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理论乱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9:44
腐败的理论乱象2011-08-25 10:59转载自 分享最终编辑 无间闲人

   
                                                     腐败的理论乱象

    闭上你的双眼,扪心自问,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风驰电掣的豪华轿车,你是否会产生一个疑问,车上是不是有一个或几个腐败分子?这就是腐败的现实现象在人们大脑中的条件反射。而关于腐败的理论更是乱象丛生,不怀疑有人讥讽这些罗列是风马牛不相及。

    客观而论,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已经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折扣和偏差,甚至衍生了严重偏离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不是集权过度,而是集权不够。地方政府及部门为了维护小集团的利益阳奉阴违,已经成了阻塞政策执行的堰塞湖。利益的集团化和地方化趋势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权力架构,其滋生的腐败也迅速传感到各个部门,连带性和普遍性正好验证了行政学上的帕金森综合症。

    一个大众化的逻辑是权力缺乏制衡和监督是腐败的根源。观察中国的行政体制和权力架构,虽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或议会制,但必须承认其体制内生的制衡和监督依然存在。关键是制衡和监督制约机制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它应该发挥的效力。一个党的干部腐败,首先由纪委介入调查,而后再经由司法机关。纪委是维护党纪的党的机关,不应赋予捍卫国法的权力。况且近年来,纪委自身的腐败案件也不在少数。这就揭示了一个道理,即体制内的监督应防止以反腐之名行腐败之实,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腐败。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具有制衡和监督职能,然而现实回馈的信息是人大的制衡和监督职能已经被边缘化。尝试设立一个由人大牵头,有多党派人士和公民代表参与的政府权力审计委员会,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权力运作进行年度审计,也许是加强权力制衡和监督的一个改革方向。

    腐败已经成了权力的权利,只有掌控了权力,才有机会和权利腐败。所有的人都在寻求升迁的机会,当然不全是为了腐败而寻求升迁。美国管理组织学者彼得认为,“任何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每个人都想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于是人们开始不择手段,权力部门或拥有权力者开始意会并利用这种心态。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式的职位竞争必然产生腐败。在“逆向淘汰”的过程中,成功的胜出者也从中汲取了权力场的潜规则并指导着他今后的权力使用取向,腐败开始循环。由此看来,对人的使用及其使用机制又是预防腐败的正本清源之策。

    最近,舆论揭发了连串的官员情欲腐败,它折射了中国官场的腐败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公开化,这是对法律、道德和文明赤裸裸的挑战。所谓的多元化就是金钱不再是腐败的唯一猎物,膨胀的欲望开始让权力寻求新的交易场域。这也许还反映了金钱已经满荷,权力应及时用于新的风险投资。所谓的公开化就是不惧怕交易对象,将权力公开置于容易暴露的交易。这种毫无遮掩的权力的滥用及其腐败,是在拷问公众的眼睛还是法律的良知?

    一个人无序的生活状态,必然会侵蚀肌体的健康,最终缩短生存的寿命。同样,官员的腐败也在破坏着整个执政体系的健康。在一个理想的法制社会,腐败不仅要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重者还会被剥夺生存的权利,其泛滥的程度最终还会引发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与政权的合法性的大讨论。腐败从生命学的角度来理解,其对任何执政者、任何执政政权来说,都是一种对时间的超前消费,透支了未来存在的权利与合理性。这就是为什么腐败不治会动摇国本的道理。

    无论理论乱象有多乱,预防和惩治腐败都是民心所向、执政之需。只要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决心,腐败还会不断地促进制度的完善和人性的完美。然而,要将腐败连根拔起必有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但面对腐败,实行大刀阔斧的削叶剪枝已是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