不收零头,但李异宏却坚决不让,一定要一分一角还得清清楚楚。他说:“只有这样,我才心安。”

一年前,李异宏终于养出六十多只鸭子,卖了后他赶紧拿钱还给隔壁岭头屯的梁家珍等五位村民。2010年2月23日,李异宏将800元交到妹妹李惠娟手里。那一刻,他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还完这笔钱,他就基本没压力了。“以前欠债时,笑都笑不出来”的李异宏,脸上总算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如今,李异宏仍打柴不止,他打算凑齐1 200元还给弟弟李异先——尽管弟弟已多次说过,这笔医药费不用哥哥还了。

李异宏28 757元的巨额债务已基本还清,他21年的还债路也总算走到了尽头。回看这21年的时光,他有太多的感慨,他说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在李异宏还债的日子里,妻子杨德清白天陪丈夫上山砍柴或割草,晚上丈夫做板凳或蒸筛,她就在旁边编织扫把,等圩日一起拿去出售,尽自己所能为还债出力。

李异宏21年坚持还债的举动打动了顿谷镇的许多人。在村民眼里,至今仍一贫如洗的李异宏有着强大的人格力量,他的精神生活之富足让人只有景仰的份儿。说起他,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条汉子,重情义、守信诺。面对乡邻的称赞,李异宏只是淡淡地一笑置之。

俗话说:一诺千金。对李异宏来说,他的一句承诺“价值”28 757元。还这笔债,用了他一家人21年的汗水、泪水和生命光阴。这个普通的农民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一诺千金”。

锐话题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周立波

亲爱的读者:

我是个极端的大上海主义者,热爱这座城市,希望它越来越和谐。只是,有些在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对这个城市的评价却不够公平。

现在的老百姓活得都太沉重,充满了怀疑和不幸感。其实,幸福感源自相信,学会相信就能感受到幸福。许多痛苦都是由怀疑开始的,不要害怕被骗。

上海是座充斥着机会和梦想的城市,既然在这里有你的梦想,就该融入这座城市。现在社会上流淌着笑人无恨人有的价值观,而真正在上海得到成功的人们其实对这座城市很感恩。

所以,究其根源,许多人的不快乐源自对自身所处的现状的不满意。但他又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能力和机会,他也不愿意为了现状去改变自己,如此这般的为了某种无法逆转的事实,而焦躁痛苦的人是很愚蠢的!!

既然来到了这座城市就要融入,无法融入是你没有本事,而不是这座城市的责任。别怨世界,世界没让你来。别怨自己,来了就不要再怨。如果你谴责的正是你想要的,那你就是个懦夫。如果你想要的你还在谴责,那你就是个病人。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就为了现状改变自己的人是非常智慧的。许多快乐都是从改变和妥协 中得到的。

说到我自己,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2010年一年突破1亿票房。明年,我的海派清口会转向公益行为,会从每张海派清口的票中提取10元放入基金。

我为什么要做公益,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是建立在一批人失败的基础上。当社会赋予你名誉财富的时候,应该回报给社会。12月20日我的婚礼,所有礼金我们都悉数捐赠给了上海慈善基金会海派清口公益基金。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婚是可以这样结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伊甸园,她是我们奋斗的原动力。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的梦想,因为,只要你相信,梦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希望大家以一种幽默的心态去生活,幸福在俯视中收获,痛苦在仰视中萌发,想快乐很简单!首先学会原谅自己,然后再尝试着去原谅别人。

时事亮点

记住,当官不会永远“靠谱”

加藤嘉一

“国家公务员考试”对日本人来说毫不陌生。它是精英聚汇的神圣场所。对于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法学部毕业生来说,“当国家公务员,进中央省厅”意味着人 生成功,获得进入“赢者圈”的资格。这一基本结构近100年以来没有变化。近两年,人事院实施“再挑战考试”,试图把30到40岁的下岗人士安排在**官 或地方机关,竞争比例为99:1。

随着社会的进步,日本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我回日本想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见面是很困难的,他们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往往连正常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相对来说,当官的人是在日本社会最聪明、最有责任感,也是最有压力的群体。

他们还是最大弱势群体,不仅一举一动都要遭到媒体批判性报道,而且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责任往往全部被归结于官员,他们必须一边承受工资有可能被降低的现实,一边扮演全社会最廉洁的健康形象。近年来,日本公务员跳槽、自杀、过劳死、得抑郁症等情况特别多,令人深思。

公务员的职业特征是世界共通的:稳定、福利、荣誉、权力。即使没有很高的工资,太多的自由,也希望能够献身给国家社会,从而得到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至于个别官员以权谋私等情况,就是制度问题了。

从出发点和动机来看,中国的国考生和外国没什么本质区别。最近日益严重的就业和竞争环境,让许多人害怕面对现实,觉得“干脆铁饭碗得了”,这导致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保守投机主义者不断增多。

但随着中国社会一天比一天开放和透明,官员的权力遭受舆论和制度双重监督的趋势无法阻挡。倘若141万的考生盲目以为进入政府就职就算成功,可以稳定一辈子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本质而言,公权力受到社会监督是正常现象,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官员成为弱势群体是健康现象。未来的官员要记住:你们选择的是成为弱势群体的道路,每时每刻都要面临体制内外的竞争力,来自媒体和大众的舆论压力。哪有那么容易当的官呢?未来当官至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靠谱。

生活锦囊

人之初

青春·扬花·念念不忘

郭敬明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顾湘·题记

1

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逢周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 却让人觉得伤感。我的头发上全是细小的雨滴,从超市门口路过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在落地窗中的影子,像是白发苍苍,一瞬间我就笑了。

我笑完之后突然刹车,停下来,望天,我突然在想:我为什么要笑呢?

