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野翔作品名加图ed2k: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27:00

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09-10 10:18:00 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总体部署

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着力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开发

(三)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四、体制机制创新

(一)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

五、重大政策

(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

(二)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三)实施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政策

(四)实施城乡、区域人才流动的引导政策

(五)实施教育先行政策

(六)实施知识性财产保护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六、重大人才工程

(一)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二)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

(三)实施热带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

(四)实施南海资源开发人才集聚工程

(五)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六)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开发工程

(七)实施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工程

(八)实施高素质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工程

(九)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十)实施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开发工程

(十一)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支持工程

(十二)打造人才公共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和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实际,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2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才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人才资源规模明显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大幅度提升,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海南现在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统计,在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海南省位居第29位。当前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离实现人才强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人才分布不够均衡,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人才队伍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不够宽广,吸纳集聚人才的能力较弱;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才发展环境还需不断优化;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效能发挥不够,等等。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原因和最大瓶颈。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要求,尤其是国务院提出的“二区三地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项紧迫的、全局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国际旅游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它既凸显了海南人才发展严重不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矛盾,又强化了海南人才发展对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性,既给人才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给人才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建设国际旅游岛最紧缺的是人才,人才决定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效,决定着强岛富民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眼于应对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人才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发展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大胆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壮大人才队伍,让各类人才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支撑发展、人才优先,使用为本、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整体开发”的要求,全面实施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任务,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强岛富民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支撑发展、人才优先。把支撑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把人才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科学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科学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通过科学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保证人才投资、优先创新人才制度。

使用为本、创新机制。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着力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小省份、大网络”的人才使用体系,以更具特色的事业平台吸引人才,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体系集聚人才,以更富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激励人才,以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服务人才,促进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

重点突破、整体开发。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立足省情,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先导,以实用型人才为主体,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在重大产业、重点领域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统筹推动各类人才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性开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规模持续增长,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布局更趋合理,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人才队伍,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海洋产业等特色产业方面形成人才发展的明显优势,使人才发展政策和工作体制机制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人才效能在全国达到中上水平。

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2007年的71.3万人增加到2020年185万人,增加159%,人才资源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6%以上。

———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人才比例更为合理,到2020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为15:12:73,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73%,城乡、区域、行业间人才分布趋向合理,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每十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达到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2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达到3万人/年以上。

———人才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5%,百万GDP所占人才数少于4人。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在旅游、信息、交通运输和物流、金融会展、文化体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科技与服务、海洋资源开发与服务等重点领域人才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旅游人才总量达到41.9万人。

———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居全国上等水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人才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改善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到2020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开发(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

海南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

0.23

1

2.5

目 标 单 位 2007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71.3 132 185

人才总量占总人口比例 % 8.4 14 18.6

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 % 33.87 64 73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 % 10.3* 25 30

平均受教育年限(15岁以上) 年 8.3 9.5 11

每十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万人 0.59 1.05 1.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22 30 40

在校研究生人数 万人 0.18 1 2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18.9 28.3 36.5

百万GDP所使用人才数 人 5.8 ≤5 ≤4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1.7* 3.2 5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 3.3 4.5 5

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

GDP的比重

旅游人才总量 万人 16.6* 28.5 41.9

注:*项为2008年数据。

(三)总体部署

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社会资本在人才投入中的比重。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大幅度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科教兴琼战略,着力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计划,把各类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满足重点发展行业的人才需求为重点,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和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人才专业、产业、区域、城乡等结构,解决人才分布不合理、人才短缺与过剩并存等结构性问题。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五是改革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更为灵活、开放、高效的人才发展制度环境。六是推进人才国际化,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人才并举,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全省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七是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营造良好的人才法制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人才,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推进人才发展要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

发展目标:围绕增强海南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省R&D人员总量达到3万人/年以上,R&D科学家工程师总量达到2万人/年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规模达到1000人。

