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耗子戒糖-含香深溢(勇往直前的快乐小欧)-校讯通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7:15

如何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小时候玩耍碰到蛾子的时候,父母常常对我们说,“快闭上嘴,蛾子飞进嘴里,你会变哑巴的。”于是,我们远离飞蛾。就是现在,尽管我们知道飞蛾无毒,但对于飞蛾的认识,从情感上也还是不那么亲切。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及设计中(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常常看到的环节有“激情导入”、“披文入情”、“巧设问题”、“活化训练”等都说的是教学情境。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生活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记得我在教授《心中的那盏灯》一文时 ,对“尴尬”一词的理解,就是通过孩子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情,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使学生具体地了解了“尴尬”一词的意思。还有,在教授《掌声》一课中,也要结合生活中的几幅图片,为孩子们呈现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自己在身边去寻找爱,从而深华了孩子们对关爱这一主题的理解。

2、追求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注重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而是源于学生的需求,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发展。创设的情境要适合于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我们说语文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  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让人联想起这些词:“读”占鳌头,“读”霸天下。可窥阅读教学“读”之一斑,可见语文教师的确是情有“读”衷。因此我在教授《心中的那盏灯》一课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这种父爱之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如父亲打磨冰灯的语句、父子间的对话,尤其是父亲的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对比读、分角色读、教师的范读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们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爱子深情,读出文章的浓浓亲情。 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这样的教学,既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又使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一方面:通过文本的补白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了他们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了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以一些充满深情的话语也能令学生有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让孩子们能够与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我们的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个具有内含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溶入情感。好的情境教学当然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诸如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之类,应该得到有效抑制。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教学。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匠心独运”的创新意识,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不懈地努力,让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快乐地度过。让我们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