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路2577号 招聘:游扬州“瘦西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8:07
游扬州“瘦西湖”

建 章
扬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古往今来赞美扬州的诗句大多为经典之作,如唐•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李白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诸多文人骚客的名句!都称颂扬州的繁荣和美丽。
其实扬州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扬州的瘦西湖、大明寺、唐城遗址、汉陵苑、世界动物之窗、蜀冈西峰生态公园、个园、何园、冶春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盐商住宅、史可法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崔致远纪念馆、普哈丁墓园、马可波罗纪念馆、“双博馆”、扬州佛教文化园、琼花观、仙鹤寺、“双东”历史街区、古运河水上游、荷花池公园、茱萸湾公园、凤凰岛、高旻寺、御码头、瓜洲古渡、润扬森林公园、京华城全生活广场、竹西公园、隋炀帝陵等等不胜枚举,使商旅、游人往往流连忘返。扬州人说起当地的扬州话也是很好听的,因为他们说的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据考证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流传于世。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扬州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学习、关注的地方。
扬州的美是体现在它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柔美结合上,它的大街小巷杨柳依依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粉墙;亭、台、楼、榭、书香人家;巷子深处传出的伊侬软语,白兰花香;这一切似乎留给我太深的印象。扬州仿佛就是一位风姿卓绝的江南佳丽,温情脉脉,仪态万方。了解扬州,就如同阅读智者的一部历史;爱惜扬州,就如同怜惜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扬州的热情使游客倍感亲切,可谓是 “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
说起扬州的名产就更有特色啦, 如“富春”、“五亭”牌的速冻包子,“扬州特色炒饭”,“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扬州“三把刀”(理发刀、修脚刀、厨刀),扬州“三头宴”,高邮双黄蛋等等。
到了扬州你不能不品尝一下扬州的特色菜,扬州菜要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想考验厨师的刀工,不妨就点一道大煮干丝。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的点心和小吃:扬州有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
扬州的十佳风味小吃也很有特色: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还有: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当然,请你别忘了,那享有盛名的地道的“扬州炒饭”呀!
说起吃,品尝地方风味那么此地的淮扬菜,也应列在其中,它很有地方特点:淮扬菜自古与川、鲁、粤菜并称为四大菜系,注重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口味清淡鲜美、甜咸适中。淮扬菜又分为扬州菜、镇江菜、淮阴菜等流派,其中的扬州师傅们犹以刀工精细著称,特别精于食材雕刻,是著名的“扬州厨艺三把刀”之一。
游览扬州一定要注意在早上十点以前品尝扬州久负盛名的“早茶”,因为十点以后扬州“早茶”就基本结束了。所以,要吃扬州著名的早茶就得赶早,当然午饭、晚饭也有“点心”、茶可吃,但一些有名的“点心”可能就没了,再说它也没有扬州早茶的那种热闹氛围啦。
建章观光游览扬州“瘦西湖”,多半因了唐诗的诱惑。虽没赶上烟花三月,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也着实令人心驰神往了一回。扬州“瘦西湖”是一座典型的湖上园林建筑,自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点缀以众多的古迹名胜,难怪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称赞其“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当进入大门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约500多米、宽约6-7米的长堤。堤的西侧为湖,堤的东侧种的是各种树木,有柳树、芭蕉、剑麻、芍药、玉兰等各季树木交替点饰。其中“桃花坞”尤为引人注目。看堤旁所竖石牌介绍,此处共植桃树有5亩多,拥有人面桃、紫李、寿星桃、五宝桃等十多个名贵品种。