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卫生巾:教师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3:57
精读课文重引导 略读课文宜运用 发表时间: 2010-10-12    稿件来源: 语高组 朱嘉

一、略读课文的定位和作用

精读课文,就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学习目标,深入地把握课文关键的语言文字、内容情感或文章脉络、表达方法的课文;而略读课文,就是初知课文大意,运用读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的课文。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定位,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是教材编写者经过深入研究后,根据课文的特点、单元主题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规律而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计的,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有一些十分有经验的老师,甚至可以不用教材也能教好语文,但是,是否每一位老师都有这种很高的课程建设能力去重组教材呢?假如每一位老师都随意更改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那么,你又如何保证教学的基本效果呢?

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按照单元编排课文。单元课文中,一般都安排了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我认为,在教材中编排略读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时不足的需要。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课时,比起课程改革之前略有减少,每学期语文课时大约为120节。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大约32篇课文,如果全部按照精读安排,平均每篇课文需要课时2.5节,需要80课时,加上作文24课时,检测练习16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6课时,应该需要136课时以上。因此,每册安排十余篇略读课文,可以减少课时,适应现在语文课程设计的课时偏少的状态。

其次,增加阅读量。由于课时偏少,如果减少课文,当然可以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但是,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一般每册都只有30多篇课文, 6年下来12册教材也就30多万字。如果每册教材减少课文,则阅读量将进一步减少,学生的阅读面就更窄,无法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所需的基本阅读量。因此,略读课文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必要举措。

再次,学以致用、阅读指导。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对积累语言、理解文章、体会情感、掌握表达的方法等进行了学习。这些语文知识与能力需要巩固、迁移、运用,需要略读课文来承载。如果直接进入课外阅读,对于快速阅读、浏览等大量阅读必备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运用就无法进行指导,从而可能导致影响阅读的效率。

因此,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有独特的定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可或缺,那种认为只要精读课文的观点,是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例谈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有人认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精读课文当做略读课文教,把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教,并没有死框框。”课文当然是例子,但是这个例子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这个例子起着积累、指导、示范的作用,如果这个例子没学好,就无法借助这个例子去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了。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就草率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处理教材。

假如把精读课文改成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设定的知识点、训练点没有学习到位,那不是浪费了教学资源吗?又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假如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增加学习的负担,又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保证学生能够承受这些学习重担?我们现在常说合适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文章由于编者的意图按一定的主题组合到了一起,就是力图按照学习的规律:学习—积累—应用来帮助学生亲历学习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选择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文做为学习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例子。因此,恰恰是那些精美的、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最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文,才是最好的例子。这些例子学好了,用好了,才能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这就是精读课文的作用。而略读课文则是另一种巩固、拓展、运用、延伸的例子。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品味经典》,单元学习目标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下面安排了《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课文,其中《将相和》、《草船借箭》是精读课文,《景阳冈》、《猴王出世》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改写的白话文,而略读课文则是半文言半白话的文章。按理说,后者难度更大,是否可以将略读课文转换为精读课文呢?我认为不可取。

理由一: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类文章,半文言半白话的课文阅读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改为精读后,势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理由二:将这两篇略读课文改为精读课文,或同时将前两篇课文改为略读课文,不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小学生除了古诗以外,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文章,就算你花很多时间,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学深学透,就要解决那些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介词等用法,例如“唤”、“曰”、“盖”、“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等等,你如何讲得清楚?也不应该对小学生讲这么艰深的内容。在这里,仅仅是初步接触,略有认识文言文就可以了。文章语义可以采用猜读、跳读等方法,大致了解就好,否则,不仅孩子无法喜欢这些古典名著,恐怕还会产生畏惧心理。

笔者尝试以《品读经典》这组课文的教学为例,试探讨一下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策略一:略读课文应当着重抓重点难点,力求突破一点,避免面面俱到。略读课文并非不能分析讲解,也不是不能抓语言人物。根据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重点是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的重点在于课文的基本情节和猴王的形象。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用一个问题——“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引导学生读书,概括。

