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票房: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2:43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中国金融战略:2020夏斌        国家或转轨国家而言,在探索国家金融开放战略时,往往是不需要讨论本币国际化问题的。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来说,在世界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其一举一动已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中国经济借助相对钉住美元进一步壮大的过程中,美国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美元大起大落,给中国这一全球第一的美元储备带来巨大风险,同时也给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增添许多新变数的历史新时期,不得不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世界众多著名专家也预测,从世界经济发展史角度分析,如果美国今后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问题,不能收缩其庞大的军费支出,美元就有可能丧失霸权地位。到2020年或者更早的2015年,欧元将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人民币在10年后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30年后将跃入主要储备货币的行列。见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美元霸权地位丧失的警告(2009年11月12日《中国证券报》),及美国杰弗里·弗兰克尔教授和陈庚辛(Menzie Chinn)教授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模拟预测结果(转自2009年第4期《比较》杂志)。 从世界相关国家兴衰史看,大国的更替,必然伴随货币霸权的更替。

因此,在探讨中国进一步参与、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研制中国今后10年的金融战略时,自然必须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从发展趋势看,人民币要不要国际化?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利弊主要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有什么好处?在相对较短的战略过渡期内,结合前几章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管制的分析判断,人民币又能否国际化?如果不能彻底的国际化,能否区域化?其进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这构成了本章的主要讨论内容。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拓展。国际经济交往包括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计价职能指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充当价值尺度,体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职能,以价值稳定为基础。结算职能则发挥支付手段,实现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权利义务的转移,体现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以货币的结算、清算系统为基础。计价货币与结算货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取决于经济主体的实际需要。价值储藏职能则实现价值在时间上的转移,体现货币的信用功能。此职能的实现以本币金融市场为基础,反映了资源的汇集、调度与再分配的能力。有些非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当局往往利用市场选择形成的国际货币,将其作为货币锚,用于干预和货币储备等宏观调控目的。
国际货币对货币发行国意味着什么

以上仅是对一国货币国际化含义的一般讨论。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但其有助于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影响财富的调配能力,特别是国家对财富的调配能力。这就是货币的战略意义。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指出:“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凯恩斯也曾在1920年从另一角度指出:“要颠覆现存社会的基础,再没有比搞坏这个社会的货币更微妙且更保险的方式了。这一过程引发了经济规律的破坏性一面中隐藏的全部力量,它是以一种无人能弄明白的方式做到这一点的。”

货币被认可、流通的范围与程度,最终决定了可调配资源的种类和规模(也是货币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范围)。保持币值的稳定,并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则成为符合货币发行国利益的行为。币值的稳定,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直接相连,但是政策可在一定程度、时间内进行微调,从而减少某类行为主体持有货币的财富,降低其融资能力。若破坏币值的稳定,则会减少其调配财富的能力,降低创造财富的效率。货币国际化:
一国实力与政策推动的产物

以上更多的是阐述了一国发行国际货币所能得到的收益,但这并不是任何国家所愿就能为的。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还是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

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综合国力和政策调控能力的反映,是经济一体化和市场自发选择(被世界广泛认可)的结果。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在金融上要求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统一,客观上会产生世界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前,世界选择了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此后转向以信用货币为主的时代,转为选择具有内在价值稳定的货币。但是被世界真正广泛认可、内在价值稳定的信用货币,需要以本国综合国力和政策调控能力为保证,甚至还会涉及到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当该国经济增长较快、整体生产效率相对其他国家不断提升,或该国货币相对其他国家保持稳定,其以商品衡量的货币价值就会得到提升,对外价值也会相应提高,最终表现为汇率的升值,有助于提高各国对其货币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其成为国际货币。当该国经济实力较大,特别是国际经济交往达到一定规模,金融市场制度日趋完善,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达到一定程度,且拥有巨大的投融资潜力时,则能吸引更多的非居民持有该国货币,激励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该国金融市场,使其成为真正开放的市场,进而在国际社会中产生并不断拓展其实际影响力。

所以,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实质上是形成货币区的过程。两国实行固定汇率,特别是严格意义上的固定汇率,则自然形成货币区。但是,一国以一定的形式接受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甚至在国内的部分和全部交易中充当货币媒介,也是形成货币区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为什么提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或者说,存在一个平等、互信、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在其经济崛起过程中,就无需刻意追求人民币这一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如在黄金本位时代)。遗憾的是当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存在的问题太多。主导世界的国际货币不能合理反映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变化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要避免现实金融世界给本国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需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说,当世界经济进入21世纪,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完善尚有欠缺的国家货币体系,符合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利益需要。

