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促推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4:20

货币互换促推人民币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 00:04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徐思佳

  中国央行启动人民币兑卢布的交易,这是继8月19日开办人民币兑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交易之后的又一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举措。专家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很有象征意义的一小步。

  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京举行中俄金融合作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11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中国银行(3.00,0.01,0.33%)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兑卢布的挂牌交易。当天,已有数笔人民币兑卢布交易顺利完成。

  这是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的结果。11月23日,中俄两国总理进行定期会晤,双方还签署了对1992年《中俄政府间关于经济贸易关系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按照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合同的结算和支付,将根据各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定以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或卢布办理。补充议定书的签订,意味着今后在中俄双方的经贸往来中除了使用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以外,还可以使用人民币和卢布作为结算的货币。这也使中俄双方使用本币结算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

  专家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很有象征意义的一小步。

  中俄联手改用本币贸易结算

  11月22日,中国央行启动人民币兑卢布的交易,这是继8月19日开办人民币兑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交易之后的又一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举措。此外,中国央行正在考虑是否开办人民币兑卢布远期和掉期交易。在3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外汇中间价已由5种扩展到7种,突显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认为,这种新的结算方式有助扭转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主导带来的不平衡,可以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维护了双方自身的经济金融安全。有专家指出,这种新的货币结算方式是趋势所向,是金融危机后美元主导的单一结算方式弊端凸显的结果。

  据记者了解,以前中国企业与俄罗斯企业做生意必须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进行支付结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本大约增加10%。而俄罗斯的采购商也都是先用卢布买美元,然后再换算成人民币价格和我们结算,对于双方来说,都需要承担较大汇率风险。而如果用本币结算就可减少货币兑换环节,提高结算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专家认为,适时推出人民币兑卢布挂牌交易有助于降低中俄双方银行和企业在经贸往来中的汇兑成本及汇率风险,进一步扩大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范围,

  有助于两国间贸易结算币种更趋多元化,给市场更多选择。尽管从目前来看两国未来货币合作的规模还有待拓展,但中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对人民币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专家指出,目前在我们与许多边贸国家开展的边贸活动中,仍需要通过美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作为中介才可以进行本币结算,这不仅大大束缚了边贸的开展,增加了交易成本,也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为降低国际贸易中的汇兑成本,预计未来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直接交易将越来越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目前,在外汇交易方面,允许在中国外汇市场进行交易的货币,有美元、港元、日元、欧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加上现在新的俄罗斯卢布,是7种货币。相关人士表示,中国一直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处于控制之下,故以贸易货币作为起步,是理想的途径。业界并预计,短期内会有更多货币被纳入自动兑换行列,其中韩元、新加坡元及印尼卢比机会较大。

  货币互换促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和俄罗斯决定在双边贸易中放弃美元,改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尽管中俄目前贸易额并不算大,只相当于中美贸易额的约1/7,但有外媒指出,此举显示中俄两国“都试图挑战美元地位”,并提升本国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度。

  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择机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贸易进程进展相对迅速。

  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当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并全面铺开。同时,我国央行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多国货币部门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今年6月22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其后紧接着出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试点方案,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同时,货币互换国也在不断增加。今年6月,中国央行与冰岛央行签署了规模为35亿元人民币(5.128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7月份,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国达到8个。至此,自2008年12月中国央行与韩国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货币互换协议以来,中国央行与他国或地区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已达到6535亿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提高了人民币在一些国家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民币区域化是为国际化铺路。同时也将降低签约国在两边贸易活动中面临的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从而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

  此外,8月份,央行宣布允许境外银行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打开了人民币投资回流的渠道。9月底,央行修订了《国家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资金可以直接购汇汇出境外使用。至此,人民币流出、境外离岸流通、使用、回流的循环路径建成。两年内人民币接连迈出的“几步走”,体现出人民币迈向国际的步伐正在加快。

  汇丰银行10月29日在香港发表的全球贸易报告显示,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推广,亚太地区将涌现更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海内外贸易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正在增强,据调查,约一半的香港和马来西亚受访外贸企业都表示未来6个月内会考虑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而24%的中国内地进出口商也表现出同样意向。

  人民币国际化先决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人民币的稳定和不断升值,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使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一定区域的“强势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部分地区和国家视为一定意义上的储备货币。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应对危机的出色表现,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更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一系列举措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提速,正从加快贸易进程开放逐渐向资本项目和金融进程开放迈进。但是,尽管央行已采取多项措施建立人民币走出去和流回来的通道,但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可自由流通和自由兑换,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还要面临不少障碍。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主要原因是,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储备货币有相当的距离。首先,目前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决定了人民币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特征;其次,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未得到一些国家和经济体的确认,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流通也不具备条件,最后,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也不能对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形成有力的支撑。

  此次,中俄两国决定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有专家就指出,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是因为两种货币不同,俄罗斯卢布已经是可以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了,但人民币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的缺陷,一个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和一个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开放的货币,能走太快、太远吗?”

  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的障碍。本月中旬,由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声明称,由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程度尙未达到相关标准,因此人民币未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仍只继续保留了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

  IMF在声明中表示,过去5年内中国年均商品及服务出口额名列全球第三,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率也大幅提升,但在自由兑换程度方面未达到相关标准。

  早在2009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国际局局长李连仲就表示,人民币应当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成员国使用的特别提款权的第五种组成货币。他认为,从长期看,SDR权重的理想组成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以及人民币,每种货币的比重均占20%,这样可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目的。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对人民币增加到SDR的货币篮子中寄予厚望,声称此举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了一线希望。

  此后,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未来5年可能会出现意义深远的改变,但人民币在资本账户可兑换和国际化仍将逐步推进。“在未来几年中,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