策略二:自主读书,初知大意。由于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扫清语言障碍,明白大意,是把握情节、理清脉络以及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必经之路。不管是作为精读课文处理还是略读课文处理,首先要读懂课文,理解大意。如果直接进入文本的表达方法、或从局部语言中体会猴王的形象特点,都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盲人摸象似的片面理解,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由于缺乏学生通过读通文本、自主感受语言、总结归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的过程,掌握表达方法和形象特点的目标很可能难以达到。

猴王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具有无穷的魅力。而这些需要首先通过对全文的大意的把握,然后带领学生把握关键语句才能概括出猴王的形象特点。作为精读课文,难度之大,无须赘言。但作为略读课文,则可以在《将相和》、《草船借箭》学习的基础上,在初知大意后,尝试运用分析文章脉络、把握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尝试去分析《猴王出世》的文章脉络、形象特点。而且,作为略读课文,无须作过多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学习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这才是顺学而导,因材施教。可见,略读,不是简单,而是目标明确,方法迁移,能力运用;初知,也不是肤浅,而是关注自主、整体把握;自主,也不是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与生活环境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也提倡教师“用教材教”,就是鼓励教师要有自主开发、建设课程资源的意识,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教材的编辑,在教材中体现了编辑的思想、国家的意志、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编辑的意图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教学中,影响着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因此,可以认为,编辑也是教学的主体。

编辑意图不是直接对教学产生作用的,而是通过教材对教学产生作用的,教材的体系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不管是识字写字,还是阅读能力、口语写作,都根据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读懂教材,吃透教材,特别是整册教材和整套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最快捷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一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添加或删减教材。例如,《品读经典》这一单元,教师可根据自己熟悉《水浒传》、《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其他章节或经典名著,引进本单元,或适当调换课文。但是,同时应当注意解决本课生字的问题,否则容易留下今后识字的后遗症。

课程资源的建设,更多的着力点应放在把握学生的现有认知和情感状态、利用环境和身边的生活资源、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珍贵表现上来。我们不提倡教教材,把教材神圣化而一成不变;但提倡用教材教,灵活处理教材,主要还是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会教材,认同教材,引起教师、学生和课文作者(教材编者)的情感共鸣,才能用好教材。而对于教材的调整、重组,则要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总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不必一味迷信教材,但必须尊重教材,才能用好教材。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关注自我对教学的认同和完善,是教师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思想的教师,才是有希望的教师,但是,前提是:你的思想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的,这样,你的教学就会获得生命与灵魂

教师频道 教师频道 教研活动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美莲小学-教师频道 小学音乐评课稿:《五彩池》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 教师频道_教学资料大全_奥数网4658 利辛县郑小集中学 教师频道 发展规划 教师任职资格考评标准 利辛县郑小集中学 教师频道 发展规划 如何申请教师资格证 教育部:推动各地教师培训?两类教师成重点--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最权威教育网站--人民网 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教育理论类 - 学科频道 - 中国教师研修网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在线阅读|读书频道|电子书|读后感|txt下载 王晋堂:教师流动,一块烫手的山芋--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最权威教育网站--人民网 魏书生:学校教师流动意义重大--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最权威教育网站--人民网 网友建言教育规划纲要:教师流动--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最权威教育网站--人民网 利辛县郑小集中学 教师频道 发展规划 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试行) 品德与社会评课稿:《媒体连着你、我、他》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小学体育评课稿:《体育与保健》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小学体育评课稿:《教育与健康》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小学音乐评课稿:《晚风》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小学音乐评课稿:《竹石》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小学音乐评课稿:《五彩池》评课稿-评课稿-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副校长学年述职报告3-校务工作-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校务工作:小学班主任考核标准表-校务工作-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07-08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校务工作-1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 07-08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校务工作-教师资源频道-巨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