白色的水泥地上一条长长的刹车痕迹。雨。绿色的树。骑在单车上头发凌乱的我。感觉像一支精美的MV。

2

以前我很怕听到苍老这个词语,从初中我就害怕听。其实仔细想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头脑中是不应该有苍老这个词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想的是麦当劳和可乐,CD机和永远考不完的试。

那个时候我和小A在一起,我生活的全部重量似乎就在他的身上。因为对我而言,他是一个长者,他教我所有的东西,也纵容我所有的事情。我可以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就睡觉,趴在木头课桌上晒太阳,鼻子里是木头的香味。我总是很沉地睡过去,因为我知道小A有笔记,我只要说说就可以借到。

我和 小A就曾?讨论过苍老的问题,我说我这个人,肯定是会很早就苍老的,在所有人都还在挥霍自己的青春的时候,我就已?站成一种模糊而氤氲的姿势了,如同夕阳 一样,一点一点喷薄成最后的色泽,然后就暗?下去。其实苍老是每个人的事情,没有人躲得掉,就如同一条湍急的河,轻浮的东西似乎一直漂着,而沉重的东西,却最早地沉淀下来了。

当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和小A坐在我家乡的那条最繁华的街道上的天桥上,我们坐在栏杆上喝可乐。我平时都是用着最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最严肃地生活,而很少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所以说完我就笑了,然后继续痞子般地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就是上帝,看我笑得 多灿烂。说完还吹了个口哨。

小A没有转过头来看我,只是??地笑了,他总是这个样子,似乎永远平静,无论是一朵花在他面前绽放,还是一座城市在他面前倾覆。他说,我就不会,我是个永远都不会苍老的人。

我当时就笑了,我用我的笑来表达我的不屑,小A伸过手来摸我的头发,像在摸一个孩子。

而在三年后的今天,在上海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在每天对远在日本的小A的怀念情绪里,我终于明白了小A的话,他说的是真的。

当十九岁的我已?学会了留着长而凌乱的头发,学会了打耳洞,学会了很商业化的笑容,学会了怎么逗女孩子开心,学会了对喜欢的人微笑,对不喜欢的人也微笑的时候,小A依然是那个样子,穿着干净的白色衬衣,粗布裤子,清爽的头发,眼睛依然清澈,笑起来如同十六岁一样明亮。对自己喜欢的人说很多的话,对自己不 喜欢的人面无表情。

我写过一段话,我说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头张望,驻足,然后时光就扔下我轰轰烈烈地朝前奔跑。其实我写错了,其实是时光的洪流卷过来,我被带走了,被时光带着一路流淌冲刷,冲过了四季,越过了山河,穿过了明媚的风和忧愁的雨,而小A却一直留在我的十七岁,一直站在我 的回忆里,站在我的思念中,站成了一棵会微笑的樱花树,一直飘零。

普通人周恩来的烦恼

阿 忆

普通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巨人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人,即使在孩提时代和少年时代,巨人们的天赋也远远超出常人,他们不会有普通人的烦恼。这种想法,不能说全错,巨人最终成为巨人,未达光辉之前,注定有蛛丝马迹。不过,把这些蛛丝马迹绝对化,屏蔽掉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和忧愁,那是对真相的背叛,只会造成 没有史实依据的盲目崇拜。

最近,翻看周恩来赴日求学的日记,对他初到东京时的记述,颇为感慨。1918年1月,周恩来19岁,已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由于理科成绩不好,刚刚经历过高考失败的苦痛,不得不转道东京,先学日语,准备春季夏季参加日本的两次高考。周恩来有着远大抱负,东渡日本那一刻,他写下后来一度脍炙人口的名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然而,一切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反而山穷水尽,这使19岁的周恩来显得相当沮 丧和自卑。

翻阅他这段时间的日记,大致可以读出4个意思,甚是出乎后人预判。

一是孤单,1月2日清晨,周恩来焚好香,翻看妈妈的手抄诗遗墨,反复念了几遍,感到非常难过。他推算着妈妈写下这些诗的年代,是整整26年前,那时妈 妈才15岁,而今却已离世10年。妈妈去世时,周恩来只有9岁,想着九泉下的妈妈是否还记得人间的儿子,他忍不住哭了。几天后,八伯父去世,在1月9日的 日记中,周恩来写道,已经3天没睡好,不知家中乱成什么样子,恨只恨身在海外,不能立刻回国,帮四伯父做事。但是转念想,如果不来日本,只有中学文凭,能做什么大事,恐怕于家无补。他最后安慰自己,家事放在心上,时刻用功,争取当年考上大学,然后一步步向上,“有个报恩的日子”,而现在,横下一条心,什么 也不用管!

二是渴望改变自己,比如说,要硬起来,“炼铁石心肠、钢硬志气,不为利动,不为势屈”。值得注意的是,周恩来来日本3个月,因为没有约束,人变懒 了,1月的早晨很冷,他便懒得早起,睡过10点才起床。在1月3日的日记里,他发誓,一定要把“我这懒病”去掉。可以看出,周恩来天性不至于刚强,也非一 贯勤奋,后来我们所知道的巨人周恩来,大致是后天修炼而成。

三是为一无所成而羞惭,1月23日夜晚,周恩来读梁启超文集,读到“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又快哭了。 他推算梁启超写诗的年龄,不过28岁,联想到自己已经19岁,却连求学大门都进不去,不禁自惭形秽。那段时间,他常常觉得前途未卜,愧对先辈,特别是没脸 去见死去的娘爹。

四是担忧在日本重蹈覆辙,再次尝到高考落榜的苦果。1月29日,周恩来在日记中写道,来日本已经4个月,日文无任何长进,眼看春季高考将至,不由得心急如焚。他的最后一句是,“用功呀,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

读周恩来日记,了解他19岁的迷茫心事,忽然间,觉得少年人的内心世界如此相近,对外,人人雄心勃勃,内心里,人人惶惑而自卑。由此,普通人也该生出 一份自信,至少在人生某一阶段,至少在某种际遇下,巨人与你我有着同样的焦虑,甚至更糟的景遇。1918年早春,周恩来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因为日文差 而落榜,夏初,周恩来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同样因为语言能力不足,再次名落孙山。他的最高学力,是南开高中毕业生,但他的最高职位,是中国总理。他有着普通人的烦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20世纪的军政巨人。

