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世纪起源城堡mod:我整理的足厥阴肝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0:08
NO
穴位
穴位属性
名称解释
功用
主治病症
1
大墩
别名:水泉穴,大训穴,大顺穴。肝经井穴。
井穴。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穴外涌一般,故名水泉穴。
(3)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
(4)肝经井。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肝经相连通,为体内肝经气血的外出之处,故为肝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开窍醒神穴}回阳救逆,调经通淋。生发风气。体内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
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蒸升并循肝经传于行间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神经系统疾病:脑血后遗症,癫痫嗜睡。
2、 生殖系统疾病:疝气,少腹痛,睾丸炎,阴茎痛,精索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3、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冠心病。
4、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便秘。
5、其他疾病:糖尿病。
临床运用
【痄腮】
主穴 翳风 角孙 颊车 外关 合谷
配穴 温毒在表者,配风池、少商;热毒蕴结者,配商阳、曲池、大椎;温毒内陷者,配劳宫、曲泉、大敦。
方义 取翳风、角孙为手少阳之穴,均属局部临近取穴,以宣散患部气血的蕴结;颊车可宣散局部气血;远取手少阳络穴外关及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清泻少阳阳明两经之郁热温毒,且外关通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与擅治头面之疾的合谷同用,更有疏风解表、清热消肿之功。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小腹痛。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
人体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2
行间
荥穴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平肝熄风穴}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
1、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 外科疾病:疔疮痈肿。
2、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精神经分裂症,神经衰弱,脑血管后遗症。
3、泌尿系统疾病:遗尿,淋疾。
4、运动系统疾病: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
5、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阴茎痛,疝气,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
6、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齿痛喉痹。
7、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胃脘胀痛,呃逆腹胀。
8、其他疾病:高血压,青光眼,肋间神经痛,腹膜炎,糖尿病,牙痛,失眠及足跟
临床运用
【扁平疣】
主穴 合谷 曲池 血海 “母疣”(指最先长出或体积最大者) 阿是穴
配穴 肝郁化火者,配太冲、行间、侠溪;风热搏结者,配风池、商阳。
方义 本证刺法以刺疣体局部为主,用粗针刺出血再按压止血,意在破坏疣底部供应疣体的营养血管,使之出血、阻塞,断绝疣体的血液供应,从而使疣体枯萎脱落。因本证为风热毒邪结聚于皮肤所致,故疣数较多者取合谷、曲池针而泻之,散风清热;针泻血海凉血化瘀、软坚散结,更有助于疣体脱落。
【目赤肿痛】
主穴 攒竹 合谷 太冲 太阳 风池
配穴 外感风热者,配少商;肝胆火盛者,配行间、侠溪;阴虚火燥者,配太溪、少府、养老。
方义 目为肝窍,阳明、少阳、太阳的经脉均循行于目系。攒竹为足太阳经腧穴,能宣泄患部之郁热,有通络明目作用,配合经外奇穴太阳点刺出血以泄热止痛明目;合谷调阳明经气以疏散风热;太冲为足厥阴之原穴,可降肝火以明目;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疏风消肿,与太冲分属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到肝胆之火下行。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3
太冲
别名:大冲穴。
输穴;原穴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2)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平肝熄风穴}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燥湿生风。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临床应用:
【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 耳门 听会 翳风 完骨 中渚 侠溪
配穴 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
方义 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晕厥】
主穴 水沟 中冲 涌泉
配穴 实证者,配合谷、太冲;虚证者,配关元、百会。
方义 水沟属督脉穴位,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之气,有苏厥醒脑之功;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位于中指之端,刺之以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以引气下行,醒神开窍,多用于晕厥之重证。三穴分列上、中、下三部,合用而使逆乱之气顺接,升降得循常道。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小贴士:
生气(肝火)时按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从理论上讲,原穴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于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从实践上讲,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从个人保健角度来说,按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若按压太冲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切忌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一般一个穴按四五分钟即可。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足浴加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
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4
中封
〖别名〗悬泉穴。
经穴,属金。
1)中封。中,正中也。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2)悬泉。悬,吊挂之意。泉,指穴内气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断。悬泉名意指肝经水湿之气在此源源不断地流行而过。理同中封名解。
3)肝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为肝经风气经过之处,气血的运行为动而不居,故为肝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强劲者风气,至本穴后风和势缓并化为凉性水湿之气,气血特征与肺金之气同,故其属金。
{清热穴}清泄肝胆,通利下焦,舒筋通络。息风化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势缓的风气,性凉。
〖运行规律〗一是扩散于肝经之外,一是循肝经上传三阴交穴。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消化系统疾病:腹部膨胀纳差,肝炎黄疸。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遗精尿闭,阴茎痛,尿路感染,疝气,腹痛。
3、其他疾病:腰足冷痛,踝关节扭伤,内踝肿痛,下肢痿痹。
临床运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人体穴位配伍〗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穴、阴廉穴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5
蠡沟
络穴
{调经止带穴}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亢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睾丸肿痛,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2、其他疾病:足胫疼痛,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临床运用
【阴挺】
主穴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配穴 脾气虚陷者,配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者,配关元、大赫、照海;湿热下注者,配脾俞、阴陵泉、蠡沟。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升阳举陷;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胞;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脉,固摄胞宫之功;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经验穴。
6
中都
郄穴
中,中间;都,会聚。此穴为肝经之气深聚之处。
{理气穴}舒肝理气,调经止血。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胁痛,痢疾泄泻,肠炎。
2、 生殖系统疾病:崩漏,疝气,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炎阴暴痛。
3、 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关节炎症,下肢麻痹疼痛,足软无力,胫痛痿痹,喉炎。
临床运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7
膝关
〖别名〗阴关穴。
