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末老公李梁:[原创] 中原印象(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7:42:29

从殷墟到红旗渠

 

安阳,因一处遗址而天下闻名。不要说,那是殷墟。

殷墟是一个符号,中华文明由此滥觞的符号。纵观煌煌五千年历史,至今夏代文明尚不可确考,真正能够证明的只是商代,尤其是商后期。而殷墟,正处于商文明起承转合的节骨点上。

殷墟是一个磁场,中国人寻根觅祖绕不过的磁场。这里承载着太多的奥秘,也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三千多年前的先民将几百年的历史深埋在这里,散发着青铜时代特有的芬芳。

殷墟是一个宝库,从小屯村开始,十几万枚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等待着人们不断去发掘,认知。不仅如此,殷墟是一面内容极为丰富的镜子,里面浓缩了包括礼仪车马,典章制度,青铜饕餮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活,透过它,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原初的精神图腾。

殷墟处于安阳的最北端。中午的阳光灿烂,明晃晃地带着金属的光芒。游人并不算多,我们得以从容地与静默的历史来个亲密接触。殷墟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一条洹河将其分王陵区和宫殿宗庙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宫殿宗庙遗址。第一次得以目睹如此大量的甲骨文遗迹,原来主要作卜筮之用的甲骨一经用完,便作集中填埋处理,沧海桑田,今日发掘的甲骨某某窖穴,便成了它们最好的安身之所。目睹与泥沙交混的甲骨残片(一般为复制品,只为还原其状),不禁让人感慨,轰动世界的甲骨文,和太多的文物一样,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生存方式,都是与大地同在。

未来殷墟之前,我一直以为红黑作为吉祥二色是秦代的传统。孰不料在殷墟,看到复原的仿殷宫殿和其他许多建筑,都以大红间黑为主,方知道早在商代,红黑便是汉民族的主色调了。而商代皇宫虽然仍以茅草结顶,却具备了后代皇家建筑两重屋檐,即重檐庑殿顶(最高级别)的雏形,可见,商朝的一些做法,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最为震撼的是一条镶满甲骨文的长长碑廊,还有一处刻有甲骨文的碑林,仿佛能把我们带回那个远古岁月。

妇好墓是殷墟有名的大墓遗址。顺着后来铺砌的台阶而下,墓穴离地大概有七八米深,现在把它分为三层。墓穴里堆满了各种青铜器皿,周围高处是几具陪葬的奴隶尸骨,遗憾的是墓主人由于地下水侵蚀,发掘时已荡然无存。不过即便如此,还是给人深化了中国古代贵族便深穴厚葬的传统。当然,也有残忍的一面,在一处展厅,我们见到了一个青铜锅里煮着一个人头化石(被俘的交战对方),其牙齿至今保存完好,令人悚然。还有一片基址,每个墓穴都躺有数具奴隶尸骨,充分反映了商周时期粗犷狰狞的时代精神。

安阳还有一处刚刚开放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了中国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变楷书的发展历程,内容博大精深,与殷墟堪称一对巨擘,支撑着安阳大地的文化骨架。若时间允许,仅此两地,就足够游人长久品味端详。

离安阳,驱车西行,目标,安阳下属林州市(原林县)红旗渠。

说起红旗渠,国人应该不会陌生,尤其是六零以前生人,对红旗渠有一份别样的感情。这个诞生于1960—1965年的奇迹,正如一面红旗,激励着当年从自然灾害中走出的中国人民。半个世纪过去了,红旗渠的现况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步步向太行山前进。

红旗渠堪称与都江堰媲美的伟大水利工程。那个时代的人们,仅仅依靠铁钎,罗筐,胳膊与双肩,还有自制的炸药,硬是在太行山凿出一道道沟渠,把浊漳河的河水从山西引向河南,滋润了一片焦渴已久的大地。

摆在眼前的事实比任何解释都要雄辩。不是亲眼目睹,难以想像红旗渠所有总渠、干渠、支渠以及毛渠相加,总长竟达到4000公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时至今日,红旗渠依然浇灌了林州的大部分土地,一方方曾经的不毛之地由此成为富饶绿洲。

我们顺着盘山公路继续前行。山势越来越高,山石崚嶒,绿树茸草,这是美丽的太行山,这是北国的崔嵬雄奇,与南方的清秀相比,自是另一番风骨,而就在更高的山坡之上,我们的前辈,当年的热血青年,开凿出著名的青年洞。

抬级而上,有绿水顺着宽近6米的水道平缓流下,与周围刀凿斧削般的巨石和的远近的旖旎风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风景,倘是不加留意,会以为这是天然形成的山水图,其实这是红旗渠精神留给后人的珍贵礼物,是挑战自然征服自然,敢叫山河换新颜的人类壮举。当年的人们以会当凌绝顶的勇气,在这里开凿了70公里长的红旗渠主渠最艰险的工程——青年洞,水流通过下游的分流处,汇入各个分渠支渠,一直到达四面八方。

红旗渠三个大字,像时刻警醒并激励世人的标志,闪烁在青山之巅,更闪烁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