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河:2001-2006年世界渔业发展概况-A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9:33
2006年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渔业是指包括内陆和海洋水域捕捞野生鱼类资源,以及经放养增殖和各种水产养殖而获得鱼类产品的产业。渔业在世界食品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有4000多万人从事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鱼类是含有丰富蛋白质、重要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全球鱼类在人类消费的动物蛋白中约占16%,这一比重在各地区有所差别,亚洲约占22%,非洲占1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占7%左右。鱼类食品增加,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健康长寿都有一定作用。
影响世界捕捞渔业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滥捕滥捞、水质污染、资源衰退和不良气候影响等几个方面。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近年对全球野生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在近600个鱼类种群中,有52%被全部开发,17%被过度开发,7%资源耗尽,1%从枯竭状态恢复,只有3%尚未开发。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注重保护与改善海洋鱼类资源是推进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2006年加拿大鱼类和其他海鲜产品,包括养殖类产品出口总额为4.1亿美元。其中,位居前五位的海鲜出口市场进口额占加拿大鱼类和其他海鲜产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美国依然是加拿大海鲜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2006年进口额占加拿大海鲜出口总额的62%,为2.5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二,2006年从加拿大海鲜市场进口额为 34200万美元,其次为中国,进口额为27600万美元,丹麦,进口额为12500万美元和英国(进口额为11100万美元)。龙虾、养殖大西洋三文鱼、虾和雪蟹是2006年加拿大出口的主要海鲜产品,这四种海鲜产品的出口额占了海鲜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为2.4亿美元。其中,龙虾出口总额超过一亿美元,其次为养殖大西洋三文鱼,出口总额为51200万美元,虾,出口总额为45600万美元和雪蟹,出口总额为42600万美元。2006年,龙虾和大西洋三文鱼平均出口价格均比2005年有所增长,然而虾和雪蟹平均出口价格则比前年有所下降。2006年加拿大海鲜市场其他主要的出口产品还包括鲱鱼、扇贝和鳕鱼。
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生产和出口国,渔业是该国主要经济支柱之一。中国、日本和德国是秘鲁渔业产品三大主要出口市场。2006年,秘鲁渔业产品出口额达到17.7亿美元。 秘鲁生产部日前公布的一份预测报告说,2007年秘鲁渔业产品出口额有望达到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报告指出,尽管鱼粉、鱼油等主要渔业产品的出口量将与往年持平,但由于上述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持续走高,出口额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美国、西班牙等国对秘鲁食用类渔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预计该类产品的出口额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在2006-07这个财政年,印度渔业出口量同比增长12%,从16.4亿美元增加到18.5美元。中国是印度渔产品的主要购买国,印度向中国出口的海产品占出口总量的14%,向欧盟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 34%,而美国和日本各占16%。冰冻虾的出口额占海产品总出口额的55%,因此,保持虾产品的健康标准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印度海产品出口发展局(MPEDA)在安达曼岛划定了生物保护区。到2009年,这些健康的无菌虾将走进国家的各个孵卵所。大约有两亿卢比用于开发养殖工程安达曼岛和尼科巴群岛占据国家金枪鱼产量的60%。
联合国农业食品部(FAO)透露,越南水产品已经连续五年保持生产量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中国、印度、印尼和菲律宾。2006年水产品产量170万吨。越南计划把国家的渔业发展成领导性经济部门。去年渔业出口创收34亿美元,渔业部门希望今年的出口额将达到36亿美元。FAOs称,越南渔业捕捞量排名世界第十二,水产品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九。去年,渔业部门提供了400万个工作岗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8.4%。另外,越南的水产品加工工业正在向140个海外市场拓展。2005年国家鱼类捕捞量(毛重)占据水产品捕捞总量的41%,达到340万吨。
综合起来看,世界渔业在本世纪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渔产品供应短缺不断明显的趋势。有关分析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中,全球渔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1.5%左右,渔业增产跟不上世界人口增长步伐。加上全球绝大多数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或过度捕捞,渔产品供应短缺将进一步加剧,短缺的结果将直接导致渔价飞涨。
二是水产养殖业在全球渔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鱼的产量已接近其再生能力,捕捞产量开始停滞不前,但全球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于是养殖业成为弥补水产品供求巨大缺口的主导力量。