膝关。膝,指穴在膝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中都穴传来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无力上行而沉降于下,只有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继续上行,本穴如同关卡一般阻挡滞重水湿的上行,故名。阴关名意与膝关同。
{祛风除湿穴}散风祛湿,疏通关节。肝经的上行之气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
膝膑肿痛,下肢痿痹,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运用
【外感头痛】
主穴 百会 太阳 列缺 风池
配穴 风寒头痛者,配风门、合谷;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风湿头痛者,配头维、阴陵泉。阳明头痛者,配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配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配四神聪、太冲、内关。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太阳位于颞侧,又为止头痛之效穴,两穴相配,可疏导头部经气;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又有“头项寻列缺”之谓;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擅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血海穴、阴市穴、阳陵泉穴、髀关穴、伏兔穴、丰隆穴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穴、足三里穴治两膝红肿疼痛。
8
曲泉
合穴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清利湿热,通调下焦。
1、消化系统疾病:泄泻痢疾,膨胀纳差。
2、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目眩目痛。
3、泌尿系统疾病:癃闭,尿潴留,肾炎,小便不利,淋证。
4、生殖系统疾病:阴挺,阴痒,带下,子宫脱垂,阴道炎,前列腺炎,遗精阳萎,子宫收缩不全,月经不调,痛经。
5、其他疾病:膝膑肿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衄血。
临床运用
【痄腮】
主穴 翳风 角孙 颊车 外关 合谷
配穴 温毒在表者,配风池、少商;热毒蕴结者,配商阳、曲池、大椎;温毒内陷者,配劳宫、曲泉、大敦。
方义 取翳风、角孙为手少阳之穴,均属局部临近取穴,以宣散患部气血的蕴结;颊车可宣散局部气血;远取手少阳络穴外关及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清泻少阳阳明两经之郁热温毒,且外关通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与擅治头面之疾的合谷同用,更有疏风解表、清热消肿之功
9
阴包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2、其他疾病:腰骶痛引少腹,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临床运用
【遗尿】
主穴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配穴 肾气不足者,配肾俞、命门、太溪;肺脾气虚者,配气海、肺俞、足三里。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为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俞募相配,可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通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可健脾益气,益肾固本而止遗尿。
10
足五里
〖别名〗五里穴。
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气血的作用范围如五里之广。本穴物质为阴廉穴传来的冷降水湿及水湿风气中的脾土尘埃,至本穴后由天部归降地部,覆盖的范围如五里之广,故名。五里名意与足五里同。
{清热穴}固化脾土,除湿降浊。舒理肝经之气,清利下焦湿热。肝经的冷降水湿及脾土尘埃在此覆盖五里之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及随风气中吹带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由天冷降归于地部。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1、 泌尿系统疾病:小便不利,尿潴留,遗尿。
2、生殖系统疾病:阴囊湿疹,睾丸肿痛,阴挺。
3、其他疾病:股内侧痛,少腹胀满疼痛,倦怠,胸闷气短。
临床运用
【阴挺】
主穴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配穴 脾气虚陷者,配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者,配关元、大赫、照海;湿热下注者,配脾俞、阴陵泉、蠡沟。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升阳举陷;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胞;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脉,固摄胞宫之功;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经验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阳络穴、天井穴、历兑、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11
阴廉
阴,指阴性水湿。廉,收廉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本穴物质为急脉穴扩而至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此水湿风气散热吸湿冷缩并聚集穴内,本穴如同肝经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通利下焦。 收引水湿。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化雨冷降并下传足五里穴。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部瘙痒,阴肿,疝痛。
2、其他疾病:少腹疼痛,腰腿痛,下肢痉挛。
临床运用
【带下】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 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瘙痒、股癣等;配肾俞穴、大赫穴、命门穴、太溪穴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穴、次髎穴、膀胱俞穴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12
急脉
〖别名〗羊矢穴。
1)急脉。急,急速也。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肝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风气。本穴物质为阴廉穴吸热上行的弱小阴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冲脉的外散之热,此阴湿水气胀散并化为强劲的风气循肝经而行,故名。
2)羊矢。羊,动物也。矢,通屎。羊矢名意指穴内气血如羊屎般饱满坚实。理同急脉名解。
{理气穴}理气,疏理肝胆,通调下焦。生风化湿,肝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章门穴及阴廉穴。
〖治法〗寒则微灸,热则逆经推按。
少腹痛,阴挺,阴部瘙痒,子宫脱垂,疝气,睾丸鞘膜积液,阴部肿痛。
临床运用
【阴挺】
主穴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配穴 脾气虚陷者,配足三里、气海;肾阳亏虚者,配关元、大赫、照海;湿热下注者,配脾俞、阴陵泉、蠡沟。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位,可振奋阳气,升阳举陷;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胞;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脉,固摄胞宫之功;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经验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阴挺、阴茎痛、阳痿;配阴包穴、箕门穴、曲泉穴、足五里穴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13
章门
别名
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
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1)章门
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
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3)胁髎
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胁
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5)肘髎、肘尖穴
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6)脾募
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7)脏会
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8)足厥阴少阳之会
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理气穴}理气,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固土。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1、消化系统疾病:肠鸣,呕吐,痞块,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胁痛,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2、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临床运用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14
期门
募穴
】①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②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理气穴}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
1、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2、其他疾病:郁闷,呕吐,吞酸,腹胀,乳痈,呃逆,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临床运用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