建章来时已届盛夏,虽然不会看见桃花,但是,眼前的枝繁叶茂却为建章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长堤尽头的《徐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林,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拱形的月洞门将你引入内园中,内园里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相绕,穿过《徐园》,迎面便是梅岭春深的“小金山”。山道迂回曲折,两旁鲜花吐蕊,松竹隐翠,姹紫嫣红,拾级而上,使你感觉仿佛是置身于游船之上。 下了“小金山”,依湖南行,就来到了“瘦西湖”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区”———五亭桥。五亭桥跨度约为五十多米,桥墩由12块硕大青石砌成,形成“工”字形的桥基,两端为宽阔的石阶,桥上有五亭拼成桥廊。桥身伟岸亭子娟秀,恰如南方的娉娉少女巧遇北方的威猛勇士。白塔也是“瘦西湖”的标志,它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白塔而建的。不过,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得入乡随俗,由高大雄伟变为芊芊秀秀型似花瓶了。塔的西南方,正对着著名的二十四桥。桥身长约二十多米,宽约二至三米,共有24级台阶,24根栏柱。栏柱上镌刻有云纹,桥墩临水处每侧两个花台,上植鲜花;整座桥隐含着“云、水、花、月”四个字。东侧的桥墩上立一方亭———名曰“吹箫亭”。适逢月明之夜,拱形的桥洞与倒影正巧合为一个满月。此时,你若置桌几于桥上,会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感觉,把酒弄乐,想必杜牧当年亦不过如此吧!。
我想,苏州的园林,古时多为官宦巨贾的花园居室,因此以富贵出名;曲阜的建筑,多为古代帝王祭孔时的营构,因此极尽皇家气派;而扬州文人荟萃,它却是人因景名,景以人著,自然,一花一木,一亭一水,也都洋溢着浓浓的书卷之气了。
扬州确实很美,仅凭我们游览的第一站——“瘦西湖”便可以看出,尽管我的眼光一向很挑剔。“瘦西湖”也确实很瘦,但这只是从人们口中以及游览图上看到的,再加上自己的感觉和联想而得出这个结论的。实际沿着湖岸走,一开始还不以为这是条湖,叫做一条沟似乎更贴切一些。但长长的河堤,三步桃树两步柳的湖岸,让我不得不相信,这确实是湖,而且是一条很有个性的湖。因细长而“瘦”,因“瘦”而美。湖水也是格外的清澈,与我所见的湖水大为不同,扬州人也颇为自豪的说,喝了咱们“瘦西湖”的水,可以减肥呢!这话起码包含了这样的一层意思:“瘦西湖”的水,清澈的可以饮用,进而说明了扬州城的环境卫生是可以让游客放心的。“瘦西湖”的景致很特别,也很有大家风范,我向来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园林,没有太多的好感。但这次游扬州“瘦西湖”却使我的观点有了很大的转变。“瘦西湖”若大的园林景色奇异一步一景,建筑与景物排列的错落有致,使我这位初来者,不仅为之砰然心动,它不仅给人以直观的美还暗藏着许多内在的东西,美得让人炫目。我当然明白,扬州园林有着南方园林秀气小巧和北方园林雄浑粗犷的双重特点。可是,观赏“瘦西湖”一处景致,尤其是园林类的东西,它不仅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在其中,特殊的是它还存在着一些布局上别出心裁的小聪明与狡黠。我认为,如果你什么都明白了,看得也就没多大意思了,什么都懂了,反而就没什么感觉了,它的这种布局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欠。
我和朋友们信步走来,边走边攀谈、拍照,几个景点下来,在我心里对“瘦西湖”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瘦西湖”其实并不瘦,阔处近百米,在湖的两岸不远处便是株株杨柳,柳叶蔓延伸出,相互拥抱,继而轻垂,倒也不失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因此扬州在古时也叫做“杨州”,取杨柳之意。话都说到这份上,你我当然也就明白,杨柳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了扬州市的“市树”啦。至于“市花”,扬州人却很自豪的说,中国有许多城市的“市花”都是相同的,非梅花既菊花等,然而,咱们扬州的“市花”却没有一个城市是和我们的相同,那便是“琼花”。说实话,我以前没听说过这种花,也就不曾见过。所以很有兴趣想看看这“琼花”什么样,当我看到扬州人所说的“琼花”,只不过是一簇簇低矮的灌木,很失望。但是,据扬州人说,现在还不是“琼花”开放的季节,当“琼花”开放时满树都是洁白的花朵很好看的,其实扬州人所说的“琼花”也不是真正的“琼花”,据说“琼花”是一种罕见的植物,现在已经绝种,而今天大家所能够见到的是“琼花”的后代,名叫“八苞花”。但是,现在的扬州人,还依然叫它为“琼花”。
扬州的“瘦西湖”也绝非只有现在才这样美丽,确切的说,古时侯的美要赛过今天。古时的“瘦西湖”,原本是历代开挖而成的护城河,自唐以来不断演变而成,所以确切的说是一个“人工湖”。名字也曾换了好几次,从保障河到长春湖,又从西湖到瘦西湖。扬州从地理上说虽地处江北,在历史上,尤其是清朝时期,却格外受到了皇室贵胄的宠爱,康乾下江南,总是先在江北的扬州消遣数日。扬州在历史上“财气”也是出了名的。在盛唐时就有了“一扬二益”的说法。“瘦西湖”的自然景色得益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而那些颇负盛名的人工建筑,却是扬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富比皇家,靠盐致富,自古以来,商家与政权的勾结就从来没停止过。因此,皇帝的南巡也就促成了“瘦西湖”内景观的不断兴起和变化,一夜造塔的故事也就永远的被记载了下来。
