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额:埋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4:03
埋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010-04-16 16:56

白和平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性人的常见病,治疗十分棘手,方法虽颇多效果多不理想,手术应该作为首选,但年长者种种原因不易接受手术, 我院近年来采用埋线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10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42例、女64例,年龄64-89岁,平均年龄72
岁。病史10年以下的28例,超过10年的78例。全部具有间歇性跛行。追其原因几乎全部具有腰椎骨质增生,多数病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的12例,全部女性病例均已过更年期。81例疼痛为Ⅲ级,25例为Ⅳ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人进行X线平片、MRI或CT检查,临床诊断除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外,把疼痛作为诊断依据和疗效标准【2】, 疼痛标准按4级5分法进行: 0级:无主观疼痛。Ⅰ级:微痛,似痛非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和起居。 Ⅱ级:轻痛,疼痛局限,反应轻微,可影响睡眠和情绪。 Ⅲ级:重痛,疼痛严重,影响饮食、睡眠和起居,可出现P R BP及心电图变化。Ⅳ级:剧痛,疼痛难忍,多不能正常坐卧,出现P R BP变化,年长者出现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1、 3 疼痛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疼痛无变化。显效:经1个疗
程治疗降低1个疼痛等级。 好转:经1个疗程治疗降低两个疼痛等级,随访三个月无加重,并符合【好转标准】——症状大部消失,功能改善。愈合:经1个疗程治疗疼痛达0-Ⅰ级,观察六个月无复发,且符合【治愈标准】——非手术疗法治疗后症状消失。
2、 治疗方法和临床结果
2、1 治疗方法 取肾俞、腰阳关、腰部压痛点阿是穴及坐骨神经走行区环跳、殷门、承山等穴位。将选好的穴位先作标记,常规消毒,用特制埋线针将肠线埋入穴位中。1次/14-21d,8-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酒荤之物,勿弯腰持重。
2、2 临床结果
在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984年制订的腰椎疾患成绩判断标准的基础上[3],对此组病人的疗效判定结果,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疼痛Ⅲ级的96例病人中92例1个疗程后,达到了0--Ⅰ级,增加治疗3--5次后全部达到Ⅰ级。在Ⅳ级的10例病人中,2个疗程后达到了0—Ⅰ级标准。
3 讨 论
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
病的方法,由于方法简单,疗效持久,价格低廉,因此临床应用广泛,国家卫生部两次在全国推广(见卫科教发(2001)193号:卫通(2005)14号文件)。埋线
☆石家庄市解放军第260医院 050041
疗法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4],还有其本身的优势。1、埋线疗法后的持久针刺效应就像延长了针灸时间一样,通过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而治疗疾病。2、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进入人体后,逐渐被机体软化吸收,起到组织疗法的作用,能更好的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病区的修复。3、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消除炎症,促进局部水肿吸收,进而改善神经根的刺激受压症状。4、埋线后可在大脑皮层区建立新的兴奋灶,从而对病灶产生良性诱导,缓解病灶放电,舒展紧张或痉挛的肌肉组织。5、降低髓核组织中的活性物质一磷酸脂酶,椎间盘突出的髓核中含有磷酸脂酶,其活性是血浆的1000倍,磷酸脂酶是局部组织炎症的启动物质,它在炎症组织中通过水解产生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sid),促进致痛物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成,埋线疗法可能由于降低了磷酸脂酶的活性及浓度,在髓核没有形态变化的情况下,疼痛得到了缓解,因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意外的好。
此外,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慢性疾病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诸多研究表明,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埋线疗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消炎止痛,本院使用埋线疗法治疗全部在门诊进行,经大量的病例显示,方法简单,效果肯定。本组病例1个疗程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疼痛达到0—Ⅱ级。残留的疼痛基本不影响生活起居,增加治疗次数后,全部病例疼痛可以达到Ⅰ级,甚至消失。
参考文献
【1】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6,396
【2】白和平 李晓斌 线疗治疗腰腿痛168例临床报告,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10期,17—18
【3】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社,1998:92~95
【4】任 晓 艳 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 中国医药学报2004第19卷第12期757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