三是渔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的趋势。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科学技术在世界渔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遥感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新原料、增氧技术、水处理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渔业生产力。英国通过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开发了一种工厂化养鱼装置,可以在20-30个星期内,使2英寸的幼鱼长到2磅,相当于在自然环境中2年的成长量。因此,加强渔业科学研究和创新渔业生产技术,做好技术成果储备,提高应对渔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已广受世界各国关注。
四是渔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最典型的就是世界休闲渔业从20世界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迅速崛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渔业逐步实现了与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和餐饮的有机结合。渔业内容的充实,为渔民、渔业创造了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五是国际市场对淡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全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分析表明,海水养殖通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已达到水体能够承受的高峰区段,世界大型沿海渔场捕捞量已达到饱和或超过天然生产能力,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同时,随着国际社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强化了对环境和渔业资源,特别是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与世界海洋水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将为淡水渔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六是国际渔业贸易壁垒不断叠加的趋势。在渔业的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产量几乎全部输往它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60%以上的出口水产品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渔业生产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越来越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安全高度重视,设立了许多保护性的非关税壁垒。
2005年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5年发布的世界水产品贸易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3年,鱼类产品最大的进口国是日本,其次是美国,西班牙居第三位。2003年日本鱼类产品进口额接近124亿美元,美国接近117亿美元。2002年中国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鱼类产品出口国,当年出口额近45亿美元,2003年中国出口额为52.4亿美元。在国际渔业贸易中,较大的出口国有中国、泰国、美国、挪威、加拿大等。
日本
据日本水产贸易协会公布,日本2004年进口水产品为348 万4,833吨、进口金额为1兆6,339亿5,981万日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4.8%和4.1%。但是,进口数量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额较过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2004年日本出口水产品为42万4309吨、出口金额为1,486 亿3,100 万日元。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5%和9.5%。出口的平均单价为350 日元/千克,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而出口数量经12年后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从2005 年起日本全面启动对水产农食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此前,日农林水产省已开始对部分农畜产品和水产品采用过质量安全的全程追踪系统的试点,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自动生产历史信息系统,对认证合格的水产农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的措施,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农畜食品时可以便捷地鉴别出哪些是安全食品。从2005 年起将把所有的水产农畜食品都纳入全程追踪系统管理,对生产和销售符合规范的水产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实行全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拿大
2003 年加拿大渔业产值达29亿加元创历史记录。目前,加拿大渔业主要产品是龙虾、蟹、虾等甲壳类产品,在10年以前,该国渔业则是以鳕鱼为中心。加拿大养殖产值为5.86亿元,海洋渔业产值为22.6亿元,内陆渔业产值为0.83亿元。对于渔业系统就业情况,海洋渔业就业人员60,300人、加工雇佣人数29,900人、养殖从业员7,200人。加拿大作为水产品出口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出口至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5 亿美元。美国是加拿大水产品的第一出口对象,主要出口龙虾、鲽类、虾等,出口金额达30 亿美元。对欧盟(EU)出口稳步增长,较上年增长23%为4.46 亿美元,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也增长21%达3.24 亿美元。
越南
