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佩西进阿森纳球庆祝:顾明远:以提高教育质量来促教育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2:16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我国今后十年的教育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全国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努力贯彻。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个字的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改革创新则是实现上述核心及工作重点的制度保证。《规划纲要》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其中有许多创新的亮点,它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仍然需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勇于创新。
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学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今后的任务是要解决上好学,上有质量的学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解决学龄儿童普遍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的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本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教育质量总体还不高,优质教育稀缺,教育发展不均衡,只有少部分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所以就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此要促进教育公平就要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使人人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就要从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入手,突破传统的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纲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树立五大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人成才的观念。树立了人人成才的观念,才谈得上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我国当前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不承认人人成才,从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似乎一部分能成才,一部分不能成才。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信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就有一个质量观的问题。什么才是教育的高质量?是不是升学率越高教育质量就越高?是不是用考试的成绩来衡量教育质量?《规划纲要》中提到,“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是什么?《规划纲要》指出,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要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又与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出现了激烈的考试竞争,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不公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不公与教育质量不高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结扣。
要解决这个结扣,就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一个错误的观念:似乎现在的名牌学校就是优质教育,不需要改革创新,薄弱学校只要向他们看齐也就可以变成优质教育。事实上名牌学校和薄弱学校都有改革创新的必要。《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这些现象在名牌学校和薄弱学校都存在,都需要改革。通过改革创新名牌学校可以真正培养出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通过改革创新薄弱学校可以在质量上实现新的飞越,不再走旧式名校的老路。
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普遍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就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普及教育要求,也是普及教育的根本目的。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所有学龄儿童有学上,而且要上好学,享受有质量的教育。世界全民教育的理念也提出要让社会每个成员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这就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它成为人才成长的最肥沃的园地;就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平的最好体现。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机会的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障残儿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且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教育过程的公平,都在有质量的学校接受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就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县(区)域内的学校均衡发展。教好每一个学生,体现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根据学生的天赋,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健康地成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公平。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首先政府要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包括财物资源、人力资源(配备优秀的校长和教师),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创造条件。政府要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和管理学校,不给学校压升学指标,不单纯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
学校要在校长的带领下形成一个懂教育、有理想、有水平的教育共同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校长是学校的旗手,他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导的智慧、对学校前途的憧憬,并且能够带领全校教师员工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校长要亲自抓教学,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把学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人才成长的摇篮。
教好每一个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学生观。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教育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教好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得到最适合于他(她)的教育。所以我们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懂学会。课堂上学懂学会了,就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艺术活动,发展个人的特长。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更要深入研究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好每一个学生,家长有责任。家长是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家庭教育特别重要。家长要有一点教育知识,懂得一点儿童成长的规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沟通;要经常和学校联系、沟通、研究孩子的成长中的问题;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不要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享受丰富的生活和多样的人生体现。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社会有责任。社会的舆论、媒体、学校周边的环境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影响。社会团体、个人都要以民族的未来为重,以育人为重,重视形成育人的良好环境。
总之,实施教育公平不单纯是办学条件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质量的公平。因此,普遍提高教育质量才是促进教育公平最佳最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