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控受害者如何摆脱:我整理的足阳明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51:59
穴位
穴位属性
名称解释
功用
主治病症
1
承泣
承,承受;泣,泪水。穴在目下,犹如承受泪水的部位。
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1.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色盲,夜盲症,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2
四白
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3
巨髎
交会穴:足阳明、阳跷之会
巨,大;髎,骨空处,穴位于颧骨与下颌骨间的较大凹陷处。
清热熄风,明目退翳,通窍。
缘内障,目赤痛,多泪,口眼歪斜,眼睑瞤动,近视眼,鼻衄,齿痛,颔肿,唇颊肿,面目恶风寒颈肿臃痛,瘛疭,青盲,鼻塞,远视(目巟)(目巟),目翳。
鼻炎,鼻塞,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4
地仓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地,土地;仓,粮仓。土生五谷,谷从口入,如进粮仓。穴在口角旁。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三叉神经痛,面部痉挛,口腔粘膜炎。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5
大迎
【别名】髓孔。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穴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牙痛,口腔粘膜炎,三叉神经痛。
6
颊车
别名有: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髓炎,冠周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3.其它:脑血管病后遗症,甲状腺肿。
7
下关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
【常用配穴】
(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临床应用
(1)牙痛、牙龈肿痛、牙关开合不利,口噤
用穴义:本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是牙齿开合之机关,且属足阳明经,其经脉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述病证取本穴常用于治疗齿痛、牙关不力、口噤等症,对风火上冲和阳明热盛所致者效果更优。
(2)面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
用穴义:足阳明经循行于口、鼻、面部,上述病证,取本穴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口眼歪斜均可选用,常与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配伍应用。该穴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布,深层由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并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等。
(3)耳聋、耳鸣、耳痛、聤耳流脓
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
(4)眩晕、颈肿
用穴义:风火热邪,上扰清窍则眩晕;火热结聚于颈部则肿痛。本穴位于牙关,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经脉循行于头、颈部,且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交会,用本穴可清泄三经火热,治上证属热者。
8
头维
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
(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
(2)颡大穴。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寒热头痛,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瞤动不止,面部额纹消失,迎风泪出,目视物不明。常为治疗湿邪内浸的头部腧穴。主要治疗病症:偏头痛,前额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结膜炎,视力减退等。
配穴方例:头痛如破,目痛如脱;头维加大陵;眼睑瞤动;头维加攒竹、丝竹穴点刺;迎风有泪:头维、临泣、风池;偏头痛:头维、曲鬓、风府、列缺;治血管性头痛:配角孙、百会穴;面瘫:加阳白、下关、翳风、夹车等;精神分裂症:头维、后溪、太冲、涌泉等。
9
人迎
别名;
天五会穴,五会穴。
足阳明、少阳之会
(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面赤,慢性支气管炎。
长期按摩人迎穴,对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
经常用手指按压人迎穴,还有利于增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够使脸部的皮肤紧缩,并且可以去除双下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10
水突
〖别名〗水门穴,水天穴,天门穴。
)水突。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
2)水门。水,指穴内物质为水。门,出入之处,开阖的机关也。水门名意指本穴为经水出入的门户。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颈部,是心火上炎于头面的路径之处,而本穴循经传输的地部经水多少则与上炎的心火有关,火强则水弱,火弱则水强,本穴成了胃经经水出与不出的门户,故名水门。
3)水天。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天,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经气。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部分气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
4)天门。名意与水门近同,水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下传输的地部经水,天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上传输的天部经气。
利咽散结,理气降逆。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上行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咽喉肿痛,气喘,咳嗽,以及甲状腺肿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突穴治咳嗽、气喘。
11
气舍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清咽利肺,理气散结。
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2.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炎,膈肌痉挛,消化不良;
3.其它: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落枕,颈椎病。
12
缺盆
别名;天盖穴,尺盖穴。
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
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物,对本穴的地部经水起着护盖作用,不使地部经水气化散失。
宽胸利膈,止咳平喘。
向胸部提供胃经的水湿精微。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经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此即指缺盆的缺散功能。如果缺盆肿胀满痛,胃经气血不能经此穴顺利传输,则承泣穴外输的经脉气血就会因本穴的闭塞而上积于头颈部使人致死,但缺盆外溃后则不会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于头,故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2.其它: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治咳嗽
13
气户
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伸为出入的通道。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
