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里塞保龄球:(原创)我的读写兵法(续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4:23:01

从上学认字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兵选锋兮读亮剑。兵法上讲,部队在发起进攻的时候,要有能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先头部队,这样在战争初期能够取胜从而使士气大振,对于整个战役的胜利具有很大的作用。

刚入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次老师叫我们学习拼读,练习发拉La的读音。我被老师叫了起来单独拼读,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拼读一遍以后,等我重复拼读的时候,就出现了障碍。我的脸红到了脖根,我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耻笑我。老师连续的教了我三遍,我始终不能正确的拼读。我清楚的记得,课本上是带着插图的,一个人正在用力的拉着一个板车。

下课后,我围着校园的一个皂荚树打转,心里还是放不下那个没有过关的拼读。我知道如果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以后的学习就不用提了。我在喉咙里拼读,觉得简单不过,可就是发不出这个拼读过程音来。我那个时候,似乎变成了拉车人,用全身的力量去拼读,在没有人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完整的拼读出来了。

回想课堂上拼读时的狼狈,感觉自己拼读时老师在使劲的教我,但是帮不上我的忙,同学们似乎与我不在同一个世界,我是那样的无助,我似乎生活在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我一定能够成功,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帮助到我,一个声音这样高喊着,我开始正确的拼读和朗读的时候,也是那样的旁若无人。

我成了班里读得最好的一个,我开始在班里担任领读,在春节文艺汇演中表演“说快板”和“说对口词”。在我们家乡最高的那座山——孟子山上领读老师编写的给烈士的献词:“巍巍马鞍山,滔滔淄河水……”

我觉得最受益的是老师一板一眼传授的表情朗读,在朗读中我感觉自己走入了文中的境界。在阅读中,我感受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家里人和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眼中,很多年以来我一直是一个“书呆子”。

1977年我读小学五年级,78年升入初中,我全年级第一。七九年元旦初一数学语文两科竞赛,我获得全乡并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恢复高考的前两年,我的优异的学习成绩,使我觉得自己站在了一个波峰浪尖上。后来我反省自己,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能指导我阅读一些有关做人的书籍的话,我的人生一定要比现在好许多。从另一个角度讲,那个时候的我又会把谁放在眼里呢?虽然我整个一个“大姑娘”似的外在的柔顺,但是我的内心已经是那样桀骜不驯。母亲似乎看出了这一点,让比我大七岁的二哥瞅机会说说我。那个时候,我的阅读已经把我带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别人的逆耳忠言是很难奏效的。后来,我阅读了《论语》和《道德经》以后,我才感觉到自己的所谓的“书呆子”状态,是一种“读”的“邪魔”之境。考取了很好的名次在获得老师表扬之后,我常常潸然泪下,母亲不懂同学不懂老师不懂,其实我非常的孤独。

二、掠于饶野以足食。兵法上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结合读书,就是可供阅读的资源,包括图书或者指导读书的人、或者饱学之士。

现在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与名人相伴”。现在的图书市场可以说是极大的丰富,用琳琅满目形容也不过分。知道选择怎样的图书,知道怎样去读,知道怎么用书中的智慧。做到了这些,就是会“掠于饶野以足食”了。

那个时候,我的阅读时没有章法的,因为图书相对贫乏,只要能看到的图书我都读。不管是文学的历史的还是数理化的,我用这种阅读编织了一个我自己游刃有余的童年世界。我没有一般同龄人的其他的欢乐,但是我有哥哥姐姐们的图书可以任意的阅读,还有他们的学习经验可以借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是村子里数的着的“书香门第”,爷爷读书多是出了名的,而且是建国初时乡里的第一任校长。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爷爷几乎一本书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那种文化氛围还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在这个家庭里弥漫着。

这可能就是我在读初中和小学的时候,几乎是比较轻松的就能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我的同学没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就是有这样一种“掠于饶野以足食”的战略思想,也几乎是无法实施的。

1981年,我初中毕业考入淄博师范,我的这种优势与同学持平。师范学校的同学,从自身学习基础到家庭环境,都是大同小异。

我希望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再次打个学业上的翻身仗。我借了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搁在枕侧。翻看了十几页之后,只是望书兴叹。阅读《红楼梦》为主的大阅读计划,变成了我的稍纵即逝的“黄粱美梦”。

好在管理图书室的学长,向我推荐了秦牧的散文集。捧读秦牧散文集,我感到了自己方方面面知识的欠缺。我一头扎在淄博师范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不断的汲取着知识文化的滋养。从老师同学的书法绘画作品到体育音乐舞蹈艺术,我正在慢慢的理解着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的一句话,就是“只有用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那个时候,考试成绩对我已经不重要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上了师范,我就变成了“吃皇粮”的人,我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后顾之忧。淄博师范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失去了考试成绩优异的光环,变成了一个能无限大汲取知识汁液的海绵,历经蹉跎岁月也一如既往无怨无悔。从街头的《三个火枪手》的连环画到阅览室里的《天津评书》到书店浏览到市区图书馆或者老师同学手中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