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在亚丁湾 电视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建构的实践研究》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8:45

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高中生心理 心理调查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http://www.lsgz.net/uploadfile/2008121093434253.doc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建构的实践研究》
中 期 评 估 报 告
刘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体系明确指出,要将学生培养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这样一个层次分明的教育产品金字塔中,不论是处在哪一层次的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以保证今后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我们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量.测量结论是:我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有轻度问题以上者占32.1%,高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水平(32%).其中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焦虑等方面有问题者分别占45.8%,42.2%,32.9%,在十个因子中处于前三位.
面对这些现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从教育的整体入手,将新课改与学生和谐健康心理的建构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关系中的人,学生的心理就是在生活中,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学校中的群体多种多样,各种群体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是影响巨大的;同时学生也通过群体活动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以形成某种心理气氛,使群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还要掌握群体心理的特点及规律,借助对群体的研究和管理引导,建构和谐群体心理,以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日渐重视学生心理的培养,健康和谐的心理培养日渐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关注对象也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内容从人格辅导(个性品质)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
本课题顺应了这些趋势.同时,本课题运用群体心理学原理研究和分析当代高中生的现实问题,这在理论界还不多,借鉴群体心理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深层次地透析高中生一些带有群体性的行为,不失为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思路.
二,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注重调查分析当今高中生群体心理,结合新课改理念,研究建构和谐群体心理的策略,突出其实践性,通过课堂教学,生活指导,班集体建设等途径,寻找到适合本校实际的可运行操作的建构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的方法.
(二)主题词界定
1,群体
所谓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还可称为团体.群体是个体的集合,但不是一定数量个体简单偶然的集合.作为群体应该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规范,一定的组织机构,这些是群体存在的因素和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兼备,才能称其为群体.
2,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它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下形成的,是群体成员同社会发生各种联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境,情绪,认识和反应.群体心理的来源是个体心理,但它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一旦形成,就成为群体成员心目中共有的评价和情感体验,进一步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3,和谐群体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其和谐群体建构的标志主要是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一)总体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查找高中生群体心理与和谐群体心理的差距,开展有效研究,促进高中生集体建设方式的转化,形成适合我校实情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和谐群体心理建构的实践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掌握高中生人际交往的规律和基本特点,控制高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改善学校人际沟通,指导学生正常自然地交往,从而有效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引导和教育.
2,通过课堂观摩与调研,了解学科教学课堂中群体心理的现状,并通过分析,研讨,以反思教育习惯,促进广大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精神关怀和心灵启迪,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和谐的课堂群体心理氛围.
3,通过确定集体目标,选拔与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活动,内化行为规范,形成正确舆论等,加速和谐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和谐群体心理品质.
4,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新理念,以促进家教和谐心理氛围,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和谐群体心理形成的环境.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既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个案,比较分析,经验总结等多种单一或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的前期和中期以及后期的效果反馈中,我们都会采用该方法.我们借助调查与测量发现问题,例如,为了提高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我们课题组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量,我们以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查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选择了本校的部分中学生作为测量对象,对所收集到的数据统一用SPSS11.0 For windows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针对性设计的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和修正研究内容,选择途径提供了参考.我们还进行教师满意率调查,收集有关群体心理的第一手信息,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沙龙研讨提供案例.
2,行动研究法
(1)学习理论———建构模式——指导实践——反思提炼.
(2)举行全校性主题系列活动——"把爱勇敢说出来","我的存在使他人感到幸福",星级宿舍评选,校园体育节,校园艺术节等.
(3)沙龙研讨,反思教育习惯.
3,问题研究法
面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或寻求专家指导,再付诸教学实践,从中得以解惑.
课题组核心成员还采用文献研究法,积极学习相关论文论著,努力作好课题的领头羊,给予研究教师最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意见.同时认真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相关困惑,评析,反思,论文以及教育故事和随笔,获取第一线的研究成员的思想动态和成果,吸收先进思想和灵感,以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展开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确立课题意识→调查发现→确定研究重点→找准建构途径
1,确立课题意识——了解本课题研究目的;理解课题研究内涵.
2,调查发现问题——调查学生心理健康与群体心理现状;调查教师建构和谐群体心理的意识与行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非和谐意识与行为.