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
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一方面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层次。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14
库房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化,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穴存积一般,故名。
理气宽胸,清热化痰。
存储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物质堆积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散于胃经之外。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屋翳穴治胸肋胀痛。
15
屋翳
屋,地面建筑也。翳,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穴或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气。该穴名意指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性湿浊,所处为天之下部,如胸部的卫外摒障,故名。
止咳化痰,消痈止痒。
胃经经气在此形成天部的气体摒障。
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湿浊。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胸膺各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胸膜炎,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2.其它: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痈。
16
膺窗
膺,胸膺;窗,窗户。穴在胸膺部,犹如胸室之窗。
止咳宁嗽,消肿清热,化痰平喘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2.其它:肠炎,乳腺炎,肋间神经痛。
临床应用:
【实证哮喘】
主穴 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丰隆
配穴 风寒外袭者,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者,配大椎、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手太阴经列缺以宣通肺气,祛邪外出;选其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局部取气之会穴膻中,可以宽胸理气,舒展气机,与肺之背俞穴,前后配穴,宣肺祛痰;定喘为止哮平喘之效穴;丰隆为豁痰要穴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肺气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方义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17
乳中
别名: 乳首穴,当乳穴。
乳,乳房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穴为乳头标志,无它意。
{开窍醒神穴}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
调气醒神。
, 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态物。
〖运行规律〗气态物质由天之下部上升至天之上部后液化冷降。
〖治法〗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无针。
促进乳汁分泌
临床应用:
【缺乳】
主穴 少泽 乳根 膻中
配穴 气血不足者,配足三里、脾俞;肝气郁滞者,配太冲、内关。
方义 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乳根可调理阳明气血,疏通乳络;膻中为气会,功在调气通络。三穴合用,共奏通乳、催乳之功效。
18
乳根
别名:薛息
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理气穴}通乳化瘀,宣肺利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妇产科系统疾病:乳汁不足,乳腺炎,乳瘀,乳痛
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寒痛咳逆,胸下满闷,食不下咽,胸痛。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臂丛神经痛。
4 其他:霍乱转筋,臂肿痛。
临床应用:
【缺乳】
主穴 少泽 乳根 膻中
配穴 气血不足者,配足三里、脾俞;肝气郁滞者,配太冲、内关。
方义 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乳根可调理阳明气血,疏通乳络;膻中为气会,功在调气通络。三穴合用,共奏通乳、催乳之功效。
【乳痈】
主穴 少泽 膻中 乳根 期门 内关 肩井
配穴 肝气郁结者,配期门、行间;温热蕴滞者,配梁丘、内庭。
方义 少泽系小肠经井穴,有疏通乳腺闭塞、行气活血之功效,善治乳房疾患;乳根、膻中两穴疏通局部气血;本病病位在胸,取内关可宽胸理气,与期门远近相配,更能疏泄厥阴壅滞;肩井为治疗乳痈的经验用穴,系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所交会之经脉均行胸、乳,故用之可通调诸经之气,使少阳通则郁火散,阳明清则肿痛消。诸穴共奏清热、消肿、散结之功。
19
不容
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
{消食导滞穴}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
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承满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
临床应用: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20
承满
承,受也。满,满盛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
{消食导滞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腹膜炎,肝炎,痢疾,肠炎。
临床应用
【胃痛】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21
梁门
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破横亘之梁,而开通敞之门,亦以疗效而得名也。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角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消食导滞穴}和胃理气,健脾调中;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注〗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溃疡病,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肠炎,痢疾,消化不良。
临床应用:
【胃痛】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呕吐】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配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饮食停滞者,配梁门、天枢;痰饮内阻者,配丰隆、公孙;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脾胃虚寒者,配脾俞、章门;腹胀者,配气海、天枢;肠鸣者,配脾俞、大肠俞;食滞者,配梁门、天枢;泛酸干呕者,配内关、公孙。
方义 中脘乃胃之募穴,取之理气和胃止呕;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宽胸利气,和胃降逆止呕;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将胃气。
22
关门
〖别名〗关明穴。
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
{消食导滞穴}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调理肠胃,利水消肿。
固化脾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胃炎,胃痉挛,肠炎,腹水,便秘;
2.其它:遗尿,水肿。
