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试题:教改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50:47

申论模拟试题:教改发展规划纲要

时间: 2010-05-27文章来源: 时事报告《时事报告》杂志社

一、给定材料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 月28 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的完整文本首次面世。一如许多专家事先预估的那样,《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同时,《规划纲要》以六章的篇幅着力布局教育体制改革,中国未来十年的教改蓝图已基本绘就。

《规划纲要》有五大亮点引人关注。一是到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 岁婴幼儿教育。二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三是到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员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四是到2020 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五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困扰中国多年,尤其是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在“产业化”思路下,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被强势的经济话语、商业逻辑挤压,架空了弱势人群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权利,更加暴露出教育公平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纲要》对这一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在总体战略这一部分中,明确规定“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强调“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2.2009 年重庆31 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浙江高考航模加分等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2010 年“两会”期间,者采访了解到,是否取消高考加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高考加分是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取消。”全国政协委员罗里熊分析说。是否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加分政策是一个观念问题,毕竟我国与较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相对落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在民族日益团结、民族经济差距日益缩小的今天,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应有所创新,至少高考中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不应该针对所有的少数民族考生,而应该是针对真正生活在偏远山区、不能享受同等教育条件的学生。”

“不能因为存在违规现象就一味地要求废除加分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鲁安怀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分政策的存在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为那些确实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对于打破应试教育弊端、推行素质教育、体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鲁安怀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审视、梳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真正杜绝用金钱、权力购买或交换教育机会的行为。

3.近年来,党和政府在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以均衡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指出:“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政府的公共教育资源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实施,却无法体现教育的差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民办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社会发展多元化的直接反映。”在黄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办教育是为了全面保障基本教育,民办教育则是一种选择教育,“因此,民办教育在定位上不仅是公办教育在数量上的补充,更大的立足点是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满足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黄藤介绍说,世界上不少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都验证了这一点。在高等教育阶段,黄藤认为,要弥补公办高等教育在“量”上的不足,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贡献,“这样,公办、民办教育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分别满足拥有不同需求的群体,切实保障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最终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协调发展的格局”。

4.有文章指出,我国教育存在乱收费现象,本来是要对之进行整治的,但是由于教育的乱收费,某些主管部门有提成,再加上乱收费的优质学校收入高、受益大,很多权贵名流子弟通过走后门进入这些学校上学,他们的话语权处于强势,造成整治乱收费的单位不得不对这类学校妥协。最后使得反对乱收费的做法退到“三限”标准,即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而且只适用于高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政府规定的执行仍然进一步被弱化,乱收费不仅限不了钱数、人数和分数,而且还把这种仅适用于高中的规定,扩大延伸到优质的初中和小学。小学、初中、高中收取“择校费”的情况此起彼伏,力度越来越大。这样就造成有钱、有权者的子女就读优质学校,无钱、无权者的子女则入优质学校无门。

此外,政府早已作出规定,应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学。但是,由于缺乏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仍在对农民工子女实行高收费。

5.有文章讲,中国的城市化率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与农民工进城直接相关。但是,这些年的城市化只是在统计方法上做了一个改变而已,实际上进城的农民工并没有真正市民化。农民工在一些城市打工,有的已经超过10 年、20 年甚至30 年,但是他们享受不到市民的住房政策、子女受教育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等。例如广东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约等于本地人口的5 倍,接近1000 万人,地方公办中小学满足不了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需求,很多农民工只能把子女留在家乡读书。有一部分农民工虽然把第二代带在身边读书,但也大多只能进民办中小学就读。这里为农民工服务的民办学校接近200 所,但学校条件同公办中小学比差很多。公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10 万~12 万元,而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一年仅2 万多元。收入如此悬殊,农民工子女所享受的教育质量也必然与公办学校形成巨大差距。此外,同是义务教育,由于农民工子女进入民办学校,不仅享受不到“两免一补”,甚至教师的工资还要由这些学生家长来支付。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与网民交流时说,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温家宝自2003 年以来曾在多个场合提出“教育家办学”。观察人士认为,这一理念是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积极回应。钱学森生前多次向温家宝提及中国该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

