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民居苑要多少门票: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23:54

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对中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笔者认为,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理论和经验讲,人们如果不愿干某件事情,就一定是对这件事感到厌倦了。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剖析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如下:

       (一)学习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

    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

      (二)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厌学心理。

    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三)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的呆板,造成厌学心理。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学通常的程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测验考试学生参加应试。这样一个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四)学生心理压力太重,造成厌学心理。

    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在人们经常反复地要求迫使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啃书本中度过,如笼中之鸟,很少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着。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对情绪心理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反应,压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主要是由于学习本身的性质和成人的教育态度造成的。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从消除这些引起学生厌学心理的不良因素着手,寻求克服办法和途径。

      二、如何克服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和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做适量的练习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把握适量而已,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学业,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二)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录像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min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四)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的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文化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反射条件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父母或教师应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