临床应用: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23
太乙
〖别名〗太一穴。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消食导滞穴}除湿散热,涤痰开窍,镇惊安神。本经的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腹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癫痫,心烦,精神病;
3.其它:遗尿。
临床:
【胃痛】
主穴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24
滑肉门
别名〗滑肉穴,滑幽门穴。
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而本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的运化不易被觉察。
{平肝熄风穴}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运化脾土。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胃痛,呕吐,呃逆,舌炎,舌下腺炎,慢性胃肠炎。
临床应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25
天枢别名;
长溪、长谷, 谷门、谷明,
循际、循元,
补元
大肠之募穴。
。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本穴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
{理气穴}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
2.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其它:肾炎。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26
外陵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穴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丘穴。
{理气穴}和胃化湿,理气止痛。
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地部脾土。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气态物冷降并由天部沉降于穴外的地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肠痉挛,阑尾炎,腹痛,疝气,
2.其它:痛经。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人体穴位配伍〗配子宫、三阴交穴治痛经。
27
大巨
大,大小之大;巨,巨大。穴在腹壁最大隆起的部位。
{益气壮阳穴位}益气壮阳,调肠胃,固肾气。
腹部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1.消化系统疾病:小腹胀满,阑尾炎,肠炎,肠梗阻,便秘,腹痛;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尿潴留,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遗精,阳萎,疝气;
3.其它:痛经,不孕,失眠,糖尿病。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28
水道
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
{利水通淋穴}利水通淋消肿,调经止痛。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胃经经水在此循经下流)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归来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小便不利,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潴留,睾丸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2.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不孕,盆腔炎,子宫病,卵巢病;
3.其它:小腹胀满,腹水,脊髓炎,疝气,脱肛,便秘。
临床应用
【带下】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阴陵泉
配穴 肾虚者,配关元、肾俞;脾虚者,配气海、足三里、脾俞;湿热下注者,配水道、次髎、行间。
方义 带脉穴固摄带脉,调理经气;中极可利湿化浊,清理下焦;白环俞助膀胱之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带;阴陵泉健脾利湿以止带。
【肾绞痛】
主穴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三阴交
配穴 下焦湿热者,配阴陵泉;气滞血瘀者,配膈俞、太冲;肾气虚弱者,配腰阳关;尿路上段结石者配京门、天枢、气海;尿路中、下段结石者配取膀胱俞、中极、水道。
方义 肾俞、三焦俞位于肾区,又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配关元疏利膀胱气机,疏通局部经络以止痛;远取三阴交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痛经、不孕。
29
归来
别名〗溪穴,豁谷穴,溪谷穴。
1)归来。指胃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受热后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受冲脉外散之热,经水复又气化逆胃经上行,如流去之水复又归来,故名。
2)溪穴、溪谷。溪,水流的路径也。穴,孔隙也。谷,狭谷也。溪穴、溪谷名意皆指本穴地部的经水细校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大量经水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下传的地部经水细小,故名。
3)豁谷。豁,旷达开阔也。谷,山之谷也。豁谷名意指本穴的气化之气上行于天部的旷达开阔之处,故名豁谷。
{调经止带穴}调经止带止痛,活血化瘀。
胃经经水在此气化并上行于天。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冲穴,天部之气逆胃经上行。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妇产科系统疾病:阴挺,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3.腹痛,疝气。
临床应用:
【月经后期】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配穴 寒实者,配子宫、天枢、地机;虚寒者,配命门、腰阳关、关元、归来。
方义 气海为任脉经穴,可益气温阳,调一身之阳气,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经之经气,从而和血调经。
【实证痛经】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地机
配穴 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乃脾经之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血枯经闭】
主穴 关元 归来 足三里
配穴 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气血亏虚者,配气海、脾俞、胃俞。
方义 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而化生精血;归来、足三里为胃经穴,可健脾胃而化生气血,血海充盈,则经自通,月事自能按时而下。
【实证不孕】
主穴 归来 子宫 膈俞 丰隆
配穴 肝气郁结者,配肝俞、太冲;瘀滞胞宫者,配地机、血海。
方义 归来、子宫化瘀以通胞络;膈俞为血会,可行气活血;丰隆化痰去浊。
30
气冲
冲脉足阳明之会。
1)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
2)气街。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街,通行的道路也。气街名意指冲脉外传之气循胃经传递长远距离。本穴物质有体内冲脉外传之气,因其气强劲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如长街一般,故名气街。
3)羊屎。羊屎,细小的颗粒,质坚硬。羊屎名意指本穴外传之气坚实饱满。理同气冲名解。
4)冲脉足阳明之会。本穴有地部通道与体内冲脉相通,冲脉气血循本穴外出交于胃经,故为冲脉足阳明之会。
{理气}理气止痛,调经血,舒宗筋。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部分循胃经下行。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炎,疝气;
2.妇产科系统疾病:阴肿,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