3,确定研究重点——①强化认知:知道为什么要建构和谐群体心理,和谐群体心理是什么,怎样建构和谐群体心理,②提炼,归纳具有"和谐"理念的可操作模式.
4,找准建构途径——①与各科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②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③与宿舍管理相结合,④与社团活动相结合,⑤与校园和谐氛围创设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按照群体内各种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等不同,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有着规定的正式结构,定员编制,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正式文件和章程而建立的群体,如学校中各级党政组织,工青妇组织,学生班组,宿舍等.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和定员编制,成员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中自发结成的朋友群体,同乡群体,兴趣小组等.因此,本课题从这两种群体入手,研究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的建构.
1,正式群体:
(1)高中和谐班级群体心理的调查和建构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在学校交往的最重要最多的对象是班级里的同学,班级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各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它既能防止班级内不健康的小团体的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吸收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其他优良品德,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班级并非一经组成,就能起到这些积极作用的,要发展成班集体,还有一个过程,涉及到集体目标的确定,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班级活动的开展,行为规范的内化,正确舆论的形成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调查研究班级群体心理的特点,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对策,加速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培养和谐的班级群体心理.
(2)高中生和谐宿舍群体心理的调查和建构
宿舍是高中生群体生活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这样一个群体具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两重性.一方面,学生宿舍是高中组织管理系统中最小的子系统,每个宿舍成员都必须遵守组织纪律或宿舍成员间约定俗成的规范,不可相互否认对方的存在,并且相互间必然会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在宿舍中可以没有目的一致的共同活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选择活动方式,不受他人干扰地安排和处理个人的事情.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高中集体住宿制度是实施社会控制和培养的有效手段.对高中生的行为方式进行社会控制的目的和实质,是为迅速发展的社会不断培养具有更高素质水平的社会新人,即通过学校在住宿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教师的行为指导,对高中生在校住宿,学习,生活等行为方式的合理调控,使其个性得到合理而又全面的发展,逐渐使更多的高中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那种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具有较强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格范型.
(3)高中课堂教学中和谐群体心理气氛的研究和建构
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指师生群体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以及与之互相联系的群体成员对社会现实的综合态度,人际关系状况,组织活动的特征和某种环境诱因.课堂教学中群体心理气氛是一个多维度的复合概念,其外延主要包括情绪,态度,人际关系,活动的组织特征和环境的特征等几个方面.课堂上心理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集体与教师之间某种关系的反映.这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发挥学生的骨干作用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便对个别学生施加影响.
2,非正式群体
(1)高中生"小团体"的研究和管理
"小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由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正式群体往往很难一一满足他们丰富复杂的需要,而通过组成一些"小团体"的途径可以获得一定满足,于是各种各样公开或不公开的"小团体"就自然生成.在学校里,学生的"小团体"始终客观存在着."小团体"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但学生"小团体"成员之间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其高凝聚力可能削弱正式群体,有时会使正式群体处于松散状态;学生"小团体"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性,随意性,往往使之成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小团体"内核心人物(首领)的极大权威性,易造成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整体偏离和失误;学生"小团体"与正式群体的冲突,易产生"内耗".因此,要正确认识学生"小团体"存在的客观性,区分各种"小团体"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对学生"小团体"实行目标改造,使之纳入正式轨道.
(2)高中生社团的研究和管理
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高中生社团,顾名思义,是高中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的业余群众性学生组织.
中学生社团的出现满足了现代中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折射出他们对发展空间和丰富精神的需求,而社团正提供了这个空间并尽可能地满足这些需求.
社团活动能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沃土,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刺激学生的成就需求,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高中生社团在成为中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的同时,逐步发展为组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助手和阵地.
正因为高中生社团活动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是建构和谐群体心理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我们对学生社团要把握方向,正确引导,积极鼓励.
(三)课题研究内容展开的操作和策略
进入"十一五",我校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三易其稿,于2006年3月申报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被批准为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课题立项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界定,加深了对课题关键词的理解,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相关理论,如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群体心理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现代教学论有关建构学习主体的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哈贝马斯的对话交往理论等.通过学习,我们对群体心理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完成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使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奠定了研究的基础,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课题组反复讨论,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设计了五个子课题,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孙建军,秦小萍,陈建良,姚振宇,傅丽娜,刘新宇,卫宇兰,强陆新.
