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灭火吹:从?冲?突?到?共?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5:03

从冲突到 共 融

——谈班主任如何应对各类价值冲突

江苏省邗江中学  金庞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更多重视的是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规范要求的落实,以及在“考试本位下”学生的学生成绩等等,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外显的活动行为,而漠视作为“人”的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忽视了学生需求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由于这种冲突而逐渐成长的历程。其实在班级的学生之间、非正式群体之间、师生之间,甚至班级集体与学校之间存在着诸多观念上的差异,价值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正视并引导好这些差异和冲突,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着“目标一致、行为一致”具有“坚强核心和健康舆论”的并让学生健康、健全成长的班集体。

那么班级中的各类价值冲突究竟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学生之间。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即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1)个体之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独特的生命存在,生命的独立性、独特性的形成,不仅有先天的基因,更有由于后天各种因素的作用。诸如家庭出身(阶层)环境的影响。教育背景的作用,如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同一类学校不同教育环境;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文化等,这些都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地域因素的影响,如农村和城市、南方和北方、内陆和沿海等,人们为适应和改造不同的生态环境过程中而形成了各自的观念特性。由学业成绩的差异而形成的个体目标和追求上的差异。由于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价值追求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2)个体与群体之间。班集体虽然由具有不同观念和个性的学生而组成,但由于其具有共同的目标,同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相同年龄而呈现的相近心理特性等,使班集体具有了较稳定的群体文化特性,但每一个学生因其个性、观念的差异,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要求时常常会产生冲突。(3)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性别差异而形成的男、女生群体在观念上的差异;由于性格、个性、爱好等原因形成的班级非正式群体之间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差异。

其次是师生之间。教育的目标和学生追求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却是一对矛盾。教师往往喜欢用同一模式、同一要求,或自以为适合的目标一厢情愿地去“套”学生,殊不知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也由于其世界观的不稳定性,他们心中的目标和追求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这是师生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师年龄、阅历、教育背景等与学生的差异,是形成冲突的原因之二。由于学生先前接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等原因而形成的观念与教师差异是形成冲突的原因之三。

再次是班集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班级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但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同轨班级,与学校的其它班级,与学校各部门,与学校与社会环境等都会因其特性、利益、追求等不同与这些系统产生冲突。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由于班级的学生特性、由于教育的要求,班集体呈现的特征往往是单纯而富有理想性的,它与复杂、阴暗面呈出的社会现状之间必然会产生诸多的冲突。

因此,班级的价值冲突是客观的、多样的,也是复杂的。如何应对并解决好这些冲突呢?

第一、引导主流

引导主流价值观,首先是班集体的建设需要。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及以此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这样的班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苏霍姆林斯基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是支撑集体的四大基石。”因此,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价值导向。其次是育人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级管理也必须寻求以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生命质量提升为旨归的价值理想,关怀、关照、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强调个体自然、和谐发展、自我实现,并为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培植沃土。但必须强调的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要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的生活服务。” 因此,教育必须在社会本位前提下既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考虑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基于此,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要引导形成适合学生现实成长和未来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工作的方法上,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校管理、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因为任何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制度是保证。第二,根据班情制定长远和近期的富有激励性的目标。因为根据激励原理,目标是群体动力的保证。第三,建设健康的舆论氛围。舆论是内在精神和内在思想的外显,健康的舆论能引导班级学生保持积极、昂扬向上的斗志。第四,形成班级的主体精神。虽然班级学生的差异存在,但只有存异求同,在学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精神,才能让班级形成凝聚力,富有战斗力。

第二,宽容多元

学生的个性差异,价值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保存差异,宽容多元,让“先进、后进,前卫、保守,成功、失败,喜悦、忧伤,真实、谎言,喧闹、宁静,纯真、世俗”共存,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的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同时,多元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平等意识的树立,促进理解、宽容、尊重意识的形成,并进而形成宽阔的胸襟。第斯多惠曾指出:“在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一句话,应注意就其广泛和包办万象的意义来说的全部现代化。”

如何在统一中保存多元,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做到:

第一是理解。差异及由此而产生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理解学生不同的观念产生及其形成冲突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行深层次分析,为积极的引导作好准备。只有理解才会有宽容,只有宽容才会有多元滋生的土壤,才会有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独特存在的生命。生命需要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生命成长的尊严,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会有创造的可能,才会让生命健康、健全地成长。第三要期待。也许学生的观念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不切实际的,甚至是错误,毕竟那是一次火花的展现,毕竟学生的阅历尚浅,教育不能没有期待,没有期待,那只能是扼杀。

理解、尊重、期待三者相互关联,其根本由班主任的民主思想、发展观念决定的,也即由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决定的。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在管理中异中求同,同中存异。

再次,形成共鸣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观念上的共鸣,这是一种高境界,是班集体和谐发展的表现,是班级精神作用的结果,是各类观念求同存异的结果。有了这样的境界,班集体一定会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班主任做到“引导主流”、“宽容多元”外,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法上,班主任还应做到:

第一是渗透。班主任要利用班级的各种宣传阵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渗透自己的思想,渗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特别是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缺失,更由于教育的社会功效,有时还必须有适当的灌输。第二是辨析。更多的时候,班主任要给阵地、给时间、给方法,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在讨论中辨析,在思考中辨明。第三是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一些实践性强的问题,班主任要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明辨,在实践中选择。

面对差异,我们必须认清;面对多元,我们必须选择;面对冲突,我们无法回避。差异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差异,是我们共同的选择,从冲突到共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①《高中的班主任》班华、王正勇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

②③《中小学教育》       2005年第3期

④转引自《中小学教育》   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