3.肠鸣,腹痛。
临床应用
【实证不孕】
主穴 归来 子宫 膈俞 丰隆
配穴 肝气郁结者,配肝俞、太冲;瘀滞胞宫者,配地机、血海。
方义 归来、子宫化瘀以通胞络;膈俞为血会,可行气活血;丰隆化痰去浊。
【虚证不孕】
主穴 阴交 肾俞 关元 三阴交
配穴 肾阴虚者,配太溪;肾阳虚者,配命门;脾虚痰阻者,配足三里、丰隆。
方义 阴交为冲脉和任脉的交会穴,灸之可温养冲任,暖宫散寒;关元为任脉之穴,可补益元气,配肾俞可温补元阳,暖胞宫;三阴交可调补三阴经气,调气血,益胞脉,健脾疏肝,理气化痰。
31
髀关
髀,股;关,关节。穴在骨关节部位。
{舒筋活络学}强腰膝,通经络
1.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力;
2.其它:疝气,脚气,腹股沟淋巴结炎。
临床应用:【痿证】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者,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者,配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在上肢的经穴,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在下肢的经穴。
方义 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内联脾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位为主;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通于膀胱经的脏腑背俞,可调阴阳,行气血,疏调脏腑;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加筋会阳陵泉,诸穴相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
32
伏兔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本经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祛风除湿穴}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化湿,疏通经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腰疼膝冷,下肢麻痹,妇人诸疾,疝气,腹胀腹痛,瘾疹,脚气等症;膝关节炎,下肢瘫痪,麻疹,脚气,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
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
处方配伍
下肢麻痹、瘫痪:伏兔配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腿痛:伏兔配髀关、风市、阳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机、丰隆、悬钟。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脉等穴。脚气:伏兔配风市、足三里、绝骨、犊鼻、 上巨虚、商丘等。
临床应用:
【痿证】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者,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者,配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在上肢的经穴,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在下肢的经穴。
方义 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内联脾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位为主;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通于膀胱经的脏腑背俞,可调阴阳,行气血,疏调脏腑;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加筋会阳陵泉,诸穴相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
33
阴市
别名:阴鼎
阴,阴阳之阴,指寒邪;市,集市,聚散之意,穴能疏散膝部寒气,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祛风除湿穴}温经散寒,理气止痛,温下焦,除湿;通经络,强腰膝,利关节。
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临床应用:
1)治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2)治膝腿冷痛无力∶阴市,髀关,阳陵泉,足三里。
临床应用:
【痿证】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者,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者,配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在上肢的经穴,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在下肢的经穴。
方义 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内联脾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位为主;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通于膀胱经的脏腑背俞,可调阴阳,行气血,疏调脏腑;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加筋会阳陵泉,诸穴相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
34
梁丘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足阳明郄穴。
(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祛风除湿穴}祛风除湿,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梁门与梁丘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所约束的阴市内经水较梁门所约束的承满穴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腹泄;
2.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痛经;
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病变。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乳痈】
主穴 少泽 膻中 乳根 期门 内关 肩井
配穴 肝气郁结者,配期门、行间;温热蕴滞者,配梁丘、内庭。
方义 少泽系小肠经井穴,有疏通乳腺闭塞、行气活血之功效,善治乳房疾患;乳根、膻中两穴疏通局部气血;本病病位在胸,取内关可宽胸理气,与期门远近相配,更能疏泄厥阴壅滞;肩井为治疗乳痈的经验用穴,系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所交会之经脉均行胸、乳,故用之可通调诸经之气,使少阳通则郁火散,阳明清则肿痛消。诸穴共奏清热、消肿、散结之功。
临床应用2 ;
主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外伤等各种膝关节痛患者,犊鼻穴为常用喻穴。膝部神经痛或麻木,下肢瘫痪,常为辅助用穴。
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蜂针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等各种膝关节痛患者,犊鼻穴常用穴,而且疗效肯定。首先,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胃为后天之本,取本经喻穴可大补气血,调节人体免疫力,而上述疾病往往是因为气血不足,免疫失调所致;其次,犊鼻穴位于膝关节外侧,符合针灸穴辨证取穴的原则,且蜂毒治疗作用以局部疗效显著。因此,治疗上述疾病,犊鼻穴为常用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35
犊鼻
别名:外膝眼
1)犊鼻。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该穴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
2)外膝眼。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
{祛风除湿穴}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清刷膝关穴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穴节的伸缩自如。