据观察,不断加重的高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南京大学教授董健2008 年就曾在广州“公众论坛”上严厉批评“校长官员化”现象。他指出,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近年来,不少学者、科技工作者也情愿放弃专业去当官。文化、教育、科研单位管理者“官员化”的结果,带来的是“人文气”的下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说,一个学校按官阶分级别,如大学部级、厅级、副厅级,带来的问题是按照官本位来管理学校,官本位意识强了,很多人才不能静下心来治学,必然淡化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撰文表示,中国大学发展的障碍根本问题在于行政化的管理制度。这种大学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并且得到巩固。这种制度把大学变成了“衙门”,从而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陈德展说,高校的功能是育人,但部分学校出现唯上不唯教的现象,试问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育到底是为谁而办?

高校“官僚化”倾向甚至开始在学生内部蔓延。不仅如此,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导致部分高校为应付考核急功近利,衍生出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怪现象,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7.2009-2010 学年,深圳非户籍学生56.8 万人,公办学校只接纳25.3 万人,不到一半。那些在非公办学校就读的非户籍儿童,还要交纳很高的学杂费才能入学,无法享受法律规定的免费义务教育。那些没有进入公办学校的非户籍儿童,大多数不是不想进入,而是因为不能满足很高的门槛而无法进入。在广东,深圳号称非户籍学生就读公办学校的“门槛”最低,但也需要父母出示深圳房产证明等5 种材料才可以入学。广州、东莞等地情况也差不多。

如果非户籍儿童不但在公办学校能真正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而且那些无法进入公办学校的非户籍儿童,也能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那将是城市义务教育公平的一个更大进步。上海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在上海,不但公办学校降低门槛(只要两个证件),大力接纳非户籍儿童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还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政府拨款),使绝大多数在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非户籍儿童享受到了免费义务教育。这样的举措,不仅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教育公平,也纾解了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后的忧虑:经费投入保障问题、公办学校教学资源紧缺问题……

二、作答要求

1.结合给定材料,并联系实际,概括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200 字。(20 分)

2.如何看待材料2 中的高考加分现象?不超过200 字。(20 分)3.假设你是某省教育部门负责人,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请提出可行的对策。切实可行,条理清楚,不超过300 字。(20 分)4.联系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并结合给定材料,以“教育公平与

改革”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1000 ~ 1200 字。(40 分)

三、宏观背景解析

2008 年8 月29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订工作。这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9 年1 月7 日,教育部下发《〈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到2009 年2 月7 日共收到社会反馈意见110万余条。2010 年1 月11 日至2 月6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第五次座谈会,就《规划纲要》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2010 年2 月28 日,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

四、参考答案

1.(1)我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公平。(2)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了现实中教育存在差距;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与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第三,现实公共政策取向的偏差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出现;第四,政府职能的错位和越位加剧了教育不公平。但也应该认识到,我们党和政府在落实公平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上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迟早能够得到解决。

2.(1)首先要看到高考加分有其合理性, 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弊端,推行素质教育,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2)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考加分在现实中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破坏了教育公平,影响了高校与政府的形象。(3)依法完善高考加分制度,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使这项制度透明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在教育公平基础上的高考加分制度。

3.(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现实中通过立法保证政府的教育投入,建立新的教育投入分配模式,同时开通教育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2)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规、政策和制度调节教育不公平问题,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实践中要加大调控,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深化改革,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完善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4)抓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严格限制公办学校收择校费;第二,抓好薄弱中小学校的质量提高工作;第三,做好招生录取中的信息公开化;第四,加强教育监察、审计工作,防止教育腐败;第五,建立教育公平保障体系。

4.略

(华图教育集团教研中心申论研究员杨桂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