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总动员知乎:辛亥遗珍 翰墨风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0:15
王永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9月02日   第 15 版)

黄兴 行书“爱国心”

蔡锷 行书五言联

冯玉祥 隶书七言联

蔡元培 行书七言联

胡适 行书四条屏

孙文 行书“博爱”

弘一 楷书四言联

陈独秀 行书立轴

黄兴 行书“对酒当歌”

▲孙文 行书“天下为公”

孙中山 1916年秋赴浙江海宁观潮返沪后题词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前孙中山等革命先贤用理想与热血,唤醒了饱受列强鲸吞蚕食的中国,推翻封建君主王朝,结束两千年帝制,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
辛亥遗墨  渐受追捧
辛亥革命时期,英雄辈出,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们也改变着时势。辛亥革命英豪们在聚会演说、舞刀弄枪的同时,也时常挥毫纵墨、倾泻情怀,书写出一个特殊时代的翰墨风采。百年弹指,已成过往,英雄们的功过都已成为历史,给后人留下的只是这些时代的印记。
辛亥英豪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很多已不为当代人所熟知。但他们留存于世间的缕缕墨香,却常常萦绕在书画收藏家们的心间。因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是那么的才华横溢,那么的热情勇猛,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着一份崇高的理想与热望,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他们遗留下来的这些墨宝,承载着丰厚历史的文物价值,并富涵人文信息和艺术价值,同时由于属稀缺性珍贵资源又极具市场经济价值。
但在过去,它们的价值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拍卖市场的价格表现并不一致,价值很高但价格却不高。在今年的春季艺术品拍卖场上,这种尴尬的局面,由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个主题的出现,伴随着书画市场“大跃进”式的发展进程,“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翰墨”收藏形势有了极大的改观,辛亥遗墨渐受藏家和投资者们的追捧,价值与价格趋于统一,拍品的成交率、成交价在各拍卖公司都有不俗的表现。
众多专场  表现上佳
在今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中,多家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名人墨迹”的拍卖专场,其中尤以嘉德、保利、匡时、朵云轩、西泠印社的表现抢眼。中国嘉德春拍“凝望百年——政坛、文坛、艺坛名人翰墨留韵”专场,共有125件作品,成交率:100.00%,成交额:6542.24万元。因其中不乏黄兴、蔡锷、陈独秀、白崇禧等人的珍稀之作,以及弘一、于右任、胡适等精彩作品,全场作品均价超过50万元。最为抢眼的还是孙中山、黄兴、蔡锷、于右任这些辛亥元勋的书作。黄兴的行书立轴“对酒当歌”四字,拍出了120.75万元,观其纵肆奇逸、豪气干云之字,如见这位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猛将风采。蔡锷的“行书五言联”也是写的纵横无羁、英气勃发,“鸣笳军出塞,挥扇将谈兵”的联语,更是写出了这位北伐名将儒雅大度的气质,拍出161万元。新文化运动名流胡适书赠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的行书四屏,拍出了529万元的高价,胡适的字和他的为人、为文一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深入浅出、明白如话,结字随性开张,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加之其书作多见信札、条幅等小品,成组的条屏大作很少见,拍出这样的高价仍是物有所值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多件书法作品在专场也表现不俗,他的“楷书四言联”,就拍出了471.5万元的价格。
北京保利春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墨迹”专场,共有110件作品,成交率:93.64%,成交额:3328.68万元。孙中山等人的书法作品广受藏家欢迎,书赠“铁城”的“先忧后乐册页”,因集中了孙中山、廖仲恺、陈树人、胡适等一大批政要名流的书法作品,颇具纪念意义,拍出了345万元;另一件与此册相近的孙中山等“名家手迹册页”,也拍出276万元。
北京匡时春拍“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共有226件作品,成交率:93.81%,成交额:9704.16万元。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作品成为全场之冠,参拍的19件书法作品,有14件价格过百万元,他的“楷书莲池大师《世梦》四屏”,更是拍出了667万元的高价。革命家孙文、朱德及国学大家王国维的书法作品也极受追捧,孙文的一枚牛角嵌象牙自用印,竟也拍出218.5万元的天价。