功效: 祛风湿,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利关节止痛。

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主治:膝痛,麻木,屈伸不利,脚气。现多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流足三里穴。
〖治法〗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膝关节炎,膝部神经痛或麻木,脚气,下肢瘫痪,足跟痛,膝痛,脚气,下肢麻痹,犊鼻肿。
临床应用;
【扭伤】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居髎
配穴 疼痛较重者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
方义 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时取扭伤部位穴位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息壅滞,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配伍】
配梁丘、膝眼、委中,治膝关节炎。
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膝痛。
配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膝及膝下病。
配梁丘、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配阳陵泉、委中、承山,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髌骨脂肪垫劳损。
36
足三里
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益气壮阳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升降气机
的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穴位配伍:
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临床应用:
【衰老】
主穴 足三里 关元 百会 神阙 三阴交 内关
配穴 肾虚者,配肾俞;脾虚者,配脾俞;心肺气虚者,配心俞、肺俞。
方义 足三里补健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关元培本固肾;三阴交健脾益胃,百会升阳举陷,醒脑安神;灸神阙可鼓舞元气;内关养心安神。诸穴合用,可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保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
【慢性疲劳综合症】
主穴 脾俞 肝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关元 百会
配穴 脾气不足者,配太白、三阴交;失眠者,配神门、照海;健忘者,配四神聪、水沟;肝气郁结者,配太冲。
方义 脾俞、肝俞、肾俞用补法可调补肝、脾、肾;膻中为气会,可调理气机;足三里、关元补益气血阴阳;百会健脑安神。
【内伤头痛】
1、实证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肝阳上亢者,配太冲、侠溪、三阴交;痰浊上扰者,配中脘、丰隆、阴陵泉;瘀阻脑络者,配阿是穴、膈俞、内关。
方义 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2、虚证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肝俞、脾俞、三阴交;肾精不足者,配肾俞、太溪、悬钟。
方义 百会疏调局部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两穴相配可荣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
【虚证眩晕】
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不足者,配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配太溪、悬钟、三阴交。
方义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精血互生以治本;风池用平补平泻法,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升提气血,诸穴配合脑髓得养,眩晕可平。
37
上巨虚
大肠之下合穴。
上,上方;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上方。
{理气穴}理气止痛,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1.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
2.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临床应用: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 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方义 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便秘】
主穴 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支沟
配穴 热秘者,配合谷、曲池;气秘者,配中脘、太冲;虚秘者,配脾俞、气海;冷秘者,配神阙、关元。
方义 天枢为大肠募穴,与大肠俞同用属俞募配穴,加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共用能疏泄阳明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腑气通调,是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
38
条口
条,长条;口,空隙。穴在腓骨和胫骨的长条空隙之中。
{祛风除湿穴}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理气和中
1.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其它: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
3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临床应用:
【漏肩风】
主穴 肩前 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条口
配穴 手阳明经证者,配合谷;手太阳经证者,配后溪;手少阳经证者,配外关;外邪内侵者,配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配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 肩髃、肩贞、肩髎是手三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取“在筋选筋”之意,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条口是治疗漏肩风的经验效穴。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39
下巨虚
小肠之下合穴。
下,上方;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即中空。
{清热穴}清热,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
1.消化系统疾病:小腹痛,泄泻,痢疾,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肋间神经痛;
3.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下肢麻痹痉挛。
4.其他:乳痈
临床应用:
【痹症】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多根据辨证进行配穴,行痹者,配膈俞、血海;痛痹者,配肾俞、关元;着痹者,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配大椎、曲池。另可根据疼痛部位循经取穴。
方义 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气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取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40
丰隆
足阳明经之络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止咳平喘,健脾化痰,和胃降逆,清神志,开窍。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癔病,失眠,头痛;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
