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生电视剧:保障房的公平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5:45

保障房的公平问题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之所以郑重提出来,是因为,2011年全国保障房建设规模大幅扩编,公平问题将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

所谓保障房的公平,主要是指配售、配售环节(简称分配环节)的公平。由于保障房是政府投资,就离不开“分配”这个计划时代的词。

新年伊始,深圳保障房审查公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只是各地同类问题的缩影。家住豪宅却进行跨区申请,已获得保障房却二次申请,政府工作人员占比偏多等等,是各地已经出现或即将面对的保障房分配不公平事例。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影响恶劣。

保障房占用的是公共资源,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住房困难的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在高房价人人喊打的今天,普通居民获得一套住房的居住权,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倘若有居民借助公权力或其他非正常手段,谋取到保障房,在这个资讯传播以秒计的时代,这类事件就会被无限放大,引发汹汹公愤。

前几天,北京一位廉租房居民只因对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说了一句大实话“房租77块,承担得起”,遭到网友的围攻,就是当下被高房价搅蒙了头的人们,一种极端情绪的反映。连最低收入居民像中了大奖一样的遭遇也要去妒忌,也说明某些社会心态已严重扭曲,几令人徒生夫复何言的感慨。

正因如此,2011年各地对保障房的分配,要更慎重,更细致,更透明。

作为一种经济理性动物,市场个体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本能之一。构建保障房的社会公平,现实地看,道德的自我约束和法律的事后惩罚,均有捉襟见肘之处,最有效的手段仍须倚仗制度设计。

保障房制度,各地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妨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相互借鉴、完善。从实践看,出现问题的环节还是在准入机制的先天缺陷和监管不力。准入机制的完善理论上可通过借鉴他山之石去修补,实际的监管到位却没那么容易。

举个例子。所有的保障房实施细则,都规定要调查申请者的资产收入情况。由于我国尚不具备一个社会保障号就可查询个人全部资产收入信息的条件,这就需要借助现有的户籍管理系统、房屋权属登记系统、银行征信系统等,但它们却是建立在个人的诚信体系基础之上。有些城市寄望于街道、社区和单位的辅助调查(公示),但人户分离的大量存在,单位证明存伪的现状,往往使得这类调查流于形式。

制度设计的完善方面,有必要加大行政惩戒的力度。我并非反对司法介入,而是从司法资源有限的现实出发,司法介入的成本过高,行政惩戒可能更有效。譬如,公务员骗取保障房,可课以最高逐出公务员队伍的惩罚;高收入居民骗取保障房,除在公众媒体公示其名字等信息外,还要对其任何社会福利获取设置禁入期,单位造假则直接追究责任人(包括单位法人,因为要盖公章)。有关部门不要害怕自曝家丑,每年都要公布处理案例,以儆效尤。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问题则是由制度本身带来的。譬如,全国保障房建设规模,从2010年的580万套,急扩至2011年的1000万套,所依据者何?有关部门未告知公众。这个数字不像是根据需求科学制定的供应计划,更像是拍脑袋的决策。譬如说,北京今年要建6万套公租房,但假如符合申请条件的不足6万户,到时候有关部门是将不符合规定的申请者也放行呢,还是让公租房空置?临时修改申请条件,又给人过于草率之感。有些城市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建设量若严重不足,是否又会出现内部购买高价商品房当保障房分配的现象?

社会公平无小事,关乎住房问题,更须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