恋爱秘笺

爱情死亡以后

尤 今

爱情死亡以后,人分三种。

愚者多怨;把被负、被伤、被弃的憾、恨、怒,化成逢人便说的故事,若有雷同,绝对共鸣。琐琐碎碎,窝窝囊囊,百说不厌,百诉不累,把自己化成一条又长又臭的缠脚布。人人退避三舍,她却浑然不觉,依然还在唠唠叨叨地争取早已流产的同情。

仁者不言;一个手掌拍不响,恋爱与分手,结婚和离婚,都是属于两个人之间的事。爱情的鹊桥断了,双方都有责任。就算对方移情到别恋,也只能归咎于缘分灭绝。保持缄默,是自我尊重的方式。

智者不记;把相恋时的狂喜化成披着丧衣的蝴蝶,让它从记忆里翩飞远去,永不复返,净化心湖。与绝情无关,惟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炼成牵动人心的平和;惟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之后炼出处变不惊的恬然。

关系篇

EMBA课上的风云搞笑人物

陈鲁豫

 

硬汉的温柔

阿 遥

2008年,甄子丹出演贺岁大片《叶问》。一天傍晚,拍摄刚刚结束,大家相约一起吃饭。

正当大家喝得高兴时,武术指导洪金宝发现一旁的甄子丹情绪有些反常,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想到这儿,洪金宝便主动招呼甄子丹:“老弟,咱俩也划划拳吧!”“好啊!”盛情难却,甄子丹微笑着伸出右手来。细心的洪金宝发现,甄子丹的动作很是别扭,便关切地问:“老弟,你的右臂怎么了?”见洪金宝追问,甄子丹也不再隐瞒,叹了口气说:“前几天,我的右臂骨折了,到现在还没痊愈,不能过分用力。”“哦,原来是这样……”洪金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此时,大家划着拳喝着酒,谈笑风生,酒桌上的气氛已完全步入佳境。洪金宝却突然站起身来,对正在兴头上的大家拱了拱手说:“抱歉,我有点事要先走一步,朋友们吃好喝好啊!”大家心里都很不解,搞不懂洪金宝为什么会如此扫兴,但看到他一副着急的样子,又不便强加挽留。

洪金宝走后,其他人继续喝酒。深夜返回时,大家惊讶地发现,洪金宝住处的灯居然还亮着。

第二天,洪金宝早早地来到拍摄现场。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甄子丹,把一张武术指导图交到他手中。接过这张武术指导图,甄子丹一下子惊呆了,本应是右手出力的动作,都换成了左手。要知道,武术的动作是连贯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几百个招式都得打乱重来。再望望面前两眼布满血丝的洪金宝,想到他昨晚的匆匆退场、深夜窗口不灭的灯光……甄子丹恍然大悟,为了避免自己的右臂二次伤害,洪金宝连夜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张武术指导图啊!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了心头。

生活中,谁都会遭遇不幸或挫折,这时候,朋友的出现总能给你力量。但各种朋友的做法不尽相同,真正的朋友便是放下自己所需,默默帮你解决好一切的那个人。洪金宝便是甄子丹真正的朋友。难怪,后来在新片发布会上,甄子丹无比动容地说,自己拍摄《叶问》最大的收获并非片酬,而是得到了比片酬更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让他心生暧意的朋友的关爱之心。这颗心是洪金宝给他的,也将被他传递给更多的朋友。

空当很重要

蔡康永

康永说:

15打麻将就该用手洗牌,空当是很重要的

小戈表面上喜欢看篮球赛,但实际上他更爱看中场休息时,穿得很少的拉拉队辣妹们踢腿跳舞。对小戈来说,篮球赛的空当,比篮球赛更重要。

小戈不算是怪咖(怪人),很多事都是这样,空当比较重要。

你看电视节目,播广告时你认为是空当,跑去上厕所;但对电视台来说,对制作人来说,被你当成空当的广告,比节目本身重要多了。没有那些广告,就没有钱做节目给大家看了。

对我爸爸这样的老派上海人来说,为了节省时间而发明的电动洗牌麻将桌,大概也会被认为是“本末倒置”的错误发明。因为每打一把牌,中间搓洗麻将牌的时间,正好用来稍微“谈一点正事”。其实那一点点洗牌的时间,也只够随口探问一下对方对某件事的态度或进度,但这对我爸爸他们来说,似乎已经很够了,大概等四圈麻将的休息时间,或者晚饭前后再确认一下,事情就原则上讲定了。

所以,对我爸爸来说,打牌的输赢不重要,打牌的空当,输赢反而更大些。这应该是为什么他们喜欢说打麻将是“去应酬”,而不是“去打牌”的意思吧。

谈话、谈天,其实也是一样,空当是很重要的。没有留下空当的说话者,连续讲三分钟就让听的人头痛死了,太阳穴会像黑道电影里被机关枪狂射的死尸不停地原地弹跳。

你看电视上布道或传教的男女法师教主们,讲话都很有抑扬顿挫,同时也都慢吞吞的,因为他们讲话的声音,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有时轻、有时重、有时按摩一下你的理性,但大多时候按摩你的感性。

这些人说话,都会三不五时地留下一些空当。当他们提到妈妈养育小孩的辛苦时,一定会停顿一下,因为要让你有空当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然后你会感觉像在跟他们聊天一样,自己就在心里默默点着头,默默说着“是啊……是啊……”

韩剧、日剧里面,做出动人爱情告白的男女主角们,话都是说得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才更显得柔肠百转、柳暗花明。你随便把他们任何一位的深情表白变成三倍速快转,立刻全部变成卡通人,韵味完全消失。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说话像机关枪而且很得意的人,也许可以试着改用比较古老的兵器:拉弓→放箭,拉弓→放箭。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话值得一听,不用担心,对方一样会见识到你威力的。

被结扎的猫

林清玄

有一次,听台湾著名的宠物医生杜白说到一件真实的事。

他的诊所附近有一个公园,时常有流浪的猫狗在附近聚集,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猫狗没有节制的生育,也会造成它们下一代更悲惨的命运。

杜白医师就想到,应该为这些流浪的猫狗做节育手术,如果他能在为家中“宠物”看诊之余,每星期为流浪的猫狗做几次节育手术,对环境的改变也很有帮助吧!