3.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4.消化系统疾病:肝炎,阑尾炎,便秘;
5.其它: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腿膝酸痛,肩周炎。
临床应用:
【实证眩晕】
主穴 风池 百会 太冲 内关
配穴 肝阳上亢者,配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配中脘、丰隆、阴陵泉。
方义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与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肝潜阳;内关既可宽胸理气,和中止呕,又与太冲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之功;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间歇期痫证】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行间、内关、合谷;风痰闭阻者,配本神、风池、太冲;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瘀阻脑络者,配太阳、膈俞、内关;夜间发作者,配照海;白昼发作者,配申脉。
方义 督脉为阳脉之海,印堂属于督脉,可调神开窍;任脉为阴脉之海,鸠尾为任脉络穴,可降气解郁,是治疗癫痫的要穴,两穴相配调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穴,可疏通心包经气血,为治痫经验穴;太冲为平肝熄风之要穴,癫痫发作多因与痰浊内阻,故取丰隆豁痰化浊。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穴位配伍;
四肢不收:丰隆、脾俞。
风逆四肢肿:丰隆、复溜。
痰嗽:丰隆、肺俞。
喉痹:合谷,涌泉、天突、丰隆
41
解溪
别名:草鞋带穴,鞋带穴。足阳明经所行为“经”。经穴,属火。
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1)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清热穴}清热化痰,舒筋活络,镇惊安神。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分流胃经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地部经水,小部分为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散流足背各部,气化之气循胃经上行天部。
治法: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眩晕,癫狂,癫痫,精神病,头痛,腓神经麻痹;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痿痹,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足下垂;
3.消化系统疾病:腹胀,便秘,胃炎,肠炎;
4.其它:高血压
临床应用:
【腱鞘囊肿】
主穴 阿是穴
配穴 发于腕背部者配外关;发于足背部者配解溪。
方义 囊肿局部围刺,可起到活血散结,疏调经筋的作用,配合艾灸的温通作用,使囊肿尽快消退。
【消渴】
主穴 胃脘下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足三里
配穴 上消者,配太渊、少府;中消者,配内庭、中脘;下消者,配照海、太冲;阴阳两虚者,配命门、气海、关元;烦渴、口燥者,配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配合谷、丰隆、中脘;便秘者,配天枢、大肠俞、支沟、照海;多尿、盗汗者,配复溜、关元;视物模糊者,配风池、攒竹、光明、太冲;上肢疼痛或麻木者,配肩髃、曲池、合谷、八邪;下肢疼痛或麻木者,配风市、阳陵泉、解溪、八风;皮肤瘙痒者,配风市、血海、三阴交。
方义 胃脘下俞又名胰俞,为奇穴,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肺俞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脾俞调节脾胃功能;肾经原穴太溪与肾之俞穴肾俞相配,滋补肾阴,清热润燥;三阴交滋补肝脾肾三脏;足三里清胃泻火,和中养阴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
42
冲阳
胃之原穴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2、会原穴。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
3、跗阳穴。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故名跗阳。
4、会屈穴。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穴。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头痛,腓神经麻痹;
2.运动系统疾病: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足下垂;
3.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4.其它:高血压
临床应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43
险谷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
陷,凹陷;谷,山谷,指体表凹陷。
{利水通淋穴}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利水通淋。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扭伤;
3.其它:肾炎,结膜炎,胸膜炎。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44
内庭
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内,里面;庭,庭院。本穴在厉兑穴之里,犹如门内的庭院。
{利水通淋穴}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1.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肿痛,鼻衄,口歪,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胃痉挛,急慢性肠炎;
3.其它:足背肿痛,热病,三叉神经痛。
临床应用:
【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方义 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
【急性泄泻】
主穴 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方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伪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著;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配穴 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者,配中脘;呕恶重者,配内关;久痢脱肛者,配气海、百会。
方义病位在大肠腑,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三穴同用能通调大肠腑气,调理肠络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后重自除,血调则脓血自愈,三阴交理脾、助运、除湿。
45
厉兑
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2)胃经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
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
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治法〗点刺出血。
〖注意〗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多梦,癫狂,休克,癫痫,癔病,嗜睡,面神经麻痹;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衄,咽喉肿痛,鼻炎,牙痛,扁桃体炎;
3.其它:热病,胃炎,下肢麻痹。
临床应用:
【戒酒综合征】
主穴 百会 神门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重症配水沟、大陵;手抖、出汗、恶心呕吐配内关;焦虑不安加神庭;癫痫加大椎;震颤配筋缩、阳陵泉;意识模糊配少商、厉兑;幻觉配攒竹、少冲。
方义 百会位于头部,属督脉要穴,内通于脑,可镇静宁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可宁心安神;脾俞、胃俞分别为脾和胃的背俞穴,配合脾经的三阴交、胃经的足三里共奏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