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妻子小念刘强续17:假如戊戌变法取得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1:57:42
● 叶铭葆
历史没有假如,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研究历史,不仅可以假设,而且需要假设。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名言,可以为证。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从今天回望历史,这一场革命并非不可避免。距辛亥仅13年之前的1898年,以光绪皇帝为主导,实行戊戌变法,实质上是一场政治体制的变革。变法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方遭到惨败,处于当时世界一流装备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堂堂东方大国,竟被自己一向看不起的倭寇打得没有还手之力。朝野上下痛定思痛,深感没有政治体制的变革,仅有物质层面的坚船利炮,仍然难以保境安民。于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上层,以光绪为代表的开明改革派,采纳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建议,推行一系列新政,内容涉及教育、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变法的推行,尽管尚未动摇清朝统治的根基,但是却威胁到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在存在满汉民族矛盾的情况下,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意识到,无论变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都要让满族亲贵这个主要既得利益团体付出沉重的代价。变法利中国,不利满洲;中国兴则满洲亡。于是抱定“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顽抗心态。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保守派,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梁启超等被迫流亡海外,仅仅存在103天的新政就此终止,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暴力可以镇压改革,但却解决不了社会矛盾。在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民主宪政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平改革被暴力镇压,那就只有通过暴力革命走向民主共和。作为革命派首领的孙中山,当年也曾对清朝统治者实行自我改良抱有希望,1894年曾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只是在改良希望破灭之后,才不得已走上革命的道路。仅此足可看出,如果戊戌变法能够取得成功,中国完全有可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辛亥革命也就不可能发生。
从人民的立场来看,革命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接下来却是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国共内战,而且遭到日本入侵长达8年之久,几千万人死于非命,如此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肯定的应当是革命先辈追求民主共和的理想,而非流血革命的形式。一部人类文明史已经表明,人类的进步,靠的是一点一滴的改良积累,而不是改朝换代、走马换将式的所谓革命。从当权者的立场来看,主动改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改革的主导权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改革过程中自身的利益可以得到合理的保护。如果不思改革,甚至镇压改革,那就必然要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催生革命,当权者将会失去所有的一切。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多重的启示意义。
(2011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