于是,他抓了一只流浪猫,为它做了节育手术,再放回公园,没想到不到一星期整个公园的猫狗都跑光了,仅剩的几只看到他也都惊恐的逃逸。

杜白医生感到十分纳闷:难道它们都知道小猫被阉的事吗?

后来他到别的猫狗聚集的地方,只要捉一只来阉,其他的猫狗总是在一两星期逃逸一空,百试不爽。

杜白医师得到一个结论,猫狗是有语言沟通的,他告诉我:“那被阉的猫狗回去以后可能告诉大家:这附近有一位杜白医师专门捉猫狗回去阉,大家赶快逃吧!”幽默的杜医师自我调侃,说:“我现在在流浪的猫狗中已经是恶名昭彰了。”

杜白医师行医多年,深知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有感知,因此最反对人抛弃宠物,他说:“想到动物被遗弃后那种伤感、失落与痛苦,真是于心不忍。”

这种对动物的疼惜,使他不仅成为宠物的名医,也是保护流浪猫狗的守护神。

财富课

理财格言

佚 名

 

生命八卦

人在“制造疾病”

程云林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能力,在我们发生问题时,随时准备帮助我们解决它,而这个解决的过程往往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生病时的绝大部分症状都是这个原因),或者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告诉我们(有些症状就是通知性的症状)。我们又往往误会了身体的语言,与它对抗,使问题越变越大。

今天,接了孩子放学路上,听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三四岁的宝宝,在和她的朋友聊天:

“现在的医院收费不得了,才给孩子挂了两天水,就要四百多……”

“真的?儿童医院吗?”

“可不!现在孩子真的不能生病……一点感冒就要挂水……”

……

真想回过头去,告诉她,孩子感冒,其实可以不去医院的。又怕太冒失,反而吓着别人。回来后,一直想着这事,如鲠在喉。且不说挂水、吃药既花钱又牵扯精力,我想任何正直的医生都会告诉你,抗生素的使用,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千万不可把它当成了灵丹妙药,否则就等于在人为地制造更顽强的细菌、更严重的疾病,比如非典、甲流、禽流感等。这些人为原因造成的疾病,总有一天会无药可救,要了我们卑贱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珍惜)生命。

我常常对很多人说的,人们在“制造疾病”,就含有这方面的意思。

好在,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武器是任何疾病都无法抗衡的:我们的爱心!只有爱才没那么急功近利;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只有爱才能让我们静下心来领会“无欲则刚”的道理;只有爱才能让我们停下对抗,留出自愈的空间……

因为,爱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有力量的人从不需要通过对抗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大家一定要记住,症状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机构曾发出建议:发烧在一个星期之内的,原则上不建议退烧。因为,感冒病毒最怕热,在高热的环境下,感冒病毒无法繁殖,并会自然凋亡。药物或者挂水只是减轻了症状,治疗是我们的身体自己完成的。如果过早人为降低温度,表面上看是减轻了症状,身体暂时舒服了,很多病毒却存活了下来,并潜伏到身体里,随时准备再次乘“虚”而入,对身体造成新的、更严重的伤害。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吧?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能力,在我们发生问题时,随时准备帮助我们解决它,而这个解决的过程往往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生病时的绝大部分症状都是这个原因),或者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告诉我们(有些症状就是通知性的症状)。我们又往往误会了身体的语言,与它对抗,使问题越变越大。

颈椎有问题的人,脖子上的肌肉会变得有些僵硬。为什么呢?为了让颈椎保持在相对合理的位置,别太过错位!当然,熟悉解剖的人都知道,颈椎里有大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颈椎的错位会使血管被压迫。就像我们在静脉注射时,医生为了找到血管,会用皮筋绑住手臂一样,血管一被压迫,就会肿胀,然后在颅内压迫神经(大脑里十二对脑神经都与这些血管相邻)。头痛、头晕、咽干、鼻炎、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这些通知性的症状就出现了。有的人为了舒服些,常常会采取热敷颈椎的方法,殊不知这有多危险!

我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这个问题,有个阿姨眼圈马上就红了:老妈妈就是因此而去世的。原来,老妈妈有严重的颈椎病,第一天就用了个热水袋,敷在脖子下面,第二天,就走了。

多可惜!

还有,很多时候,经络痛(疼痛发生在经络循行的部位)就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在努力地冲过去,只要按摩痛点,或者与其相生或相克的经络的相关穴位(一般也会痛或特别敏感),一般就能解决,很多人却借助外力(比如止痛药)来与之对抗,结果牵延不愈,岂不可悲?!

有的时候,拉肚子只是你的身体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排除身体的垃圾,你却错误地以为生病了而去遏制它,垃圾就这样留在了体内,日久为患。

......

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不要恩将仇报,把身体的一切问题都当做敌人!症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的朋友。就像生活中对你最好、最爱你的那个人往往并不总是甜言蜜语,用逆耳良言来帮你的,只有你真正的朋友。

爱是要空间的,爱自己就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它会在最适当的时候做最适当的事情!

