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单的木头相框:从“救死扶伤”到“治死无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5:46:51
从“救死扶伤”到“治死无防”
曾几何时,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时过境迁,这三座大山不复存在,但是取而代之的另外三座:房子、医疗、和教育。
医疗作为民生不但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同时医疗的水平、服务的态度,以及医患的关系也体现了一个民族某一方面的道德水准。
古人有云:医者,德也。这句话说的就是作为看病救人的医生,道德其实是第一位的。如果一个医生丧失道德之心,那么这个医生又和杀人犯有什么区别呢?甚至在他“高明”的“医术”下,可以明目张当的逃避他的“罪行”。
最近南通市便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情,70多岁并有精神病历的患者周文英便成了医德缺失的牺牲者:
1、2009年2月,周文英被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启东市疾控中心诊断出患有“麻风病”,并让周文英在疾控中心接受治疗/。
2、2009年3月,启东市疾控中心的两位医生,去患者家并留下了一板药和一瓶“强的松”,讲要每天服,千万不能漏服、少服,子女要监服。
3、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期间,患者在医嘱下坚持服药,但是已经出现,颤抖、精神兴奋、大小便失禁、目光呆滞,抽搐、发烧、浮肿等不正常现象。在此期间患者的家属曾多次打电话咨询医生,但是医生只是不断重复的告诉患者家属这是正常的药理反应,不必担心,并且拒绝到患者家里进行进一步的查看。
4、2009年5月,患者终于抢救无效,死亡。服药时间是69天。
5、后来的几个月当中,患者家属亲近全力往返于这几家医院,终于弄明白了事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那就是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启东市疾控中心并没有对周文英的精神病史加以重视,才导致所开的药品是与精神病严重冲突的(也有可能根本不懂这类药物的药性)
事情的大体经过就是这样的,其中还有几个细节需要阐述一下:
细节1: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启东市疾控中心是知道患者有精神病史的。
细节2:启东市疾控中心的二位医生给患者开的药物当时均没有提供说明书,只是敷衍说这是联合国的药放心吃吧。
细节3:在患者去世后,死者家属质疑医院提供的药物,但是启东市市疾控中心主任施益辉甚至表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药,药品的说明书是英文的,我们看不懂,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没有讲过这种药的禁忌症。”而且启东市市疾控中心还说他们只是发发药,开药的是南通市疾病控制中心。
细节4:在患者去世后,患者家属为了讨一个“说法”,往返于这两家医院之中,疾控中心的一位女干部竟然大声叫嚷:“有本事到北京,找中央,投诉联合国去。”

从上边的经过和细节就可以看出,医院开药有错在先,患者吃药不适医生敷衍在中,患者去世医院推卸责任以及嚣张跋扈的态度在后。都说有医无药不治病,有药无医药不灵。笔者认为,缺“德”医药也枉然啊。作为一个医生,我相信他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医德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学特征。
从这个事情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夹杂了很多因素:利益、人性、相关部门、医德、和职业能力。我认为重中之重还是医德的沦丧才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并经历代医家"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而不衰,医德才是医学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了,花开花落春尽夏残,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医术确实提高了,但是医德这块磐石却慢慢被利益“风蚀”了,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和我相同的感觉。每当我们去医院的时候,哪一个不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毕恭毕敬生怕哪句话有失偏颇得罪了医生,但是到头来,我们得到了什么?医保卡里的钱被刷完才治好你的病对我们来说可能也算是“仁至义尽”,更有甚者误诊不说,最后还丢掉了性命。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下的医疗事故多达20万例,请大家重新读一下“不完全统计”这几个字。
当然,我们对于医院偶尔出现误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无完人,就算是仪器也有“擦枪走火”的时候,但是当我们面对误诊的发生,就想讨一个“说法”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的是“有本事到北京,找中央,投诉联合国去。”这样冷言狂语。我们得到的是“相关部门”的“躲猫猫”,最后我们只能站在这本应该充满“浩然正气”的天地之间无奈的“哀叹”。
社会在进步,道德却在沦丧,这还能是进步吗?道德的水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面对如今频发的医疗事故,给医生敲警钟已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严格的相关法律才能遏制这样的行为,法律是对道德的约束,是对民生的保证。
其实,作为一个善良的人,谁都不愿意看到用法律去解决问题,毕竟法律只是无奈之下的举措,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欣向荣和和谐。
最后想让各位医生和读者记住一句话“医者爱,患者也德”,让我们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吧。
收藏评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