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图片:《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苌苌专访 - 从书单中叙述丰盈人物故事 - tooday31 - 树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4:46:50
从书单中叙述丰盈人物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苌苌专访
双方/苌苌、陈小特(TOODAY)

苌苌
现任《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撰写“书与人”式的书评,对阅读物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力。拥有着自己需要的生活方式,视阅读、电影、旅行、美食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于职业——书评、记者、采访
TOODAY:在《三联生活周刊》写书评的时候有不能切中自我兴趣的时候,是怎样完成满意的稿件?阅读方面的自我偏好在哪些方面呢?
苌苌:三联不会对选题有太强的约束性,如果不能切中我的兴趣,写它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前提是,你选择的书符合三联的基调,有人文价值,比如多丽丝·莱辛的小说,或者提供了某种新鲜的阅读经验和思想模式,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所以,它是在某种严格的意义里切中我的兴趣的,也因此有很多挺好看的书,被排除在这个专栏之外,所以我再说说我在阅读方面非常私人化但不一定能上专栏的偏好:我喜欢能让我精进的书,最近在看《万物简史》,肯·威尔伯写的那本,《图解金刚经》、《一只牧羊的金刚经笔记》和《图解黄帝内经》,至于消遣类的,我是《万象》、《心理月刊》的长期读者。我个人还对日本当代文学有些偏爱。
TOODAY:对于书单中很难都看完的新书,你是从哪些方面着手挑选需要阅读的书?
苌苌:在这些书的趣味能满足我、质量能够满足我们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的前提下(见上),我必须选择比较容易找到采访对象的书籍,因为这个栏目关注的是“书与人”,不仅仅是就书而谈论书,会通过了解作者展现书籍之外的延伸,以及作者和书之间的故事。我们主编是《人民文学》编辑出身,对这个栏目挺挑剔的。而你现在很难找到像他80年代接触过的那些中国作家,那么令人激动的作者(这里面也包含了读者要求整体性的提高),所以我写外国文学会比较多。
TOODAY:在你采访过程当中,最有绝望感的一次,是什么情况呢?
苌苌:找不到可以采访的人,最失望了。
TOODAY:每次去书店杂志店看到的总是类似的书籍,随便挑一本都很容易发现里面说的其实是我读过的论调,只不过换了个人来“教育”。书评是越来越难写了,你认同吗?会有类似的感觉吗?
苌苌:我不太认同。严格说来我写的不是我自己的评论,而是去采访作者,尽管寻找的工程令我感到辛苦。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作者对我说的、译者对我说的(这些)的答案,往往和评论人自以为是的评论有很大的出入,这是我特别真实的感受。所以不存在说难写,而是看你能不能放下自我,去寻找,去聆听,把话语权让给最准确的评价者。这只是说国内,我不觉得同样的问题存在于西方的评论界。
TOODAY:对于你来说,记者这个职业最需要注意或者牢记的是什么呢?
苌苌:1,准确性。但这个问题背后包含的你的教育结构和知识背景太广泛了。往往是他不准,而你并不知道。举个例子,我有次把我的录音交给录音公司整理,她把我的采访对象说的“我不是民族主义者”,写成了“我不是民主主义者”,不敢想这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一个记者身上是多么可怕,你还以为采访对象真那么说的。这还算显而易见的错误,其它还有很多观念上的差池。作为一个记者,如果人家说我文笔好,我觉得无所谓,如果说我有准确性,那我就很骄傲。
