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巨龙buff时间:保障房的保障在哪儿 今日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4:07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翁伟庆 编辑:邱小敏


六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然而,工程未毕,所建住宅中有21栋楼不同程度存在露筋、空洞、蜂窝麻面、阳台栏板强度不够等质量问题,其中江苏一建有3栋存在混凝土构建强度偏低等严重质量问题,部分楼层被要求拆除重建。优质企业为何也不靠谱?…[详细]
保障房质量问题屡遭“围观”
内蒙古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被网民曝光,让原本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这成为继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被责令拆除以来,又一起因质量问题而影响波及全国的典型事件。此外,经网络曝光,南京、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多城市也都出现过保障房质量问题。这些事件,无疑加重了社会各界对保障房质量的不信任感。…[详细]
江西省峡江县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村——巴邱镇蒋沙村移民新村的房子,2010年底开建,但仅仅过了一个新年,今年2月初,蒋沙村村民就发现未完成的新房部分墙体出现了起鼓包现象,严重的甚至发生了爆裂和倾斜,甚至只要用手轻轻一扣,就会散落下很多砖的碎粒。“怎么会这样?”一位村民到现在还是很惊愕。蒋沙村村民的新房变成危房,是因为购买了新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下称“新田公司”)的“黑心砖”。忧心忡忡的村民告诉记者,一想到以后要住进这样的房子,心里就会很不安,这样的墙面加固,不知道有没有用。…[详细]
“保障房”何以成了“问题房”
企业作为“理性人”,规模再大、级别再高,他的最终目标仍是逐利。理性人总是在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而作为理性人行为的约束条件———制度———它的可实施性必须以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为前提。“大企业”之所以愿盖保障房,显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政府监管作为现实约束条件,其可实施性却时刻面临着被化解的危险。“政府监管”作为一种外在的压力,在对企业实施监督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信息不对称,也有被企业俘获,而沦为利益共同体的可能。…[详细]
优质企业为何也不靠谱?除了老生常谈的建筑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监理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不严之外,从报道来看,还有一个“抢工期”的问题不容忽视——青海有3个月寒冬不能施工,由于量大期紧,一些没手艺、没经验的人也被招了进来,所有施工单位的思路都是先封顶再进行修整,发现蜂窝、麻面、露筋等施工通病后,没有及时处理。在“抢工期”的思维主导之下,不按正常的建筑规律和工序盖房,保障房盖成“问题房”也就不足为奇了。违背客观规律办事,不合理地赶工期,势必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详细]
保障房的名字不该叫楼脆脆
未来5年,我国将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如果质量和配套不能保障,将会造成巨大浪费和遗留问题。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和部门必须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建立保障房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对出现问题的建设方列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与招投标、各类保证金挂钩;对疏于监管导致出现质量问题的政府部门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朱中一说,保障房建设这一重大的民心工程,在建设“大提速”的背景下,不仅要看指标完成情况,也要看房屋“品质”,不能因为“打折扣”而损害了保障房的本来面目。…[详细]
众所周知,只有房屋的业主才最关心自己居住房屋的质量,也是最有力的监督对象。这次青海“康川新城”问题的暴露就是由业主首先发现的。但这样没入住就发现问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北京广渠家园,就因为没有提前发现问题,现在业主维权异常艰难。保障房的问题靠业主发现,恰恰说明政府职能部门的失职。按理说,只要有关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惩罚有力,那些建筑商就不敢偷奸耍滑。因此,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赋予保障房业主足够的话语权,让他们全程跟踪监督保障房的建造,维护自身的利益。…[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059
扩展阅读
·地方保障房建设排外现象严重
·注水的保障房让任大嘴预言成真

保卫保障房

保障房分配的“困局”与“破局”
话中音
“不主张过分压低成本,这样容易出豆腐渣工程。北京明月湾保障房项目的质量问题,恰恰在于甲方强制使用低于市场价的施工材料。”
——北京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
“为什么保障房、经适房总是屡屡出现质量问题?为什么民生在一些建筑商眼里总是敷衍了事?民生不是施舍,不是怜悯,而是政府的职责。”
——网民“夫子66”
“能否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指标已成为考验各地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标尺,而保障房的“含金量”足不足,则考验着各地政府的公信力。 ”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教授

保障房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绝不能因挂上“保障”二字而产生任何短期行为,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带来福音,不仅要看数量、规模和速度,更要看质量、品质和效果。保障房是百年大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资金的筹集、项目的规划、工程的设计、质量的监督以及房屋的分配等方面,及早介入、统筹协调、科学安排、严格监管,真正做到不放过一个环节,不留下一个漏洞,不带来任何隐患,坚决避免数量压垮质量、速度压倒效果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