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除了可以享有上面提到的四点好处外,从现实角度看,处于相对弱势的一国货币追求国际化,对于拓展其国际影响力,从而尽可能避免受制于他国中心货币的负面影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存在相应的经济利益。因为货币国际化是其内在经济实力的货币表现,是其拓展影响力的一个手段,也是其持续保持经济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历史上,英国、美国在其经济崛起的同时,都实现了本币的国际化,在有力支撑自身经济长期繁荣的同时,也支撑了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复兴中,也及时选择了本币国际化道路,从而保持了其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当前,从总体经济实力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但同时又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其发展阶段水平和经济特征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这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既有可能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但必须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在融入有风险的全球化过程中,又要保持金融的相对独立性。因为历史上已有深刻的教训,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中心货币国提供的货币、金融网络及服务,给一国的发展增添了不少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在当前以浮动汇率为主、且又缺乏必要的国际约束力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更是如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来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无非就是将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益的中国影响力用货币形式固化下来。当前,恰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元地位被相对削弱,世界经济动荡不已,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正是世界与中国需要固化人民币在世界的影响力的有利时机。当然,人民币要实现完全的国际化,不是三年五载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纯粹从眼前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宏观收益以及对投资、贸易的短期效应来看,不会显著。但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长趋势,从现在开始着手启动,则是中国今后10年金融战略布局中相当重要的一着棋。
人民币国际化:漫长的历史过程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减轻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但从近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收益并不大,因为过快的发展反而可能引发一定的风险。近期,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更多的是战略意义上的布局。

具体来说,我国当前虽已具备人民币区域化的初步条件,也有进一步推进的机遇,但也存在着制约人民币区域化的诸多因素。因此整个推进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与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相一致,滞后或者超前,都将是弊大于利。

 

(一)当前人民币已具备区域化的初步条件,拥有进一步推进的机遇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中国作为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平台上的重要性稳定上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对外投资近两年内急剧上升,对外净资产不断累积,已成为世界资金供给的重要一方。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本的经济基础。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日本都是首先借助贸易和投资的扩张过程,推动了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经济整体上表现为贸易顺差,但是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东亚各国则为贸易逆差。这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中趋升的情况下,输出人民币的机会。

 

(二)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既与本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宏观政策和币值稳定、本国政策扶植力度相关,同时又受当时国际社会现存的主导国际货币“历史性”的竞争、干扰的影响。对当今中国而言,还面临大量的非经济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历史惯性。新的国际货币要想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部分替代主导国际货币的地位(这是就历史过程一般而言,并非强调“取代”意思),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同时历史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必然会给原有国际货币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必然会遭到抵制。这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同样需要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积聚国际影响力,最后水到渠成,否则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
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支点:离岸市场鉴于上述可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还相当漫长,不是单纯通过政策推动就可以左右的,而是一国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政策博弈的结果。政策只能在局部领域发挥有限的作用。而且,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实现铸币税的单项意义。以稳妥的方式全方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短期内直接追求人民币区域化(有些人提到的周边化其实是更狭窄意义上的区域化),应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环境的情况下谨慎推进,不应以某个显性的国际化数量指标为目标,譬如,在某年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一定要达到某个比例,等等。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近期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域化。区域化货币相对于国际化货币而言,并不是在货币本质、功能上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而只是一国货币在本国金融市场对外延伸意义上的差异,以及在国际货币职能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风险及其防范

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结合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的国情,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在享有人民币国际化好处的同时,又要防范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危害。但是,该市场一旦形成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与苦恼。

首先,只要我国经济整体保持贸易顺差,且仍以大进大出为特点的加工贸易为主,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微观主体使用本币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计价、结算的动机不强。由于国际贸易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只要进出口采取同一种货币计价、结算,则大部分的汇率风险在单个企业内就能进行较好的对冲,真正承受汇率风险的只是增加值部分。但是如果企业在进口部分采取人民币计价结算,出口部分因受议价能力的限制,只能采取外币计价结算,则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这决定了其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仍有必要保持人民币与主要储备货币间汇率大体相对的稳定。然而,如果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是固定的,则没有必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了,因为人民币只不过是这一货币的另一种表现而已。

二是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有可能在某一时期内反而加剧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我国对于东亚、非洲等地区以贸易逆差为主,存在区域的货币输出条件。同时经济整体又表现为贸易顺差,而且人民币表现为长期持续升值。这虽然有利于区域内的境外机构获得、使用并保留人民币,但是只要我国的出口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没有得到相应的大幅度提高,进口中人民币使用比例不断上升,这时的贸易顺差会表现为更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增加。这本质上是将非政府机构承担的汇率风险转移给了政府,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更多的由境外人民币持有者获得。为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扩展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和战略性使用。配合人民币区域进程的特有困难,政府必须加大政策力度,将部分外汇储备通过各种方式转借给民间企业使用,支持其走出去与扩大进口。

如何实现区域化目标?到2020年前后,要实现中国金融的大开放。战略的取向不是为了金融本身,而是为了确保中国经济在今后10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这是最高目标。中国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但是在金融领域,远没有充分地全球化,因此还谈不上金融强国,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同时,一个事实上的经济大国但又非金融强国的地位,决定了其经济最后真正崛起的局面难以持久。这一判断告诉人们,配合各国经济实力竞争的同时,从一个非金融强国跨入金融强国,必须要体现“追赶”战略的艺术与特点。这一艺术与特点应该是,既能基本顺应国际货币体系原有缺失的游戏规则,同时又能体现有助于改善该体系缺失的相关要素,即在保持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化趋势不会突然崩溃、逆转的前提下,推进其渐进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