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会工作者协会:“高处何如低处好”———兰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46:15
 

兰州城南,皋兰山麓,有处号称陇右第一名山的游憩之地——五泉山公园。园内的对联大量而精彩,这里仅向各位推介其中比较特殊的一副。它不是题于左右两边立柱,而是横写在前后两道门头,似是额匾,却为对联。它是朝向山坡一侧的,登山浏览美景时,一般不会注意回头看它,下山时才有可能注意到。

 

设想某日,一干游人来到五泉山下,拾级而至山腰,迎面有一座木制彩绘的三间坊楼。仰视正面(即北面)额匾,书家题字“青云梯”、“若登天然”。两侧立柱,是选自李白诗句的对联: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不错,众多高山胜地的名联都是鼓励人们向上走的。泰山孔子崖有联: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 拔乎其萃 宜若登天然。

黄山玉屏楼有联:

高阁逼云霄 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 回首白云低。

衡山半山亭有联:

遵道而行 但到半山须努力;

会心不远 欲望绝顶莫辞劳。

是啊,我们都懂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常识俗语,更熟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伟人诗句。那么,就让我们满怀豪情地登上去吧。一路繁茂林草,一路水榭亭台,几处佛家香火,几处百姓茶园。待到居高回首,视野豁然开朗,瞭望市区全景,只见一片钢筋混凝土的森林起起伏伏,蔚为壮观,却也不免几分单调,好在又见北山脚下浩浩荡荡的黄河,波光粼粼,逶迤东流。遥看大河之上那百岁高龄的中山铁桥,联想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不禁感叹古城之沧桑,或许还会想起两句杜诗: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下山途中,我们又要经过“青云梯”坊,此刻稍作抬头,便可见南面的两联横额: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还比上来难。


 


这便是笔者要说的那副特殊的对联。言其特殊,初说是因之横写,再论恐怕就在于它的深意。

“高处何如低处好”。——我们见过无数赞美高山、鼓励登攀的妙诗雄文,却是少有对此质疑、反其道而论之者。对联作者刘尔炘,自号“五泉山人”,26岁中清末进士,遂入仕途,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在京供职3年后,辞官归里,主讲五泉书院。想来刘公对于高处和低处均曾有深切体验,从而悟得此般人生哲理。所谓高处,字面上是言高山高岭,内心里乃寓高官高位。东坡先生那句“高处不胜寒”,也是说的这层意思吧。

大官、大款、大腕,都是身居高处的,不少人趋之若鹜,亦属正常。然而官们、款们、腕们酒酣饭饱之后,踌躇满志之余,清夜扪心,也有许多难言的苦楚,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活法并非如低处芸芸众生想象得那么美好,那么滋润。如此一说,既然高处不好,就下来呗,可又不想下来。还有的官款腕们因种种缘由下来了,倍觉失落,感到凤凰落架不如鸡,没准儿要大病一场。于是应了本副对子的下联:“下来还比上来难”。——这真是一句大白话,比“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语更加来得平淡,但是与上联相配,却又精当工整,大俗而大雅,愈显品位了。

这副寓意哲理的对联,只会出自一位颇有见地的过来人之手,恐怕也只有过来人才容易理解。此番心绪,诉与同类,算是明智、深刻、积极的,对于清醒认识如烟往事,继续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颇为有益;假如叨叨之于年轻人,或许就有点消极了。人之初,性本善,若未老先衰,过早地失去人性之天真幼稚,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少经世事的年轻人,还是笃信高处好于低处比较妥当。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更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佳。至于高处的不好之处,诸位老者似不必告知太多,他们长大了就知道了,熬老了就明白了。

究竟是高处好还是低处好呢?究竟是上来难还是下来难呢?其实,说来说去这一切,无非是已经走过来的人们即景生情、借题发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这就罢了。

(一诚)

附注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甘肃兰州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553812.htm?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