近几年,越南的渔业总产量持续地在增加,从1995 年的108.5 万吨增至2002年的150.8吨,位于世界第14位,在前面的是韩国,其总产量是168.4万吨。越南计划确立以水产品出口为导向的渔业生产,2001年至2003年期间,其水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亿、20亿、22亿美元。据越南水产部的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止,越南向韩国出口的水产品金额累计为9,05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同期的增加13%,已上升为仅次于日本、美国、欧盟居第4位的出口对象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7大渔业国,仅次于中国、秘鲁、日本、智利、美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1998年的捕鱼量是420万吨,2002年提升到500万吨,增长幅度为19%,2003年的捕鱼量近600万吨,创近年新高。2002年印尼的渔业出口额共15.7亿美元,2003年渔业出口金额为20亿美元,该国争取在2006年创汇50亿美元。1999—2002年印度尼西亚渔业产值有21.72%的升幅,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13.56%,可见渔业产值增长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水平。2003年渔业和鱼类加工业在GDP的比重达到10%。2000—2003年渔业产量每年平均增长5.21%,由2000年的570.7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94.8万吨。其中海鱼的捕捞量由2000年的452.1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472.8万吨。人工养殖鱼产量年均增长7.04%,1999年只有99.4万吨,2003年增加到122万吨。全国人均鱼类消费量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21.57千克,2003年上升至24.67千克。越南渔业部计划,到2006年鱼产量提高至950万吨,人均消费提高至30千克。印度尼西亚的渔民人数也在增加,由2000年31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约347.6万人。
美国、西班牙
美国海岸线较长,渔业资源丰富,它的水产品进出口量都相当可观。2001年至2003年,美国水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03亿、100亿和117亿美元,是期间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同期水产品出口额为33亿、33亿和34亿美元,是期间第四大水产品出口国。2001年到2003年西班牙是第三大水产品进口国,期间进口额分别为37亿、39亿和49亿美元,同期出口额为18亿、19亿和22亿美元,期间出口位居世界第七。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5年发布的世界水产品贸易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3年,鱼类产品最大的进口国是日本,其次是美国,西班牙居第三位。2003年日本鱼类产品进口额接近124亿美元,美国接近117亿美元。2002年中国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鱼类产品出口国,当年出口额近45亿美元,2003年中国出口额为52.4亿美元。在国际渔业贸易中,较大的出口国有中国、泰国、美国、挪威、加拿大等。
日本
据日本水产贸易协会公布,日本2004年进口水产品为348 万4,833吨、进口金额为1兆6,339亿5,981万日元。较上年分别增长了4.8%和4.1%。但是,进口数量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额较过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2004年日本出口水产品为42万4309吨、出口金额为1,486 亿3,100 万日元。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5%和9.5%。出口的平均单价为350 日元/千克,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而出口数量经12年后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从2005 年起日本全面启动对水产农食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此前,日农林水产省已开始对部分农畜产品和水产品采用过质量安全的全程追踪系统的试点,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自动生产历史信息系统,对认证合格的水产农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的措施,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农畜食品时可以便捷地鉴别出哪些是安全食品。从2005 年起将把所有的水产农畜食品都纳入全程追踪系统管理,对生产和销售符合规范的水产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实行全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拿大
2003 年加拿大渔业产值达29亿加元创历史记录。目前,加拿大渔业主要产品是龙虾、蟹、虾等甲壳类产品,在10年以前,该国渔业则是以鳕鱼为中心。加拿大养殖产值为5.86亿元,海洋渔业产值为22.6亿元,内陆渔业产值为0.83亿元。对于渔业系统就业情况,海洋渔业就业人员60,300人、加工雇佣人数29,900人、养殖从业员7,200人。加拿大作为水产品出口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出口至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5 亿美元。美国是加拿大水产品的第一出口对象,主要出口龙虾、鲽类、虾等,出口金额达30 亿美元。对欧盟(EU)出口稳步增长,较上年增长23%为4.46 亿美元,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也增长21%达3.24 亿美元。
越南
近几年,越南的渔业总产量持续地在增加,从1995 年的108.5 万吨增至2002年的150.8吨,位于世界第14位,在前面的是韩国,其总产量是168.4万吨。越南计划确立以水产品出口为导向的渔业生产,2001年至2003年期间,其水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亿、20亿、22亿美元。据越南水产部的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止,越南向韩国出口的水产品金额累计为9,05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同期的增加13%,已上升为仅次于日本、美国、欧盟居第4位的出口对象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7大渔业国,仅次于中国、秘鲁、日本、智利、美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1998年的捕鱼量是420万吨,2002年提升到500万吨,增长幅度为19%,2003年的捕鱼量近600万吨,创近年新高。2002年印尼的渔业出口额共15.7亿美元,2003年渔业出口金额为20亿美元,该国争取在2006年创汇50亿美元。1999—2002年印度尼西亚渔业产值有21.72%的升幅,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13.56%,可见渔业产值增长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水平。2003年渔业和鱼类加工业在GDP的比重达到10%。2000—2003年渔业产量每年平均增长5.21%,由2000年的570.7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94.8万吨。其中海鱼的捕捞量由2000年的452.1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472.8万吨。人工养殖鱼产量年均增长7.04%,1999年只有99.4万吨,2003年增加到122万吨。全国人均鱼类消费量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21.57千克,2003年上升至24.67千克。越南渔业部计划,到2006年鱼产量提高至950万吨,人均消费提高至30千克。印度尼西亚的渔民人数也在增加,由2000年31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约347.6万人。