新知探索

新知小识

脚语的秘密

佚 名

摘要:

脚语 即人在坐立行走时脚所做的动作,所发出的声音,所对的方向等等的表现。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所以最不诚实。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脚语是为情绪打拍子的一种节奏,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泄露人的心理指向等等。

脚语 概述

脚语,独特的心理泄露

想知道对面的女孩是否喜欢自己?别看那明媚的双眼,别听那清脆的笑声,看看她的双脚。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脚也会“说话”,会泄露人的心情、性格乃至心中秘密。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杰弗里·贝蒂教授数十年来一直研究人的“脚语”。我们通常会注意人的表情和手势,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脚“说”了很多内容,通过观察一个人移动脚的方式,可以一窥此人的内心世界。

在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人说的话常常比较可疑,而身体语言则常常泄露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脸离大脑中枢最近却最不诚实。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脸;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方式注意我们。所以,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再往下看,手位于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利用它说过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手诚实得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脚语。

脚语 分析

脚语

脚语就好像人体语言的所有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着自己的语言,在中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不如说是描述人的内心或稳定或失衡;或恬静或急躁;或安祥或失措的状态。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

脚语是一种节奏,是为情绪打拍子的,如同舞场的旋律。"暴跳如雷"是自然界的快节奏和重节奏;"春风得意马蹄疾"是另一种节奏,一种快旋律的轻节奏。

人的脚步尽管因地因事而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脚语。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一种现象:对于熟悉者,你不用其人,仅凭那或急或轻或重或稳的脚步声,就能判断出个十之八九了。所以,有时,当你看不准一个人的真实意图时,留意一下此人的脚,读一下他的脚语,常常别有一种收获的。

脚语 表现

脚语除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品质

脚语除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品质。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就可断定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

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语中泄露出来。若有人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脚,表明他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若是女性大胆地跷起二郎脚,则表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示了她怀有想要显示自己的强烈欲望。

人在站立时,脚往往朝着主体心中惦念的或追求的方向或事物。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表面看来他们在专心交谈,谁也没有理会站在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个人都有一个脚的方向对着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注意她。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他们的脚语却把各自的秘密泄露了。

脚语 举例

是否喜欢

“脚语”泄露秘密:一腿前伸 对面女孩喜欢你

站在男性追求者面前,如果女性的一条腿前伸,表明喜欢这名男性;如果双脚交叉或者不动,表示不感兴趣。但这种“脚语”不适用于男性。  如果一名男性感觉紧张,会增加脚步移动来表达这种情绪。而女性则相反,如果她们感觉紧张,就会保持双脚不动。 “精英”男性和女性的腿脚动作相对较少,因为他们喜欢主宰对话过程,同样喜欢控制自己的身体。  性格外向者脚部动作少,害羞者脚步移动相对频繁。自大傲慢的人通常会更好地控制身体,脚部动作也少。

是否撒谎

观察双脚,还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如果一个人的双脚完全静止,安分得有点过分,那他正在说谎。  不少人认为,一个人说谎时会因为紧张而增加动作,但事实上,说谎者往往发出完全错误的信号。每个人都关注眼睛和脸部,但人们善于控制(那些部位的)动作,因此,是否说谎的可靠迹象是脚部动作。 政客们往往动作很多,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参加一次竞选活动,对一群年轻母亲发表讲话,边说边做手势。他说到,当切丽(·布莱尔)工作时,照看孩子是他曾做过最困难的事情,这时他的手势停止了。

脚语 并不自觉

不少人知道脸部表情和手势会表露心事,却未发觉双脚动作正将心事一点点泄露出去。脚部的秘密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露我们的性格特征、对谈话对象看法、情绪和心理状态。双脚是不用语言沟通的神奇渠道。

脚部让我们露出马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是反馈最少的身体部位,大部分人知道自己的面部表情是什么,可以戴上微笑面具,可以掩饰眼神;有人注意到自己的手正在做什么;但除非我们刻意去想,否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干什么。

人文地理

印度哭哭啼啼过“元旦”

张    前

去年,我随团飞赴印度旅游观光。11月3日早晨,正在睡梦中的我忽然被一阵“嘤嘤嗡嗡”的哭声惊醒。我推开窗户,这时,一阵阵清晰的哭声便从四面八方传来,撕心裂肺,让人心颤。“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急匆匆穿上衣服来到宾馆的过道里,过道里已经有了好几位同行者。

大约过了两分钟,导游王先生一面满面笑容地走过来,一面示意大家停止议论。王先生说:“大家不必惊慌,外面其实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实话告诉大家吧,今天是印度的传统节日——元旦。”王先生说,“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印度有个传统,每年的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印度人用哭来迎新年,寄托着对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叹,也包含着对天赐生命的感谢。”

王先生介绍说:“印度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射出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日本“军事化”管垃圾

萨   苏

几年前,遇到一位参观过自卫队舰艇的军事专家。这位专家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堪称军纪严明,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官兵连倒垃圾都分门别类,一丝不苟。这可真是由于不太了解日本导致的误解了。实际上,倒垃圾要分门别类,在日本是一种生活习惯。

日本在处理垃圾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倒垃圾除了要分类,还要定时。这种规定十分苛刻,若是你一时忘记了,垃圾车必然扬长而去,你只能几天以后再来倒;又比如,您特别积极,提前一天晚上把垃圾拿出去了,第二天很可能小区居委会的人就会堵着门,客客气气地来提醒了。

即便是在倒垃圾的日子,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倒。日本人把垃圾分为可燃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大型垃圾、收费垃圾和旧书本垃圾等,每天只能倒一类。有时候,一切都对了,仍可能发现你的垃圾被扔在原地——因为日本规定,垃圾必须装入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假如你用其他颜色,对不起,垃圾公司不收,您还得拎回自己家去。所以,在日本弄不清哪天倒哪种垃圾,或者不知道怎样倒垃圾,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它很可能会让你家陷入被埋垃圾堆的危险之中。

大概很多中国人会瞠目结舌:为什么日本人要把倒垃圾的规定弄得这样“变态”?是喜欢繁文琐节,教条的民族性使然?并非如此。日本垃圾分类定时倾倒,其原因是十分现实的。

首先,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小国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燃生活垃圾被送去焚化,产生的热能通常会成为一些福利设施的供暖来源;大型垃圾包括家具、婴儿车等,先被检查有无回收价值,然后分别送往回收中心或拆卸回收材料……