2007年5月9日,我校隆重举行了课题开题仪式.王一军(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孙孔懿(省教科院研究员),张晓东(省规划办副研究员),金连平(《江苏教育研究》副主编)等省市区9位专家参加了开题仪式,并对课题实施提出了宝贵建议.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指导,每学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期初召开课题核心组成员会议,领会课题精神实质,有计划推进课题研究,每学期召开多次课题研讨会.围绕课题研究,我校进行了师生关系调查;每月出版心理小报《心海舟》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女生版;为学生举行了"积极心理暗示辅导","心理健康与人生","大大方方赞出来","敲开记忆的密门","简化思路突破常规","考前心理调适" 等主题心理活动;开展了"把爱勇敢说出来","我的存在使他人感到幸福"系列主题活动;开展"美的宿舍"评比和星级宿舍评比,召开宿舍民主生活会;成立 "学生仲裁会",由学生自主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组织文学社活动,参加"和谐校园"作文比赛;为教师举办了讲座"缓解教师压力","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举行班主任工作案例研讨会,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沙龙等.同时完成了2006年及2007年度的课题年检表,修改了课题实施方案等.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调查与观察
我们认为, 建构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现状,发现问题,从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针对性设计的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和修正研究内容,选择途径提供参考.
同时,建构和谐的群体心理,教师也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群体心理的形成.因此,我们还进行教师满意率调查,调查教师建构和谐群体心理的意识与行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非和谐意识与行为,进行相关的剖析.
策略二:实践与研讨
教师层面:针对教师的非和谐意识与行为,结合本校特色,我们以"对话德育","生命课堂"为主要实践内容,结合校本培训与校本研讨活动,进行相关的剖析和交流,改善教师的教育习惯,促进和谐意识的接纳,理解,渗透和深入.
"对话德育"的主要特征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诚地沟通交流,互相敞开与接纳,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能搁置自己的观点,以理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生命课堂"的主要特征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尊重知识的本身规律和学生的预备经验(认真有效备课),尊重学生认知心理规律(教育习惯的反思,有效教学的练习设计),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的发言权,选择权(认真倾听,灵活设计).
学生层面:我们以"知"(明确为什么要建构和谐的群体),"情"(激发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情感),"意"(树立团结合作的和谐意识),"行"(外化为和谐的行为)四大环节为链接,进行相应的教育,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
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海舟"的咨询,小报,讲座等,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教师的引导,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积极参与,不在学校虚度时光;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上课认真倾听老师和伙伴的言谈,主动积极地交流沟通;要求学生尊重小社会(班级,宿舍等),遵守课堂秩序与活动规则.同时以"导向加养成"为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开展"把爱勇敢说出来","我的存在让别人感到幸福"等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军训,举办校园体育节,艺术节,成立学生社团,举行宿舍民主生活会,实施学生仲裁制,班干部轮换制,班级值周制等,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享受到奉献的快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其建构和谐校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策略三:评价与激励
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发展功能,内化和谐素养,建构与强化和谐的群体心理.我们突出学生的养成教育,每月进行班级量化统计,评选优秀班集体与星级宿舍,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橱窗展板,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媒体,展示学生作品,表彰优秀学生与进步学生,增强学生荣誉感,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责任中强化团结合作的和谐意识,同时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价值取向,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展望
(一)初步成效
通过多种活动和研究,我校教师意识到了教育教学应以人文关怀为本,把情感渗透到学生心中,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也在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90%的班主任满意率达到了"优秀".许多教师结合研究写作了相关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或获奖.领题人还就和谐群体心理进行了学科渗透,参与编著的《语文对话教学》一书于2008年5月初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教师发表了许多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作者
篇 名
发表日期
刊物名
刊号
田家娟
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个性的张扬
2007.2
现代教育通讯
陈维铭
尊重比关爱更重要
2007.4
现代班集体研究
刘晶
也谈"宽容"与育人
2007.4
英语周报
CN14-0705/(F)
丁淑君
给学生贴上成功的标签
2007.6
江苏教育研究
CN32-1777/G4
王诗峰
与"特殊"学生的协议
2007.7
无锡教育

张丽
要学会真诚地倾听
2008.2
无锡教育
冯旭
角落里的渴望
2008.2
教学交流
CN14-1025/
虞黎燕
眼神的魅力
2008.3
教育田野
周燕茹
善待学生的错误
2008.3
教育田野
王平华
让优秀的心理品质为人生护航
2008.4
考试报
CN46-0008
陈琳琳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08.10
洛中教研
傅丽娜
高中生群体心理调查与对策分析
胡晓伟
运用心理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费璐
网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作者
篇名
获奖日期
获奖级别
邹晓虎
陈琳琳
唤醒迷失的灵魂
--矫正 "网络迷失"行为个案研究
2006.12
2006年惠山区优秀素质教育案例一等奖
张琳
让 "爱" 回 归 课 堂