主要举措: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省属科研院校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健全科研诚信制度,营造和谐竞争、高效、灵活的科研环境。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加大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首席教授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推进实施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我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鼓励海内外著名机构来琼设立集教、研、会、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健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设立海南省创业投资引导专项基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二)着力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开发

发展目标: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二区三地一平台”发展战略需求,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的紧缺急需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热带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等重点优势产业人才集聚,人才素质明显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急需紧缺人才基本得到满足的人才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要举措: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发布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制定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热带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南海资源开发人才集聚工程,加大对产业专家、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重点产业领域高等教育、科研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引导,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创办海南国际旅游职业学院、海南省海洋学院、海南省农业学院、海南省海洋水产科学院、海南省旅游研究院等与海南重点产业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化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问题,引导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加强省级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加强海口国家高新开发区、国家(儋州)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市创意产业园、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南繁科技研究院、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积极建立以企业为科技开发主体的新机制,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完善农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农垦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并逐步推行旅游人才考评、行业资格认证、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信息产业人才储备机制和高层次人才开发利用机制,深化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科技110技术平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依托重点海洋产业建设工程,建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制定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南海资源开发和研究国内外合作交流。完善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激励制度,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激励措施。

(三)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围绕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软环境实力的主要目标,服务于重点产业发展,着力加强教育、政法、医疗、宣传文化体育、社会工作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举措: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开发工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工程、高素质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开发。优化各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教育人事制度体系,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学校法人制度,改革教师职称制度,全面推行教师公开招聘、全员聘任、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健全教育特殊津贴制度。加强卫生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完善海南省卫生系统高级专家选拔和动态管理体系。加大基层社区和农村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和支持力度,创新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卫生人才均衡发展,整合全省卫生人才智力资源,挖掘提升中医医疗、保健、康复人才,逐步建立卫生管理职业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海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实施意见》,加大政府对优秀宣传文化体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市县宣传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标准,深化宣传文化体育人才选拔考核机制改革,完善基层宣传文化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和政法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开发,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规模,创新购买模式。大力促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 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党政人才数量严格控制在5.1万人以内,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主要举措:按照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的要求,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好《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实施后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干部“双挂”工作力度,继续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赴国外或国内著名院校攻读MPA、MBA硕士学位。完善相关措施,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推进“三三计划”的落实,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制定并实施海南省党政紧缺专业人才招录计划。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有计划地从农村、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它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党政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并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加强干部的综合考核。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2.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求,以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打造完整的战略化的企业家培养选拔链条,打造优秀企业家团队,建设一支职业化、国际化、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强、适应海南跨越式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9.6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5.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称上岗率达到90%以上,经济类、管理类的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0%以上。

主要举措: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培训,组织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管理、资本运营、金融与贸易、法律法规、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培训,加速培养一批能取得国际通用执业资格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审计及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进程,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形成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管理机制和人本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经营管理者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年薪制、股份奖励、股票期权奖励和智力入股等多种报酬形式,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不断完善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的分配激励政策,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奋斗目标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同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各社会团体中的优秀人才向企业经营管理岗位流动,逐步形成内部取才竞争上岗、外部取才公开招聘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积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造,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和企业急需的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科技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分布合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到32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到37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1:3:6的合理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主要举措: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继续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培训13300名中高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物流、金融保险、会展、社会工作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实施高素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海洋人才培养工程。以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515人才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创新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队培养机制。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完善相关措施,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区域、产业、行业、专业、层次等结构调整,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基层一线和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合理分布。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构建科研成果社会化评价体系。完善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办法,制定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加大激励力度。采取倾斜政策,支持基层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拓展事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旅居我省高级专家的作用。

4. 高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加快形成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特色产业结构相协调,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25%;到2020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7万人,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为30:40:30。