其次,节省大量劳动力。垃圾分类是把工作量极大的垃圾分理工作放到了千家万户。这样,负责垃圾回收的劳动力被节省下来,转而可用于社会各个方面。

最后,维持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和污染。之所以日本的垃圾要定点倾倒,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蚊蝇滋生,或野生动物将垃圾拖放到妨害公众卫生的地方。

我国情况与日本不同,或许不需要把垃圾分类弄得那样繁琐,但学习其本质,搞出一套简易而可行的垃圾分类倾倒制度,必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隔着过道谈恋爱

陈 玲

认识伊朗女孩赫蒂时我在纽约大学做助教,赫蒂常来旁听我代的辅导课,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寒假赫蒂一家约我和他们一起回德黑兰探亲。“我可不想整天顶着一匹黑布上街。”我拒绝道。赫蒂却说:“在德黑兰,你穿风衣,带头巾就行了。”于是我被说服了。

整容是地位的象征

其实到了德黑兰,我很少看见那种传统的、长及地面的黑袍——chador。chador是“帐篷”的意思,本该松松垮垮地搭在身上,遮住女性线条。但胆大的伊朗女子喜欢用一种紧身束腰外套代替chador,往往还故意小上一号,让自己的身材欲盖弥彰。力图遮住一切诱惑的纱巾也节节败退,稍不经意就有一缕青丝从底下偷偷探伸出来。只有没经验的游客,才像我们这样紧张兮兮地把头巾扎得密不透风。

星期五是伊朗人的周末,赫蒂的表姐妹们带我们到市区逛街。德黑兰市区被看不见的界线分为两个区,北区是所谓的上层社会,这里聚集着财富。大道两旁的珠宝店和时装店星罗棋布。我甚至找到一个加利福尼亚风格的购物广场,里面竟然不仅有欧美名品专卖店,还有一家日本料理店。

坐在料理店红木雕花的小隔间内,吃着寿司,喝着牛奶冰淇淋,我和赫蒂悄悄地观察着门口过往的女客。这些人中至少有7个人做过整容手术!我盯着她们看了半天,真不明白,波斯美女们对自己精巧匀称的面孔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赫蒂在我耳边小声说:“在德黑兰,鼻整形手术的绷带可是女人地位的象征!”

店老板不收我的钱

第二天赶上德黑兰少有的大晴天,整个早晨大家都在山脚下闲逛,路上不时走来手挽手的年轻恋人。他们可是冒着犯法的危险在谈情说爱啊!在伊朗,除非是丈夫或血亲,否则女孩是不能跟异性接触的,连单独说话也算犯法。

赫蒂的表妹雷拉对我说:“没关系,长老们不来这儿巡视。”她说的长老,我在市中心见过。他们手持木杖端坐在树荫下,看似打坐,其实眼睛雪亮。看见“不规矩”的女孩子——头发露到丝巾外面、没穿袜子、或穿透明丝袜等等,就给她们来个当头棒喝。

晚上,雷拉带我们到北区的一个酒吧去见她的男友,大堂里霓虹闪烁,和北京、纽约的任何一家酒吧别无二致,惟一不同的是男女客人分别坐在过道两旁,泾渭分明。雷拉指着两个彪形大汉悄悄告诉我,他们是维持秩序的保安,如果有异性同桌而坐,就会被“扔”出酒吧。“那你怎么把男朋友介绍给我们呀?”我不解地问。

雷拉抿嘴一笑,从提包里拿出手机,“用这个!”果然她刚拨完号,斜对面一桌就有个小伙子的手机铃响了。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四下张望,很快就找到了我们三个人。雷拉对着手机说了几句话,回头告诉我们对方说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们也远远地点头致意,接头任务顺利完成。

雷拉又对着手机倾述了一会儿才挂断电话。整个晚上,她除了不时与男友眉目传情外,又接了几次对方打来的电话。恋爱季节,年轻人的手机账单一定高得惊人,真没想到一条禁令对伊朗的电讯事业能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酒吧分成男女两区

赫蒂的家族属于德黑兰的上流社会,亲戚朋友都住在北区。不过要想了解伊朗还得去德黑兰南部,尤其是那里的集市。全国近1/3的买卖都集中在南部集市,上亿的伊朗银币在不起眼的小摊子上流动。走进市场,雷拉带我们一头扎进了一家首饰店。

一进门,我就盯上了一条金项链。正看货的时候,突然门外响起了铃声,店主说声“稍等”就丢下我们不管了。原来是祈祷时间到了,男人都到外面去祷告了。我抬头一看,果然老板和伙计尽数失踪,只剩下我们三个女的和一屋子金银财宝。店里柜台上没上锁,很多珠宝就散放在桌子上,我顿时觉得浑身不自在,建议到外面等。雷拉告诉我,“伊斯兰教对偷盗惩罚极严酷,老板才不担心被盗呢!”

祷告结束后,一番讨价还价,买卖总算成交。我赶紧掏钱,没想到店主倒连连推让:“不,不能要您的钱!”我愣了一下,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伊朗人的ta'arof(客套)。“您一定要收!”我用半生不熟的波斯语说。“不,我实在受不起您的钱!”老板又把钞票推回来,压根儿不管后面还有好几个顾客等着看货呢!

几经周折,老板觉得客套够了,心满意足地收起货款。后来我发现ta'arof在伊朗人社交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主人让茶过三巡,客人才接受是ta'arof;给你身后的人让路是ta'arof;就连买报纸也要ta'arof好几次,报童才肯收我的钱。

意林读书坊

台湾,请听我说

白岩松

最近,法国的所作所为已经激怒了广大同胞,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愤怒,当我看到你的言论时,吃了一惊!你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首先,我声明以下两点:

1、你和广大群众是一样的、是爱国的!因为你是党员,还是代表,觉悟肯定比我高;另外,从你的节目中也能看出

2、你的看法是你理性分析的结果,如果以这样的思路去考虑其他的矛盾,是很不错的看法

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这些历程你比我们更清楚。从近代开始,中国人被压迫的太久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奋斗,好不容易到了现在的局面,我们不能说我们已经站在世界前列,至少我们的国家很强大,我们可以举办200多个国家参与的奥运会。我们应该为此自豪,为此扬眉吐气!可是法国政府和一些西方国家竟然阻挠圣火传递,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如你所说,家乐福大部分是中国员工,但是,抵制家乐福和里面有没有中国人没有关系,我们抵制他,只是因为他是法国企业,而法国伤害了我们,华联可能也有法国员工,但是我们不抵制。

我们都是普通群众,能做的就是抵制法货,我们其实更愿意去揍巴黎市长。可是没有机会。

爱国,是一种基本的同时也是高尚的热情,不是你的理性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那反华势力就更嚣张了,我们不要太顾忌抵制的效果,关键是抵制了吗?有这种热情吗?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愤怒了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你可以不抵制,但是请不要拖后腿,因为你是新闻传媒的名人,你很有可能误导群众!