2006.12
2006年惠山区优秀素质教育案例三等奖
王诗峰
老师,您真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了吗
2006.12
2006年惠山区优秀素质教育案例三等奖
腾晓艳
班主任"三忌"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评选三等奖
陈志侠
让"后进生"在激励中前进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评比三等奖
周昌盛
小故事,大道理
——— 班级管理中理的艺术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评选三等奖
李江炎
惩罚——教育中的苦口良药
2007.4
"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三等奖
杨冬艳
构建和谐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系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二等奖
王奇新
"艾弗森"的启示——素质教育案例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二等奖
冯丽红
让"超女"余热传播到班级管理中来
2007.4
2007"艺术性与专业化"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三等奖
曹羚
让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2007.10
2007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三等奖
吕锋
谈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2007.10
2007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三等奖
赵玉新
沟通从心开始 心灵从此辉映
2007.10
2007.12
2007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无锡市2007年度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三等奖
朱来军
浅谈高中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作用
2007.11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刘晶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对新课程理念"学生观"的心理解读
2007.11
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傅丽娜
高中生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2007.12
2007无锡市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陈燕
培养耐挫力,为优秀生的心理护航`
2007.12
2008.5
2007无锡市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论文一等奖
傅丽娜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相关研究
2008.11
08年江苏省师陶杯一等奖
祁建鑫
青年教师课堂心理挫折的原因与调试
2008.11
08年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侯春妹
浅谈网络及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08.11
08年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傅丽娜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2008.11
08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论文一等奖
王诗峰
穷途一定等于末路吗
2008.11
08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论文三等奖
朱来军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疏导
2008.11
08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论文三等奖
(二)困惑不足
1,课题核心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差异较大,部分人员因忙于事务,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不尽相同;
2,对班级,课堂,宿舍的群体心理关注比较多,对社团,小团体群体心理的关注还不够;
3,撰写课题研究论文针对性不强,发表和获奖的数量与级别还有待提高;
4,如何使建构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的研究活动和德育管理既有机结合,又凸显课题研究的个性,还要进一步探索.
(三)后续思考
1,借助师训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和心理知识的研究,学习和探索新课程的精髓;
2,各子课题制订每学期研究计划,定期召开课题核心组成员会议,有计划推进课题研究;
3,定期开展相关心理调查并分析研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4,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下发理论学习材料,开办讲座,沙龙,论坛等具体措施,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的认识,保证课题在全校扎扎实实推进;
5,加强课题组内的专题案例研讨;
6,校报《洗砚池》开设心理专栏;
7,提高课题研究论文针对性,每学期初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和个人论文计划,撰写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发表和获奖,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做好课题的后期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调整
由于学校人事变动,子课题领题人与核心组成员也作相应调整.
1,领题人:刘丹
2,子课题领题人:
①高中和谐班级群体心理的调查和建构:姚振宇
②高中生和谐宿舍群体心理的调查和建构:强陆新
③高中课堂教学中和谐群体心理气氛的研究和建构:刘新宇
④高中生"小团体"的研究和管理:卫宇兰
⑤高中生社团的研究和管理:强陆新
3,核心组成员:孙建军,秦小萍,陈建良,谢建新,姚振宇,傅丽娜,刘新宇,卫宇兰,强陆新
4,课题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和谐群体心理建构的实践研究》13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惠安广海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1 课题: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益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1 新课程背景下“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益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高考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改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结题报告 - 精品课题 - 课题研究...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构建和谐家庭下的相亲理论及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周一贯 专题讲座: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