主要举措:贯彻实施《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着重加强与海南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加工业相适应的重点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设2个技能含量高、体现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的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完成100名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到2020年,建成3所以上技师学院,5所左右骨干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院校和企业建成8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培养。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放相结合,强化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创新培训形式,开展远程职业培训,推动多媒体、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实行技能等级与岗位使用、工资待遇挂钩政策。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参评省优专家工作,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海南优势农业区域布局规划,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热带高效农业新技术、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经济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于海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含农垦农村实用人才),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含农垦农村实用人才)。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平均有3-5名以上生产型人才或经营型人才。

主要举措: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统筹协调各类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知识培训。继续实施行政村党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培训工程、百名村官赴境外培训项目。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万名中专生培养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发展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优惠。加强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良种示范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建设,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宣传文化人才、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大农村民间艺人挖掘力度。继续加大城乡人才对口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农技110”服务体系,继续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专家与农户结对子”帮扶措施,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科技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拓展延伸。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的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能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加大农垦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垦区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科研和经济实体,领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垦区创业,带动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通过培养培训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推进海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下转A6版)

(上接A5版)形成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工作人才梯次结构,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布局,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适应和谐海南建设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至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达到1.6万人;至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达到2.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

主要举措:按照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构建和谐海南的要求,制定加强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省内高校的办学资源,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

人才队伍类别

现 状 发展目标(达到)

2007年 2015年 2020年

党政人才队伍 4.7万 5.1万 5.1万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13.8万 29.6万 45.5万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16.6万 32万 37万

技能人才队伍* 15.5万 39.2万 67万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0.7万 26万 30万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0.8万 1.6万 2.1万

注:*技能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2008年为13.3%,2015年达到25%,2020年达到30%。

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指标

单位:人

四、体制机制创新

(一)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目标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

主要任务:建立健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适时调整充实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协调小组议事制度和办事制度,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贯彻《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对省直人才工作重点部门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实行定期考核。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党组)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建立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党委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2.改进政府人才管理职能

目标要求: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放开搞活和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

主要任务:健全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职责体系,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推进各类人事制度改革。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海南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事制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人才创业机制。研究建立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研究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

3.完善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目标要求: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加强立法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法制环境,到2020年,建立健全基本覆盖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人才法律法规。

主要任务:研究制定一部指导性强、具有海南特色的综合性地方人才发展法规,基本覆盖人才培养、评价、流动、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各环节。研究制定人才促进、终身学习、工资管理、技术移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研究制定保护人才和用人主体的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

(二)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目标要求: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强化实践锻炼,构建促使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新培养与使用机制,提高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主要任务:推进大教育、大培训,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教育体制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加强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完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倡导干中学,进一步完善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岗位培训和带薪培训等继续教育制度。建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高校布局,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着重加强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广和完善“三段式”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人才与产业互动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统一。建立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的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推进省校合作人才培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琼属华人华侨资源,研究制定和琼属华人华侨人才交流与合作办法。拓宽培养渠道,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2.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目标要求: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目标,着力构建以能力和业绩贡献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更加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主要任务:建立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职位要求,建立分类分层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严格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准入制度。突出用人单位人才评价的主体作用,落实用人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自主权。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业绩为中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与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3.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目标要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以岗择人和因人设岗相结合,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更具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主要任务: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制定公推公选等选拔任用办法。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党政人才任期制和聘任制,完善正常退出机制。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具体办法。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端人才选拔使用制度。

4.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目标要求: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区域、城乡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主要任务:以海口市、三亚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才市场为重点,以市县人才市场为中端、以乡镇服务站为网点,推进覆盖全省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推进本省人才市场与外省人才市场、国际人才市场对接,构建“小省份、大网络”人才流动配置体系。完善人才市场管理政策,规范专业性、区域性人才市场。加快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推行人才服务机构准入制度,鼓励境外人才中介机构、高级猎头公司进驻海南。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支持各类人才机构开发公共服务产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和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推行“人才居住证”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构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体系,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完善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协调解决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来琼创业发展提供服务。建立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琼粤、琼港、琼台、琼澳、琼岛与东盟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快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根据我省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引导重点产业人才空间合理布局。