2,再者就是正念,正念包含很多个方面。简单说,是你作为记者要有悲悯情怀,不要为各种利益团体说违心的话,要客观,爱你的民族(但不要做民族主义分子)。你是否会在获得深入资料的同时,提前一步想到保护你的采访对象,哪怕他是监狱里的犯人?你是否在使用一个过于血腥的照片的时候,提前一步想到,读者是否能接受,而取消使用?因为一个记者的文章要被千百人读到,会影响人心,有正念很重要,它是隐形的,但它会成为你的文章的脊梁。这个世界有很多职业的价值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你具有正念的话,你会感到你的职业的价值,并获得信心。记者现在在社会上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职业,有的人把这个职业做得很猥琐,但如果你有正念的话,仍然会相信这是个伟大的职业。
结合1、2点,就谈到了如何选择素材。更年轻的时候,我有点愤青儿,看不顺眼的采访对象,在文章里对人家冷嘲热讽的事情也干过(你不用真的评论什么,只要举一个更高明的人干的更高明的例子和他本人并列就可以了。后来有人传话给我说,那人说我这个记者很阴郁,哈哈)。但实际上促使我改变的是,随着长大你自己也经历很多事儿,以己度人,就觉得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别人的面子不太好。而且这和你希望具有的“正念”没有关系,就是说,我不需要做某种文化标准的卫道士,眼睛朝下看,专逮那不靠谱的,于读者又有何益呢?我往上看,我平视行不行呀?去寻找某种值得分享的思想和价值,文化人儿有时说话天马行空的,或者跟你聊的高兴的时候,有的人就卸下了面具,显露出文人相轻的一面等等。那我会过滤掉他们的无心之谈,这和准确性不矛盾,我觉得,一个好的文化媒体平台,它的功能是增进理解和分享价值,就像一面镜子,把你从采访对象身上感受到的光芒折射给读者,如果你心里有正念这条线索,你就知道怎么做出选择。
关于生活——电影、音乐、旅行、美食
TOODAY:你在博客里提到“我选择的是我需要的生活方式”,哪种生活方式是你所需要的,现在的生活是你需要的吗?
苌苌:这句话的上下文,是和家人讨论买房的地理位置。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是——少开车,多运动,吃好点儿。现在我住在北京的心脏地带,从家走10分钟,可以到三里屯看电影,会朋友,走5分钟的路,可以去工体看演出,法国中心看电影(离得太近了,以致没有时间去),附近有数家健身中心可供选择,我选择了比较适合我的瑜伽馆。还有很多著名的馆子散布在5-10分钟的路程内。最妙的是,我可以把一些采访对象约到我家楼下的咖啡馆做采访。
TOODAY: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哪部分的生活经历是到目前为止影响你最多的?有过处于生命转折的人吗?
苌苌:现在回过头看,在巴黎上学的经历对我影响最多。意识、品味、爱好、价值观,所有所有渗透至今。我最近对我的朋友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国外住几年,这和旅行的意义完全不一样。有过一两个朋友,一个已去世,一个对我价值观影响最深,可以说对我有生命转折的意义,一言难尽。
TOODAY:谈谈你对音乐和电影的偏好吧?
苌苌:这两样我喜欢的非常杂,我喜欢听比较清爽电子乐、法国老歌,最近迷上听窦唯后期出的几张音乐CD,这个喧嚣的世界低估了他后来的音乐。电影还是喜欢看文艺片多一些,最近看得觉得《海盗电台》不错,还有伍迪·艾伦的新片,我看了几乎他的每部影片。我追看两部美剧《我为喜剧狂》和《生活大爆炸》,后者好像最近很火,我很早就发现它了,因为以前读过霍金的《宇宙简史》,里面关于量子力学方面的东西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量子力学本身就像一本好小说,因为它非常有想象力,还很诗意,比如“薛定谔的猫”、“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还有“大一统理论”,是非常有爱的。

上图:在希腊圣托里尼岛。
TOODAY:游走那么些国家,旅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苌苌:只有住在巴黎的那段时间,对我是有意味的(如前面所提到的),直到回国前才想起去卢浮宫,其它时候主要在电影院和艺术中心消遣,这就是住和旅行的区别。至于其它旅行,我特别喜欢风景如画的著名海岛,去过好几个。还有古迹如云的意大利,但这会儿我心想,我真去过那里吗?我对这个答案是怀疑的,如果没有照片的话。
TOODAY:工作之余,除了旅行还有什么让你更加开怀的事情?
苌苌:我养的兰花开花了。

上图:苌苌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