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儿怎么死的:王奕:论文大半抄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6:34
论文大半抄袭,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1-01-23
最新文章更多>>

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有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曾向一家报纸披露,滥下论文指标,导致了买卖论文与非法学术期刊等种种乱象。沈阳和他的团队开展了3年多的买卖论文与非法学术期刊专题研究。研究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
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已经大部分变成了论文买卖。全国论文买卖销售额近10亿 ,这对科学研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把整个学术期刊市场彻底搞乱了,人们根本分辨不清哪本学术期刊的论文是真的还是假的。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论文荣誉市场更是令人瞠目。花上800元人民币或更多,卖方能为买方提供论文的国家级评奖(这些评奖大部分都是虚假评价),包括盖章的评审鉴定和奖状证书。
如此这样下去,中国科学研究的水平永远不会得到提高,和诺贝尔奖也永远不会搭边的。
我们正在轰轰烈烈地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迈进,大张旗鼓地建设“211”大学,煞费苦心地打造“985”大学,然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科研项目、科研论文进行的,很少关注大学本科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博士生更成了导师的无偿打工仔。现在许多中文硕士生连一个会议记录都不会做,更不要说理工科的毕业生了。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走出校门适应不了社会、适应不了工作。
在“985”、“211”的背后更多的是对项目论文启动资金的追求,于是各种卑劣手段都运用起来,老师造假,系主任、学院院长造假,直至大学校长、两院院士都在造假。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指望大学生在专业课考试、在4、6级英语考试时不作弊?一位北大老师在外国当访问学者时问一位在中国“985”大学任过教的外国老师:“您对中国大学生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位教师回答地简单干脆,就四个字:“他们作弊!”  一个立志崛起,追求卓越的民族,必须诚实做事,必须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必须有“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造假、作弊不仅仅是要毁掉一个民族的科学事业,也是要毁掉一个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的,甚至毁掉一个民族的生存能力,不管过去这个民族多么伟大优秀。
造假、作弊最大的危害莫过于科学家和作为准知识分子的大学生,他们关乎着民族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如果他们置良心不顾,如同在大跃进中放言“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那样,我们又要走上经济建设发展的绝境,又要使社会发生动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年,如何做好破题这篇大文章?我看没有任何神丹妙药,办法只有一个,实事求是,不弄虚,不作假,坚持一是一,二是二,不求速度求质量,不求大而空应求好而精。追求科技进步和创新不能靠虚假和作弊来完成。
辛亥革命100年来,我们这个民族为追求幸福、自由、公平、正义和尊严,有无数个志士仁人付出了鲜活活的生命,他们用生命为之奋斗的不是要后人如此卑鄙无耻地造假、作弊。在科学求强的过程中,西南联大那种“千秋耻,终当雪”的态度,那种“师生在物质上不得了,在精神上了不得”的浩然正气,那种执着教育,治学不苟且不浮躁的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那种教书育人不忧不惑,自乐其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无疑不昭示着伟大的坚韧力和创造力是我们的民族灵魂。如今我们把灵魂遗失在了现代化建设的路上了,钱权色几乎成了主旋律。
历史、当代都不会有假设。预言、预期,都是一种向往。但愿“十二五”开局的科学研究能治虚打假,让科学研究走上科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