扬州没有山,但“瘦西湖”内却有一座叫做“小金山”的景点,实际是近代人取巧把“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暗中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用一个“借”字罢了。临近景点急急望去,迎接你的却是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这幅对联也有出处,传说是: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在一起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和尚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就把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此后,这地方也就有了“小金山”一说,也就是从前这“如拳不大”的长春岭改名为“小金山”。
但扬州却有一山岗,好心的扬州人,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说,此山海拔仅26米。为扬州市最高山,不敢说山脉。扬州八大著名古刹之一“大明寺”便稳坐其上。“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而名闻天下。“大明寺”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见到的寺院就是古建筑原有景观,自古以来,能逃脱战乱浩劫的名刹古寺又有多少呢?“大明寺”也不例外,它曾多次被改名不说,现存建筑也只是同治年间重建的,如今这“大明寺”的名字也是1980年才被召唤回来的。
“大明寺”的建筑与别的寺庙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最为显眼的也就是鉴真纪念堂,鉴真这人自不必多说,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他是扬州人,因此,大明寺的身价倍增,也成为中日两国友谊的纽带。
这个海拔为26米的山冈便叫蜀岗,同路朋友的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这个名字的真正来历。传说:古时,一和尚云游到四川峨眉山时,爬到中途,口渴难奈,便要寻水解渴,遍寻不见正觉无望之时,只见一清泉在路边汹涌而出,和尚大喜,便匆匆前去畅饮,却不知,手中跟随了他多年的葫芦被汹涌而出的泉水给冲走了,转瞬不见了踪影。和尚只得忍痛继续云游。三年后云游和尚到达扬州“大明寺”,一日去寺前取水之时,见井中浮起一样东西,拿起来一看,竟是自己三年前在四川峨眉山丢失的葫芦。于是便有了四川的峨眉山与扬州“大明寺”有暗道相通一说,蜀岗的名字大概也就来源于此吧。
游览的时间很仓促只有一天。但是,游览的景点却很多,感受自然也就很多,然而真正能诉诸笔端展现于纸上的东西并不多,我想这其实也并不是我的错。谁又能够完全运用自己掌握的有限词汇,来表达这无限美丽旖旎的风光呢?这是我对扬州最真实的感受。还有一点,扬州这个地方很值得回味,古人可以在海拔26米的山上,遥望江对面的镇江,可以从一口井中遥听千里之外的蜀音,更有历尽艰辛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看来扬州是一个很喜欢并很善于交际的地方。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朴儒雅,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我觉得游人至扬州,如果适逢其时,不妨入乡随俗。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却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一直走到今天。
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这么想。后人评价扬州的文化,说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时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诗的吟咏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在人与自然的和谐里生活,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使人奋进的战鼓。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他缺少时代气息,缺少扬州人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切模仿和努力只是徒劳。有些人总是在模仿古人的一些形象和事物,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理想和追求,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超越古人,应该超越自己、超越时代,谋求更高层次的美,这才是真正扬州人的雄伟气魄和奋进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