美国、西班牙
美国海岸线较长,渔业资源丰富,它的水产品进出口量都相当可观。2001年至2003年,美国水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03亿、100亿和117亿美元,是期间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同期水产品出口额为33亿、33亿和34亿美元,是期间第四大水产品出口国。2001年到2003年西班牙是第三大水产品进口国,期间进口额分别为37亿、39亿和49亿美元,同期出口额为18亿、19亿和22亿美元,期间出口位居世界第七。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预测,2010年世界渔业产量(见下表)将达到1.07至1.44亿公吨,其中3000万公吨有可能作为鱼食,或非食用油。人类食用消耗量将达到7400万公吨至1.14亿公吨。渔业产量的绝大多数增长来自于快速发展的水产业。渔业捕获量将进一步取决于渔业管理的发展和效率。当前的过度捕捞会使渔业总产量增加500万-1000万公吨,同时,不断的过度捕捞也有可能导致产量减少,这种情况在下表中就有所显示:
悲观估计
乐观估计
捕鱼量
80
105
水产品
27
39
总产量
107
144
非食用鱼减少量
33
30
供人类消耗的现有量
74
114
2002年捕鱼量情况一览
2001(吨)
2002(吨)
增减率
总捕获量
92,862,087
93,190,654
+0.35%
海洋捕鱼区
84,163,092
84,452,487
+0.34%
内陆水域捕鱼区
8,698,092
8,738,167
+0.46%
世界排名前30位国家捕鱼量增减情况
国别
2001(吨)
2002(吨)
增长率
纳米比亚
547,498
624,891
14.14%
缅甸
1,166,868
1,312,642
12.49%
智利
3,797,140
4,271,475
12.49%
秘鲁
7,986,103
8,766,991
9.78%
冰岛
1,980,715
2,129,655
7.52%
印度尼西亚
4,273,662
4,505,474
5.42%
菲律宾
1,949,026
2,030,542
4.18%
中国台湾
1,005,199
1,042,756
3.74%
墨西哥
1,398,592
1,450,654
3.72%
孟加拉国
1,068,417
1,103,855
3.32%
马来群岛
1,234,733
1,275,555
3.31%
法国
605,629
620,078
2.39%
南非
750,099
766,284
2.16%
挪威
2,687,303
2,743,184
2.08%
巴西
806,672
822,159
1.92%
阿根廷
931,734
944,346
1.35%
越南
1,490,303
1,508,000
1.19%
中国
16,529,389
16,553,144
0.14%
美国
4,944,336
4,937,305
-0.14%
印度
3,777,092
3,770,912
-0.16%
巴基斯坦
600,798
599,104
-0.28%
泰国
2,932,374
2,921,216
-0.38%
加拿大
1,052,543
1,013,997
-3.66%
丹麦
1,510,461
1,442,068
-4.53%
日本
4,713,006
4,443,000
-5.73%
英国
741,045
689,919
-6.90%
俄罗斯
3,628,459
3,232,295
-10.92%
韩国
1,990,722
1,668,979
-16.16%
摩洛哥
1,083,953
894,957
-17.44%
西班牙
1,092,525
882,633
-19.21%
2001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为1.302亿吨,其中3790万吨来自于水产养殖产量。世界捕捞渔业产量从2000年的9540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9240万吨。
2001年中国捕捞渔业产量为1652.9万吨,与2000年相比减少2.7%,但仍占世界首位。其次分别为秘鲁(795万吨)、美国(491万吨)、日本(470万吨)、印度尼西亚(420万吨)、智利(380万吨)、印度(376万吨)和俄罗斯(363万吨)。
2001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790万吨,产值为557亿美元。2001年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产量达2610万吨,与2000年相比产量增加6%,产值增加8.8%。除中国外,2001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养殖产量为1180万吨,产值为294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8.3%和5.0%。其他主要国家的养殖产量:印度为220万吨,印度尼西亚86.4万吨,日本80.2万吨,泰国72.4万吨、智利57万吨、挪威51万吨。
2001年世界水产品进口额的8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日本仍是主要进口国家,约占总进口额的23%,达134.5亿美元。美国为第二进口大国,约占世界总进口额的17%,达103亿美元;之后为西班牙(37亿美元)、法国(31亿美元)、意大利(27亿美元)、德国(24亿美元)和英国(22亿美元)。欧盟国家约占世界总进口额的34%。
2001年,泰国为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出口额达40.4亿美元,其次为中国(40亿美元)、挪威(34亿美元)、美国(33亿美元)、加拿大(28亿美元)、丹麦(27亿美元)等。
另外,2001年世界渔业还有1190万吨的藻类产量,其中89.1%来自于养殖。世界水产养殖中水生植物的产量从2000年的1020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1060万吨。其中中国的水生植物的产量达到820万吨,产值41亿美元,分别约占世界水生植物的养殖产量和产值的77.3%和70.7%。
2001年,水产品总的出口额约为55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约1.1%。水产品总的进口额约为594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减少1%。对虾继续为水产品中主要的贸易品种,2001年约占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9%。其他主要出口贸易品种为底层鱼类、金枪鱼和大麻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