在南方,上海朵云轩春拍“纪念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共有59件作品,成交率:98.31%,成交额:842.49万元。杭州西泠印社春拍“近现代名人手迹暨纪念辛亥革命专场”,共有187件作品,成交率:95.19%,成交额:3823.98万元。其中极具史料价值的“孙中山、黄兴、段祺瑞、蔡锷、张勋、唐绍仪等民国政要致吕公望信札册”,从20来万元起价被追至195.5万元,名列全场之首。吕公望(公元1879—1954年),浙江永康人,辛亥革命时参与光复杭州和南京,历任浙军第六师师长、嘉湖镇守使,1916年任浙江督军兼省长,1918年任护法军援闽浙军总司令,北伐时任江北宣抚使。新中国成立后,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在该专场上康有为、孙中山、严复、于右任的书作也均有上佳的表现。
收藏墨宝  传承历史
一连串不俗的拍卖成绩,一方面来自于整个书画市场“大跃进”式的发展形势,造成的市场价格整体抬升;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以及在这一时期叱咤风云的前辈们认知的加深;另外,资本过多地将投资功能赋予了艺术品,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当然,辛亥革命时期名人墨迹所具有的历史文献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才是人们真正愿意收藏的最重要原因,何况还具有资源稀缺性的特质,因为都是不可再生的。虽然这些作品只是辛亥革命时期留下来的记忆碎片而已,但却是最真实的历史实证,是一个时代、一宗重大历史事件文化方面的缩影,也是先贤们文化修养的结晶,很多历史人物的风采,人们都可以由此得以了解与认知,特别是一些名人的书信、手札更是意义非凡,从中不仅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借书写的内容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态,名人与名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管窥他们的思想、性情和感性的一面。
辛亥先贤虽然大都不是职业书法家,但都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于书法皆有涉猎,从孙中山结体紧密、气象雍容的书法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颜真卿、苏东坡和北碑方面的研究颇具造诣,“天下为公”、“博爱”是他的政治理念,为宣传“博爱”思想,他曾多次把“博爱”题词分赠给世界各地的友人,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就依稀可见颜字的宽博与厚重;陈独秀的字,则是碑与帖的结合,写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气格高古苍莽,线条厚拙凝重,体势雄健,韵味无穷;蔡元培虽是从传统科举走出来的学人,但他的字与他的思想一样,在当时属新新一族,他早年对颜真卿、虞世南、褚遂良是下过不少工夫的,可我们看他的行草书却是一种自然挺秀、蕴藉清新的气息,亦旧亦新,自有法度于其中。再加之他们这些革命家、文化先驱所具有的崇高人格魅力,他们挥毫写来的书作比普通书家的作品更具真性情,因此也极具艺术价值。此外,其中所蕴涵的历史信息是真实的、丰富的,所以也是无价的。收藏它们就是在传承历史。
睁开慧眼  雾里寻花
辛亥革命历史名人翰墨的收藏,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搭顺风车的现象,把“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翰墨”等同于“辛亥时期书画”,也就是“清末民国时期书画”,只要是生活于这个时期的人,其作品均被纳入了“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翰墨”这个范畴。其实是把特殊历史意义的收藏,引进了一个误区。因为“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翰墨”,是特指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时期,以及随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卓有建树、领一时风骚的一代俊彦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当然可以包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墨宝。如辛亥元勋、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孙中山、黄兴、蔡锷、章士钊、于右任等人的墨宝,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墨宝,以及新文艺的先驱李叔同的墨宝。他们的作品都是蕴涵着那个特殊时代的气息,具有特定人文背景的作品。如等同于所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书画家或文化人的作品,就失去了“辛亥革命”这个命题所背负的历史感和文献作用。单从书法角度我们可以把孙中山与李瑞青(近代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写于同一时间段的书法作品做一下比较,知道一点清末民初的书风流变,但从历史重大性和对时代的贡献以及影响上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有志于“辛亥革命时期名人翰墨”收藏的人士,需要厘清这其中的关系,以免“文不对题”。不过比这更严重的还有大量混迹于书画市场的赝品,完全是真伪相揉、杂乱纷呈。比如,因为辛亥革命元勋及名人,很多曾有过海外生活的经历,现在打着“海外回流”幌子的辛亥名人伪作就特别多,以此来自抬身价、吸引买家,所编的出处故事也很生动,这都是需要大家擦亮眼睛的地方,雾里看花虽也很美,但那都是“浮云”。