以下有两条新闻可能出现在5月2日报纸上:

1、昨天全民抗法,家乐福门可罗雀

2、昨天家乐福销售正常,有关人士称未受影响

请问白岩松,你更希望是哪一条?

我们不在乎说我们是愤青,不在乎说我们冲动,我们只是在用自己能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因为:

人生下来就是要爱国的!

潮人榜

比尔·盖茨想要的厨房

卓 然

除了特别喜欢厨艺者,一般人对进厨房做饭都感觉很无奈。沾满油腻湿漉不说,事后的擦洗收拾更是又累又烦。于是有人建议改革既污染环境又破坏营养元素的煎炒烹炸,学习西餐以炖煮为主要手段,单个食材独立成菜的烹调方法。像追赶西方高科技发展一样,我们已经到了迎头猛追西方厨房革命的时候了,别等人家都实现分子烹调法、进入厨房农场时代,我们还在烟熏火燎中不停翻炒,那无异于现代文明下的“刀耕火种”。

看看20年后厨房的模样,连比尔·盖茨的智能化厨房也相形见绌——

据了解,中国够级别的厨师尤其是高级别大厨,一般回家都不下厨。原因很简单,咱们的厨房实在过于简陋了,即使添置些时髦的厨具也没啥科技含量,卫生状况差得摸什么部黏糊糊的粘手,让人不胜其烦。所以大厨们在家吃饭越简单越好,甚至希望自己家里最好没有厨房。

赫鲁晓夫曾极力倡导取消家庭厨房,以餐饮社会化取而代之。现今欧美餐饮业日渐发达,为人们提供花样丰富的半成品,家庭厨具实现了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放好半成品,按下开关,一切搞定。

开先河的盖茨

比尔·盖茨虽然将自己绝大多数财产捐给了自家的基金会,成为西方的“活雷锋”。但这并不等于他追求苦行僧的生活,一点不懂得享受。他斥资数亿美元打造高科技智能豪宅,并刻意聘请专业人士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制造家电及厨具。对厨房智能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

据说盖茨对自己豪宅的智能设计要求最高的就是养着鲨鱼、海龟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巨型鱼缸和厨房。鱼缸的控温、换水、投食及清洁全部智能化,仅换一次水(取自佛州深海)就需要数千美元。他的全智能化厨房可能是全世界科技含量最高的。冰箱会随时告诉主人,存放在冰箱里的食品哪些时间过长,需要及时处理。冰箱门上装有电脑、条形码扫描仪和显示器,它能提供食物保存、处理和制作的正确方法,让你以最安全最健康的方法处理食物。冰箱上还装有电视机和收音机,可以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看电视或听新闻,也可以通过与它连接的摄像机,监视门前的情况和孩子的安全。冰箱还能自行扫描其中的存储情况,自动向超市发出需求订单。

最神奇的是主人通过电脑可以发出做饭指令,各种烹饪锅内都有测温装置并与控制装置相连,可以保证烹饪时菜肴不过热爆炸或外溢;埋藏在墙壁内、地板下自动化的设备能自动喷撒清洁剂、水雾和清水对厨房进行清洁。

主人在下班前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回家后电视正在播放自己想看的新闻,可口的饭菜已经做好。

最新的设想更有意思

众多创意大师在近日举行的全球厨房创意大赛上的一系列创意,不仅让一般公众大开眼界,连对高科技产品情有独钟的比尔·盖茨也心驰神往,恨不得能立即搬回家,为我所用。

全球几家著名的机器人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机器人厨师的研发,中国已经制造出的机器人厨师能够烹饪不同名目的菜肴。机器人研究最先进的日本自然不甘落后,他们在相继成功研制出能烫熨和绞肉的机器人后,立即投入到机器人厨师的研发中。在本次大赛上他们展示的机器人厨师,不仅能够炒菜做饭,而且可以洗盘刷碗,负责厨房卫生。它的动作虽然有点慢,但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它的机械手在拿起用过的杯盘后,会根据它上面残留物的多少,放入不同的水槽清洗,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碗橱。遗憾的是,这款被命名为“田江”的机器人厨师还不能做西餐。

据说盖茨已与硅谷的一家专门研制机器人的公司签定了供货协议,3年内他们为盖茨提供能够制作西餐兼做餐具清洗的智能机器人厨师。

穷尽味道的“分子烹调法”

人类文明造就了不同的族群,根据不同地域使用不同食材制作出不同食物,分别冠以“法国大菜”、“印度美食”或“日本料理”等不同称谓。但人们始终弄不清楚不同美食,比如火腿或鹅肝的化学及物理成分。一些怀有将普通人很快塑造为美食家和星级厨师想法的科学家,试图把盘中的美味还原为并不枯燥的分子式,以此探寻“分子烹饪法”的可能。

剖析美食一点不比回答一个艰涩的哲学命题容易,即使用上最前卫的科学手段。一个俄罗斯专题研究组曾试图对白蘑菇的香味进行分析,他们采用了“毛细管气体色谱法”和“色谱一质谱一光谱测定法”,最后发现其香味是53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按美食的四大要求色、香、味、形看。味,还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营养与健康的诸多问题,条分缕析地搞清楚谈何容易?