5.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目标要求: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更具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推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利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统筹协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完善“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的评选办法。研究设置“海南省杰出人才重大贡献奖”、“海南省优秀人才奖”、“海南省创业人才奖”、“海南省外国专家友谊奖”、“海南省琼属华人华侨杰出贡献奖”、“海南省优秀农业实用人才奖”等奖项。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加大对农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五、重大政策

(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发展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把人才发展建设情况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各级政府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障人才资源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建立重大项目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市县加大人才投入。

(二)实施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完善创新创业启动经费资助办法,加大创新创业启动的政府投入。设立海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措施,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服务。实施扶持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制定扶持各类人才创业载体建设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软件园区、创意园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机构、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为人才创业提供周到服务。制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向科技型企业流动的激励保障政策,妥善解决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及退休后的待遇差别问题。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改变以行政权力决定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的决策方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加大政府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三)实施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政策

把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

(四)实施城乡、区域人才流动的引导政策

对到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工作的人才,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建立“五险一金”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就业。逐步提高省级国家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制定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为边远艰苦地区充实大批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继续实施人才智力扶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人才项目工程,完善人才对口支援政策措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流动。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深入实施志愿者服务中西部计划,制定鼓励城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服务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离退休人才的作用。充分开发在琼休闲度假人才资源,探索实施休闲度假人才服务中西部计划。研究制定我省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兼职的政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实施教育先行政策

优先统筹发展教育,为提升人才素质和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基础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体系。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办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教育开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探索制度创新推动民办教育发展,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引进国内著名高校在我省创办分校。加快中小学的对外开放,允许设立外商合资或合作创办中小学教育机构,赋予其一定的教育自主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在重点产业领域与其他知名国际教育集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或培训。鼓励高等院校与国外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重点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实行自由留学政策,对于在海南的学校学习的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争取把在海南的教育机构纳入国家之间互相承认学历、学位的教育机构范围。

(六)实施知识性财产保护政策

制定完善关于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完善与职务技术发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鼓励非职务发明体制机制,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政府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性财产,鼓励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和文艺创作活动的开展,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二区三地一平台”战略,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琼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软件园区,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人才创业提供资助和融资等服务。建立全省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库和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口,为海外人才来琼创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接洽服务。推进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建设,实现覆盖全球的海外人才联系站点,建立引才引智常态机制。加大引进外国智力工作力度。加强留学生派出工作。鼓励我省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完善互派教师和学生机制。鼓励各类机构开展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活动。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研发基地。建立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库,充分开发琼属华人华侨人才资源,吸引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回乡创业。重点加强与东盟地区琼属华人华侨人才的合作交流与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海外研究中心,吸收更多海外研发人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重大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着眼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目标,着力实施千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到2020年,在我省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名。其中,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基地,以及通过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发机构研修等方式,重点培养从事创新活动研究与实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500名。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150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达15名。通过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重点扶持的方式,造就350名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

(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

着眼于海南建设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发旅游人才。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高级旅游人才20000名,中级旅游人才80000名,基本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实施新业态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海洋旅游、康体保健、会展节庆等新业态人才4000名。加大旅游业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定期开展分别以旅游行政机构领导干部、旅游企业经理为对象的旅游规划管理开发培训项目以及以旅游行业服务人员为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强与旅游相关现代物流业、金融和保险业、信息软件产业、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相关服务业人才开发,争取每年开发10个以上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各类资格证书的服务人才达2000名以上。

(三)热带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

着眼于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大热带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农业紧缺急需科研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选拔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以解决地方性、关键性的重大农业科技课题为主,开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重点加强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在继续实施好已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为重点,每年培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者5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1000名。力争到2020年,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达到15000名。

