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亲子间dna相似度最低: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6:18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因此,教师要注重搞好有效教学。

  苦教苦学不是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实得其反。

  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磨”得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厌教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课堂教学改革所涉及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其有效性。如果教学改革只停留在云里雾里搞形式,那肯定会步入歧途。

  原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先生说:“假如教师的课教得学生负担很重,那就说明这位教师的课没有教好。”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教厌学情绪。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就不能只考虑知识,不考虑学生,应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多想学生之所想,又想学生之未想,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节约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有人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师;第二个层次是好教师;第三个层次是“教书匠”;第四个层次是谋生者;第五个层次是误人子弟者。这种观点虽不一定很全面,但确实比较客观地刻画出了一些教师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得好可育人长进,教得不好可误人害人。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有一些教师确实适应不了学生的需要,说重一点是在误人子弟。强化有效教学,就会“逼”着他们去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传授型教师变为科研型教师。

  探索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体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地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作者单位:江西上高县教育局,336400)

本文学术看点

  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

  加班加点,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无后劲,日后很难有作为。

  有效教学,不是那种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低层次教学。

  如果教学改革只停留在云里雾里搞形式,那肯定会步入歧途。

  假如教师的课教得学生负担很重,那就说明这位教师的课没有教好。

  教师分五个层次:大师,好教师,“教书匠”,谋生者,误人子弟者。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

  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

  有效课堂教学要保护学生的灵性、天性和“野性”。

  减少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有效教学。

  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蒋建华)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