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名词解释:[讨论]如何打造有效教学[长安小学论坛]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6:43
创设情境,有效打造数学课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有效数学课堂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亲近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许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源头,学生对此也有所体验,课堂上的学习只不过是他们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时,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和问题的探索中去。例如:我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比赛拍球的生活场景。全班分甲、乙两队,每队选了3个代表比赛拍球,结果很快就算出甲队、乙队总个数比分甲队胜;接着,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参加到乙队,同样用算总数的方法比胜负。顿时,下面有同学不服气,我问:有意见吗?学生回答: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来比输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顿时学生思维一下活跃了起来,有人说:甲队也要再有一人参加,有的说:算出每组总数,然后平均分”……整堂课围绕着这样熟悉面有趣的生活情境展开了,这样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课堂距离,激起了他们学习平均数的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平均数的活动中来,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平均数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乐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起学生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境,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新知识的本质及生长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及智能水平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布置安排学生任意选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就发现三角形是由三角线段围成的,为什么有时用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有时用三根小棒又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这三条边有什么联系呢?一时学生疑惑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联系?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必要条件呢?结果,学生发现组成三角形的两条边必须大于第三条边。此时,教师又用多媒体验证了三角形两条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师创设了一系列富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