(四)南海资源开发人才集聚工程

服务于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加大南海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南海开发重点领域,重点引进高层次、国际化海洋科技和南海研究专家以及海洋战略管理人才,加强对海洋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海洋产业紧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在海洋旅游、海洋油气开发和加工、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海洋运输和港口物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远洋捕捞和水产养殖加工、国内外海洋法研究、海洋地质和资源勘探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南海问题研究、海洋公益服务等紧缺专业每年各引进和培养1-2名领军人才,即10年间,引进和培养紧缺急需海洋产业高层次人才150名。

(五)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着眼于提高海南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50名左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实施百名未来商业精英培养工程。打造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多层次、复合型培养链条,主动参与优秀年轻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到2020年,培养选拔100名左右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后备人才。

(六)高素质教育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提升人口素质,着力提升海南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结构优化的教育人才队伍。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计划,每年完成中小学教师1.5万人次每人240学时的培训任务。实施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每年选派50名教师到国家重点师范大学、教科院所或教育发达省市重点中小学校培训学习,争取用5-10年时间培养造就5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其中省级名师100名。实施中高等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培训工程。通过国内外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重点培训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各30名,力争到2020年造就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各200名;实施高校名师梯队工程,到2020年,争取培养造就8-10名大师级高校名师,从中产生2-3名院士或“长江学者”,培养造就50名学术带头人,200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每年选派50名高校教师到国外进修,每年培训400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七)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高端医疗保障服务需要和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实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跃升计划”。择优评选心脑肺血管病、重症医学、急救医学、热带病防控、康复医学、肿瘤等20个学科(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和重点建设,力争到2020年,省级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达到20个,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达到2个。实施名医培养工程,争取到2020年,选拔培养在本省医学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和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约150名,其中在全国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50名。实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工程。建立高、中、初三级专业人才库,每年以40%初级人才、40%中级人才和20%高级人才的比例进行专业化培训。实施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和支持工程。至2015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达到6000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00人,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000人。至2020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达到7000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500人,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500人。在2015年前完成对15000名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0000名在岗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员的在职培训,向农村推广50项卫生部“十年百项”适宜技术。2020年完成全省所有在岗的乡(镇)、村卫生技术员的培训。实施中医医疗、保健、康复人才挖掘提升工程。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康体保健服务,到2020年,力争有国内知名的中医保健康复人才20名。实施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培养工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我省的卫生管理职业化人才队伍。

(八)高素质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工程

着眼于提高海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和人才文化素养,实施选拔培养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到2020年,选拔培养我省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约15名,省级“四个一批”人才100名。实施青年文艺人才工程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培养造就一批在海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青年文艺人才。

(九)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海南的要求,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各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到2015年,培养200名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4000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12100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2100名,中级社会工作人才6300名,初级社会工作人才12600名,实现所有在社会工作岗位的就业人员,都系统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取得相应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十)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充分发挥海南侨乡优势,大力开发琼属华人华侨人才资源。创建琼属华人华侨服务中心,依托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世界海南青年大会、世界海南青少年科技文化夏(冬)令营等平台,加强与300多个海外琼属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开展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宣传推介海南,提供服务,培植乡根情怀,吸引高层次琼属华人华侨人才智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力争到2020年,吸引5000名左右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回琼创业发展。

(十一)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支持工程

围绕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提供服务。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继续实施省级重点中学培养少数民族高中生项目、民族地区学校与全省先进学校合作培养人才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扩大项目覆盖面,建立人才智力扶持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升能力素质。完善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增强人才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加大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开发投入,设立边远贫困地区津贴制度,逐步改善当地人才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设立“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贡献奖”,对长期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力争到2020年,使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拥有量、整体素质、使用效益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人才结构合理,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二)打造人才公共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库;加快推进人才电子政务建设,构筑互动、高效、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建立《人才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要以《人才规划纲要》为指导,根据实际,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人才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深入开展人才发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工作规律,加强《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和人才工作实践的指导;加强人才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定期发布制度,提高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