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国春:连发10篇抄袭论文,职称作假的水有多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19:49
傅尹
“见过评职称抄论文的,没见过抄得这样明目张胆的。”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读者许隆洋(化名)的来信称,他经调查发现,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为了职称弄虚作假,这在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中可以说见怪不怪。张静却很贪,抄过两三篇或许可以蒙混过关,哪知要一口气连抄10篇,不幸成了抄袭论文的大户,在媒体面前爆了光。接下来,当然是自食其果,众目睽睽之下,不但职称上不去,连已挣得的“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恐怕也要鸡飞蛋打。其实,张静虽说暴露的是个人的道德与操守问题,但它毕竟是职称评定作假中的冰山一角,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职称评定的制度缺失与不科学问题。
有不有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是职称评定的硬件之一,因此形成的潜规则就是只要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论论文的水平,不论论文的真假,只要报上去,就会一路绿灯。一些专业性学术刊物,因此有了发财之道,只要你出钱,就可以以增刊的形式拿来就发,反正不是在正刊上发的,有问题也不伤风雅。下面的初评委、中评委、甚至高评委,有的难知真假,有大旗作虎皮,说不定还给个破格什么的奖励。更假的是,一些地方性报纸,不管是不是专业的,发论文成风,只要给钱就上,你抄谁的都行。
英语也是职称评定的硬件之一,也是职称评定的硬伤。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基层从事应用技术的各类科技人员,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记者编辑,有几个要和英语打交道,但评职称评定又必须要过英语这一关。为了职称,为了待遇,又不得不想办法蒙混过关。代考的,替考的,串考的,里外传递的,职称外语考试中作弊的花样别出。过了外语关,抄袭一两篇论文,再花钱买个版面,整个中级、高级什么的职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对现有的有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的话,保不准会发现大量的南郭先生混迹于其中。
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不知混进了多少作假高手,也不知拒绝了多少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在职称的门外。张静的论文抄袭不是被暴光,照样是“专家”,照样要混个副高当当,就是最好的说明。对职称论文评定中的弊端,对职称外语考试的不合理,各界人士早有评说,但政府人事部门对此一直无动于衷,也无改革的动向。职称关系着国家人才的大计,职称评定中的弊端不除,必然影响国家人才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国“两会”在即,希望这一议题能走进“两会”,让职称评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系统分类: 社会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坝坝宴的欢乐城市没有
评论(7) |阅读(521) |推荐(0) |圈子 |打印 |举报2011-02-22 08:15
连发10篇抄袭论文,职称作假的水有多深?
引用此文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scgyrbfy.home.news.cn/blog/a/01010000CC930B384F185BD3.html 复制链接
此文已经进入以下圈子
此文评论
游客:匿名[110.7.194.*]
举报
有真才实学,但是有一点不学,争取不到被重用的机会,其人的才学即属于“橘逾淮而为枳也”,逃不出必然夭折的命运。在物竞天择的历史长河里,真才实学直接入门,姑且算科学幻想吧,大肆宣传这样的理想,会误导聪明无知的人,伤害其命运。
  2011-02-22 12:14
干裂的土地
举报 | 加入链接
网上说,现在只有母亲才有真的。别的什么都假了
  2011-02-22 12:10
清贫布衣
举报 | 加入链接
现今所有的名利都和官帽挂钩,职称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领导和投机客准备的。被冠以“高级职称”的,有几个是自己考出来的?论文真的是自己写的?替考、抄袭、拉票、行贿、赏赐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2011-02-22 11:43
游客:匿名[123.125.157.*]
举报
中国的垃圾论文世界第一。
  2011-02-22 11:32
芮西钟
举报 | 加入链接
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真假难辨啊!
  2011-02-22 11:18
吴世柱律师
举报 | 加入链接
看了此篇文章,感觉像一幅画:很多人在那里吹竽,有的是真吹,有的是作样子。而那个竽,便是道具。
  2011-02-22 10:41
龙沙结缕
举报 | 加入链接
如此专家不在少数,问题是他们还在评定别人!
  2011-02-22 09:52
第1页 共1页 共 7 条记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