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推不动陈小旺作假:深藏闺中的开元寺无梁殿——品味姑苏之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7:06
 在苏州所有的园林和寺院中,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建筑,那就是开元寺藏经楼。说他奇怪那是因为这个建筑完全使用砖石所建,不用一根木料。而且那建筑并不像
我们一般所看到的那样用础、柱、梁架构建的传统建筑,而是用砖石整体砌成墙的,类似于欧洲建筑的一种古建筑。那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砖石构建,屋顶全部是
用黄和绿色琉璃瓦,十分的壮观。我最早是从书本上知道有这样一件古建筑,但究竟在何处,怎么走还是不太清楚。过去我有段时间住在东大街一带,常常空闲时间
在东大街、司前街一带散步。一次走过东大街吴县新村的东大门,信步进去,一路往西,直插到西大街。在走过新村大道的时候,看到大道的南面有一幢琉璃瓦的古
建筑,因为有居民楼挡住,只能看到一角。顺着视线找去,通道被一道大铁门锁住了,无法进入。问了周围的住户,才知道铁门里面是万丽花园,与吴县新村不通。
至于里面的古建筑当然无需多问,那就是开元寺的藏经楼,也称为无梁殿。现在与藏经楼虽然只隔着一道铁门,但却无法逾越,俗话说: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因为
无法亲近,只能失之交臂。后来因为不住在东大街,更因为工作之忙一直无缘再去。
 据《吴郡志》记载,“开元寺在吴县西南,即后唐同光钱氏所徙寺也。”《吴地记》称:“后唐同光三年钱镠重建开元寺于吴县(指县衙)西南三里半盘门内,后
周显德中钱氏移支硎山报恩寺额于此。”《宋平江城坊考》说“同光三年钱氏更造寺于吴县西南三里半,榜曰:‘开元’并其僧迁焉,即今开元寺也。”开元寺的历
史沿革如何?至今究竟遗留多少文物?文献上自有记载,也无需赘言,暂且不去管它。我们只关心如今还存留下的无梁殿,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熟悉我们祖辈的生
活和文化还是有十分直观的意义和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陪同一位朋友来到东大街的万丽花园。刚想走进大门,就碰到小区保安的盘查。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几位保安开始还是不愿意放我们进去,
几经交涉总算答应我们进入小区大门。走进大门向西没有多少路,就是一片空地,绿草如茵,中间就是那个使人惊叹、名载经传的藏经楼,也就是无梁殿。
 殿坐北朝南,两层楼阁式,歇山顶及腰檐敷绿间黄琉璃筒瓦,与清水砖外墙面相映成趣。南北立面相同,上下各辟拱门五座,门旁砌出半圆倚柱,上下各六根。
东西山墙楼层正中各辟券窗一扇。据文献上说:该殿面广七间20.9米,进深11.2米,通高约19米。阁内上下层各分为三大间,原先楼上藏经,楼下供佛。梯级砌在
东山墙夹层内。上海辞书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苏州卷中说:“无梁殿原称藏经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因采用券洞式砖结构,不用寸木,
故俗称无梁殿。殿为楼阁式,两层,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楼层正中有精致的八角形砖构藻井,四壁镶嵌明代石刻《梵纲经》、《华严经》”。又说:“檐下砖制垂
莲柱、雀替、华版、额枋、斗拱、均仿木结构形制。二层平座栏杆,砖雕精细,图案典雅。殿顶及腰檐敷盖绿、黄二色琉璃瓦,与青砖墙面组成和谐的色调。正脊饰以
琉璃游龙,戗角雕塑四大天王立像。在现存的砖券结构殿堂中,开元寺无梁殿规模并不大,但结构和细部手法较精,在庄重中有玲珑秀丽之致,反映出苏州的建筑艺术
到明代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
 据说,开元寺原来规模巨大,解放之后被吴县政府迁入使用。历经50年代至80年代,所有的殿堂房屋都被逐渐拆除,拆下的各种木料被有关部门挪作他用。好端
端的一处规模宏大、颇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群就此消失,而其中的藏经殿也就是无梁殿正因为没有木料而保存遗留至今。1956年10月18日无梁殿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先于1957年修配楼层平座栏杆、上下檐垂莲柱,并维修屋顶,又于1961年掀瓦拔树,修复屋面,1975年以后平均每隔三四年就要作一次同样的小修。阿弥陀佛!
无梁殿总算维护的当保留至今,虽然开元寺已不复存在。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幢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却被一个小区所圈有,要想去看尚且需要得到小区保安的首肯,更不敢奢谈进入殿堂内部了。如今只能看到殿阁的表面层次、
须弥座底层倚柱、上下檐垂莲柱,南北拱门上方各嵌汉白玉横额,分刻“敕赐藏经阁”和“普密法藏”等。至于里面的结构、陈设因为我们无法走进建筑,一概不能见到,
更谈不上观察研究。我们祖辈在古代留下的文物遗产应该是全民的财产,更应该由国家委派公共管理部门来管理并向全社会开放,而不应该任由小团体和集体组织私自
圈划。合理的使用和欣赏这些遗产,发挥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作用,这应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义务和使命。
 有人说宗教是宗教建筑最好的庇护伞,这句话是不对的。文物的保护有待于国家和全民的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建筑和文物能否被保存要看是否有利
用价值,古墓中因为有金银财宝而被盗,建筑因为有很好的木料就轻易的被人拆下取走,山体因为有利用率极高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等名贵材质,所以被开的千孔百疮。
历史难道不是这样吗?
  
 从侧面看无梁殿

 门旁砌出半圆倚柱,上下各六根,
 柱脚为须弥座

 檐下砖制垂莲柱、雀替、华版、额枋、斗拱、均仿木结构形制。

 阁内上下层各分为三大间,原先楼上藏经,楼下供佛。梯级砌在东山墙夹层内。

 雕刻精美,无与伦比结构和细部手法较精,在庄重中有玲珑秀丽之致,反映出苏州的建筑艺术到明代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


南北拱门上方各嵌汉白玉横额,分刻“敕赐藏经阁”和“普密法藏”。

精美的石砖构筑在阳光下格外的耀眼。

殿顶及腰檐敷盖绿、黄二色琉璃瓦,与青砖墙面组成和谐的色调。正脊饰以琉璃游龙,

令人赞叹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