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门凶星在哪集死:当前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4:34
当前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注意几个问题IdPh

梁优彩
物价正由结构性上涨扩展为全面上涨
2010年全年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居住类价格上涨4.5%,对CPI的贡献率超过了90%。而其他类价格基本稳定,通货膨胀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的特点。
进入2011年以后,通货膨胀压力继续上升,4月的CPI比去年12月上升了2.2%,1月~4月的同比升幅达到了5.1%,升幅比上一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在CPI持续走高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也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物价开始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1月~4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3%左右。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明显上升,4月比去年12月上升了10.3%;1月~4月同比升幅达7.0%,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是衡量总体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今年第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上涨了7.6%,升幅比2010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总体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趋势明显。根据今年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和GDP平减指数上涨7.6%,大体可以推算出同期资本形成价格同比上涨12%以上,资本形成价格上涨幅度比消费价格高4.4个百分点。
多因素引发此轮通货膨胀
引起这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十分复杂,外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形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内有货币存量规模较大、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
异常天气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恶劣天气导致粮食减产的预期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去年夏天俄罗斯遭遇严重旱灾,随后政府颁布粮食出口禁令,揭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升的序幕。去年以来,世界多地遭受暴风雪、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一些农业大国的粮食生产,粮食减产趋势明显。世界粮食减产加剧了全球粮食供求失衡,再加上投机资金炒作和贸易壁垒等因素推波助澜,全球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今年4月与去年6月比较,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108.3%,小麦价格上涨113.3%,大豆价格上涨43.9%。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我国通货膨胀压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为了拯救美国经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投放美元,保持比较低的利率水平。去年11月初,美联储又宣布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在今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刺激美国就业增长和经济复苏。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美元贬值。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今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缩流动性。中美利率差距扩大吸引国际游资流向我国,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投放,加大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美元贬值还进一步推高了正在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如今年4月全球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3%,能源价格上涨35.8%。我国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之一,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大豆接近80%。因此,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推动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跟着上涨。
生产成本上升推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今年4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8.4%,油价上涨既受地缘政治影响,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地区政局动荡是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因素,而世界经济回升导致需求增加则是推动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力。今年随着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全球对石油需求的稳步上升推动石油价格上涨。一方面,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直接推动国内石油价格不断上升,并导致农药、化肥、柴油和汽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柴油和汽油价格上升还会进一步加大运输成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运费上涨又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要素价格逐步上升,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流动性充裕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为了减小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9年以来我国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供给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和2010年的M2增长率高达27.6%和18.9%。导致M2大幅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2009年全国新增贷款9.6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5.46万亿元,2010年新增贷款也高达7.79万亿元。同期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和外资的不断流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9年和2010年新增外汇储备分别高达4531.2亿美元和4481.9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收购这些美元,又进一步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是,过去两年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并没有引起全面的价格上涨。有专家分析认为,同期房价大幅度上涨,使得居民大量的钱用于购房并没有用于流通,可能是M2增长较快而物价上涨幅度不大的重要原因。然而,资金充裕催生投机和炒作,推动价格结构性上涨。一部分资金用于炒房,推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部分资金投到农产品期货市场,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研究表明,流动性充裕对价格上涨有明显的滞后影响,当前价格上涨是前两年货币超发的滞后推动作用的显现。
当前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处理好“保增长”与“控通胀”的关系。为了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调节信贷规模和流动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自去年10月到今年4月,中央银行已经连续四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提高100个基点;今年1月~5月,已连续5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提高250个基点,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紧缩货币供给的效果已经显现,2011年4月底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4.5个百分点。4月底M2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给对于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滞后影响,去年10月以来紧缩货币供给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未明显显现,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已显著上升,经济增长也出现放慢迹象。因此,当前需要审慎把握货币政策力度,防止紧缩过度。
处理好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偏低,既不利于资源开发,也不利于资源节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今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科学、清洁、协调发展,应该对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结构调整。但是,若今年全面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将会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成本,推高通货膨胀率,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推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有利于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但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也不利于以后的价格稳定。2009年我国启动成品油价格改革,其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水、电和气价格改革没有跟进,导致各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严重扭曲。产品价格扭曲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建议今年择机逐步推进水、电、气价改革,理顺各类能源资源价格关系,刺激短缺产品的生产,使各类能源资源产品供求关系逐步趋于平衡,缓解未来通胀压力。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本世纪我国发生的三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都与农产品供给减少有关。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第四季度到2004年第四季度,2003年粮食减产5.8%推动2004年粮价上涨26.4%,是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9.9%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上涨对当年CPI上涨3.9%的贡献率超过了83%。第二次发生在2007年,当年猪肉减产7.8%导致肉价上涨31.7%,推动食品价格上涨12.3%。食品价格上涨对当年CPI上涨4.8%的贡献率高达85%左右。当前是第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也与部分农产品供应失衡有关。由于2010年和今年春天我国的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极端恶劣天气较多,部分农产品减产导致食品价格上涨,推动CPI明显上升。2010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都超过了70%。在我国,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不仅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基础,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为了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必须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确保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一些研究表明,成本上升推动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是今后的基本趋势。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不但有助于刺激农产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而且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现在的问题是,菜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推高了通货膨胀率,但农民并没有从中获益。因为农产品的地头销售价格并没有大幅度上升,而流通环节成本太高则是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主要推手之一。有关调查表明,物流交通组织方式落后、运输效率低、收费过高,是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为10%左右。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农产品交易成本约为外国的2倍~3倍。农业部有关专家认为,今年灾害天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为50.8%,劳动力、运输和经营成本增加的贡献为31.7%。可见,为了控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一方面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抗灾能力,保证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来降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建议全国组建几家大的物流公司,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产业链,以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也应取消农产品运输和交易过程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等。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伴随着经济增长,价格保持适度上升是个正常现象,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在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经济与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居民收入增长率,居民实际收入依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因此,总体上讲,居民对于通货膨胀有比较高的承受力。然而,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通货膨胀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显著,因为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应建立扶贫标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参照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不断提高扶贫标准,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
推动当前物价上涨的因素比较多,有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的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只要政府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并把握好调控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今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可望控制在4.5%上下,经济可以实现9.5%左右的增长。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预测师、本报专家指导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