受“分子烹调法”的启发,意大利人尼科发明了三维菜肴“打印机”,他的方法是先弄出雏形,然后制作出菜肴的二维和三维部分。它利用不同的材料,一层一层地“描绘”食物,亲口品尝者说,味道还不错。

做饭只是厨房的功能之一

英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厨房设备。它利用生态养殖技术让人一年四季、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鱼和蔬菜。

《每日邮报》网站刊登的效果图显示,这种装备下半部分是个水族箱,上半部分是分层的蔬菜培育箱。蔬菜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的氧气可以导入水族箱。水族箱中的小虾不仅可以供人食用,还可以发挥清洁水族箱的作用。它可以种莴苣、油菜、西红柿和黄瓜。

莫斯科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克西姆的理想是,你只需将明天早餐要吃的水果的名称输入一个装满细胞的特殊容器,并通知负责种植的机器人,它便会挑选相应细胞,再模拟生长所需湿度,提供足够的营养物、光照,在你规定的时间内便可把你想吃的水果送到你的面前。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特殊的蛋白植入细胞内,一旦成功便可以生成和快速繁殖动物蛋白,味道和口感都与真肉差不多。

另外,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保理念出发,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分解力极强的微生物,它能在短时间内将以往送入垃圾袋的所有厨房废物分解加工成氢,既可以用于居室的取暖和照明,也可以为厨房机器人供电,使人类的厨房兼具农场和能源基地的特殊功能。

含英咀华

希望是长着羽毛的小鸟

艾米莉·狄金森  覃学岚 译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Emily Dickinson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at all—

And sweetest—in the Gale—is 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That kept so many warm—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Yet, never,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of Me.

“希望”是长着羽毛的小鸟

“希望”是长着羽毛

栖居在心头的小鸟

哼着没有词儿的小调儿

而且没完没了

 

风越大它唱得越甜

须得是特大的风暴

才有可能吓倒

这只温暖众生的小鸟

 

我在最寒冷的大陆上

最陌生的海上听见过它的歌唱

然而,就算走投无路

它也从未向我伸过手。

精英谭

走进常青藤

普林斯顿的美式课堂

李峭寒

美式课堂A

早上八点,享用过自助早餐之后,我们开始体验一天典型的“普林斯顿生活”。二百多名来自美国、巴西、瑞士、中国等国家的学生,三五成群来到不同的学院楼,准备开始第一节课。

我们一天的学习由五节课组成,上午三节和下午两节。不过课程并不是枯燥的语数英,而是我们自己从几十门有趣的课程中自己选择的。我选的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Hip Hop(街舞)、Word Origins(词源)、Math(数学)和Broadway(百老汇)。上课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课程,如我选的“全球化”,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如聊天般尽情讨论,老师扮演的不过是话题发起者的角色,而我们这些来自全球的学生,才真正是这节“全球化”课程的主导者。

第一节课,我满怀欣喜地抱着一个笔记本(并非电脑)走进教室,挑了一个前排的位置坐下,摊开本准备记笔记。老师走进来,微笑着打招呼:“嗨,我是你们的全球化老师劳。”她居然跳起来坐到了讲台上,“下面大家说说当今世界哪些领域正在进行全球化的进程?”

什么?这样上课?我惊异地看着这个脸上挂着smile,脚下踩着人字拖,虽人过中年但仍“蹦蹦跳跳”的美国女老师。

“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不待我从惊异中回过神来,教室里各个角落的学生已开始旁若无人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劳在黑板上“全球化”的四周飞快地写下一个个单词。“那么全球化又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又是新一轮的七嘴八舌,劳在黑板上分“好处”和“坏处”两栏记下了这些答案。“全球化后的世界,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又是一个个新奇的答案冒出来。

有时候,一个人的发言还会引起另一个有理有据的反驳。劳À;对什么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她鼓励有想法的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时发表她自己的看法,或者最后进行一下总结,延伸到更引人深思的话题。

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争论“中国制造”、探讨跨国企业的成功秘诀,甚至煞有介事地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制定方案。

这样的课堂模式让第一次走进来的我哭笑不得,上课学生比老师说话的时间还多,一节课就像一场辩论。难道这样不是少讲了许多知识点吗?中国的课堂,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记。这样的上课方式,热闹、快乐,学生都开动脑筋高度参与,可又能学到什么知识呢?而且老师的权威性又在哪里?

望着活力四射、又随便又奔放的“美少女”老师劳,我啥话都说不出来。

美式课堂B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这样“不轻松”。“街舞课”就让人身心愉悦。一位身材曼妙、舞技高超的黑人女老师,带领一群肤色各异的学生尽情释放时,我们中有轻盈腔调的,也有乐感不佳动作笨拙的,但没有人拘谨。

“词源”和“数学课”相对就“学术”多了,形式类似于美国高考补习班,讲的都是SAT(美国“高考”) 的考试内容,而且“数学课”果然如传言中简单,几个选这个科的中国学生都大出风头。原因是美国的数学学习远不如中国的深和难,只是点到为止,他们重思维过程而不是运算能力,求广而不求精。相比之下,美国似乎更注重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仅仅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就能写成媲美百科全书厚度的历史课本。

尽管是“学术课”,我还是长了见识。第一节课是在门外的草地上围坐一圈交流学习经验,尽管之前寄来的“说明手册”上明确规定“上课必须穿鞋”,回教室时还是有人提着拖鞋就进来了,更有几个彪悍MM,直接就把脚跷在了前排椅背上放松。

最后一节“百老汇课”更具美国特色。所谓百老汇课,就是老师根据报这门课的学生的特点,编写一出小音乐剧,让学生排练,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剧目知识和表演技巧。三周后,将把排练的音乐剧,演出给全体营员。

我在剧中扮演的是女二号,不只是满足了一下表现欲,学习如何夸张搞笑地表演,如何大方地在众人面前演唱,更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不过与那么多帅哥美女同台竞技,还真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